质量技术监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8&rec=73&run=13

【概况】2003年,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设局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财务科、质量科
、计量科、标准化科、监督与法制科、锅炉安全科、监察室和政工科等10个科室,下
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计量测试检定所2个副处级事业单位和纺织纤维检验所、质
量技术监督情报所、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劳动保护检测站、质量技术监督稽查大队
5个科级事业单位。全系统固定资产总额7023万元,其中仪器设备2448万元。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区设分局,3县设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辖区内的质量技术
监督工作,县(区) 局均设有质检、计量、衡器检定等技术机构。2003年7月,根据市
政府要求,在东营市经济开发区设立开发区分局,负责开发区的质量管理工作。全系
统在职总人数379人, 其中市局144人,县区235人;全系统处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7
7人(市局50人、县区局27人) ,专业技术人员189人(市局111人,县区78人);高级职
称12人,中级职称52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284人,高中、中专及以下95人。
2003年,新增实验室2个,累计建成各类实验室46个,可承担机械、化工、电气、
建材、 食品、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纺织纤维等300余种产品的检验检测;建立
或授权建立市县两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0余项, 可承担50余类100余种社会公用计量
器具和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和检定校准。

【标准化工作】2003年,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黄河入海口文蛤列入“863”
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增加到3个;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产品
达到16个。加强服务标准化工作,选定胜利油田胜大超市作为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典型
,推动境内物流标准化。消灭无标准生产和采标工作取得新进展。河口区通过消灭无
标准生产复核验收。全市10家企业21种产品完成采标工作。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形
码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办理代码证书2459个,发放IC卡1571个,条代码在推进现代
化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质量监督管理与打击假冒伪劣】市县(区)两级质检机构按照《东营市2003年产品质
量定期监督检查计划》对全市主要工业产品进行抽检,检验3000余批次,主要工业产
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5%。 通过定检,把住了产品质量的源头关。2003年,全市质监
系统共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案件342起,查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标值760万元,端掉
制假窝点8个,其中货值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7起。
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规范食品市场。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
食醋5类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考核, 上报审批后全市69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另
有18家企业通过现场审核。全面清理整顿肉类、方便食品、乳制品、冷冻饮品、速冻
米面食品、糖、味精、饼干、饮料、膨化食品等10种产品生产企业。开展食品专项打
假。根据省局部署开展捆扎啤酒执法检查,开展学生用奶质量状况调查及其产品质量
监督工作,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人次,检查各类食品380种,查出假冒商
品16种。
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全市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764人次,检查各类集贸市场20个
、商店批发部等452家,查获伪劣商品总标值59.35万元,主要是无证复混肥及质量不
合格磷肥和农药。
开展建筑用钢材专项打假,全市共查处无证生产企业14家,无证产品货值90余万
元。
针对非典型肺炎疫情,组织全市质监系统开展“防非”物品的专项监督检查。全
市质监部门出动执法人员3500人次,检查有关生产、销售企业960个,查获违反强制
性国家标准和假冒伪劣口罩10700个,隔离服580套,消毒用品1740公斤,伪劣喷雾器
320只,依法没收假冒消毒液5吨,端掉制假窝点2个。

【生产许可证与质量认证】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年内有59家企业申报工业产品
生产许可证。通过申办审查,加强对企业生产条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考核指导,推
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重点指导白酒产品生产企业申报生产许可证,改造厂房3
8850平方米,新增发酵池574个,新增生产设备、检测设备186台,产品质量保证能力
和实物质量大幅度提高。
成立东营市质量认证咨询中心,各级开展认证咨询工作,全年有11家企业通过中
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山东审核中心的评审,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计量管理与检定】2003年,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全市规模以上
企业通过计量确认考核,为争创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奠定了基础。在防“非典”工作
中,开展对X光机、体温计等“防非”相关计量器具的执法检查和义务检定,确保“
防非”所用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继续深入开展“光明工程”活动,开展东营市眼镜行
业10家“诚信单位”评选活动,规范眼镜行业经营行为,并免费为学校开展验光检测
服务活动。依法加强计量器具制造、修理、销售管理,新办理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
证4家,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及医用、安全方面的计量器具修理、销
售企业进行重点检查。突出对加油站、农贸市场的计量器具进行专项治理。开展定量
包装商品监督抽查,共抽查商品484批次,合格率为91.3%。全年共完成各类计量器具
检定41380余台件,其中强检计量器具29640余台件。

【纺织纤维质量监督管理】2003年,开展棉花公正检验442个批次,代表重量1.42万
吨。依法对全市178个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单位进行质量监督检查,抽查皮棉128批
次,检查籽棉大垛425个。积极维护棉农权益,查处压级压价等违反棉花标准收购案
件79起,罚款60万元。查处棉花掺杂使假案件2起,没收掺假棉花5吨。受理纺织纤维
制品质量投诉189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万余元,为商家避免损失13万元。组织
3次大规模的絮用制品检查,抽样106批次,没收不合格絮用制品1023件套。组织召开
全市棉花质量工作会议,举办棉花检验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08人。

【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003年,加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检验在用特种
设备5700多台(件),普查压力管道4262条55万米。培训考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近一万
人次。检查特种设备单位630家,发现事故隐患1300多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200
余份。
开展市内气瓶充装单位执法检查。根据《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气瓶安全管理
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气瓶充装、检验和瓶装气体销售、使用行为。全市共检查气
瓶充装单位80家,65家取得《气瓶充装注册登记证》,气瓶建档10万余只,检验3万
余只。

【产品质量信用建设】2003年,继续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工作。市政府把质量兴市
工作列入市政府政务督查考核项目,市实施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东营
市质量兴市工作督查考核办法》,有力地推动了质量兴市工作的有序开展。市县两级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广泛宣传发动,5个区县政府全部出台“实施质量兴县(区)的
意见”,数十家企业积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
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制定当前至2010年名牌战略的主要目标和措施。一是通过
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结合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名牌企业和产品,把国内外在技术、管
理、工艺上的优势与东营市的基础优势相结合,促进名牌产品的培育;二是全面加强
质量管理,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三
是开展“东营市重点培育产品”的认定工作;四是做好名牌产品的保护和宣传。力争
到2010年,全市创出3个中国名牌,15个山东名牌,8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形成5
0个代表东营产品质量水平,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争创国家、省名牌潜力的“东营重
点培育产品”,逐步形成8~10个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企业集团,以名
牌来提高东营的形象和知名度,以东营的形象和知名度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宣传教育】2003年,组织开展“爱岗敬业,奋发有为”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启动“
金质行风行动”,锻造质监行风金牌。加强专职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部门
形象。在全系统专业执法队伍中两次开展准军事化集中训练、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培
训。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识假辨假技能比武中获得第4名。
加强质量宣传工作。2003年,市技术监督局与市委宣传部定期联合举行质量新闻
发布会3次,发布质量新闻26条;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刊发各类宣传稿件1846余
篇,其中国家级126篇、省级532篇;与市普法办、市电视台联合举办法制社会宣传专
栏,播出6期;创办《东营质量》周刊,出版《质量技术监督简报》30期,全面宣传
质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