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6&rec=64&run=13

综述

[概况]2001年,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5.67亿元(现
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5%;农业增加值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民人均纯
收入2981元, 比上年增长7%。全市种植业总产值31.82亿元,林业总产值0.51亿元,
畜牧总产值11.42亿元,水产业总产值11.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3.7%、
12.7%、 3.8%。全市新增蓄水能力5000万立方米,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8.29亿立
方米。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 农、 林、牧、渔产值由上年的57.2∶1∶
19.4∶22.4调整到57.1∶0.9∶20.5∶21.5, 畜牧、水产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在大农业
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9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2%,粮经比由上
年的60∶40调整到51∶49。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旱灾和冰雹袭击的情况下,粮食、棉
花、瓜菜全面增产。其中粮食播种18.02万公顷,总产84.03万吨,在面积减少15.6%的
情况下, 增产3.8%;棉花播种39.19万公顷,总产4.5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03%、1
28.3%;瓜菜播种39.77万公顷,总产204.6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9%、7.8%。
油料播种0.43万公顷, 总产1.08万吨,比上年分别减少17.6%和2.6%。
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9.15万吨, 比上年增长10.12%,尤其是食草畜牧业发展
较快, 在全省第一家引进了杜泊绵羊良种。 全市水产品总产29万吨,比上年增长
6.51%。 农业综合开发档次又有新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6042万
元, 改造中低产田0.8万公顷,完成河口区马家水库扩建工程,并建设了龙居、
陈官、 北岭等一批高标准示范方。 农机化建设稳步发展, 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
153.1 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农用拖拉机保有量43895台,比上年增长
7.3%,全市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为62%。

[高效生态农业]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广生态技术,
树立生态农业典型,建设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1年,在全市重点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立体种植等14项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开发冬枣、蔬菜等绿色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1.44万公顷,其中冬枣绿色食品原料生产
基地0.67万公顷,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0.33万公顷,水稻基地0.13万公顷, 饲
草饲料基地0.2万公顷, 瓜菜基地0.11万公顷;生态农业控制面积达到8.67万公
顷。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单位) 达到9个,培植、开发绿色、无公害食
品13种,其中广北奶粉、“天馨”花生油、“凯银”系列蔬菜、“新柳”面粉、“冬
映红”冬枣、“黄河大米”等11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东营区“麻湾”西瓜
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6种农产品在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全国
农业名牌产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建立土壤改良
试验田10公顷,实施平衡施肥面积10万公顷,秸秆还田8.67万公顷,土地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扶贫开发]近几年来,市、县扶贫办在对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大搞农田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产业结
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扶贫思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贫困村办好事、实事。
1997~2001年底,全市共完成扶贫项目543个,投入资金5347万元,帮助107个村摆脱
了贫困, 脱贫人口5万余人。共开发整平土地0.14万公顷,建设泵站14座,开挖沟渠
7.45万米,架高压线路34.6公里,打机井43眼,安装变压器14台,为22个村安装自来
水,开挖水塘14座,为23个村修了柏油路,建扬水站11座,安装电话1070部,建设桑
蚕大棚1483栋、小蚕共育室64间,建设西瓜大棚24栋,购进波尔山羊繁育改良母体山
羊1671只、 小尾寒羊1084只,购买牛奶加工设备3套,修建文化大院16座,新上工业
项目5处。 2001年,全市33个重点扶贫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3元。据统计,由于自然
因素和生产条件的不平衡, 全市仍有160多个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这部分村大
部分集中在垦利县的东部乡镇,自然村落小,居住分散,土质差,生产条件尤其是水
浇条件差,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致富门路少,脱贫难度大,扶贫任务仍相当艰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1年,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
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较大突破。1.粮经面积比例趋向合理。通过大力发展瓜菜、
冬枣、牧草等高效经济作物,2001年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新增2.33万公顷,粮经比
由上年的60:40调整到51:49。2.畜牧、水产业进一步壮大。畜牧业稳步发展猪、鸡
生产,突出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等食草畜禽,全市肉蛋奶总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
长21.9%; 水产业在外海捕捞、良种引推、浅海贝类护养方面有较大发展,全市海水
增养殖面积6.77万公顷,其中滩涂鱼虾养殖面积1.71万公顷,浅海养殖面积3.31万公
顷,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0.39万公顷。畜牧业和水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
重达42.3%。3. 农产品优质率显著提高。全市引进推广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
农产品, 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33万公顷, 推广优质专用小麦2.33万公顷、优质玉米
3.33万公顷、优质水稻0.67万公顷,优质抗虫棉品种得到全面普及,特色瓜菜占
大棚栽培面积的45%,农产品优质率达42%。

