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0周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8&rec=5&run=13

【胜利油田40年发展概况】自1964年1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
至2004年,胜利油田已走过40年的历程。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
在原石油工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和中共山东
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东营市委、市人民政府和油区所在地党、政
、军、民、学及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胜利油田广大职工艰苦创业,拼搏奉献,锐
意进取,在昔日的盐碱荒滩上,创建了中国第二大油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
土地--黄河三角洲上崛起了一座新兴石油城市。
胜利油田的40年,是创业、发展、辉煌的40年;胜利油田的历史,是创业、创新
、发展的历史。
发展历程
40年来,胜利油田的发展走过了极其不平坦的路程,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艰苦创业发展阶段(1964~1972年)。1955年,国家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相继在
华北平原进行石油地质普查和勘探,历经艰难曲折,1961年4月16日钻探的华8井首次
获工业油流,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地区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
吨高产,为当时全国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这一打出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早期
称“九二三厂”。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批转石油工业部党组《关于组织华
北石油勘探会战的报告》,此后数以万计的石油工人汇集东营,展开了继大庆会战后
又一次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建设会战。到1972年底,经过油田广大干部职工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胜利油田在黄河尾闾两侧共找到21个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
储量18.15亿吨,累计生产原油3526.45万吨,油田初具规模。
--快速攀升发展阶段(1973~1988年)。经过14年艰苦拼搏,1978年原油产量达1
946万吨,成为全国第二大油田,并一直保持到现在。1984年突破2000万吨,1987年
突破3000万吨,1988年上升到3330万吨。
--持续稳定发展阶段(1989~1997年)。1989年胜利油田结束会战体制,在大打勘
探进攻仗的同时,及时果断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管理水平上来。1
991年原油产量达到335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向海上进军,1993年建成全国第1个
百万吨级浅海油田。到1995年,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全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阶段(1998~2004年)。1998年,国家为适应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行石油石化大重组,胜利油田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
和管理。2000年重组改制为胜利石油管理局(油田存续部分) 和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油
田上市部分)。在整体重组改制的基础上,油田上下努力,加大组织结构、产业结构、
队伍结构和产量结构的调整力度,资源基础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和实力增长较快,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至2003年底,油气主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已连续21
年保持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以上, 已连续7年实现储采平衡,连续5年原油产量
稳定在2670万吨左右。 油田存续经济5大板块内强素质,外拓市场,发展活力进一步
增强,生产经营并驾齐驱,大多数生产经营单位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
主要成果
40年来,胜利油田主要做出三大贡献,取得十项成就。
三大贡献:
--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40年来,胜利油田把以国为重、以苦为荣
、多产原油、多做贡献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79917.6万吨
,生产天然气357.98亿立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3952.56亿元,上缴利税
1164.67亿元,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为祖国石油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1998年石油石化重组改制前,特
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前期,胜利油田作为石油工业原油上产主力军,
为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总体战略做出重大贡献。重组改制后,胜利油田作为
中石化集团公司上游“龙头”企业,始终把顾全大局、为祖国石油石化发展排忧解难
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连续多年一直是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上缴利润大户,为中国石化
集团公司成功上市和建设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为山东省和东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胜利油田根植齐鲁,与当地政府
和人民唇齿相依,休戚与共,无论是工农共建,还是参与区域经济建设,油田始终尽
其所能,给予大力支援。GDP、企业增加值及上缴税费在山东省及东营市均占有很大
比重,同时为山东省和东营市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十大成就:
--油气勘探实现跨越式发展。20世纪60年代先后勘探发现胜坨、东辛、永安、现
河庄、郝家、纯化等油田,在黄河以南地区形成较大油区。70年代相继在黄河以北组
织开展河口、临盘、孤岛等地区的勘探及开发会战,实现了由黄河南向黄河北的跨越
。80年代勘探开发了桩西、孤东等油田,又向海上挺进,实现了油气勘探由陆上向海
上的跨越。90年代以来,以参与新疆塔里木和田探区风险勘探为标志,实现了由“胜
利本土”向国内新区的跨越。勘探区域由胜利本土扩大到全国5个盆地中的4个。200
1年,在伊朗卡山地区中标0.5万平方千米的风险勘探区块,实现了由国内向国外的跨
越。至2004年初,胜利油田可供勘探的总面积已达17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总量达1
