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政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6&rec=26&run=13

东营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常务会议提要]2001年,第四届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共5次。
第4-10次: 3月16日召开。研究2001年城市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东营市人民政府
工作规则,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建设的意见及市政府常务会议、
市长办公会议组织工作程序;听取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
通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有关情况。
第4-11次: 4月28日召开。传达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研
究市政府2001年度为民办10件实事、召开全市外事侨务工作会议、2001年招商活动计
划及市级五大班子购车问题,听取关于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调整、全市农
网改造后农村电价、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城市信用社分类处置工作会议
精神的汇报。
第4-12次: 5月24日召开。研究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土地“五统一”
管理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东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及配套办法。
第4-13次:8月22日召开。听取关于全省外贸年中调度会议和外资工作会议精神、
棉花工作会议精神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研究关于调整市属引黄工程
供水价格和部门申请资金等事宜。
第4-14次:10月29日召开。研究招商项目锦华居住区、明潭假日公园开发建设合
同,听取关于中心城总体规划调整、扶助贫困残疾人实施意见、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和社会捐助工作会议精神及进一步深化全市重点企业改革意见的汇报。

[市长办公会议提要]2001年,第四届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共26次。
第4-38次:1月19日召开。研究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工作分工等问题。
第4-39次:2月2日召开。研究东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讨论稿)、东营市市级2000年财政预算执
行情况和200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讨论稿)等问题。
第4-40次: 2月20日召开。通报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座谈会筹备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第4-41次:2月27日召开。研究安排近期工作。
第4-42次:3月5日召开。研究农村税费改革问题。
第4-43次: 3月12日召开。研究东二路城区段拓宽改造、商河路改造、实行安全
生产责任制、企业改制、组建东营市城市建设开发投资公司、农业生产及近期工作有
关问题。
第4-44次: 3月19日召开。听取东营职业学院筹建、《山东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
就业办法》 新闻发布会暨全省残联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东营UNIDO黄河三角洲项目
执行办公室”的汇报,研究安排近期工作。
第4-45次:4月3日召开。听取关于市级机构改革有关情况的汇报。
第4-46次: 4月15日召开。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吴官正关于社会稳定问题的电话指
示精神和市委书记石军的批示,听取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市对县区转移支付方案、东营
职业学院筹建处关于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评估组考察评估情况、东营市创建国家环境
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情况及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问题的汇报。
第4-47次:4月16日召开。安排部署近期工作。
第4-48次:4月26日召开。听取关于东西城对接规划有关问题的汇报。
第4-49次:5月8日召开。研究市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01年农村
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听取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工资标准、东营机场航站楼航管楼设计方案、2000年度市级财政预算及其他财政收支
情况审计结果的报告,研究安排近期工作。
第4-50次: 5月16日召开。听取东西城整体对接规划和商河路改造规划有关问题
的汇报。
第4-51次: 5月30日召开。研究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
和东营市依法治市第三个五年规划、金融机构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开展创建金融安全
区活动的意见、按期解除刘传顺行政处分等问题。
第4-52次: 6月27日召开。研究建立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东营市市直机关职
工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对工资发放困难县区实行转移
支付的意见及部门申请资金等问题, 听取关于调整市电台中波发射台隶属关系、200
1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军转干部安置工作、 加强财政管理及市财政和市财政信用投
资公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有关情况的汇报。
第4-53次: 7月14日召开。研究加快市石油炼化企业发展、表彰夏蝗防治工作单
位和人员、给予张耀中开除公职处分、用市财政资金为市广汇时代家具城弥补改制负
资产等问题,听取关于市中小学收费、消防工作情况的汇报。
第4-54次:8月4日召开。听取关于近期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签约情况及部分项目合
同、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有关问题的汇报,研究“十五”
期间加快东营绿化工作的决定和部门申请资金等问题。
第4-55次: 9月15日召开。听取关于加强财政管理有关文件、全省水污染防治工
作会议精神、城市电价调查、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全市招商引资第三季度调度
会议建议方案、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和市人大、政协对政府工作建议及意见的汇报,研
究关于市黄河口大厦有限公司免缴城市建设配套费、市水利局免收潍河路等路段建设
水土资源有偿使用费和部门申请资金等问题。
第4-56次:9月24日召开。听取各位副市长前段工作情况和近期工作安排的汇报,
研究部署近期工作。
第4-57次:10月13日召开。学习中办发[2001]22号文件精神,研究在全市招商
工作第三季度调度会议上的讲话(讨论稿),听取关于建立招商项目推进服务小组和市
法院免缴东营法官分院培训楼建设配套费、墙改费的汇报。
第4-58次:11月20日召开。听取广饶县撤县设市、河口区撤区设市、龙居乡撤乡
设镇、东营市老龄事业“十五”规划、东营市“十五”消防工作发展指导意见、清理
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有关情况的汇报,研究给予刘连元撤销行政职务处分和部
门申请资金等问题。
第4-59次:11月29日召开。听取关于山东省全民国防教育经验交流表彰会议、全
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全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全省水上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精神的汇报, 研究关于落实东发[2000]9号文件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有关人
事任免事项、东营市失业保险基金市级统筹暂行办法、市财政局新办公楼建设费用和
部门申请资金等问题。
第4-60次:12月13日召开。听取关于东营区工业园区规划、东营区新区规划建设、
加强全市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
东营市应对加入WTO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行动纲要有关问题的汇报, 研究市政府
与德升(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有关建设项目合同书终止协议、东营飞机场资产划转
山东航空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合同、新绿洲公司资产转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
权出让合同及加强与市政府顾问联系有关问题。
第4-61次:12月25日召开。听取关于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
流会精神、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全省计划会议精神、东营区区直机关驻地动迁土
地、免收市消防支队第三消防站工程建设有关费用、成立东营市经济适用住房领导小
组、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及建立东营海上抢险救助指挥体系和救助设施有关问题的汇报,
研究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市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国债专项资金引荐人奖
励、制定和发布东营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胜利石油管理局胜东四小移交、取消部分收
费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东营易港饲料公司清算方案及建立东营绿色产业示范区环境
监测中心有关问题。
第4-62次:12月28日召开。听取关于2001年市直部分单位申请经费、为市直机关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工资补贴有关情况的汇报。
第4-63次:12月30日召开。听取关于改革市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医疗卫生体制改
革情况、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市直机关部分职工辞职补助、提高离退休人员住房补贴
和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参保经费等有关问题的汇报,研究关于市畜禽良种场改制及中
心城规划区职工住宅建设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关问题。

