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渔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7&rec=91&run=13

【概况】至2002年底,全市有水产增养殖面积91079公顷,比上年增长-3.78%,
其中淡水养殖面积26126公顷,比上年增长10.58%,海水增养殖面积64953公顷,
比上年增长-8.56%;有海洋捕捞渔船1688艘,计39810千瓦,总吨位26940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2.30%、6.84%和8.04%。全市水产品总量310041吨,比上年增
长6.58%,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09700吨,海水养殖产量128529吨,淡水产品产
量7181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27%、27.37%和2.01%。

【淡水渔业】全市淡水池塘养殖13766公顷,水库养殖12360公顷,分别比上年
增长3.82%和19.24%。 “上农下渔” 开发面积6667公顷。 全市淡水产品产值
70650万元,同比增长4.05%。盐碱地低盐水南美白对虾养殖2133公顷,比上年
增加1733公顷,生产南美白对虾3460吨,平均单产108公斤。东营区王营村薛
立光利用低盐水养殖南美白对虾10公顷,总产对虾7500公斤,产值19.5万元,
纯收入9.5万元。休闲渔业迅速兴起。城镇郊区涌现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垂钓场,
经济效益可观。由重庆客商刘登荣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的占地400公顷的灵湖
休闲度假村,被列为全市13大景点之一。广饶县花官乡来延国投资100多万元,
建设占地6公顷的观赏鱼基地,进行30多个品种繁育和养殖。共生产观赏鱼30
万尾,实现产值75万元,纯收入40万元。

【海水增养殖】全市滩涂养殖面积39753公顷,产量11504吨,产值29368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4.21%、 20.39%和25.79%; 浅海贝类养护面积25200公顷,产量
117025吨,产值3733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37%、28.10%和19.48%。虱目鱼、
美国红鱼、黑鲷等新品种试养获得成功。鲁东公司利用0.7公顷池塘进行虱目
鱼与对虾混养,产虱目鱼2275公斤、南美白对虾150公斤,纯收入34570元。利
津盛海公司利用1.3公顷池塘养殖美国红鱼,总产量达10吨,产值39.9万元,
纯收入25万元。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6333公顷,比上年增加2400公顷。

【海洋捕捞】为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渔业资源,认真落实渔业法关于捕捞业
发展的规定,积极实施近海捕捞减船转产工程,加大渔船报废力度。经农业
部审核批准,报废渔船10艘、507马力,近海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同时,
引导外海捕捞船只拓宽作业领域,开辟新渔场,提高捕捞产量和效益。全市
有47对大船常年在外海作业生产,外海捕捞产量在捕捞总产量中的比重由上
年的59%提高到85.9%。广饶县鑫马捕捞有限公司两对大马力渔船实现捕捞产
量8 000吨,创产值700万元。

【渔业科技】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推进产学研结合,渔业科技贡献
率逐年提高,加快了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进程。垦利万亩毛蟹养殖、
河口万亩贝类养护两个渔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取得新成效,为促进渔业发展发
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全市实施渔业科研及推广项目19个,取得科技成果7项,
其中盐碱地地下水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黄河三角
洲生态调控绿色养虾技术研究、革胡子鲶规模化池塘精养及大棚二茬高产养
殖试验、黄河三角洲乌鳢池塘高产养殖试验等4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市
水产养殖服务中心承担的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控绿色养虾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成
功。养殖日本对虾113.2公顷,产对虾95088公斤、纯收入100多万元。利用该
技术能有效预防虾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9月18日,省海洋与
渔业厅在东营召开全省高效优质养虾模式现场观摩会,对此进行了推广。该
项目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海星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签订协议,
联合实施国家“863计划”文蛤工厂化育苗技术攻关项目。

【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市海星浅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680万元建设了高
标准水产品加工厂、文蛤育苗场和暂养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河口区永
鲜水产品加工厂与深圳鼎盛公司签订了为期1年的货物出口合同。永鲜水产
品加工厂将为深圳方提供不少于1200万元人民币的加工产品。垦利县牛圈村
李玉峰投资321万元, 建设了占地3.3公顷的水产品加工厂。 12月19日,原中
(二)型企业东营中丹冷藏厂资产在滨海拍卖行成功拍卖。宁波翔胜建设有
限公司以35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东营中丹冷藏厂资产。水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
善。 建成水产品市场7处, 水产品集散地达38处,年交易额9.8亿元。东营
(宁波)水产城已完成设计规划。垦利永安水产市场已完成商品楼建设。渔
业标准化开始实施。市海洋与渔业局制订了《关于实施渔业标准化提高水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编制了渔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完成
了黄河口鳖、沙蚕、青蛤等5个水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黄河入海口文蛤通
过了国家农产品无公害标志认证。河口区6万亩文蛤养殖区被国家质检总局
确定为文蛤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的海洋文蛤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入海口文蛤、黄河口毛蟹、渤海青蛤绿色食品品牌的认证工作进入了审批程
序。渔业标准化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水产品质量,促进了创汇渔业的发展。
6家企业获取水产品自营进出口权,共出口水产品1968吨,创汇317万美元。

