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6&rec=22&run=13

[中共东营市委二届七次全体会议]2001年6月22日,中共东营市委二届七次全体会议
在东营宾馆召开。会议主要议题:传达中共山东省七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研究加强党
的建设等问题。市委书记石军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共东营市委关于按照
“三个代表”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根据党章规定,递补王福
昌、刘庆华、杨士民为市委委员。出席这次会议的有: 市委委员25人,候补委员6人。
列席会议的有: 不是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市政府党组成员,
市政协党组成员,市纪委常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武警东营支队支队长,边防东
营支队支队长, 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市人大、政协各委(室)主任,市直各部门、单
位党委(党组)书记。

[中共东营市委二届八次全体会议]2001年10月12日, 中共东营市委二届八次全体会
议在东营宾馆召开。会议主要议题: 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七届七次
全委会议精神, 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市委书记石军作重要讲话。会议
审议并通过《关于给予刘连元同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决定》。出席会议的有: 市委
委员23人, 候补委员3人。列席会议的有:不是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党
组成员,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政协党组成员,市纪委委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
书记,武警东营支队支队长、政委,东营消防支队政委,边防东营支队政委,各县区委书
记、县区长,市人大、政协各委(室)主任,市直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书记。

[中共东营市委重要工作会议提要]2001年1月15日,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
大学(华东)联合召开全市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招商引资大会。主要是总结2000年实施大
开放、大招商情况, 安排部署2001年工作任务,再掀招商引资高潮。市委书记石军,市
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作重要讲话。
2月5日,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石军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李永
健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吕雪萍对2001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作了全面安排。
3月26日,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动员会议召开。主要是对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作出部署。市领导石军、刘国信、姜振邦、李永健等出席会议。
4月11日,全市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召开。传达贯彻全国、全省社会治安工作会议精
神, 分析全市面临的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对搞好社会治安、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和抓好
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部署。市委书记石军,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市委副书记姜振邦
先后讲话。
4月14日, 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在东营宾馆召开。市五大班子成员,市
直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政工(人事) 科长,各县区主管领导、组织部长、人事局长、
编办主任及涉及职务调整的处级干部参加会议。市委书记石军出席并讲话, 对机构改
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搞好职能转变和调整;二是搞好人员编制精简;三是搞好机
关工作人员选配; 四是搞好人员分流。同时强调,新班子在精神状态上要有新面貌;在
领导水平上要有新提高; 在加强团结上要有新进步;在工作作风上要有新转变;在廉政
勤政上要有新形象。
4月20日,全市2000年度招商引资兑现奖惩暨2001年第一季度调度会议召开。会议
全面总结2000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对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
2001年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调度,安排部署全年招商引资工作。市委书记石军,市
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讲话,市领导姜振邦、李永健、聂绍光、张万湖、陈锡山,胜利
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董丕久、石油大学党委书记郑其绪、济军生产基地副主任吴志德
等出席会议。
6月29日,市委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市委书记石军出席会议并讲
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主持会议。
7月22~26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东营宾馆举办读书会。主要是集中学习江泽
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东营实际,研究探讨新时期落实
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途径和办法,为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
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8月8日,全市领导干部廉政教育会议召开。市委书记石军出席并讲话,对党员干部
特别是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善于从反面教员的教训
中警诫自己; 二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三是加强思想修养;四是严格执行领导
干部各项廉洁自律的规定。
8月21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主要是传达贯彻全省加强村级建设座谈会议精
神,总结2001年前7个月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部署后5个月的工作任务。市委书记石
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1日,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主要是贯彻中央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和全省市
长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措施。市委书记石军,市委副书记、市
长刘国信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16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主要是传达全国、全省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 对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部署。市委书记石军作书
面讲话,市委副书记姜振邦讲话。
9月28日, 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石军,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出席
会议并讲话。石军要求,各级要把增加财政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来抓,大力培
植财源, 加强税收征管,壮大财政实力。要改革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确保工资正常发放
和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要扩大政府采购范围,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刘国信对全市财
政工作作具体部署。
9月30日,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全市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安排部署。
市委书记石军讲话。
10月23日,市直机关推行政务公开动员大会召开。市委副书记李永健要求:把握好
完善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完善监督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个环节, 实行行政
首长负责制,切实把市直机关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做好。
11月7日,全市乡村换届选举暨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市领导姜振邦、韩宝
光、张传堂、王洪胜等出席会议。姜振邦要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换届工作,加强宣
传教育;严格领导班子选配标准和条件,合理确定代表的比例和分布;严格法律程序,精
心组织好选举。韩宝光就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提出要求。
11月26日, 市直机关第十批下派干部工作总结表彰暨第十一批下派干部工作动员
会召开。会议表彰12个先进集体和47名先进个人, 对第十一批下派干部工作进行动员
部署。市领导石军、刘国信、张万湖、陈锡山、徐德温、张以明、张传堂等出席会议。
石军要求,下派干部要铺下身子,转变作风,牢记宗旨,扎实工作。
12月12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主要是传达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
结全市2001年经济工作, 安排部署2002年全市经济工作。市委书记石军就做好2002年
的经济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尽快提高经济
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以开放为先导,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
三是努力提高城乡购买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四是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切实提高
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五是不断深化油地军校结合,进一步凝聚强
大的发展合力。
12月27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市领导李永健、刘玉良、杨志良、
赵立祥, 济军生产基地副主任杨振永等出席会议。李永健要求,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
新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实行重点突破:一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二
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三是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四是推进农业对外开放。
12月27日,全市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市委常委、副
市长韩宝光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国信强调,企业要加大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开拓,提
高市场占有率;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技术改造,研制开发新产品;进
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积极应对加入WTO。
12月29日, 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
作会议精神,分析全市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研究解决影响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
的突出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副市长陈胜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国信要求,要
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创
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教育的投入,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加强教学设备的配
备,搞好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改造;搞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