[市政府专题办公会议提要]2001年,第四届市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了下列问
题。
一、学生专用车有关问题。
二、安全生产等有关问题。
三、西城地下油气管线安全专项整治有关问题。
四、市第二中学新校建设有关问题。
五、胜利电厂二期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六、东营港建设项目合同问题。
七、2001年中心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问题。
八、胜利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九、城市管理和规划问题。
十、市废旧金属交易市场搬迁问题。
十一、新海路改建工程有关问题。
十二、建立东营职业技术学院有关问题。
十三、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方案有关问题。
十四、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问题。
十五、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选址有关问题。
十六、西城改造工程有关问题。
十七、全市模拟移动通信网退网工作有关事宜。
十八、加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胜利油田在区内开发油气资源有
关问题。
十九、东营飞机场建设有关问题。
二十、市盲聋童学校发展建设有关问题。
二十一、2001年夏粮收购有关问题。
二十二、学校交通安全有关问题。
二十三、建设东城管道气工程问题。
二十四、加强城市管理问题。
二十五、市委市政府综合办公大楼消防安全有关问题。
二十六、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有关问题。
二十七、建立市工程咨询机构有关问题。
二十八、变更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选址问题。
二十九、市级储备粮管理有关问题。
三十、炼化企业改制和发展问题。
三十一、广利港建设有关问题。
三十二、北一路改造东三路北延工程设计有关问题。
三十三、城市信用社合并重组工作。
三十四、市直机关职工住房建设有关问题。
三十五、市百纺商厦资产处置问题。
三十六、新建东二路给水管线及胶州路锅炉房增容有关问题。
三十七、南二路史口公铁立交桥建设有关问题。
三十八、黄河北大堤顺六号路延长堤段加高加固工程施工有关问题。
三十九、西城第一学区校园改造规划有关问题。
四十、黄河河口工程防汛备料有关问题。
四十一、城市防汛有关问题。
四十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有关问题。
四十三、胜利电视塔广场等项目建设有关问题。
四十四、市二中迁建立项有关问题。
四十五、东营港总体规划报批有关问题。
四十六、支持胜利油田存续企业改制问题。
四十七、加强减轻农民负担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四十八、东城污水管线接线工程建设有关问题。
四十九、东二路拆迁整治有关问题。
五十、加强西城城市管理问题。
五十一、市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
五十二、胶州路农贸市场及周围环境综合整治有关问题。
五十三、秀清乐园等项目建设有关问题。
五十四、开展迎国庆城市环境美化活动有关问题。
五十五、公路建设有关问题。
五十六、研究加强城市管理配套文件有关问题。
五十七、开通东营至利津公交车问题。
五十八、王庄灌区总干渠及三干渠占用土地确权有关问题。
五十九、孤东十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有关问题。
六十、做好2001年棉花收购工作有关问题。
六十一、市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第二次成员会议。
六十二、东营有线电视台与东营电视台合并问题。
六十三、土地“五统一”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六十四、油田住宅建设及市直机关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案有关问题。
六十五、全市工业园区体系规划及永莘路南二路改造工程有关问题。
六十六、南二路拓宽改造有关问题。
六十七、市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
六十八、东营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调整及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
六十九、市直机关经济适用房建设有关问题。
七十、市建设规划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成员会议。
七十一、市政府与德升公司终止有关建设项目合同书问题。

