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8&rec=71&run=13

【劳动保险】2003年,全市“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始终从讲政治
的高度和躬身实践“三个代表”的角度,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继续实行4项承诺服务
,使发放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快捷,确保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
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共为915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547万元,为8
89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890万元,切实做到一人不漏、一天不拖、一分不少
,社会化发放率和准确率保持100%,使全市两个确保连续多年保持100%。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全年共为699
3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2863名遗属发放养老金和遗属补助费11632万元。农村
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共有23.51万人参加投保,占适龄投保人数的52%,
积累基金6600万元, 全年收缴保险费256万元,有2966人开始领取养老金,累计发放
养老金310万元。 失业保险全部建立起个人缴费记录,市级统筹运行正常。医疗保险
政策进一步完善, 4月,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
业者医疗保险管理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的意见》,
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举行医保IC卡首发仪式,并与29家定点医疗
机构进行联网结算,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以大额医疗救助、
公务员补助、门诊慢性病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
业者医疗保险办法、个人账户管理办法等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2003年,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扩面征缴工
作取得重大突破。 年内,全市净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9638人,净增实际缴费人
数12004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13424.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49888人,参保率达100%,征缴保险费11784万元。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占适龄投保
人数的52%, 积累基金6600万元。失业保险新增参保613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436万
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7.2%。医疗保险全市参保人数达到37万人,其中新增参保职工
1.5万人, 收缴率达100%。生育保险工作进一步规范,在加强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
的同时,实行生育保险与养老保险同扩、同征,并在此基础上,规范生育金的缴纳和
补偿金的领取,严格政策,切实维护女工合法权益。2003年,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
58569人, 征缴生育保险费190万元,为1050名计划内生育女职工支付生育补偿金168
万元。 在工作中主要突出4个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市政府专门下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通知,各县区均成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领导
小组。二是采取公开曝光、依法征缴、纳入企业信用评价等方式,强化依法征缴。三
是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大力推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全市有3
5920名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 占应纳入人数的8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全
面推进“金保工程”的实施,拟定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企业养老保险已先行与省
联网,其他险种也在积极运作之中。

【劳动就业】2003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国家和省、市相继
召开就业再就业会议,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形成共同关注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社会氛
围。为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在就业再就业工作措施上实现“四个创新”。一是机
制创新,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将城镇登记失业率纳入专项督查,
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关于印发市直有关部门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职责的通知》,并
与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市劳
动保障部门每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度通报。二是政策创新,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
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其优惠程度和实施力度是历年所没有的。建立“公益性岗位
储备制度”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再就业优惠证》制度,落实再就业资金
2333万元,全市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6046个,发放率达100%。下岗失业人员凭证
享受税费减免等政策,调动用人单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下岗失
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三是服务体系创新,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和基
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政府加大投入,完善服务措施,已初步构建起三级劳动就业服
务网络,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市安置就业人员
中,有60%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003年全市3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
全部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基本得
到落实。四是措施创新。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组织实施“再就业伙伴计划”,全方位
开展再就业帮扶工作,全局104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下岗失业人员423名,帮助他们解
决再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70%以上实现再就业。同时,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
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开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2003年,全市共安置就
业人员34279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0.7%,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3377人,完成年度任
务数的127.4%。全市共组织劳务输出3236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539%,全市城镇登记
失业率继续控制在2%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劳动执法】将2003年确定为劳动合同管理年,加强劳动合同指导和鉴证工作,从源
头上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预防和减少劳动纠纷,全市新签和补签劳动合同6.6万人。
为有效防止民工工资拖欠现象的发生,在全省率先实行用工双方签订以工资支付为主
要内容的劳动管理责任书制度。同时,针对餐饮和建筑安装行业的特点,制定全市餐
饮、建筑安装行业劳动合同样本,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为有效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维护良好的劳动就业环境,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全年开展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费
征缴、 农民工工资支付、女职工、未成年工合法权益和禁止使用童工等8项专项执法
检查, 其中两次拖欠民工工资专项检查, 涉及用工单位507家, 补发拖欠民工工资
268.3万元。 各县区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加强对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和突发案件的
预警监控, 做到提前检查、及时介入、妥善处理。2003年全市受理劳动违法案件398
件,处结381件,结案率达到95.7%;受理劳动信访案件286起,处结率达到96.8%。

【劳动仲裁】2003年,仲裁机构把案件处理工作作为劳动仲裁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
应受理案件全部受理。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76件,按期结案率98%以上。在做好
具体案件处理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对各类劳动纠纷的预防调处工作,市劳动保障
局与市总工会和市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建立劳动关系三方调解机制,制定有关制度和章
程,使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日趋规范。在企业设立劳动争议信息员,加强与企业的信息
沟通,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提前介入,消除矛盾隐患。并通过到企业举
办劳动法律、法规讲座,向存在问题的企业提出仲裁建议书等形式,向企业普及劳动
法、劳动合同管理知识,帮助企业纠正不当行为,避免发生劳动争议案件,为企业发
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劳动用工环境。

【计划、工资管理】2003年,加大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力度,全面实施工资指导线
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指导企业运用劳动力市场价位信息合理进行工
资分配。对全市6个行业131个工种(岗位)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各工
种指导价位进行分类测算汇总,及时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对于指导就业和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测算公布全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每月340元和每小时2.9元。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增长额
度和增长方式的企业进一步增多。强化工作措施,着力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实施严格的欠薪报告制度,并把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列为考察企业信用的重要指标。各
县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遏制新的拖欠、查处恶意拖欠、逐步补发历年拖
欠为目标,规范对企业欠薪的统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发计划,确保职工工资发放

【职业技能开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落实省政府〔2003〕83号文件,充分利用各
种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初步建立以技工学校为龙头,就
业训练、社会力量培训、企业培训机构参与的职业培训体系。培训工作立足实际,围
绕促进就业再就业,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培训城镇劳动力向城乡统筹培训转变;
由按需培训向超前培训转变;对下岗失业人员由转业培训向创业、转业培训并举转变。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强化用工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促进培训的政策
和措施,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积极实施“三年万人”
再就业工程, 增加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培训工作立足于改善技能人才结构, 2
003年以市长令形式颁布高级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 营造高级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
社会氛围。举办5个工种的技能大赛,成功组织全市首届高级技能人才评选推荐工作,
有4人被评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技师” ,并享受省政府技能人才津贴,培训工作在
推动技能人才成长、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迈出了一大步。2003年,全市共完成各类培训
3.5万人次,其中再就业培训11580人。全年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4055人,有13676人取
得职业资格证书。

(张纯洁何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