70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026.04亿立方米,发现
油气田71个,投入开发67个。
--油田开发成绩斐然。油田勘探开发会战伊始,制定了“区域展开,重点突破”
的方针。1965年3月打成的坨11井和坨9井,分别获日产1134吨和1036吨的高产油流,
为国内油田首次发现的千吨级油井。1978年原油产量冲上1946万吨,成为全国第二大
油田。1984年,原油产量达到2301万吨。1986年,组织开展孤东油田开发会战,初步
建成年产能力500万吨级的大油田,创出全国20世纪80年代新区产能建设的高水平。
随后又组织开展了滨海地区勘探开发会战,巩固和扩大了孤东会战成果,1987年原油
产量达到3160万吨。在油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稳产难度大的情
况下,狠抓控水稳油,加强老油田综合治理,同时积极开发低品位油藏,使油田的上
产基础进一步增强。1991年,原油产量创出历史最高水平的3355万吨。1993年海上埕
岛油田投入开发,建成全国第一个百万吨级的浅海油田。1997年,实现当年新增可采
储量大于采油量,至2004年已连续7年实现储采平衡。
--科技进步成果卓著。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围绕生产建设中的重点难点
,进行科研攻关和先导实验,探索和掌握油田勘探开发规律,创造了一系列符合胜利
油田实际、具有胜利特色的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在地质综合研究、物探、测井、钻
井、复杂油气藏开发、浅海油田开发、地面工程建设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
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优势技术。通过研究、总结、创新,形成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多样性潜山油气藏理论和复杂油气藏综合勘探、滩浅海综合勘
探、深层综合勘探等7大综合勘探技术系列,有力地促进和提升了油气勘探工作。针
对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出现的开发难题和矛盾,加大开发理论和技术创新力度,在“矢
量井网”“聚合物加合增效”等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指导
了开发实践。攻关完善了精细油藏描述、3次采油、海上油田开发技术、复杂结构井
开发等一系列适合胜利油田特点的配套技术,为胜利油田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
术支撑。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至2002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586项,其中95项获
国家级奖励,453项获省部级奖励。共申请专利863项,已获专利606项,实施专利57
0项,创效8.52亿元。至2004年,全油田的科技贡献率在80%以上,科技直接增油每年
在300万吨以上。油田还设立“地学开拓奖”“科技英才奖”和“青年科技奖励基金
”,建立了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培育和建立了一支专业技术配套的雄厚科技力
量。至2003年底,拥有各类研究院(所)11个,配备重点实验室27个,拥有大型科研设
备393台(套),拥有专业技术干部5.6万人,其中,教授级高级职称179人,高级职称
5976人,中级职称22623人。
--改革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实施了以原油产
量为中心的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原油产量大包干政策,促进了原油生产水平的提高;
实施以资产经营责任制为中心的运行机制,优化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注重投资
回报,确保保值增值;实施以内控成本、外闯市场、降本增效为中心的经营运行机制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实施以资产经营、目标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
管理和控制机制、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分配机制、事前控制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分析
监控机制,实现了由单纯重视生产任务向重视经济效益的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
理的转变,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
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分离办社会部分,实行按区域集
中统一管理。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要求,实行重组改制,成立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形
成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两个法人并存的格局。对水电讯、钻井、运输
、油建等单位进行专业化重组。对教育系统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取得重要突破。先后创立全国石油系统首家股份制试点企业-
-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内陆上石油行业第一家以股份制形式、油地
结合开发难动用储量的“油公司”--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组建
了多个跨单位、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对部分二级单位实施整体改制和股
份制改造,理顺了国有和集体资产两大管理体系,增强了生存发展能力。
--生存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大力开辟两个市场。在外闯市场
区域上,实现由内部市场向行业市场、社会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递进式突破。在外闯市
场组织形式上,实现由零散型小规模向整体和综合性大型项目的突破。在外闯市场创
收上,实现由单一劳务创收向产品和技术服务创收的突破。在外部创收所占比重上,
实现由微不足道向重要支柱的突破。对外创收由1993年的1.4亿元,猛增到2003年的
36亿元。外部市场创收单位由最初的几家增加到2003年底的20多家,外闯市场队伍人
数由当初的每年几百人次,增加到2003年底的2万多人次,市场覆盖扩展到全国27个
省市、20个油田。特别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机,全面推进,重点突
破,先后进入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山西、内蒙等省区,逐步把西部变成胜利油
田最大的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一展胜利风采,先后与埃及、伊朗、土库曼斯坦
、卡塔尔、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进行经济交往和技术合作。同时,把发展多种经营作
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使多种
经营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油气开发、商饮服务、农