[政令辑要]2001年4月1日,市政府印发《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划纲要》(东政发[2001]2号) 。确定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和计划控制指标是:“十
五”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2005年达到530亿元左右,人均30000元左右。
其中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05年达到320亿元以上。一、二、三产业
年均增长5%、6%和13%,分别达到38亿元、390亿元和10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7.2∶
73.5∶19.3。 地方财政收入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
以上,其中地方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
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3700元, 年均分别增长5%和6%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以下。
2001年4月1日,市政府印发《东营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东政发
[2001]7号)。确定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和计划控制指标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5%以上,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4%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2%;地方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9%,其中地方增长25%;出口总
值增长10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
增长3.7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2001年4月25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严格依法行政的通知》(东政发
[2001]12号) 。依法行政工作重点:一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二是
严格行政审批监管,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三是依法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四是规
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五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六是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七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
训。同时,加强行政复议监督,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的审计监督,提高
依法行政水平。
2001年6月16日, 市政府发出《关于印发〈东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
定〉等八个办法的通知》(东政发[2001]21号)。八个办法分别是:《东营市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东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医疗费补助暂
行办法》《东营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救助暂行办法》《东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住院、转院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东营市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处方资格审查管理暂行办法》《东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结算暂行办法》。八个办法体现了“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双方负担、统账结合”
的医改原则,是新的医疗保险管理运行的基本制度架构。
2001年6月20日, 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五统一”
管理的意见》(东政发[2001]23号)。市政府决定,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实行
统一征用(收回) 、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简称土地“五统一”
管理),并对土地的用途、使用期限、地价监管等作了明确规定。
2001年6月28日, 市政府发出《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通知》 (东政发
[2001]26号)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是以食品、药品、农药、复混肥、种
子、建筑用钢材、汽车配件、卷烟、一次性输液器、化妆品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
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二是以查处规避招标、假招标和转包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建筑市
场;三是以查处骗税、偷税、非法减免税为重点,强化税收征管;四是以查处地区封
锁和部门行业垄断为重点,打击地方保护主义;五是以禁止社会乱集资、乱办金融和
规范银企信用关系为重点,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六是以清理压缩音像集中经营
场所,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机房”和非法出版物为重点,清理整顿文化市
场;七是以对重点行业的安全整顿为重点,加强对事故隐患及危险源的综合治理。
2001年11月1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印发东营市残疾人“十五”计划的通知》(东
政发[2001]39号) 。计划目标:2005年,通过实施康复工作,使4500名残疾人得到
不同程度的康复;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残疾人高中
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50%;全面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全市残疾人就业率达87%以上。
2001年12月20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印发东营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的通
知》(东政发[2001]40号)。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老龄事业正常投入机制和老龄工作管理体制,建立国家、社会、家
庭、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市场化、社会化老年照料服务
体系,建立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服务体系,逐步走出一条适合东营市实
际的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路子,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和依法维护老
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
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001年12月31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印发东营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东
营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东政发[2001]50号)。妇女发展总目标是:
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男
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妇女全面进步;改善妇女
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完善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法律赋予妇
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实现。儿童发展
总目标是: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
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健康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儿童教育在全
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
平;儿童成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明显优化;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受到特殊保护。
2001年3月4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印发2001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的通知》(东政办发[2001]10号)。经济体制改革要点: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
是大力促进企业结构调整,三是努力培植后备上市资源,四是积极支持油田存续企业
搞好改革,五是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六是创新农村经济体制,七是深化学校和医院改
革。
2001年5月9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转发市农业局关于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
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东政办发[2001]23号)。意见要求:一、严格执行减轻农民
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二、全面落实六项减负制度;三、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
理;四、认真开展涉及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五、进一步规范“两工”的使用和农村
公益事业建设;六、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责任制;七、切实加强对减负工作的领导。
2001年5月15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公布2001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
(东政办发[2001]24号)。实事项目10件:一是创建东营职业技术学院;二是实施胜
利干渠节水改扩建工程;三是尽快启用东营飞机场;四是实施农村小康饮水工程;五
是实施中心城区碧水工程;六是实施城区道路改造和绿化工程;七是建设城市生活垃
圾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八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网络;九是建设东城管道气工程;十
是实行电费同网同价。
2001年10月10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转发市政府调研室关于做好绿色产业示范
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东政办发[2001]106号)。2001年4月,东营市被联合国
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正式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建设重
点:一是建设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二是培育龙头企业;三是选择、编制绿色产业项
目;四是开发认证绿色(有机)产品;五是建设绿色(有机)产品销售网络。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2001年,市政府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的水平有新提高,
领导和管理单位的各项事业有新发展。
综合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职能,加强对内
对外的联系协调,促进了市政府决策的实施,并在密切与上级和外地的联系、为东营
市的建设和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字综合工作,在提高文稿
质量上下功夫,在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上作文章,充分体现领导意图,起草文稿
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信息调研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
的工作重点,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等一批调研成果进
入领导决策,信息工作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督查考核工作,进一步扩大了督查范围,
完善了督查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工作落实。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5%。 值班接待工作,不断提高规范化程度,在对外联系和
交往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财务、车辆、综治、安全和食堂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后
勤保障水平有新提高。 政府法制工作适应加入WTO的要求,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
工作,同时加强对全市政府法制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督查,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
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民族宗教工作加强了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的管理,保持了宗
教领域的稳定。人防工作制定完善了全市人防工程规划,促进了人防工程建设。史志
工作圆满完成年度编纂任务,并积极适应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形势,主动研
讨史志工作的新思路。无线电管理工作加强了对各类无线电台站的管理和监测,完成
了东营机场启用前后的电磁保护工作。驻外机构工作迈上新台阶。打击走私工作有了
新发展。包村扶贫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摸清了村情民意,理清了发展思路,争取协调
了一批资金和项目,影响所包村发展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办公室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顺利完成办公室机
构改革任务,理顺内部职能,实施竞争上岗,并对非领导职务和部分行政岗位的事业
人员进行调整。通过机构改革,办公室的职位设置更加科学,人员配置更加优化,整
体效能大大增强。 围绕实现优质服务的目标,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制定完善7
9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特别是8个秘书科室制定了工作流程,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
科学化。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
学习培训活动;全体工作人员按照“政治素质要高、业务素质要强、心理素质要好”
的标准和“勤于学、精于事、敏于行、慎于廉、厚于德”的要求,刻苦学习,勤奋工
作,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表现出了爱岗敬业的高尚职业道德和
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2001年,市政府办公室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政务督查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
核先进单位称号,政务信息、史志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受到省上级部门的表彰。

(马士庸)