(刘爱军)

[2001年市委重要文件提要]2001年1月20日,市委发出《关于学习贯彻吴官正同志在
广饶县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和视察东营时的重要
指示精神的通知》(东发[2001]1号)。主要内容: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特别是吴官
正书记的要求, 坚定信心,狠抓落实,乘势前进,确保“十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开
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切实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二是
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三是继续推动实施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的经济国际化战略, 进
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四是推进科技进步;五是进一步加强油地校结合;六是切实抓好
社会稳定工作。
4月1日,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组建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的决定》(东发[2001]
4号) 。主要内容:将东营广播电视大学(含东营教育学院)、东营市财经学校、东营农
业学校(含农科所)、东营师范学校4校合并,组建东营职业技术学院。东营职业技术学
院的办学要面向东营,为经济建设服务,按照东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师范、信息、
电子等专业,突出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大众化,集专科教育、中专教育和职业技
术培训于一体,为东营各产业企业培养适用的劳动力,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多层次的
需要。
4月13日, 市委发出《中共东营市委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东发[2001]6号)。主
要内容: 一是进一步理顺市委工作部门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职能关系;二是进
一步理顺与政府部门和人民团体之间的职能关系;三是进一步理顺与下级党委工作部
门的职能关系。改革后, 市委设工作机构8个,部门管理机构3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2
0%左右。市委机关行政编制总额精简15%。
4月13日, 市委、 市政府发出《关于东营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东发
[2001]7号)。主要内容: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政事、政社关系;二是解决
职能交叉问题,理顺部门关系;三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理顺市与城区及县的关系;
四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后,
市政府设工作部门30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2个, 另设派出
机构1个。部门内设科室精简20%左右。市政府机关行政编制总量精简30%。
4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提高招商工作水平的意
见》(东发[2001]8号)。主要内容:一是坚持实施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的经济国际化战
略;二是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和市民素质;三是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四是突出招商引资
重点;五是构建招商引资网络体系。
5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抓住机遇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
展的意见》(东发[2001]9号) 。主要内容: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二是科学论证、
搞好规划; 三是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四是加快筛选论证一批项目,争
取上级支持;五是加强组织领导。
5月24日,市委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
(东发[2001]10号)。主要内容:一是建立健全加强学习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干
部整体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切实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三是
建立健全保障农民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
民主权利;四是建立健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五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战斗力;六是建立健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6月4日, 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对维护稳定重点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查
究制的意见(试行)》(东发[2001]12号)。主要内容是对全市维护稳定、严打整治斗
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和重点人物的管理控制等其他工作实行
领导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
6月4日,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的意见》(东发
[2001]13号) 。主要内容:一是进一步增强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更
加浓厚的招商氛围; 二是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三
是进一步规范投诉案件的受理范围和处理程序,切实维护外来投资者的权益。
6月22日,市委发出《关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
意见》(东发[2001]16号)。主要内容:要求农村、企业、街道社区、学校、机关和
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这两大课题,紧密结合各自的任务和特点,提高工作标准和工作
质量, 努力做到组织健全、班子坚强、队伍过硬、制度完善、活动正常、作用明显。
11月6日, 市委、 市政府发出 《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重点企业改革的意见》 (东发
[2001]22号) 。主要内容:一是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二是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
构;三是深化内部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四是规范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五是加大上市资源
培植力度,推荐更多企业上市。
12月30日, 市委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 (东发
[2001]24号) 。主要内容:一是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增强实施《纲要》的
责任感和紧迫性; 二是认真学习《纲要》,积极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三是坚
持抓教育抓实践, 把公民道德建设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四是强化组织,形成齐抓共
管的工作格局。