[农业综合开发] 2001年,完善配套21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中改造中低产田0.9
万公顷,完善提高大王、正农两个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400万立方米水库1座,实施
多种经营和技术开发项目10个。5月底,全市近3年的5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通过
省级验收, 被评为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市。积极组织秋冬会战,上阵劳力3.8万人,
动用土石方679万立方米,完成建筑物832座, 总投资6042万元。建设了龙居、陈官、
北岭等一批高标准的示范方,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树立了样板。

[农业开发样板园] 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园自1998年组织实施,规划用3年时间全部完
成,至2001年底,各样板园的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
建设高科技蔬菜大棚666.67公顷,珍果园0.13万公顷 (其中冬枣800公顷、蜜桃533公
顷) ,桑园1000公顷,优质苜蓿666.67公顷,开发滩涂2000公顷,建设中华绒毛蟹基
地666.67公顷, 上农下渔开发666.67公顷。大王镇建设组培室300平方米,育苗温室
35000平方米, 高标准蔬菜大棚1200栋。正农公司先后建起3000平方米的连栋日光温
室, 成功实现200公顷农田生态绿化,并营造了40公顷围栏草场,引进纯种波尔山羊
220只。样板园的种养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名优品种达90%以上,先进的农业设施、
良种良法首先在样板园内得到应用和推广, 良种普及率在95%以上。预计全市样板园
年增加农业产值1.92亿元,年增加纯收入0.63亿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
效益的同步增长。在年终验收评比中,大王镇高科技蔬菜样板园、龙居镇万亩高效桑
园开发样板园、正农农牧综合开发样板园、胜利黄河口毛蟹良种繁育样板园被评为优
秀样板园;陈庄上农下渔样板园、西宋乡优质蜜桃样板园、广北农场饲草种植与加工
样板园、丁庄镇冬枣密植样板园、市畜禽良种场滩涂开发样板园、河口浅海贝类精养
护样板园被评为良好样板园。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2001年,重点扶持发展5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是大王农茂集
团、华誉集团、金瀚林果有限公司、万得福公司和挪亚食品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
确定的“扶优、扶大、扶强”的思路,市农业和财政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
进行筛选, 本着“突出重点、集中使用”的原则,分两批确定9个企业、10个扶持项
目。大王农茂集团乳制品加工项目、大王农茂集团肥牛肉加工项目、金瀚林果有限公
司冬枣育苗、矮化密植及保鲜项目为第一批扶持项目;华誉集团有机食品蔬菜出口基
地开发建设项目、万得福公司低温豆粕生产项目、振利油料公司高级精炼油项目、利
富得公司甘薯果脯加工项目、史口镇蔬菜保鲜项目、新市元公司芦苇开发项目、驰中
食品公司大米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为第二批扶持项目。 这10个项目总投资50516万元,
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9285万元,市扶持资金15600万元。在扶持资金中,安排贴息贷款
15100万元,有偿资金500万元。10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26613万元,
利税19889万元。同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发展:1.落实项目责任制。实
行市直有关部门包企业、包项目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均成立企业服务工作组,由一名
业务局长带队,为其提供考察论证、土地落实、建设规划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绿色
食品的认定等全程服务。2.搞好技术服务。抽调一名业务骨干进驻企业,提供技术信
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3.搞好企业管理。帮助企业协调外部环境,理
顺工作关系,协助企业与高等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引进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管
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和所扶持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2001年,大王农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5112万元、利税213万元、创
汇31.5万美元;华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0204万元、利税526万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
元; 万得福植物蛋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760万元、利税529万元,出口创汇
86万美元。 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5万多户农户参与生产经营,增加了农民收
入,并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重要贡献。