[人事、编制工作]
一、市县乡机构改革。(详见《改革开放》部类)
二、人才队伍建设。(一)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力度加大。落实市委、市
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高
层次人才的资格条件及确认程序,完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优化了人才培
养引进环境。继续巩固与国内高等院校的联系和合作,联合举办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已开始报名招生。 开展急需专业、急需人才的学历教育,与有关高校联合培养人才4
00余人。与有关单位联合组织境外培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65人。积极开
展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先后培训各类专业技术
人员9550余人。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建成华泰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的
博士已陆续进站工作。组织参加“中国山东·海外百名博士创新周”活动,共签订技
术合作协议27项, 达成合作意向22项,聘请市政府经济顾问2人。活动结束后,及时
建立海外留学人员库,继续加强与海外博士的联系,已有6名博士到东营市实地考察,
洽谈合作项目。 引进市外生源本科以上毕业生251人,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25项,
解决技术难题20多项。其中引进的德国专家汉斯·萨尔曼被省政府授予“齐鲁友谊奖”。
(二)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人事代理、
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服务措施, 全年共与60多家企业的530余人签订人事代理合同。组
织非公有制企业5个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活动, 评审通过高级职称人员77人、中
级313人、初级226人。与省行政管理学院联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培
训。与市委组织部、市工商局联合对全市970家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分布、学历层次、
年龄结构、专业技术等级等情况进行调查,为搞好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规划、有针对
性地做好人事人才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做好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积
极发挥职能作用, 主动深入招商引资企业搞好服务, 共为企业推荐、引进急需人才
374人。
(三)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
能。黄河口人才市场人才交流大厅投入使用,建成黄河口人才市场石油大学分市场。
全年共组织大型人才交流会、集市型人才洽谈会63次,人才招聘专场31次,接待招聘
单位810余家,求职人员13260余人次,达成意向或实现就业2860余人。继续加强各类
人才信息库的建设,市和县区人才信息库已储备各类人才6000余人,为人才的合理配
置奠定基础。
三、公务员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意见》和公务
员管理单项法规,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改善结构、提高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公务
员队伍建设。围绕政府部门中层干部人员选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市直机关31个部
门, 679个中层职位进行竞争,参加竞争人员1609人,通过竞争上岗,干部队伍结构
进一步优化, 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层干部增加90人,本科学历人员占科级干部总数的5
9%, 40岁以下的科级干部占总数的67.6%。按照省统一部署,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
国家公务员及机关工作者186人, 在考录工作中,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的原则,确保考录人员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根据全市国家公务员队伍现状和高素
质专业化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公务员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提
高公务员的宏观决策、行政协调和工作创新能力。改进公务员年度考核方法,规范考
核程序,增加对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情况的考核,较好地发挥了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东营市推荐上报的2名个人、1个集体分别被国家、
省评为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受到国家和
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四、事业单位改革。2001年,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
见精神,重点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调研和试点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
结合东营市事业单位实际,就部分类型事业单位改革问题,向市政府提出建议。按照
省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将工程勘察设计等
事业单位整体改为企业,完成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
组织与原主管部门的脱钩转制。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对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竞
争上岗,强化聘约管理,有1500余人通过竞争上岗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改革职
称评审办法,推行“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的社会化评审机制,为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五、其他人事工作。(一)人事计划管理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度职工人数和工资
总额计划、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安置专项计划得到较好落实。加强工资基金管理,市
直已有80个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5570名职工实现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对未纳入
统发范围的事业单位,按月为其审批《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
导和服务,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多种所有制单位就业。全年
全市共接收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3183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比往年提高。
(二)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全年全市实际接收军转干部49人,已全部安置到位。积
极帮助军转干部协调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开展军转干部岗前培训,为军转干
部尽快适应地方工作打下基础,受到广大军转干部好评。市人事局被省委、省政府、
省军区表彰为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三)严格落实国家工资福利和干部退(离)休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后两次
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工资标准,为退(离)休人员增加生活补贴。退(离)休工
作受到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和省人事厅的表彰。
(四)人事考试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全年共组织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执业
资格考试和社会化考试16556人, 处理违纪人员92人。在组织考试过程中,重视抓考
风考纪,认真落实人事考试的各项规定,保证了人事考试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陈伟颂)

[政府法制工作]规范性文件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市、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共审
查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120余件, 其中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40件,出台15件。审查
政府非规范性文件和领导批件110余件, 所提意见和建议基本被政府领导采纳。在文
件的审查把关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制统一原则,从东营市实际出发,围绕招商引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等,加强文件制定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和
协调论证工作,确保文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审查把关的文件主要涉及国土资源管
理、水利建设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建、计算机网络管理等方面。市政府出台的
规范性文件主要有《东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 等8个文件和《东营市
土地储备管理暂行办法》等4个文件。
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东营市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试行办法》和《东营市行政审批事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市政府法制办对县区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及市直部门上报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审查,依法提出处理意见。
县区政府法制机构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工作。下半年,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与监察局协调配合,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移交给市
监察局,并派出业务骨干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积极稳妥地开展清理文件工作。成立市清理规范性文件及政
策措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清理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深入发动,加强对县区和市直
部门清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到年底,已清理市政府及市府办文件5000余件,其中清理
出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169件, 拟废止90余件。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文件清理工
作已基本结束。
依法界定部门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市级机构改革中,按照市政府要求,
市政府法制办对33个部门改革方案拟定的部门职能进行审核把关,按照政企分开、政
事分开的原则,依法界定部门职责,理顺关系,强化服务和执法职能。在城市执法体
制改革方面,借鉴外地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强化行政执法证件管理。适应机构改革后行政部门执法
职能变化及执法人员变动情况,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已调离执法岗位的人员及时
收回执法证件,对需要更换和新办执法证件的近千名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对
考试合格者及时办理执法证件。组织全市4975名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对其行
政执法证件进行审验。指导市、县区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工
作。
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全年共接收行政复议案件29起,其中维持18起,撤销8
起。复议案件主要涉及土地管理、司法行政等方面。办案过程中,办案人员严格依据
法律规定,深入研究案情,积极查找证据,及时化解矛盾,保证了办案质量。积极参
与政府重大经济合同的审核、论证和经济纠纷案件的协调处理,有效地维护了政府的
合法权益。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社会法制意识。全市政府法制
系统采取组织领导学法、聘请专业人员讲法、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征订法律
法规汇编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政府法制,努力为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李存松)

