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7&rec=10&run=13

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1月批准同意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东加
工制造业基地,这是继“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
计划、联合国工发组织确认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之后,东营市
又获得的一块含金量较高的“金字招牌”。
一、建设背景和意义。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东营市在贯
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发
展趋势和应采取的对策作了认真分析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和中
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世界
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造商,正在将其生产网
络扩展至中国。国内港澳台和南方发达地区加工制造业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也越来越明显。山东地处开放前沿和祖国北方,具备承接这种转移的条件和
基础。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
特,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一块亟待开发的资源宝地。东营市是
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地方,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
的重点开发区域,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在这里组织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
工程。东营市具有广阔的土地、方便的交通、充足的电力、高素质的劳动力、
良好的服务环境、优越的区位等承接转移的优势和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和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关注这一地区的发展。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视察东
营时指示 “要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 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 。
2002年7月,朱镕基同志视察东营时提出在黄河口地区建设500万亩速生造纸
林基地和100万吨木浆项目。吴官正同志在考察东营工作时要求,要加倍努力,
多引进、多建设三洋电子激光头这样的大项目,逐步建成大型连片的加工区。
省委书记张高丽在省第八次党代会分组讨论时,对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
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明确支持,他指出:东营资源丰富,特别是有大量待开
发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发展加工业有着广阔的空间,
是布局大型加工厂最理想的地方。希望东营搞好规划,尽快起步,省里将给
予全力支持。这一系列指示,为东营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2002年5月,东
营市委、市政府及时以东委〔2002〕43号文(《关于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
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示》)上报省委、省政府,提出在黄河三角洲(东营)
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
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是市委、市政府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
的新形势,从东营市实际出发做出的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符合党的十
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要求。
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发展,不但是加快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区
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对于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东
营市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争取过程和批复情况。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在黄河三
角洲(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批示
由省计委负责研究论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出意见。2002年9月1~3日,
省计委委托省工程咨询院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
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在东营召开论证会。由于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争取有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既符合国
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又符合东营的实际,在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
造业基地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并向省计委呈报了积极的论证报
告。9月23日,省计委将专家论证意见上报省政府,并建议省政府批复在东营
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10月10日,省委书记张高丽对东营市建设山东加
工制造业基地批示:“同意。省要很好帮助一下。要搞就要搞好,才能发挥
大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省长韩寓群,副省
长林廷生、邵桂芳、黄可华、陈延明、赵克志、蔡秋芳、王仁元、王军民均
签字同意。11月6日,原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也阅批同意。2003年1月10日 ,
省政府以鲁政字〔2003〕24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
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省政府在批复中明确指出:“省政府现行的促进全
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均适用于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省政府有关部门要
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积极予以支持。”
三、规划建设情况。市委、市政府提出在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
的同时,成立东营市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
组”),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关市领导任副组长,
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县区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计委。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督促协调,成员单位
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机制。为将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
基地工作向实处、深处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组织编制了《黄河三角洲
(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研究报告》《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
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基础设施规划》;提出《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东加
工制造业基地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由于组织健全,措施得力,推进工作
扎实有效,园区规模快速膨胀,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成效已开始显现。
东营市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在争取省政府批复的同时,也加快了各
园区的规划建设力度,为加工制造业发展搭建平台。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
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加工制
造业基地园区,为加工制造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为招商引资提供新的载体。
规划从2002~2007年,初步建成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通过现有加工制造企业
自身膨胀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振兴东营加工制造业,形成加工制造业
占整个社会经济主导地位的格局,力争将东营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
业中心。
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共规划加工制造业园区9个,其中市级4个,县区级5
个,规划总面积490平方公里,其中市级200平方公里,县区级290平方公里。
省政府在批复中同意以东营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区工业园区为起步区。今后根
据需要,再选择合适的区域,搞好规划,拓展规模,作为加工制造业基地的
后续发展区。建成后的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将形成“一个中心、一条长带、
三个组群”的园区体系。即,以中心城为依托,把东营经济开发区、加工制
造业基地后续区、飞机场加工制造业园区和东营区胜利工业园建成加工制造
业基地中心;以东青高速公路为纽带,把东营港加工制造业园区、垦利县经
济技术开发区、大王工业园连接成以贯穿黄河三角洲南北的加工制造业长廊;
以广饶县、利津县、河口区三个城区为依托,形成南部、西部、北部三个加
工制造业园区群。产业发展重点是,壮大石油化工接续产业,膨胀盐化工、
机械、电子、制药、汽车零部件、橡胶制品、纺织、制浆造纸、建材、农副
产品加工等替代产业。
围绕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起步区东营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区工业园
区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2002年各园区基础设
施建设投资7亿元,已建成面积48.8平方公里,并将根据规划再继续扩建和膨
胀,为加工制造业发展创造条件。2002年各园区加工制造业产值169.5亿元,
比上年增长49%;加工制造业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利税16亿
元,比上年增长46%;提供就业岗位35560个,比上年增长53%。
东营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累计完
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已批准进区项目90个,总投资56.9亿元,固定
资产投资41亿元,其中已投产企业42家,总投资26亿元。东营港工业园区规
划面积60平方公里,拟借助东营港的优势,建设出口加工区,已提出了规划
建设意见。飞机场加工制造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拟依托空港优势,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基地后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
东营胜利工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累计
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元,已进区项目23个,完成投资额1.5亿元;河
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00万元,进区项目74个,完成投资额2.6亿元;广饶县经
济开发区和大王工业园共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
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51亿元,进区项目78个,完成投资额36.11亿元;
垦利县工业园区,已形成“一区四园”的框架格局,共规划园区面积90平方
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1.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亿元,进
区项目336个,完成投资额20.80亿元;利津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
已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8亿元,进区项目22
个,完成投资额20.5亿元。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起步区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