(牛九明)

[市委办公室工作]2001年, 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积极为市委决策服务,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调研活动。围绕招商引资、党建、城建、农村工作、“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进行多项专题调研,写出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并有
40余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以内部文件印发。其中, 《广饶县农村“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学习教育情况汇报》上报省委后,吴官正同志作了重要批示。
文字综合工作。着眼于创新,立足于求精,注重从贯彻上级精神、把握领导意图、
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切入,文稿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全年,承担和参
与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全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全市招商引资奖惩兑现暨调
度会议、市委二届八次全会、东营市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
会、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等重要文稿的文字起草工作, 共
计398篇、142.5万字。
信息服务。按照“实、准、快、高”的要求,坚持突出经济工作、突出外地动态、
突出前沿信息,超前服务的自觉性有很大提高,大量报送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领导视
野,有的直接纳入决策。全年共编发各类信息298期、2380条,报省信息1021条,文字总
量达110万字。其中,《“经营城市”市长谈》《当前我市存在的信访不安定因素及建
议》等信息,引起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分别作出批示并责成有关部门研究对策抓好落
实。
督查工作。不断完善督查机制, 立项督查、跟踪督查、督查调研、微服私访“多
管齐下”, 督查考核、专项查办更加规范有效,进一步推进了工作落实,督查工作继续
走在全省先进行列。重点对全市招商引资兑现奖惩调度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等市
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立项督查79项;办理领导批示件965件;办理请示报告70件;
编报《督查专报》93期、《东营督查》14期; 东营市《建立督查考核机制的做法》在
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上刊发。
综合协调。办文、办会、办事及组织领导活动, 力求坚持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
综合权衡, 精心制定工作预案,努力当好参谋助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把握原则
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严格把关与热情服务的统一, 沟通上下,协调左右,处理好方方面
面的关系,保证了市委意图顺利实现和交办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强化内部管理,保证办公室日常工作高效运转。
文件处理工作。严格程序, 严格把关,办文质量和运转效率有新提高,全年共办理
市委及办公室各类正式文件440件。 加强对文件印发、清退、归档、利用等环节的管
理,杜绝了乱发文、滥发文、发错文的现象,防止了因机构改革调整造成文件管理混乱、
导致丢失的现象,保持清退密级以上文件12年无短缺的好成绩。
机要密码工作。通信基础工作有较大进展, 全市党政机要系统通信网络改造工程
相继完成, 通信效率提高;开发应用电报处理单自动生成技术,技术含量达到全省最高
水平;进一步加强通信保密手段,所有计算机配备了电磁干扰器。办公自动化工作有较
大突破, 自行研制开发的机要系统综合信息数据网,通过中办和省内机要专家的技术
鉴定。全年共收发各类电报5080份; 内部网录入新闻节目500多小时,采编录入信息38
50条。全市党政系统密码保密检查活动通过全省验收。
保密工作。高度重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 对全市所有计算机用户单位进
行普查, 签定保密工作责任书;培训计算机网络人员140名。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
理工作, 制定出台《东营市重点涉密人员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组织市、县领导干部2
00多人参观省保密教育展览,举办保密知识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500名。主动做好全市
招商引资、对外经济合作中的保密审查工作, 防止了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市国家保密
局被授予全国保密工作先进单位。
值班、办会工作。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和领导带班、科室轮班制度, 确保上下左
右联系畅通,及时处理大量紧急、重要事项,树立了市委机关的“窗口”形象。承办全
市性会议会务60余次,筹备其他方面会务80余次。
行政接待、财务工作。力求做到严谨细致, 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共
组织接待宾客500余批、6000余人次,基本实现来宾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工作目标。
严格财经纪律, 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保证市委及办公室工作经费的正常使用;配
合有关部门完成市委序列8个部门领导的离任审计工作。
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内部管理, 着力抓好重点部位、重要活动的安
全工作。主动与市委各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牵头工作。
组织参加“148”法律服务、“四五”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印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
配合信访部门接访264期、3996人次,维护了办公大楼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001年,共组织理论辅导、专题讲座、交流讨论、学习考试20多次,有12人参加在
职研究生进修,11人参加省、市两级党校和其他培训班的脱产学习。办公室机关党委、
工会等群团组织进行了改选,,明确了工作目标。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以及办公
室工作实际状况, 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整顿学习、整顿工作、整顿思想作
风、整顿组织纪律等全方位的教育活动,认真查找存在问题,逐条落实改进措施。在市
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市委办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人员双向选择,有37人参加科
级正、副职的竞争, 调整面达58.8%;12人参加双向选择,调整面达54.3%;优化了干部
队伍结构,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用人机制,激发了内部活力。市委办公室研究制订《关于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办公室工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 对各科室、各岗
位的工作程序、目标要求等逐一规范,办公室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杨清林)

