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8&rec=113&run=13

【概况】2003年,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组织全市银行业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调整,努力提高金融服
务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有效保持了对地方经济支持的连续性
和稳定性,实现了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创建金融优质高效服务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一流银行”工作扎实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明信用工程在全市得到
广泛推广,并取得积极成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年内,全市本
外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500亿元,余额达到503.21亿元,比年初增加98.41亿元,增长
24.31%, 高出全省3.93个百分点, 同比多增23.2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首次突破
300亿元, 余额达到303.37亿元,比年初增加84.19亿元,增长38.39%,高于全省平
均水平16.03个百分点,同比多增33.1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495.78亿元,增加
97.68亿元, 增长24.54%;人民币贷款余额296.71亿元,比年初增加80.06亿元,增
长36.95%; 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88.43亿元, 同比多签发60.23亿元, 余额达到
47.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89亿元。人民币存贷比例达到59.85%,新增存贷比达
到81.96%。现金净投放19.86亿元,同比多投放3.48亿元。
市中心支行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金融时报》在头版对“信用东营”
建设做了重要报道,扩大了“信用东营”在全国的影响;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各商业
银行山东省分行把东营作为信用典型在系统内宣传,树立了东营市的良好形象。东营
市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是创建金融安全区和金融优质高效服务区向
纵深发展的重要结果。发动并推广的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成为“信用东营”的一个知名
品牌, 获全省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并载入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实践100例。根据
上级行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完成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东营监管分局的划转分设,
实现改革期间人民银行干部职工的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确保了全辖的金
融稳定。 辖内3个县支行均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广饶县人行荣获全国金融系统思想
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心支行保密工作获总行表彰,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受到人民银
行总行及分行的表彰。

2003年全市信贷收支情况表
┏━━━━━━━━━━━━━┯━━━━━━━━┯━━━━━━━━━┯━━━━━━━━┓
┃ 项 目 │ 余 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较年初增长(% )┃
┠─────────────┼────────┼─────────┼────────┨
┃ 各项存款 │ 4957802 │ 976809 │ 24.54 ┃
┠─────────────┼────────┼─────────┼────────┨
┃ 其中:企业存款 │ 1473997 │ 325532 │ 28.34 ┃
┠─────────────┼────────┼─────────┼────────┨
┃ (1)活期存款 │ 1031759 │ 222430 │ 27.48 ┃
┠─────────────┼────────┼─────────┼────────┨
┃ (2)定期存款 │ 442238 │ 103215 │ 30.40 ┃
┠─────────────┼────────┼─────────┼────────┨
┃ 储蓄存款 │ 2874872 │ 473215 │ 19.70 ┃
┠─────────────┼────────┼─────────┼────────┨
┃ (1)活期存款 │ 852450 │ 152439 │ 21.78 ┃
┠─────────────┼────────┼─────────┼────────┨
┃ (2)定期存款 │ 2022422 │ 320777 │ 18.85 ┃
┠─────────────┼────────┼─────────┼────────┨
┃各项贷款 │ 2967129 │ 800613 │ 36.95 ┃
┠─────────────┼────────┼─────────┼────────┨
┃ 其中:短期贷款 │ 2218566 │ 506682 │ 29.60 ┃
┠─────────────┼────────┼─────────┼────────┨
┃ (1)工业贷款 │ 719980 │ 140391 │ 24.22 ┃
┠─────────────┼────────┼─────────┼────────┨
┃ (2)商业贷款 │ 286201 │ 28444 │ 11.04 ┃
┠─────────────┼────────┼─────────┼────────┨
┃ (3)建筑业贷款 │ 44257 │ 14301 │ 47.74 ┃
┠─────────────┼────────┼─────────┼────────┨
┃ (4)农业贷款 │ 473679 │ 143803 │ 43.59 ┃
┠─────────────┼────────┼─────────┼────────┨
┃ (5)乡镇企业贷款 │ 278316 │ 69728 │ 33.43 ┃
┠─────────────┼────────┼─────────┼────────┨
┃ (6)三资企业贷款 │ 15261 │ -4625 │ -23.26 ┃
┠─────────────┼────────┼─────────┼────────┨
┃ (7)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 172160 │ 62945 │ 57.63 ┃
┠─────────────┼────────┼─────────┼────────┨
┃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 46911 │ -28113 │ -37.47 ┃
┠─────────────┼────────┼─────────┼────────┨
┃ 中长期贷款 │ 533703 │ 260158 │ 95.11 ┃
┖─────────────┴────────┴─────────┴────────┚

