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8&rec=11&run=13

建市以来,东营市不断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力度,推动东营市由矿区
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2003年10月16日,经国家水利部验收批准,东营市成功创
建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一、基本情况
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东营市贴紧“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的建设理
念,按照“水保牵头、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原则,前瞻性运作,跨越
式发展,形成“三通、四屏、五库、六园、七闸”的城市水保生态大框架。“三通”
,3条城市河道实现与干渠、黄河、渤海对接,形成“上连黄河、下通渤海、河渠相
通,3条碧水绕城区”的水源调配体系,可以适时调度黄河水冲刷城区河道,有效地
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四屏”:建设了城区北侧胜利干渠绿色屏障、城南支脉河绿色
屏障、城西麻湾灌区绿色屏障和城东中心城防潮体系4道生态屏障,从根本上解决了
东营城区沙化严重、海潮侵袭等生态问题,2000年以来,东营水利部门社会融资过亿
元,对广利河、沾利河、支脉河、麻湾灌区、曹店灌区、王庄灌区、胜利灌区、宫家
灌区麻湾二期、六干排等10多条大中型河道、干渠进行全面绿化,累计绿化骨干河道
、渠道500公里,绿化面积3333公顷,植树505万株;“五库”:加强建成区范围以内
广南水库、耿井水库、辛安水库、哨头水库、南郊水库5大水库的改造和管理,使其
成为中心城的气候调节器;“六园”:建设清风湖公园、世纪公园、秀清公园、城市
湿地公园等6大园林,美化、亮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七闸”:建设
城市河道上明海闸、明港闸、明源闸、明泺闸和明泓闸等7座拦河闸,使海水、淡水
真正分离,不仅解决了潮水上溯造成的生态危机,使城区河道淡水水位平均提升0.5
米,新增淡水调蓄能力5000多万立方米,而且通过挡潮拦蓄设施建设,适时调配淡水
、海水交融,在城区沿海地带形成独具东营特色的新型生态风光带。全市沿河、沿渠
、沿海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的血
液。全市城市林草覆盖率由2000年的17.8%,增加到2003年的37.15%。市区人均占有
公共绿地由2000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13.5平方米,走在山东省前列。水
系绿化率由2000年的45%,增加到2003年的90%,人均占有水面面积达16.65平方米、
水体38.06立方米,水面占规划面积的13.6%。昔日的“荒碱滩”已经变成“水清
、岸绿、景美、畅流”“浓荫遮碧水、绿树绕白楼”的生态城。
二、主要做法
坚持高起点规划,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突出东营市“大空间、大
绿地、大水面”的城市特色,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大水保”生态景观水利工程建设
,在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的基础上,根据水土流失分级标准
,制定《东营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为高起点、
高标准创建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在规划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遴
选出中国对外园林设计公司对城市河道生态园林工程进行全面规划设计。2003年,全
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已全面实施,80%以上项目已完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水土
保持体系,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生态环境的总体好转和良性循
环。
坚持高水平建设,确保两个水土保持规划落到实处。在治理主体上,由过去的国
家单一治理转变为国家、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治理。在组织形式上,由
过去单一的集体统一治理转变为大户、专业公司分头承包治理为主,集体统一治理为
辅助的经营管理。在效益产出上,由过去的只管投入、忽视产出,转变为治理、经营
并重,生态经济效益并举。一是创新政府协调机制。按照“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
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格局开展项目建设,如在东营市中心城水土保持屏障工程建
设中,34.5公里的胜利灌区绿色屏障、38公里的支脉河绿色屏障、43公里的麻湾灌区
绿色屏障、102.6公里的王庄灌区生态防护工程、60公里的沾利河生态防护林带和41
.4公里的中心城防潮体系工程连续纳入市政府为民承诺办好的10件实事项目,调动各
部门、单位的力量集中推进。二是创新单位联动建设机制。充分发挥胜利油田地处东
营市的优势,采取座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做好油田有关单位的工
作,使油田领导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2001年以来,油田
投入资金3亿多元,对城市水保屏障、城市碧水工程、水系绿化等进行大规模的治理
,有力地推进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城市工程建设进程。三是创新社会共建机制。
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大开放、大招商”的有利时机,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土
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吸纳金瀚公司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设的清风湖公园,被国家、省
评价为“新时期城市生态建设工程的典范”。
坚持高效能管理,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东营市始终把严格依法行政,加
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一是制定完善地方水保配套规范性文件
。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东营实际,制定《东营市中心城水土流失重点
防治区通告》《东营市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收取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东营
市实施〈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细则》《东营市水土保持开
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水土保持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对水
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审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收取等一系列问题也都做出明确规定,增强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为切
实提高城市生态建设质量,市人大、市政府先后制定《东营市近海岸海域环境保护规
定》《东营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化美化方面
的法规规章,使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二是严格执行水保“三同时”制
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狠抓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收费、监督检查“
三权”管理,使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全面落实。通过与市计委、国土、环保
等有关部门协调,依法把住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规定没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水土
保持方案的项目,计划部门不予立项,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土地手续,环保部门不
批准环境保护影响报告书,做到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收费、监督、检查、验收
“一条龙”管理。三是加大水保执法力度。对执法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约法三章”
,确保了行政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2003年,东营市境内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
案编申率达到95%以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和实施率均达到100%以上,水土保持设
施补偿费征收率达到98%,违法案件查处率超过95%,结案率达到100%。至2003年底,
全市已收取水土保持两费3亿多元,审批、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45份,报告表200余
份,基本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
好的大环境。
坚持高水平经营,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发挥长期效益。由于东营生态条件脆弱,生
态建设投资特别高,植一棵小树平均需要80多元,建设1平方米绿地需要100多元。为
确保资金投入和工程的长期运行管理,东营市按照市场化运营规则,通过制定和完善
有关政策,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拍卖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建立完善了社会投
资建设机制。在工程建设中,本着让利于经营者的原则,分别与一些大型绿化公司和
植树大户签订了绿化承包合同。仅2003年就吸纳社会资金6亿元投入工程建设,新增
绿化面积700万平方米。多元投入机制的形成,加快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建
设步伐,使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实施。为实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城市
的建设目标,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
市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对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城市的指标体系,进行分解细化
,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目标,将水土保持宣传纳入宣传部门督查考核的内容,强化督
促落实。为完善综合决策机制,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
制的通知》,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各级、各部
门都把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全社会的
生态环境意识和水土保持观念得到了显著提高。

(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