[政研工作]调查研究工作。2001年,市委政策研究室先后共开展调研活动20项, 形
成调查报告20个,其中重点调查11项。1.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2.关于党
风建设情况的调查;3.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4.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5.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6.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调查;7.全市融通资金
网络建设研究;8. 全市招商引资情况调查;9.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查;10.
坚定不移地走好“支农” 这条路子--全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做法;11.
从杨凌效应看我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在做好重点调研的同时, 还开展了总结典型经
验、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的单项调研, 如广饶县陈官乡实施“干部联户富民工程”调
查、当前居民对中心城建设管理问题的反映、陈庄镇“镇府进农家”活动的调查等。
市委政研室牵头起草的《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绝大部分成果被吸
收到市委二届八次全会领导讲话和市委出台的《关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
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意见》 中。《关于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通过发放大量的调查表、问卷, 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
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吸收了该调查报告的绝大部分内容。与广饶县委联
合搞的《“入户到人,个性化服务”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来自
广饶县大王镇刘保村的调查》、与市农业局联合形成的《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情况调查
报告》、赴威海、烟台、大连考察出口加工区建设形成的《考察报告》等,都引起了
上级领导的重视,不同程度地进入了领导决策。
文字综合和政策研究工作。一是独立承担或参与起草市委领导同志的讲话材料。
主要有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全委会议、农村税费改革利
津现场会、市委党校领导干部春季培训班等重要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等。二是完成向省
委报送情况报告和协助调研的工作。主要有《关于我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发展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报告》《关于东营市调查研究工作的情况报告》等, 配合省
委政研室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暂停后农村情况的调研、干部作风情况的调查、技术要素
参与分配的调查等。三是起草政策性文件。主要有《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
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园区一、二期项目规划方案》等。
全年累计起草各类综合文稿20多万字。有1篇理论文章获全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1
篇理论文章获得全市督查理论研讨一等奖。
党刊编辑工作。2001年8月, 召开《东营通讯》编委会议,总结了党刊编辑工作经
验,查找了不足和问题,研究了办好党刊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东营通讯》按照国际通
行标准,重新设计封面,扩大版面,增加内容,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 先后开
设“重要言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纪念建党80周年”“招商引资
排行榜”等栏目,与市招商局联合举办征文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指导性、可读性,提
高了党刊编辑水平, 走在全省市级党刊编辑工作的前列。全年共编发《东营通讯》13
期,文字总量约计100多万字。