[无线电管理工作]至2001年底,全市各类无线电台(站)已达35万部。其中,公众移
动通信基站298座, 手机33万部;东营电信PHS无线接入系统市话手机3万部;微波站
156座;卫星地球站10座;广播、电视台(含差转台) 56座;其他无线电专业网(站)18
2个。从发展情况看,移动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年内新发展手机用户是前7年手机
用户的总和,100人拥有率近20%。
2001年,无线电管理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频率管理。 按照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关于调整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
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的通知》和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关于微波接力通信业务频率
调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对辖区内的14个设台单位的125座微波站的使用波
道、传输容量及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清查,上报已建微波电路《设置无线电台(站)申请
表》 复印件14份,《微波站技术资料申报表》复印件127份,并研究制定频率调整意
见。按照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关于清理800MHz集群频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和省无
线电管理办公室的要求, 对全市800MHz集群通信网进行全面清理,东营辖区共有800
MHz模拟集群网络3个, 基站8个,占用信道60个,属台1757部,其中,黄河河口管理
局集群网属于省批网,基站3个,信道35个,属台192部,东营电业局集群网属于省批
网,基站2个,信道5个,属台35部;胜利石油管理局通讯公司集群网属于国家批准的
系统网, 基站3个,信道20个,属台1530部。对信息产业部《关于清理1885-2025MHz
及2110-2200MHz频段有关问题的通知》和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贯彻意见进行转发,
与之相关的6个设台单位已经按照文件要求开展清查工作,并上报退网计划。
专用网络台站管理。一是严格审批流程,把好新设网络入口关。全年共受理设台
申请27个, 予指配网络频率9个,正式批复网络15个,新增固定台187部、移动台569
部、船舶电台9部(套) 、微波站13座。二是不定期对设台单位进行抽查。全年共检查
设台单位35个, 行程3万公里。三是规范网络的出口。按照报废电台管理规定,批复
报废网络6个,技术处理报废电台56部,收回使用频率7个。
公众网台站管理。按照《山东省公众移动通信网基站管理暂行规定》,组织工程
人员对移通、联通东营分公司的公众移动通信基站进行全面清查,完善了基站手续。
并每季度末定期到运营公司运营网络上核查基站及手机发展情况,保证上报资料真实
可靠。
监测工作。全年共监听500多个小时,监测重点频率200多对,作监听、监测记录
1万余字。先后对黄河河口管理局拟建微波站、油田电视台地球站、市电信局PHS无线
接入系统扩容基站等14个设台单位的72个无线电台站进行电磁环境测试,还应兄弟无
委邀请对滨州、 潍坊部分无线电台站进行电测。共编制电磁环境测试报告8份。先后
对孤东采油厂等单位的无线电通信网络进行验收,共检测无线电台站40多部。先后受
理东营区、河口区以及垦利县等地居民电视干扰投诉3起,及时组织对干扰进行查处。
在全省测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成立测向比赛领导小组和测向小组,增购信号源
2个,在济南“五峰山”训练一个多月,选取3人参加全省无线电测向比赛,东营代表
队获全省团体第二名,刘小宾获全省个人第二名,项洁名列全省个人第十一名 (女子
第一名),获优胜奖,张忠名列全省个人第十四名。
收费工作。按照国家收费规定和标准,对全市99个设台单位应缴纳的无线电管理
费进行预算, 共征收专业设台无线电管理费141万元。公众移动通信网手机频率占用
费由运营公司代收缴,市无线电管理处加大了收费宣传、监督检查力度。至11月底,
两运营分公司总计代收费600.24万元。其中,东营移动分公司代收446.73万
元,已上缴446.2万元;东营联通分公司代收153.51万元,已上缴56.72
万元。
机关建设。投资近200万元,对东西城2座办公监测楼进行改造维修。东城办公楼
改造房间64间; 建设了计算机机房、监测机房、检测机房,装修会议室2个。全年投
入3万多元, 进一步搞好绿化工作。先后组织参加无线电测向、仪器仪表、计算机、
文秘、台站管理等培训班6期,学习人员20多人次。周爱峰等3人被评为全省无线电管
理系统先进个人。

(周爱峰 刘同舜)