[农业科技教育]为抓好农业教育,依托东营农业学校、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搞好
农业中专、成人大、中专教育。2001年东营农校招收农业中专、函授大专学生404人,
为社会输送毕业生658人,年末在校生为1226人。市农广校招生1097人,输送成人大、
中专毕业生571人。同时,通过送科技下乡、举办农民夜校等形式,培训农民95 00余
人次,绿证学员结业2460人。在广饶县跨世纪农民培训工程试点县的实施工作中,开
设7个专业、 15门课程,招收学员3000人,组建学习班60个,全面完成试点任务,为
全省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大面积实施积累了经验。东营区被农业部、财政部、团中央列
为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首批项目县,计划开设大棚菜、桑蚕、大蒜、食用菌、冬
枣、 养羊、养鸡、养鱼8个专业,年内招收学员3020人,在龙居乡二甲村、史口镇刘
三村、 牛庄镇后邵村、六户镇邱家村、辛店办茶坡村建起5个青年书屋,在推动青年
农民学习科技知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减轻农民负担]2001年,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
落实农民负担预决算、农民负担监督卡等项制度,完成年度农民负担预决算,并严格
监督检查, 确保各县区、 乡镇严格执行。 年内全市农民承担三提五统预算总额103
13.5万元,人均106.3元,占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2%,扣除市县两级减轻农民
负担转移支付专项资金35元,全市农民人均实际负担71.3元,占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
入的3.17%。 减免烈军荣残、特困户、70岁以上老人等负担84196人,减免资金901.9
万元。“两工”预算劳均27个,与上年持平。三提五统以外的集资项目共120.4万元,
比上年预算减少376.5万元,减少76%。其中东营区安排村级道路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
集资6万元, 利津县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14.4万元,其他3县区均未安排三提五
统以外的集资收费项目。全年无因农民负担问题引发集体上访案件和恶性案件。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2001年,继续推行和完善村财和村帐“双代管”制度、民主理
财制度,全面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等项制
度。加强对农村财务的收支、农民负担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全市42个
乡镇(办事处)全部做到定期定项公开、定期审计。在垦利县郝家镇和利津县利津镇开
展农村会计委派试点工作,总结探索出农村会计委派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力推行
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与青岛太阳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东营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系统”
软件,选择典型乡镇进行两年多的试点工作,改进和完善了财务管理软件,并在全市
推广,至2001年底,全市有22个乡镇实现电算化管理,其中东营区、广饶县所有乡镇
全部实现电算化管理。

[病虫害综合防治]2001年,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的有关规定,
充分发挥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密切监视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
病、叶枯病、蝗虫、二代粘虫、二代棉铃虫、玉米粗缩病等突发性、流行性病虫害发
生动态,全年为市委、市政府和省植保总站提供虫情信息79次,印发病虫情报20期共
900份,平均预报准确率在96%以上。加强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全面控制病虫危害。
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综合防治面积累计104.95万公顷次,统防统治面积
累计44.83万公顷次。累计挽回粮食损失14.9万吨、棉花1.3万吨、蔬菜15.3万吨、水
果6.8万吨。

[东亚飞蝗防治] 2001年是建市以来蝗虫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东亚飞蝗发生面积1
9.68万公顷次, 其中2~4头/平方丈9.05万公顷次,5~10头/平方丈5.3万公顷次,
11~30头/平方丈2.6万公顷次, 31~60头/平方丈1.46万公顷次,60头以上/平方丈1.2
7万公顷次。 面对蝗虫面积大、密度高的严峻形势,市农业部门早计划,早行动,组
织多次拉网式普查,及时摸准蝗情,积极筹备治蝗物资,协调治蝗飞机和地面防治队
伍,严格落实责任制,共计动用人力410人次,药械326台,农药510吨,防治11.14万
公顷,其中飞机防治5.95万公顷,地面防治5.19万公顷,防治效果达98%以上。

[黄河口万亩蝗虫生态控制示范区项目建设]2001年,黄河口万亩蝗虫生态控制示范
区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探索出以生态控制为主,协调运用生
态、生物工程、化学等措施,综合治理控制蝗害的新型蝗害控制体系。第一期工程改
造河口区1号蝗区的蝗虫重发地片0.4万亩,建立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蝗虫密度控制在
每平方米0.2头以下。建设蝗虫生态控制试验站,配套水利工程及农田基本建设。
建引水支渠2条,总长度5600米;建引水斗渠14条,总长度25200米;建排碱沟26条,
总长65000米;整平土地,种植棉花、油菜、冬枣、牧草、中草药200公顷,配套防护
林建设66.67公顷,纯收入32.45万元。

[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建设]2001年,充分发挥东营农业信息网的作用,积极为领导决
策和农民生产销售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通过东营电视台和山东农业信息网每周发布一
期“菜篮子”产品报价,及时指导农民的生产和销售;共编发农产品价格信息93期。
利用互联网搜集、下载各类农业经济技术信息1300多条,编发网上信息65期,为领导
决策和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便利的信息服务;培植上网典型和实施信息入户工程,积
极帮助农民网上找市场,共培植10个民办服务组织加入互联网,发布各类农副产品供
求信息70期;结合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织大王农茂集团、华誉集团、利津振利
等龙头企业编报招商引资项目,通过互联网招商,扩大东营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知名度
和招商引资力度。

