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7&rec=141&run=13

【概况】2002年,东营市社科联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思想库”
和“智囊团”作用,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在社科研
究、科普服务、学术活动、学会工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圆满完成年度工
作目标。被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为“先进社科联”。
根据市委宣传部的要求,起草了《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
工作的意见》、《东营市社会科学“十五”发展规划》;10月市委下发《中
共东营市委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是建市以来市委出台的第
一份关于加强社会科学工作的文件,为繁荣和发展市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政
策保障。
学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切实加强了与各学会的联系和业务指导。积极
协调市委党校、东营职业学院、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市委组织部等
单位,组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个马克思主义基础学科学会,
完成3个学会机构、章程等的筹备工作。实施社科人才百人工程,建立社会
科学人才库是被列入《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的一项工作。根
据市委领导的要求,社科联收集整理了市社会科学人才的基本情况,建立起
社科人才库,100名社科工作者入选。同时,制定了《东营市社会科学人才库
管理暂行办法》,为科学管理和使用社会科学人才打下了基础。市社科联张
卫等10名社会科学工作者还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根据形势和工作的
需要,新成立市人口学会、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市档案学会,促进了行业活
动的开展和专业理论的研究。在9月昆明召开的“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联席
会议”上,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市法官协会、市教育学会3个学会
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会科学先进学会”称号。

【社科研究实现新突破】为进一步整合市社科研究力量,实现社科资源的优
化配置,实施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公开招标的科研模式,实现社会科学研
究工作的新突破。
建立实用性社会科学研究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社科研究大环
境。市委以东发〔2002〕1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
见》,明确市社科联行使社会科学规划职能,是市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立项、招标和结项的组织者;明确市财政对重点课题给予资助,进一步为重
点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政策环境;明确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要作为考
核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重要依据。形成以实用性社科研究结果为导向的社科
研究工作格局。
抓好课题的征集、论证、发标、竞标、认标签字等环节,保证所立项课
题是市委市政府未来工作要涉及的重大问题。在招标过程中,通过媒体向社
会公告。多次开会进行协调,对有些课题进行调整,使课题研究突出特色和
深度,也保护和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21个课题组的人员组成,体现了领导
干部挂帅、专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2002年1月,成功举行
了重点研究课题认标签字仪式。
严格标准,搞好重点研究课题的鉴定。截止到2003年1月底,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课题公开招标的第一批12项成果全部通过省委政研室、省社科联、山
东社科院、石油大学、胜利石油管理局和市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
的鉴定。专家认为课题立足东营实际,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出了具有前瞻
性和创新性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鉴定,
有的课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通过鉴定的课题,以
《成果要报》 的形式呈送市领导参阅。 2002年积极申报省社科规划课题,
《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被省社科规划办立项。
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事关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上提出了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展示了我市社会科学
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工作水平,这在我市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
义。

【学术交流活动空前活跃】市社科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开展“加强和改
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活动”,活动历时8个月,共征集
论文 270 多篇,其中评选出优秀论文117 篇,对优秀论文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7月,与油田
社科联、市民政局联合组织召开“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共
征集论文60多篇,来自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等油地校三方的理论专
家和实际工作者60多人参加会议,围绕如何推进社区建设,夯实城市基础这
一主题,进行广泛研讨和交流。与市委宣传部、市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办公
室联合组织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研讨活动,11月6日召开研讨会,来自全市各
个方面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会议,探讨新形势下投资软环境建设
的方式方法,总结推广了软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实现“经济繁荣、环境
优美”的新经济区提供了积极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持。该项活动共收集论文
99篇,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34篇。

【社科普及】进一步加大社科普及工作的力度,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基层、
贴近群众、学得懂、用得上”的科普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
法、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努力探索改进社科普及工作的新途
径和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功组织了“新世纪管理新思想系列讲座”。为推动市企业文化建设,
市社科界首次采取市场化操作组织培训, 先后邀请复旦大学教授徐培华作
“企业营销新理念”,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原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宋新宇博士主讲“企业成功的八大原则”,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
张声雄教授主讲“创建学习型组织”等,三场培训在全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
引起强烈反响。
以刊物为载体的社科普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年,《黄河口社会
科学》正式改为双月刊,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
办刊方针,并立足于出精品,创品牌,增加容量,扩大发行范围。配合中心
工作,开辟“‘信用东营’建设”、“投资软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学
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等栏目。全年共出版6期,发表理论文章180余篇,
文字共计100多万字,交流单位近1000家,充分发挥了刊物在社科普及中的积
极作用。

【社科评奖】2002年,在总结过去评奖经验的基础上,加大评奖工作的改革
力度。一是进一步明确评奖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实践应用为核心的价值观。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当在继承前人和世界文明的基础上有自己新的见解,新
的观点;应当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上创造新的方式方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评奖办法更趋科学。增加
了优秀奖,突出激励和培养青年社科工作者;在专家学科评审组中吸收了县
区宣传部负责人和从事应用研究的人员参加,学科组由原来的3组15人增至4
组28人,增强了评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实行获奖成果公示制度,进一步体
现公开、公正的评审原则。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工作,经过宣传
发动、个人申报、学会推荐,评奖办公室初评、学科组专业评审和评审委员
会终审等环节,共评出优秀成果96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三等
奖38项,优秀奖26项。推荐3篇理论文章参加省社科成果评奖,其中1项获三
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