[油地校结合工作] 2001年, 油地校三方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全面贯彻
“把团结思想向下渗透,具体工作向实发展,决定的事情抓好落实”的工作方针,在
思想融合、机制结合、经济融合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形式,使结合工作继续保持良
好发展势头。
一、油田帮扶乡镇工作。按照“优势互补、资源联用、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
原则,突出“工农两利,利益双赢”,一批科技含量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帮扶项
目和一批以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升级传统产业的帮扶项目相继建成,促进了乡镇
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经济快速发展。
2001年, 帮扶双方组织实施帮扶项目48个,项目总投资6363.64万元,其中
油田注入资金3796.79万元。帮扶项目中工业类项目7个,总投资989.66万元,
油田投入493.66万元; 农业类项目11个、总投资1690.56万元,油田投入
675.41万元;基础设施类项目21个,总投资3292.63万元,油田投入2242.93
万元;其他项目9个,总投资390.79万元,油田投入384.79万元。(以上油
田投资金额含物资、机械折款)。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油地双方关系进一步融洽,感情进一步加深。工作中,一
是加强调度,及时做好乡镇合并后的帮扶重组结对工作。按照“帮扶工作组随乡镇走”
的原则,经协调涉及帮扶工作的4个合并乡镇与油田6个原帮扶单位继续开展帮扶工作。
二是采取灵活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对帮扶干部在帮扶期间由原单位和有
关县(区)组织部门共同管理,在乡镇担任实职并参与地方党政工作的“双重管理”方
法,不仅强化了帮扶工作的组织调度,也为今后三方互派挂职干部积累了经验。对帮
扶工作坚持“三不限定”的原则,打破人员、时间、区域局限,使帮扶工作有了广阔
的空间;对帮扶项目采取的“投产项目抓管理、规划项目抓落实、已建项目抓配套、
续建项目抓进度”的措施,保证了项目实施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三是积极协调,努力
争取实施第二轮油田部分单位帮扶乡镇工作。
二、立足实际,突出项目结合。2001年,油地双方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利益双赢、风险共担”的原则,不断强化项目结合力度。初步统计,共实施结合项目
112个,总投资7.2亿元,其中油田投入2.2亿元(含物料、机械折款) 。投资额超过10
0万元的项目71个。 所有项目中工业类项目36个,总投资3.2亿元,其中油田投入759
5万元(含物料、机械折款) ;农业类项目19个,总投资5112万元,其中油田投入1100
万元(含物料、机械折款);基建类项目41个,总投资3.24亿元,其中油田投入4516万
元(含物料、机械折款) ;其他项目16个,总投资2463万元,其中油田投入1240万元(含
物料、机械折款) 。全市瞩目的“十大为民工程”中东城管道气输送项目、“碧水工
程”中的城市河道改造项目、胜利灌区节水改扩建工程都是通过油地结合组织实施。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1.38亿元的西二路北延,聊城路、淄博路、西内环改造
工程以及总投资1.2亿元的新海路改扩建工程相继完成。
在工业项目结合上, 双方立足实际, 以“利益双赢”为目标,2001年重点实施
“四大战略”。一是“高起点”战略。先后组织实施一批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
的结合项目,如:垦利县与石油大学联建的“山东省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品工程技术中
心中试与生产基地” ,油田高原机械有限公司在市开发区实施的“连续抽油杆”等8
个科技联建项目。二是“良性发展”战略。一批结合项目通过机制规范、滚动发展等
措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胜坨镇与电力管理总公司结对联建的绝缘子项目、广饶
县新石村镇与现河采油厂联建的维得轮胎厂等项目,通过滚动技改,取得规模效益,
同时也为油田多种经营企业开拓外部市场,与地方经济融合探索出较为成功的经验。
三是“上规模”战略。2001年筛选了一批项目,重点调度,确保投资规模。东营区组
织的7个工业结合项目投资额全部超过100万元,其中与油田运输总公司联建的天地人
工贸公司总投资达3200万元。四是“龙头带动”战略。通过结合项目带动地方特色产
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垦利县的养殖示范服务基地和海产品养殖项目,
带动了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三、拓宽思路,积极开拓科技结合领域。油地校三方立足各自优势,在人才、科
技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结合点。 一是积极实施“借脑工程”“专家对接”等活动。5
月29日启动石油大学专家考察团活动,17名专家教授对全市5个县区的企业进行考察,
有61人次到市21个企业帮助解决问题。 至2001年底,石油大学有1名教授担任县区党
委主要领导职务, 并聘请3名石油大学教授担任科技县区长。40多名油、校高层次人
才担任地方企业科技顾问。二是科技结合力度不断加强。市企业与油田、石油大学签
订技术合同13项, 合同额230万元,总投资3500万元。市与石油大学联合制定《东营
市产学研奖励基金管理办法》,鼓励石油大学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市经济建设。三是进
一步加大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力度。油地校中学之间联合组织一系列学科竞赛和
教师互访互助活动。

四、油地领导联席会议。2001年10月31日,油地领导联席会议在东营宾馆召开。
市委书记石军,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胜利石油管理局
局长宋万超、党委书记董丕久等胜利石油管理局领导及有关部门参加会议。会上,油
地双方领导互相通报了第十次联席会议以来的油地双方情况,提出今后油地结合工作
统一口径、搞好宣传、联手招商、企业联合、狠抓社会治安的工作侧重点,并就双方
需要抓紧对接的重要事项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油地校办)

