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8&rec=148&run=13

【概况】2003年,全市城乡卫生和医疗防保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抗击非典斗
争胜利,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详见《特载》),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城镇卫生、
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等工作成效显著。至年底,全市
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2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9家,卫生防疫机构6家,妇幼保健
机构6家,采供血机构1家,门诊部2家,专科疾病防治院1家,乡镇卫生院33家,民营
医疗机构14家。有开放床位3573张,卫生从业人员50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33人。
房屋建筑面积515579平方米,全市医疗机构(含中医)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6998.3万元,
有万元以上设备1388台件,实现卫生年收入28734.1万元。

【防治非典工作】2003年,全市各级卫生部门、单位坚持沉着应对、依靠科学、有效
防治的工作方针,恪尽职守,不辱使命,措施果断,取得防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
胜利。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非典疫情发生后,各级卫生部门、单位迅速成立非典防治机构
和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左右
互动、群防群控的组织领导网络。
健全疫情监测、 报告体系在全市交通干道设置23处交通卫生检疫检查站,464名
卫生专业人员,24小时对出入市域的交通工具、人员进行消毒和卫生检疫检查,发现
可疑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各级卫生部门、单位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疫情日报
告和零报告制度,实现疫情接报的零差错和零失误。据统计,全市卫生检疫检查站共
检疫消毒车辆4050万车次, 检疫检查人员11331万人次,其中来自或经过疫区的车辆
134万车次,人员284万人次,消毒农用运输车49012车次,其中外地车11751车次,无
一部可疑车辆、一名可疑人员漏检、漏查。
完善非典防治医疗救治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指定8家非典防治定点接诊医院和1家定
点收治医院,33处乡镇卫生院均按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制定印发了定点
医院的建设标准、接诊流程和工作制度,基本实现非典防治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
标准化。胜利医院作为全市非典防治的定点收治医院,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在较短
的时间内建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SARS防治中心。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组
建非典防治专家库,抽调有关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专家指导组、医疗救护组及应急队
伍,建立了由474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非典救护三级梯队,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严格实行导医首检分诊制、发热病人首诊负责制,保证了全市非典防治工作的有序开
展。积极开展防治非典业务培训,举办市级非典防治知识培训班10余期,组织模拟演
练10余次,组织全面督查1次,专项督查11次,重点督查1次,发放限期整改督办单5
份,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救治、消毒处理和自我防护能力明
显增强。
建立宣传教育体系加大宣传力度,编印各类非典防治宣传材料20余万份,在电视
台、电台、《东营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辟非典防治专栏,编发各类宣传稿件650余件,
发布公益广告70余条,有效地指导群众正确预防非典。科学拟定防控措施,草拟市政
府令13个,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及时到位。
东营市在全省第一个设立卫生检疫检查站、第一个使用电子测温仪、第一个对疫
区来人实行集中居住观察,在省委督导组和省防治指挥部对东营“非典”防治工作中
的各项防控措施给予充分肯定。市卫生局党委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全省防治非典型
肺炎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市卫生局主持研究的《东营市公共卫生体系暨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研究》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之一。

【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03年,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强对
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内部实行医疗质量动态监测、
评价、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单病种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愈率等内容向社会公
示,引导居民合理医疗消费,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
率。
以完善病人选医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为切入点,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
事分配制度改革,开展卫生事业单位清理整顿摸底调查工作,为卫生事业单位改革奠
定了基础。
开展县以上医疗机构联合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全市13家县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行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采购药品1024万元,药品综合降价34.07%,节省采购资金536.4
万元。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卫生事业,2003年批准设置民营医疗机构3
家,推动了市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

