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7&rec=71&run=13

【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8个省级重
点管理开发区之一,也是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位于东营市东城,规划控制面积60平方公里,区内设一类工业园和二类工业
园。一类工业园主要兴办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项
目,二类工业园主要兴办石油精细化工、盐化工和纺织工业等项目。2002年,
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30.06亿元,同比增长140.5%;实现工业总产值25.29亿元,
同比增长120%; 完成工业增加值8.35亿元,同比增长136%。招商引资工作。
2002年,以南方沿海发达地区、胜利油田以及韩国、日本、港、澳、台等国
家和地区为主,大力实施专业化招商、园区招商、设站招商、招商会招商、
委托代理招商和中介招商,有效推进了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
出开发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主要载体的功能。 2002年,新引进工业项目
46个,总投资22.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3158万美元,实际
利用外资3731万美元。至年底,累计批准进区工业项目126个,总投资70.8亿
元。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政府拨付一块,开发区筹集一块,银行贷一块,外
商投资一块,施工队伍垫付一块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步伐。2002年投资1.1亿元,建成道路35公里,道路面积81万余平方米。至年
底,累计投资3.47亿元,建成开发区“六通一平”面积10平方公里,为外来
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
软环境建设。以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突破口,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完善个性化服务制度和全程服务制度,推行首问负责制和超时默认制,进一
步构筑了“优化舆论环境亲商、优化服务环境富商、优化法制环境安商”的
服务体系。深化服务内涵,实行柔性服务、主动服务和专业服务。配强服务
力量,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科技工作。引导区内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指导企业深化产
学研结合,积极组织实施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及其他科技发展计划,加强高
新技术创业中心建设,有效促进了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2年,有2家
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个项目被列入市级科技发展计划,6个项
目获得东营市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125万元,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计划,
3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新产品。200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0.1亿元,
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
外贸工作。把“走出去”战略作为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的突破口,制定鼓
励企业出口创汇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壮
大出口队伍,扩大出口规模。近年来,开发区外贸工作突飞猛进。2002年,
区内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1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87亿美元,同比增
长71.8%,占全市的56%。其中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市的55%。
与1999年相比,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增长84.7倍和47.8倍。

【东营经济园区】东营经济园区是1997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园区位于
黄河路以北,东区六路以西,广利河以南,东赵社区以东,规划占地面积约
60公顷,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7亿元,是东营市规模较大的民
营经济园区之一。2001年12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民营经济园区”荣誉
称号。园区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划为市区,新修建的太行山路纵穿南北,南
侧黄河路和北侧北一路是贯通东营市中心城—东、西城的观光路,西靠长途
汽车站,北临石油大学,区位优势突出。
1998年8月正式动工建设园区一期工程,一期工程规划为集居住、生产、
加工、批发和零售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至2002年5月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累
计投资4.5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2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
300余家经营业户入园经营,其中经营五金建材的商户200余家,商业网点90
余家,餐饮服务业40家。
2002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东营经济园区实施二期工程。二期工程规划建
筑面积2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3479平方米,容积率1.01,建筑密度37.70%,
绿化率30.62%,概算总投资2.8亿元。年内,详规设计已经市政府批准,房屋
拆迁顺利完成,总拆迁面积45000平方米;土地拍卖成交价51.06万元/亩;基
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经济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200万元, 技工贸总产值达
3800余万元,实现利税1000余万元。

【东营胜利工业园】东营胜利工业园是2002年1月经东营市政府批准建设的一
类工业园区,是东营市中心城建设工业项目的集聚中心,位于东营市西城,
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东靠市主要出境干线辛河路,南靠主要出境干线220国
道,西靠城市主要干道西环路,距东青高速公路7公里、东营火车站5公里、
东营飞机场35公里、东营港口80公里。
规划建设方面,区内已有4条道路通车,铺设道路面积15.85万平方米,
通讯、给水管线铺设4310米,路灯安装完成127盏,绿化面积10.56万平方米。
4条主干道路、通信、电力、燃气、热力、因特网、闭路电视等线路已铺设
完成,共投资9500余万元。
至年底, 入园项目29个,已投产5家,完成产值8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
600万元,利税120万元。

【河口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口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口城区南郊。始建
于1997年10月。一期工程占地40公顷,2001年上半年建设完成,吸纳业户72家,
主要以餐饮服务业为主,形成固定资产1.2亿元。二期工程2001年下半年开始
建设,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用于工业加工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至2002
年底,共修建道路13条,总计12.3公里,铺设供水管线8公里,排水管线13.5
公里,电缆、通讯光缆1500米(包括宽带网),架设各类线路7公里,安装路
灯180盏,回填土方70万立方米,基础设施配套,基本达到供水、排水、供电、
道路、通讯、闭路电视、宽带网和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的条件。二期吸
纳业户32家,投资6.8亿元。