[农业行政执法]2001年,组织市、县(区)农业执法人员,联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
门,在农资销售旺季集中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假增收保春播”和“打假护农秋季统一
行动”,依法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取得显著成
效。年内,全市农业执法人员共出动15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点1200个次,查处非
法经营业户212个, 查没、封存、扣押、转商各类农资350吨,涉案货值210余万元。
其中各类种子105吨、化肥200吨、农药45吨。查处大案要案13起, 其中超过10万元的
有2起。 一起是有人以“山东亚美农科院”为名,采取先讲课后售种的方式,在利津
县大肆销售农作物种子。经检查,此批种子标识不全,无品种名称,发芽率仅为30%,
售价高达40元/公斤。市农业部门协同利津县农业局,联合工商、公安部门,于2月28
日将这伙不法之徒抓获归案,追回种子款26.5万元,全部退还给农民。另一起是在利
津县明集乡小王参村, 查获一起销售假A-1标记抗虫棉,销售价值10余万元,通过依
法查处,追回售出的假种子,全部没收处理。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鉴于在机构改
革中农业执法人员变动较大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农业行政执法证件的审验和换证工
作,全市共有97名农业执法人员及其农业行政执法证件在省政府备案。

[东营市种植业名牌产品实现零的突破] 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于11月7~12日在
北京全国农展馆举行, 东营市有6种产品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名牌产品,分别是广饶县
的半球牌特精粉、凯银牌西红柿、黄瓜、黄河口鳖,东营区的麻湾牌黄河口西瓜、黄
河口蟹,河口区的入海口牌文蛤,实现了全市种植业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参加“九发杯” 山东省首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订货会]2001年11月30日至12月4
日,由省政府主办的“九发杯”山东省首届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订货会在上海国际农
展馆举办。 东营市组织参展企业26个,参展产品涉及35个种类,共108个品种。参展
期间销售产品8505公斤,销售金额20.31万元,签订投资及产品购销合同5个、意向书
5个, 总金额6177万元。在全省17地市的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东营市组委会获最佳
组织奖,黄河口大米、黄河口鳖获最畅销产品奖。山东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经济频
道、上海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有线台等新闻单位对东营市的活动情况进行了专
访和现场直播。

[农作物良种工程]引种试验基地全面发展。2001年建立引种试验基地5.33公顷,引
进农作物新品种(系) 109个,其中小麦29个、玉米15个、大豆18个、水稻5个、棉花9
个、瓜菜30个、其它作物3个。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累计进行158次重复。建立农作物
良繁基地1.07万公顷, 其中良种繁育基地小麦3500公顷、玉米400公顷、棉花2333公
顷、大豆3000公顷、水稻1333公顷、高粱3.3公顷,建立特色作物良繁田13.3公顷。
大力提高种子“三率”(良种覆盖率、统供率、包衣率),小麦、玉米、棉花、大
豆、 水稻种子包衣面积分别为4.8万公顷、 2.33万公顷、1.5万公顷、0.17万公顷、
0.07万公顷,种子精选加工率分别达93%、100%、95.1%、75.4%和94.8%,良种覆
盖率分别达99.6%、100%、99.2%、98.6%和98.5%。优质专用、特用品种发展较快,
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2.49万公顷,农产品优质率达42%。
组培中心和工厂化育苗项目建设初见成效。1.北岭乡工厂化组培中心建设项目,
首期工程建成并投产1060平方米智能育苗温室1座, 10.4米×60米标准冬暖式日光大
棚6栋,培养室、无菌室、检测室、办公室等共10间、270平方米,优质果品苗木育苗
圃0.93公顷。自9月5日开始育苗,当年实现产值10万元。2.丁庄镇高产优质脱毒大蒜
新品种引进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引进脱毒大蒜新品种VF50、VF60等20万公斤,建设示
范园66.67公顷; 投资400万元新建库容1100吨保鲜库1座,与安徽康白瑞保健公司合
资140万元新建大蒜脱水及深加工企业1处, 日产蒜片10吨,预计年内实现产值800万
元。3.大王农茂集团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立有机蔬菜生产基地68.47公顷;
同时配套完善蔬菜冷冻保鲜及净菜和切割加工设备,建成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1 20
吨恒温库3座、80吨气调保鲜库1座。4.黄河口镇薄荷示范基地与产业开发项目,建立
薄荷良繁基地66.67公顷, 生产基地846.67公顷,亩产薄荷油15公斤,亩产种根50 0
公斤,亩纯收入1700元。年加工能力130吨的薄荷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中。

[农村能源建设] 2001年,新建沼气池300个,累计达2600个,年总产沼气65万立方
米,比上年增加10万立方米。“猪、沼、棚、菜”四位一体生态大棚增加50个,总数
达78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000平方米,累计达5.5万平方米;太阳能暖圈养鸡、养
鸭、 养猪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 2001年全市农村能源使用量为70万吨标煤,人均达
0.6吨,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生活用能总折标煤48万吨,生产用能总折标
煤22万吨。用能结构改变了过去直接燃烧作物秸秆的传统习惯,石油液化气、煤炭、
秸秆气化、 沼气和太阳能等污染少、品位高的能源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
农村用能趋向于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