东营市2003年现金投放回笼情况表
单位:万元
┏━━━━━┯━━━━━━━━━━━┯━━━━━━━━━━━┯━━━━━━━━━━━┓
┃ 余额 │ 年累计数 │ 增减数 │ 增长率(%) ┃
┃ ├─────┬─────┼─────┬─────┼─────┬─────┨
┃单位 │本月实际 │年累计数 │本月份比 │本月份比 │本月份比 │ 年累计比 ┃
┃ │ │ │上年同期 │上年同期 │上年同期 │ 上年同期 ┃
┠─────┼─────┼─────┼─────┼─────┼─────┼─────┨
┃全市合计 │43217 │ 198669 │ 23849 │ 34806 │ 123.14 │21.24 ┃
┗━━━━━┷━━━━━┷━━━━━┷━━━━━┷━━━━━┷━━━━━┷━━━━━┛

【金融监管】2003年,把金融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加大现场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规
范银行经营行为。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建立业绩档案,完善高级管理人员的
动态管理。围绕不良贷款抓降工作,密切监控变化情况,对单笔大额不良贷款逐笔动
态监测。建立《非现场监管分析会议制度》,增强风险预警能力,提高了非现场监管
质量。提高银行行政管理水平,从经济发展需要、银行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估机构准入
,支持优化网点布局,通过机构升格提升服务功能,实行机构全面规划管理,提高机
构审批的科学性。共批准升格机构19个、迁址23个、撤销4个,审核高级管理人员16
3名。加强业务准入管理,把从业人员素质作为提高业务准入质量的重要内容,在全
省率先建立《外汇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组织687名外汇从业人员参加考试。加
强行业自律,健全和完善金融超前监管体系。组织各银行共同签订《东营市银行业自
律公约》,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开展“业务经营无违规年”活动,提高银
行业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
创建金融优质高效服务区和辖内“一流银行”,促进“信用东营”建设。制定下
发 《关于创建金融优质高效服务区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金融信用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动“信用东营”建设,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意见》《银行业参与“信用东
营” 建设的意见》 等文件。 指导农村信用社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 评出信用户
43632个,信用村91个,信用乡镇1个。为实现资产质量更高、经营品牌更强、金融服
务更优、经营效益更好,加快与国际银行接轨,引导银行业扎实开展创建辖内“一流
银行”活动。创建金融安全区、金融优质高效服务区、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促进
了全市信用体系的建设,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成为建设“信用东营”的社会工
程。信用建设活动引起省委、省政府和上级行的高度重视,《求是》、《人民日报》、
《金融时报》等媒体做了系列报道,市政府与人行济南分行联合召开的建设“信用东
营”金融研讨会,对推动全辖金融信用和安全区建设、促进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产生
了积极影响。
监管与扶持并重,促进城乡信用社健康发展。督促城市信用社按照一类社的标准,
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各个业务环节的内控制度
体系。 制定增资扩股方案,补充资本金5682万元,资本金达到1.2亿元,资本充足率
达到8.39%, 年末社利润总额、资本充足率、人均有效资产、不良贷款率等12项主要
经营指标在山东、河南两省均列第一名,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
管和行业管理力度。 与5家县区联社签订以经营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和化解风险
为主要内容的《合规经营承诺书》,有效规范经营行为,引导其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
度,批准开办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业务,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完善联社主任年薪制,将年薪与经营业绩挂钩,调动了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率先提出
“效益性监管”,将监管重点从风险防范转为以效益监管为核心,以盈利消化历史包
袱。全市农村信用社存款48.2亿元,贷款42.3亿元,不良贷款率8.17%,盈利18 46万
元, 盈利创历史新高,在全辖综合考核中连续第4年名列第一,全市农村信用社实现
社社盈余。
2003年,全市金融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不良资产占比在较低水平的基础上继续下
降。年末,全市不良贷款占比4.23%,比年初降低2.4个百分点。经营效益明显改善,
商业类银行实现盈利5.71亿元,同比多增1.7亿元;不良贷款13.14亿元,比年初减少
0.52亿元,实现绝对数和占比双下降。