[油区工作]2001年,市油区工作办公室面对油区工作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调整思路,树立了“大油区”的工作目标。即:在油区管理、服务工作上要体现“大
油区”水平,提高东营油区工作在全省中的地位;在工作重点把握上,克服过去单纯
以落地原油管理为主的思路,拓宽管理、服务领域,逐步向边远单井管理、零星油气
区块和油田难动用储量开发,向油田施工服务和联合生产加工等方面延伸;在工作方
法运用上,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正确处理好省、市、县(区)三级油区办之间工作关
系,强化地方油田之间、市直机关部门之间的思想沟通和配合协作。一年来,油区各
顶工作都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2001年,在“打井包干”业务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全
市油区系统工农工作人员深入油田生产一线,为油田生产建设服务。4~5月,组织全
市工农工作人员到县(区)、乡(镇)两级油区政府和油田重点单位,对油田分布,油田
占地,油、气、水井状况,油、气、水管线及供电线路布设、走向、长度,及易发生
事故重点地段, “打井包干”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共写出调查报告6份,统
计资料8份。 2001年,油区系统工农工作人员,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油区联系,
全年共走访油田有关单位496家次,组织各种工农座谈会、协调会117次,沟通了油地
思想,增进了工农团结。
市、县(区) 油区系统工农工作人员深入油田施工一线,搞好跟踪服务。总投资3
000余万元的垦东变11万千伏高压线路铺设; 垦九○及垦东段管线工程;太平油区
219输油管线铺设; 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华北油田物探公司、中原油田物探公司、石
化总公司物探局在东营境内4条二维地震测线; 钻井、采油、井下、供电、油建等其
他施工项目,全部做到专人现场协调服务。全年共协助油田各类施工项目工程306个,
解决各类工农纠纷373起, 协调各类赔偿金2128万元。为油田钻井、物探、供电、油
建等施工单位,办理“施工作业核准证”164份。
能源管理工作。 针对落地原油回收滑坡,能源管理出现违规现象,4月组织全市
能源管理工作人员深入县(区)、乡(镇),宣传山东省鲁油办发[1995]1号文件精神,
重新审定落地原油“五统一” 的管理政策,维护能源管理政策的严肃性。5月,根据
鲁政办发[1999]95号文件精神,对已撤销的孤岛油区办所属净化站固定资产进行清
理登记,并将处理意见上报省油区工作办公室;遗留问题经与济军生产基地多次协商,
该地区能源管理基本上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6月,与稽查大队密切配合深入发油现
场调查,重新印制无碳复写式全市统一的一式四联发油通知单,个别私拉乱运现象得
到遏制。 8月,开展安全大检查,对78个落地原油回收队和68个落地原油净化站的防
火、防爆、安全用气、用电、消防设施等问题进行检查整改。对全市1200名回收队员
和净化站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2001年,能源管理坚持每月28号能源管理情况例会
制度。全年共回收调拨落地原油3.74万吨。
2001年,市油田物资稽查大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以
油区秩序稳定为总目标,分别与大队3个科室、11个稽查中队,5个县(区)稽查中队,
签定了油区秩序综合治理责任状。4月,组织宣传车6部,深入全市30个重点油区乡镇,
40个油田厂矿, 9个化工厂,宣传国家、省、市有关油区管理政策法规和全市油区治
安集中整治会议精神,重点油区宣传覆盖率达95%以上。
稽查工作坚持“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针,坚持与社会治安“严打”斗争密切
配合, 从清除涉油案件源头抓起,保持油区秩序长期稳定。全年共出动检查车辆729
8车次; 组织夜查2784次;参加检查人员32059人次;检查车辆72869车次;查处违章
车辆3212车次;取缔小土炼油18处、小化工15处、小陶瓷炉3处、非法收购站点8处;
查处私接油田天然气点102处、电点120处;没收原油180.47吨、废钢铁53吨;追缴经
济赔偿935089元。全年办理油品、油料、废旧物资准运证136852份。

(武洪德)

[老龄工作] 8月30日,市老龄委员会更名为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并调整充实了组成
人员。9月27日,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东发[2001]18号)。
同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老龄工作暨现场会议,全面贯彻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和安排
部署东营市老龄工作。12月20日,出台《东营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
老人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在老人节期间广泛开展尊老
敬老活动的通知》。节日期间集中组织了四项大型活动:一是与胜利石油管理局老年
工作委员会、石油大学老龄工作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评选“十佳敬老好儿女、
十佳敬老模范、十佳老有所为模范老人”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二是举办庆
祝老人节暨三“十佳”颁奖电视晚会,充分展现了全市老年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扩大了三“十佳”社会影响;三是举办全市第四届老年人书画展,展示全市老年人在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四是五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
走访慰问百岁老人、特困老人和老年福利机构,为广大老年人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农村老年协会示范点建设。2001年,每个区县建设2~3个农村示范点,并全部达
到“六好、三满意、一促进”(协会班子好、协会章程好、发挥作用好、开展活动好、
参谋作用好、 档案建的好,领导满意、老年人满意、群众满意,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的标准。至年底,全市80%以上的村建立了老年协会。
老年文体活动。一是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加挂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的牌子,使广大
老年人有了理想的活动场所。二是加强培训,努力提高老年文体活动的艺术性和观赏
性。挑选有艺术特长的老年人参加省老年秧歌培训班。三是加强引导,扩大交流,培
植典型, 促进老年人活动的开展。6月,组织老年人参加全省首届老年人文化艺术大
赛,选送的4个节目有1个获最佳演出奖,2个获优秀演出奖,1个获演出奖,市老龄办
获组织奖。
老龄宣传工作。一是市人大法制委、市普法办将《老年法》作为普法内容和领导
干部法律考试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的老龄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提
高宣传质量。4月,派出2人到北京参加中国老年报社举办的培训班。11月,又请中国
老年报社的记者来东营市对全市老龄宣传干部和各乡镇的宣传报道员进行宣传报道培
训。 3月,开展评选2000年度宣传老龄工作好作品活动,共评选31件2000年度宣传老
龄工作好作品,表彰11位模范特约记者、通讯员。全年共在《中国老年报》等国家级
刊物发表宣传东营市老龄工作的作品15件, 《大众日报》 1件。 《东营市老龄事业
“十五”规划》出台后,《东营日报》对《规划》全文刊登,东营电视台、广播电台
摘要播报。
老有所养得到保障。一是市劳动部门全力做好城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在发
放中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收缴力度,实行全额收缴。全市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连
续保持在100%。二是进一步抓好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2001年重点抓协
议书的续签工作,并在协议书中增加精神赡养方面的内容。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
协委员都对赡养协议落实情况进行了视察。大力推广河口区八吕村“孝心榜”等典型
经验,促进了赡养协议的落实。至2001年底,全市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签订《家庭赡养
协议书》11万份,占应签总数的85%。
实施助老工程。通过争取领导支持、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等方法,动员全社
会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2001年,第4-54次、4-58次市长办公会两次听取老龄办
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市老龄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会议制度,调动各成员
参与老龄工作的积极性。市民政局认真实施“星光计划”,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
设;市妇联开展“爱心献夕阳”活动,组织机关妇委会与敬老院结成帮扶对子;市卫
生系统开展为老年人义诊和赠药活动;各级法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在老人
节期间,市直各部门、单位纷纷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市电信局开展为三“十佳”免费
赠送“小灵通”、老人半价购买“小灵通”活动。