(陈东方)

[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开展了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2000年底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全市开展了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一是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底, 在乡镇和县区部门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开展“学
教” 活动。二是7月初至9月底,在5个县区的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184个村居开展
了村级试点工作。三是从11月初开始,全面开展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各
级领导干部建立了分工负责、重点联系制度,16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先后建立联系点
37个; 10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先后建立联系点238个;740名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分别
驻到1045个村,进行具体指导。市“学教”办先后组织召开调度会、现场会11次。加
大督查指导力度,向5个县区分别派出督导组131个、驻村指导组1746个。加强舆论宣
传,先后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4819篇(条)。市委制定下发《关于深化农村“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建立健全加强学习、密切联系群众等6个方
面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受
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
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贯彻“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力度,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级联创”活动。根据省委要求和市委部署,各县区开展“三级联创”(即村、
乡镇、县市区三级联动,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 活动。一是根据各自不同情况,拟定《实施意见》和《运行方
案》,建立“主要领导带头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组织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
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责任相联,共同创建的工作格局。二
是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学历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市全年
共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249场次,培训党员干部41770人次。三是围绕发展农村经
济、维护社会稳定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民”字活动:如河口区的“民情恳谈”活
动、 广饶县的“联户富民” 活动、垦利县的“党员联农户闯市场”活动、利津县的
“镇府进农家”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农村发展,密切
了党群干群关系。
后进村整顿工作。年初,在对村级组织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全市共排查
出142个后进村, 列为重点整顿对象。在整顿过程中,各县区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
部联系村、部门包村、下派干部驻村、县乡党委书记驻村蹲点等制度,采取建班子带
动、选路子推动、结对子联动和思想治愚、经济治穷、班子治瘫、秩序治乱等措施,
先后使95个后进村转化升级。
村级规范化建设。一是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对农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改
革。年初下发《关于实行“两推一选”、公开选拔村党支部成员的意见》。2001年,
全市通过“两推一选” ,共选拔555名村支部书记。二是深化村级定时定点集中办公
制度。各县区在全面推行村级定时定点集中办公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将办公形式由单
纯等待群众反映问题转变为等待群众反映问题与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服务相结合,将
办公内容由以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为主转向以维护农村稳定、研究经济发展为主。
三是总结和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实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改善了农村会计队伍结
构,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增强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开性。做好乡村领
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9月,市委组织部派人到全市36个乡镇,围绕乡村干部队伍建
设和今明两年乡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市委召
开全市乡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就全市乡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作全面部署。
市委制定《关于做好乡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换届选举过程中,
各县区因乡因村制宜,坚持分类指导,制定选举标准,严格选举程序,确保选举的高
质量。至年底,全市1785年村(居)党支部已完成换届的1715个,占96.1%。
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至年底,全市共
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49935个,其中私营企业2832个、个体工商户47015个、外商投资
企业13个、 其他形式的75个,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245个,已经
建立党组织的238个,占97.1%。主要做法:一是在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采
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村企合一形式建立党的组织。二是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
实际,采取归口管理、属地管理、挂靠管理等形式,合理确定隶属关系。三是采取向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的方式,帮助企业开展党的工作。市
委二届八次全委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市委组织部建立非公
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情况季报制度,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民办学校党的建设。至2001年底,全市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共63处,其中教育部门
审批的38处, 有3名以上党员的4处,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3处,分别是东营英华园
学校、 东营艺馨实验学校、东营市正兴中学。这3所学校均于年底建立了党组织。劳
动部门审批的25所,有3名以上党员的2所,都已单独建立党的组织。
社团组织党的建设。至2001年底,全市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团体
218个, 已建立党组织的7个,占总数的3.2%,其中,单独建立党支部的4个,建
立联合支部的3个, 未建立党组织的211个,占总数的96.8%。社团专职工作人员
中有3名以上党员而未单独建立党组织的3个, 仅有个别党员的69个,没有党员的139
个。
三、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一是结合乡镇规模调整,调整街道党组织。在乡镇规
模调整中,有2个镇改为街道,1个乡并入街道。按照“一居一支部”的要求,在所有
居民区建立了党组织。二是对居民区党组织进行整顿。东营区结合实际,积极加强城
区党建工作,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机构,抽调210人组成42个工作队进驻42
个居民区党支部开展工作,利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整顿。三是加强街道社区干部队伍
建设。东营、河口两区结合乡镇规模调整,对街道党政班子进行调整。东营区从街道
机关干部中公开考选36名党员到社区任党支部书记, 从社会上公开考选128名社区工
作者, 进入党支部或居委会工作。河口街道党委从机关干部中选派4名党员担任社区
党总支书记。
四、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一是严把“入口”关,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制定
发展党员计划,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调控。转发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
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增加工作透明度。
突出重点, 积极改善结构,全年共发展党员1662名,其中,35岁以下的1169名,占7
0.3%;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315名,占79.1%;工作在一线的761名,占45.7%;发展
妇女党员362名,占21.7%。二是开展党员登记活动。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放《东营
市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要求每名党员如实填写,并按期交到所在党组织。无正当
理由不按期上交的,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根据《登记表》,编制电脑程序,进行
微机化管理。三是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妥善处置了不合格党员。
五、组织开展庆祝建党80周年活动。一是组织参加由中组部等单位组织的纪念中
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党的知识竞赛活动。东营市获竞赛组委会颁发的“先进集体奖”,
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分别获“组织奖”。二是以邮资明信片形式开展纪念建党80
周年有奖知识竞赛活动。三是对建国前入党的无工资收入的农村、街道社区老党员进
行慰问,共向2186名老党员发放了慰问金和慰问宣传画。协调市电信局为部分老党员
每人免费安装1部电话并赠送部分话费,协调东营电业局向部分老党员赠送了纪念品。
四是组织推荐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经过层层推荐,严格把关,全市推选出
受中组部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受省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优秀共产党
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受市委表彰的4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0名优秀共产党员、
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月29日,市委召开会议,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王兴法)