【金融服务】2003年,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根据“四集中”系统的特点,制定《会计
业务柜面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四集中业务检查监督办法》《四集中业务管理补充规
定》等规章制度,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规范和调整会计事后监督制度和程序。认
真实行新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对《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做了大量修改,10月协
助分行举办系统应用培训班,在全省进行推广。在分行辖内率先完成特约联行系统改
革,确保城乡信用社汇路的畅通。完成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的推广,加强国库会
计核算新体系建设和国库制度建设,严格国库监督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认真抓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成立人民银行系统防“非典”领导小组,设立专
门办公室,严格执行各项防治措施,确保干部职工的安全。同时组织好全市银行系统
防“非典”工作,保证银行业的正常秩序。依法管理人民币,严格收缴、鉴定假币程
序,改善金融服务,维护市场货币流通秩序。加强现金管理,规范大额现金支付。制
定《防治非典型肺炎时期发行基金供应应急方案》,确保全市现金供应。
组织对全市486个营业机构1096名金融机构的出纳、储蓄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试,
并颁发上岗合格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假货币和反洗钱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突出安全防范重点,较好完成以守库、押运为主的各项任
务。严格计算机管理,落实对计算机的安全保密检查制度,使内、外联网实现物理隔
离确保全市结算、联行的正常运行。完成《外汇账户管理系统》的开发、测试和优化,
实现了外汇账户的网上审批;通过与《出口收汇核销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
对接,对不合法账户进行有效监督和预警,为外汇局反洗钱提供信息资料。加强对办
公自动化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机关办公效率,保密工作被总行授予保密工作先进单位。
全年共向市委、 市府和济南分行等部门报送各类信息120多篇,被市政府采用30
多篇;编发《东营金融简报》143期、各类材料280余篇,被《金融时报》、《分行金
融简报》等权威刊物采用43篇、其中被《分行金融简报》采用专题、动态共31篇;做
好《要情快报》的编发,年内发出要情快报23期,及时反映了全行各项重要工作。

【外汇外债管理】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一是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为适应形势发展,方
便个人对外交往,市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简化手续,提高标准
。海关部门在通关检查时只对居民和非居民个人携带的外币现钞进行查验,而携带的
汇票、旅行支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和债券、股票等外币有价证券,海关不再查验。将居
民和非居民个人携带外币现钞申报标准由2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统一了居民与非
居民个人在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方面的管理标准。二是收付汇管理。市各外汇指定银
行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办理收汇、结及售汇、付汇业务,外汇收支运行平稳,收、付汇
稳步增长。全市出口收汇331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582万美元,增长113%;进
口付汇22764万美元,较去上同期增加9519万美元,增长72%。
外债管理坚持贯彻“资本项目管理从紧”的方针,适当控制外债规模,适时调整
东营市的外债结构,注重提高外债的使用效益,合理安排债务期限、币种、利率等债
务结构,保证按时还本付息,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2003年外债还本付息平稳
,至年底,辖内偿还外债本金521万美元,利息34万美元,没有发生任何风险。
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东营市中心支局负责辖内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管理。2003年制
定了一系列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措施,并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年内,外商投资
企业登记43家,合同利用外资7873万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4%和40%。投资质量
有了很大提高,有力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燕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