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成为胜利油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经济支柱。
--文教卫生事业惠及社会和子孙后代。坚持为国分忧和为职工群众造福并举,油
田教育和医疗卫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惠及社会及子孙后代,在油田发展中发挥了
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底,全油田拥有各类学校、幼儿园207所,教职员工10278人
,在校学生9万多人,建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职工培训等门类齐全的
教育培训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九五”期间,全油田共输送大中专新生9
300多人,其中本科3859人,专科3111人,高考综合录取率达到66.4%,比全省平均
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比“八五”提高了8.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着眼于油
田持续发展,始终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油田发展的根本性举措来抓,强化职工培训
,建立了以高培中心和专业化职工培训学校为框架的职工培训体系,为提高职工文化
、技术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油田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重要进展。油田中心医院、胜利医院通过省级评审,被命
名为三级甲等医院和三级乙等医院。大力开展医疗科研,积极推广应用新的医疗技术
和成果,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为职工、家属、子女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传染
病发病率由1965年的1305.7/万下降到2002年的26.4/万。2003年又取得防治“非典”
的重大胜利。拥有三级甲等医院在内的各类医院(卫生所)252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5982人;建成年门诊量270万人次,设备先进、技术过硬,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
的油田医疗卫生系统。
--职工生活达到或接近小康。1978年,胜利油田职工人均年收入747元。2003年
,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或接近小康社会的标准。抓好生活服务网点建设,搞好职工生
活物资供应,大大改善了职工生活。会战初期,职工居住的主要是简易房、“干打垒
”;70年代有了砖瓦房;80年代开始建楼房;90年代以来,职工住宅建设速度进一步
加快。到2003年底,累计建成职工住宅162887套,总面积1127万平方米。建成国家级
“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25个,省级“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39个,局
级“文明住宅小区”74个。建成各类公园、花园256座,绿化总面积1.17万公顷,人
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
--党的建设为油田发展提供组织保证。40年前,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工委
下设二级单位党委2个,三级单位党委13个、总支19个,党支部227个,有党员3575人
。40年后的今天,胜利油田下设二级单位党委72个,三级单位党委341个、党总支31
7个,党支部5320个,共有党员80663名。政治风浪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场
坚定,旗帜鲜明,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艰苦工作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吃苦
在前,享受在后,组织和带领群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各级党
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促进了油
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党的纪律,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和纯洁性,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德才”标准和“四化”方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立了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成
为油田一大优势。1986年以来,连年获得“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和“山东省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四有”职工
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教育引导,努力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
政治工作,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油田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涌现出全
国劳动模范18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1人,省部级劳动模范248人,局级
劳动模范1366人。其中,打中深井102口,创年进尺151420米全国最高记录,实现“
铁人”王进喜生前提出的“日上千,月上万,一年打井15万”奋斗目标的“铁人式英
雄钻井队”3252钻井队;“开发战线的红旗”采油22队;关键时刻临危不惧、以身殉
职的革命烈士吴玉田;“铁人式的好工人”王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
新时期青年的楷模”刘汝山;“新时代青年创业者”国梁;“全国自学成才十大标兵
”陈景世等就是胜利油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优秀代表。
--培育和锻造了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在长期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发扬石
油石化工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逐步培养、锻炼和造就了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不管
外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生产任务多么繁重,广大职工都能
够识大体,顾大局,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
严重自然灾害和生死考验面前,广大职工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保护油田,建设油田
,以大无畏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事实证明,我们的职工队伍是一支能够经得
起考验、值得信赖的队伍,是一支不怕困难,能征善战,敢打必胜的胜利铁军。

(油田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