【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是市委、市政府2003年为民办的十
件实事之一,包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乡镇
卫生院危房改造、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和规范化产科建设、急救车辆配备、基层药品
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等6个子项目, 总投资7096万元,其中市县乡三级政府财政
投资5516万元。 11月18日~21日,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工作通过市政府督查考核办
公室组织的考核验收。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
意见》,确定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思想、筹资、运行和管理机制。
市、县区、乡镇财政分别按辖区农业人口年人均10元、5~10元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保险补助资金,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个人缴费不低于10元。建立医疗救助制度。
由乡镇、村两级为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和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代缴保险互助金,保
证农村弱势群体医有所保。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家庭账户和统筹账户分设,县区统
筹、县乡分级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加强监管,各级政府成立农民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
并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和管理工作。建立了全市农民医疗
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并纳入“数字化东营”信息网络平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间实现
联网运转,提高了资金收缴、支付、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截至年底,全市5个县区全部建立了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农民达到104.1万人,
参保率达到98%。 2003年全市共筹集医疗保险资金3343.7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
119.4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1050万元,县财政补助资金557.9万元,乡镇财政补助资
金527.3万元, 村集体补助18.6万元,农民个人缴纳1070.5万元。补偿家庭账户资金
944.1万元,统筹账户资金1157.68万元。共补偿大病户7768户,其中补偿额5000元以
上的441户。
9月15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三个代表在基层”栏目对东营市建立新型农民
医疗保险工作给予了头条报道。 12月13日~15日,省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会议在广饶县召开,市政府和广饶县政府分别在会议上介绍经验。
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003年,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全
市合理规划设置了33处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11处、一般卫生院22处。乡镇
卫生院危房改造全年计划完成8000平方米, 实际完成16558平方米;33处乡镇卫生院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和规范化产科建设项目全部按标准建设装备完成;为乡镇卫生院
配备急救车33辆。 8月19日,全市基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正式启动,截至
年底, 全市基层药品配送面达到93%,药品购进成本下降10%,配送价和零售价平均
下降20%。
加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度, 按照每5000人设置1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的标准,在全市新建、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00处。全市200处农村社区卫生服
务站的建设全部达到“四统一” (统一图纸施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外观标识、统
一设备装备) 标准。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由所
在乡镇卫生院实行人员、行政、业务、药品、财务“五统一”管理,密切了乡镇卫生
院与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提高了农村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爱国卫生工作】2003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中心开展工作,提高城市爱国卫生
管理水平。 全市建成8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个省级卫生乡镇、9个省级卫生村、14
个省级卫生户、 20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4个市级卫生居民小区、11个市级卫生村。
全市投入资金30余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场建设、城区道路拓宽改造、绿化、公厕改建等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硬件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除四害长效管理机制,巩固除四害
先进城市成果,城区四害密度控制在国标以内。
充分发挥各级爱国卫生组织的协调管理、参谋助手职能,呈报市政府颁布出台创
建国家卫生城市规范性文件16个,市、区、油田均成立“双创”指挥部,抽调专人集
中办公,建立健全创建网络,与市及油田等37个责任单位分别签订责任状,按照部门
职责,对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市内多家媒体开设创建专栏,
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扎实开展“五小”行业专项治理和市容“六乱”治理活动,市
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突击月活动,实行市区部门单位承包路段
措施, 市五大班子领导带头参加爱国卫生劳动,油地军校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近8万
人参加义务劳动,城区环境面貌有效改观。健全“市、区、街、居”四级卫生管理网
络,扎实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先后开展创建卫生先进单位、社区和村居活动,“银
发”护城行动、“绿色小使者进社区”活动和“小手拉大手,城乡共建卫生、环保城”
等活动,收到明显效果。
加大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力度,巩固农村自来水“村村通”成果,大力支持农村“
一池三改”沼气试点项目建设和农村改厕工作,全市已建成5200座沼气池,农村改厕
达19万余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64%,较上年提高7%。积极参与毒鼠强专项整治活
动,先后对450余家农药经营户进行检查,对227处集贸市场集中开展杀鼠剂专项检查
,共收缴封存非法经营销售的剧毒杀鼠剂48.5公斤,对有关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卫生监督执法】2003年,结合防治非典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深入开展以食品
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为主要内容的“五小”行业治理活动,期间,验发各类卫生许可
证1874个,组织从业人员查体15732人,办理健康证15407个,全市“五小”行业单位
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5%以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到98%,查出“五病”人员
69人,全部调离原工作岗位,“五小”单位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开展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市县两级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
员389人次,卫生监督车辆200辆次,取缔非法医疗机构115家,非法行医人数120人,
检查食品卫生单位2500户次,封存不合格食品2300公斤。
加大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监督消毒剂生产企业16家,
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生产企业26家, 销售单位20余家, 采集样品920份, 合格率达
83.5%,提出整改意见150条,异地封存消毒药品100余公斤,一次性卫生用品200余件,
有效净化了城区医药器械市场。

【卫生科教】2003年,继续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和人才培养工程,实行卫生专业人员定
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召开全市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
配套政策,在市卫生培训中心设立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在各县区设立全科医学培训站,
全年培训农村卫生技术人员849人次。 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先后与山东大学、
潍坊医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在职研究生教育,完成在职研究生教育35人次。开展卫生
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3358名卫生技术人员报名参加,卫生队伍
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东营卫生信息网站”,卫生行政
审批事项、招商引资服务承诺等内容在网上公布,实现网上继续医学教育和学分申请,
提高了卫生系统的外向度和行政效率。

【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2003年,坚持“抓机关带行业”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创建
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廉洁型“四型”机关活动。召开全市卫生行政审批事项下
放新闻发布会,将卫生许可证、100张床位以下医疗机构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两区,
调整理顺油地之间、市区之间的卫生监督执法区域,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务公开力
度,对局机关车辆管理及用餐接待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机关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
高。开展以“一满意、四规范”为主题的文明行业(单位)和“信用医院”创建活动。
扎实做好“行风热线”和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问题办结率、答复率、满意
率均达到100%。积极开展以“温暖送百家,博爱在东营”为主题的募捐救助、扶危济
困活动,救助全市特困人口1950人。市医学会调解鉴定各类医疗纠纷20起,维护了医
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积极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先后批准成立了东营市医师协会、医院
管理协会、营养与食品卫生协会等15个专业委员会。

【血液质量管理】 2003年,全市完成无偿献血11673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29.7%,
成分用血占临床用血量的比例达98%以上。 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在全省率先成
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市级工作站,累计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报名608人,
分型入库235人,人均居全省前列。

(鲍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