【水产育苗生产】全市育苗企业发展到22家,育苗水体5.2万立方米,能进行
10多个苗种的繁育。共生产南美白对虾苗5.49亿尾、日本对虾苗3.23亿尾、中
国对虾苗0.22亿尾、梭子蟹苗360公斤、毛蟹大眼幼体2426公斤,创产值1450
万元。

【渔港渔村建设】2002年8月19日下午,市长刘国信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室主持
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广利港口拦门沙治理及港口建设有关问题。会议确定,
广利港要以渔港为主,商港为辅,上为渔港,下为商港,逐步建成渔港和小
型商港相结合的综合性港口。10月30日,广利港口拦门沙治理工程开始施工。
该工程由东营市黄河工程局承担,施工方案预算造价324万元,计划疏浚长度
1.7千米,需完成疏浚土方量88692.31立方米。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海军青岛
试验室进行拦门沙治理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试验。

【海洋管理】为合理有效地开发海洋资源,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各涉海部门,
编制《东营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并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与市经济
研究中心联合,着手编制《东营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组织起草《东营市
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并报市法制办审核。开始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向
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印发《关于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实施意见》。
全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加大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力度, 开展法制集中宣传活动11次, 出动宣传车40余部(次)、船只16艘
(次),制作标语横幅40余幅,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全民的海洋国土意
识进一步增强。海域资源开发逐步实现由无序、无度、无偿向有序、有度、
有偿的历史性转变。2002年4月,经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确定,东营市成为30
个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之一。全市主要用海类型的项目数量达272个,
确权使用海域21373.34公顷,主要分布在靠近岸线的浅海区,占用岸线约100
公里。其中浅海增养殖类99个20603.34公顷,占用岸线87千米;渔业港口建设
类10个,612.03公顷,占用岸线8千米;油气开采类149个,16公顷,占用岸线
3千米;围垦类6个,21公顷,占用岸线1.5千米;科研类8个,121公顷,占用
岸线0.5千米。2002年全市征收海域使用金202.93万元,海域使用金征收率100
%。根据浅海滩涂资源状况,建设了5733公顷的浅海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
对文蛤、青蛤、四角蛤、鲈鱼、毛虾等资源进行保护。市政府市长与市海洋
与渔业局局长签订了《局长环境保护责任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与国家
海洋局联建海洋环境监测站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省内一流的
地市级海洋环境监测站。全市有3家环境监测站成为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成
员单位。2002年3月,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2001年东营市海洋环境质量公
报》显示:东营市近岸海域海水大部分为二类水质,少部分为一类、三类水
质,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海洋监察机构与渔政
队伍进行分设调整,海洋监察机构更名为中国海监东营市支队,编制15人。
加大海洋监察力度,依法查处一批违法用海、破坏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案
件,维护良好的海洋开发秩序。

【渔政管理】2002年,专项渔业资源管理收效明显,查获文蛤等贝类苗种70
余吨,鲈鱼苗种50余万尾,取缔鲈鱼苗收购点8处。渔船年审收费工作圆满完
成,年审渔船1248艘,63035马力,渔船年审率达100%。伏季休渔工作中,组
织海陆联合检查4次,检查渔船600余艘,处罚违规渔船100余艘,没收网具30
余块。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进一步加强。1月17日,市渔政监督管理处在广利河
口门外的深水海域成功放生了一条长2.5米,体重约200公斤的国家二类水生
野生保护动物黑露脊鲸。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安全生产检查11次,
检查渔船2360艘(次),配备救生设备770套,责令305只存有安全隐患的渔船
限期整改。加强渔(船)民的安全教育,举办安全教育培训班10期,培训职
务船员500余人(次)。组织抢险救生5次,救助遇险渔民14人,最大限度地
减少了事故及灾害损失。10月18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密切关注下,在市委、
市政府的直接指挥调度下,经过7个多小时的紧急救助,在东营海域遇险的7
名河北籍渔民全部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