(崔金刚)

[史志工作]2001年,市史志办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
中心工作, 认真做好为现实服务的文章,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01年4月,在全
省史志工作会议上, 市史志办被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和年鉴工作先进集体;3
人分别被省政府办公厅、 省人事厅给予记功或嘉奖奖励;4篇专业论文在全省优秀年
鉴论文评比中获奖。《东营年鉴》(2001年卷)被省年鉴学会评为一等奖。超额完成市
规定的招商引资任务。
一、《东营年鉴》(2001年卷)出版发行。3月底完成年鉴稿件征集工作,6月底完
成年鉴编辑、排版和校对工作;8月出版发行。《东营年鉴》(2001年卷) 80万字,图
文印制精美,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东营市2000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市情
信息。 并在篇目设计、内容编排、装帧质量等方面有所突破。针对中国即将加入WTO
的新形势,围绕全市“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战略决策,首次在年鉴中设英文
目录, 新增“招商引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3个栏目,特别对招商引资
工作进行重点介绍。该书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有关专家的肯定,并在全
省年鉴评比中获一等奖。
二、 续修志书工作全面展开。5月中旬,召开全市第一届修志工作总结暨理论研
讨会。传达贯彻全省史志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市第一届修志20年的工作经验;制定
出全市“十五”史志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史志工作重点;对在第一届修志工作中
涌现出来的30个先进集体、6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组织开展修志理论研讨活动,共
收到论文50余篇,评选出优秀论文22篇。会议得到省史志办领导、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和充分肯定。三、认真学习贯彻省“两办”文件,制订落实市级续志工作纲要。全省
史志办主任座谈会召开和省“两办”文件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山
东省续修新方志工作纲要〉的通知》) 下发后,市史志办迅速召开县区史志办主任会
议,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了解掌握县区的修志情况,对下一步的修志工作提出明
确要求。同时,根据省“两办”文件精神和市领导的重要批示,结合全市实际,拟订
出《东营市续修新方志工作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
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文(东办字[2001]65号)转发全市。《纲要》指
出:全市共有6部志书列入省续修三级志书规划;其中市级续志1部,县区级志书5部;
整个续修工作于2008年完成。因2003年是东营市建市20周年,《纲要》重点部署了市
直部门(行业)志的编纂工作,要求各部门(行业)及早安排,力争在2003年10月前出版
一批部门(行业)志。《纲要》对企业、乡镇、村(居)等志的编修也提出要求。为认真
落实好《纲要》,按市政府领导的指示,市史志办先后下发文件,分别对县区史志办
的续修新志工作、市直部门单位落实“两办”文件编修部门(行业)志情况进行督导检
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11月下旬,组织召开市直20个部门单位的部门志主编座谈会,
通报全市修志工作情况, 并就“方志基础知识”和“怎样当好专业志主编”2个专题
进行集中学习,为编修部门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做好为现实服务文章。2001年,发展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已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正式进入国家决策;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正式确认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和国际绿色产业示
范区成为东营市的2块“金字招牌”。全市继续大力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
战略决策。面对全市发展的大好形势,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意见,为更好地贴紧市委、
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市史志办在认真做好修志编鉴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思路,努力
探索为现实服务的新途径。
1. 组织编纂《中国·东营市情知识读本》。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为让东营走
向世界,让市外、国外的客商了解认识东营,让东营人更深刻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
状, 推动和服务于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9月中旬市史志编委会印发编纂《中国·东
营市情知识读本》的通知,编纂工作全面展开。到年底已基本完成该书的初编。
2.组织编纂《东营市民服务指南》。随着东营市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和经济
的迅速发展,为市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帮助,全面提高城市人
口素质和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办事质量,经市政府同意,10月中旬市史志编委会印发
编纂《东营市民服务指南》的通知。至年底已完成资料征集工作,开始进行编纂。
3.组织编纂《天南地北东营人》。为进一步加强与外地东营人的联络,发动更多
的外地东营人关心、 参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9月下旬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对征集
《天南地北东营人》资料工作进行部署。主要通过邮发信函、上网发布、电话联系等
方式进行征集,到年底已征集到大部分资料。
4.组织筹备成立东营市史志学会。为更好地组织和团结全市史志工作者和热心支
持史志事业的各界人士,努力探讨并认真实践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为地方两个文明
建设服务的新路子,推进东营市史志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准备成立东营市史志学会。
年内完成了学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5.结合全市史志工作实际,市史志办已制定出东营市市情资料库建设方案,待进
一步修改完善后,分阶段加以落实。拟于2002年与省史志办联网。
五、 完成省史志办部署的任务。3月底,按时完成8000余字的《山东年鉴》2001
卷东营部分稿件。 5月底,派员参加全省地情资料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会上交流20
00余字的论文1篇。6月上旬,按照省史志办的部署,完成网上“山东各地”栏目东营
部分资料的征集工作。

(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