【广饶经济开发区】 广饶经济开发区位于广饶县城北4公里处,辛河路西
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之
一。
2002年,广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事处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
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储备建设用地,全年分两次储备项目建设用地2300亩。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组织省、市规划设
计院的专家对开发区进行新一轮规划,详规范围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
6平方公里。实施开发区8号路西延工程,新修宽40米的柏油路760米,并配套
水、电、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在改善软环境建设方面,入区建设项
目在土地使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上实行“双零”政策,下调水电价格,降低
生产经营成本等,对进区项目从环保审批、立项、领取投资许可证、核发开
工许可证到办理营业执照,开发区办事处实行“全包式”服务,严禁任何部
门和单位不经开发区办事处批准到区内企业进行收费和检查。至年底,区内
工商业项目发展到54家,总投资规模达135524万元。2002年引进并安置项目14
个,投资规模为107753万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1585万美元,当年计划到位
资金4908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5774万元;过千万元的项目9个,其中,中外
合资项目2个,投资规模8.2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2亿
元,利税过亿元,可安置3000人就业。2002年,开发区办事处提报招商引资
项目6个,实际到位资金1682.98万元,完成年度招商目标任务的271.45%。被
县委、县政府授予“2002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大王镇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大王镇境内,北至延集
中心街,南到十二号生产路,西至裙带河东坝,东到青垦路,总面积46平方
公里。现有员工2.9万人,工程师1200人,专家250人,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处,
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1处、省级开发中心6处,专业科研院所26处,并与中国
理工大学、西安交大、福建造纸研究所、山东理工大学等100多家大院大所建
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2002年全区技术创新投
入2.5亿元。辖有华泰集团、信义集团、金宇集团、科达集团、金岭集团、永
泰集团、金泰集团、凯银集团、恒丰公司、恒达公司等十几家大型企业,其
中限额以上企业14家,已形成以造纸印刷、化工橡塑、机械电子、建筑建材、
热电、商贸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拥有东营市高效
生态农业科技园、华泰工业园、凯银工业园、现代工业园、新兴工业园,产
品1200多个规格品种。2002年,实现产值69亿元,利税5.5亿元,利润4.1亿元。
大王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开发区,成为全国最大造纸工
业基地、全国子午胎生产基地、山东省石油化工基地、全国农产品重要加工
区。

【稻庄镇经济开发区】稻庄经济开发区位于稻庄镇境内,规划占地10平方公
里,北起广码路,南至刁青路,西至淄河,东至镇域与寿光边界,是一个集
科、工、贸为一体的专业化经济园区,包括大海工业园、西水工业园、华杰
植化工业园“三大组团”,构成“品”字形发展布局。工业区内东青高速公
路、 刁孟路、 孟胜路纵贯南北,潍高路、红旗路、广码路横穿东西,形成
“三纵三横”的发达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水电路讯等“七通一
平”。目前,工业区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群:大海工业园是以纺织印
染为主导产业的加工基地,西水工业园是以橡胶制品为主导产业的加工基地,
华杰植化工业园是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加工基地。工业区内现有企业36
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5家,从业人员11000余人。主导产品有棉织品、印花
布、轮胎、帘子布、胎圈钢丝、植物油、聚酰胺树脂、脂肪酸等八大门类30
余种。 年可生产棉纱6000吨, 加工各类印花布2亿米;生产各种型号的轮胎
650万套,全钢子午胎60万套,帘子布3500吨,胎圈钢丝6000吨;植物油10000
吨,聚酰胺树脂2000吨,脂肪酸3000吨。2002年,工业区实现产值18亿元,利
税1.8亿元,利润1.5亿元。

【垦利经济开发区】原称垦利县黄河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7月,
1995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2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
为垦利经济开发区。位于垦利县城东,北起黄河大堤,南至溢洪河,西起辛
河路,东到东青高速路,规划总面积18平方公里,包括行政办公区、高新工
业区、商贸区、住宅区、旅游区等五个功能区,建成面积6.1平方公里。开发
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原有的青垦路、辛河路两条省道的基础上,
2000年投资1100万元, 铺修及改造了科贸街、 民丰路、新五路;2001年投资
2300万元,铺修新兴东路;2002年投资4470万元,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
施进行修建。至2002年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亿元。2002年,开
发区共引进工业项目14个,计划投资额3.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计
划固定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11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

【利津经济开发区】其前身为利津工贸园区,始建于1992年。2002年6月17日
成立利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派出机构,下设办公室,为正科
级机构,内设土地规划建设部、经济发展部、综合部、治安办4个副科级规
格部室。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位于县城西部,西
靠220、205国道,东经利津黄河公路大桥直通东青高速公路。东起津二路,
西至店前路,南起大桥路南侧,北至永莘路北侧,总规划控制面积15.5平方
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具体规划有六大功能区:一类工业区、
二类工业区、 高科技创业园区、 商贸服务区、 居住区、行政办公区。投资
3.22亿元新建和改造大桥路、利一路、利二路、利三路、利五路、利六路、
利七路、永莘路8条东西路,津二路、津三路、津五路、凤凰路、津六路5条
南北路,道路总长度25公里,形成5纵8横的交通网络。区内自来水厂日供水2
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变电站主变容量31500千伏安,供电线路
总长度96.3千米。通信、因特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区。投资1亿多元建设
热电联产项目,全区基本实现统一供热。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对规划控制区
内的土地进行统一储备管理和开发经营。至2002年底,开发区达到道路、供
水、排水、供电、通讯、供热、有线电视、因特网和场地平整“八通一平”
的条件。开发区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骨干工业项目为龙头,以建设工业新
区和科技基地为目标,形成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工程与制药、轻纺、
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体系。开发区内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有
22家,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已投产和在建外来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7个,
合同利用外资12亿元,实现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5
家,主要有利华益集团石化公司、凤凰制药公司、热电公司、利富得食品公
司、金泽毛纺公司、金海织布公司、泰山纺织公司、齐赛纺织公司等,年实
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利税1.85亿元。开发区与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
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建立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法国达金消毒液项
目、台北国际商城、马来西亚木制地板项目等境外投资企业相继在区内开工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