[干部工作]2001年,以市级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调整充实县级领导班子。共涉
及县级干部267人, 其中提拔66人,交流64人,领导职务改为非领导职务34人,非领
导职务改任领导职务7人, 离职44人。调整中,始终坚持把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
点,新提拔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28人。在坚持群众公认的同时,重点做到了四个“优
先考虑” :一是通过公开选拔进入组织视野的优先考虑,新提拔了5名在公开选拔中
未被录用的优秀青年干部;二是在经济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考虑,特别是
在近两年招商引资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三是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干
部优先考虑, 新提拔8名具有研究生学历和赴国内外高校培训的干部;四是经过基层
实践锻炼的干部优先考虑,在新提拔的66名干部中,有15名是在下派工作中表现突出
的干部。 通过调整,市直党政部门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平均年龄下降1.5
岁,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6%,提高了2.7个百分点。市级机构改革后,对东营职
业学院、市高级技工学校等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考察。2001年共调整县级干部385人,
其中提拔104人,交流101人。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一是完善了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扩大公示对象的范
围,由过去只对提拔的干部进行公示扩大到对由非领导职务改任领导职务的干部也进
行公示。全年共公示拟任县级干部84人。对新提拔的干部,除按法律规定选举产生的
外,其余74人实行一年的试用期。二是进一步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实行到龄改非
和离职制度。在市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有34名干部因年龄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
有44名干部到龄离职。 三是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在全年交流的101名县级干部
中,一把手23名,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78名。
深化干部监督工作。 一是对2001年职务发生变动的385名干部,分别由市委主要
领导、分管领导和市委组织部领导及干部所在单位负责人谈话,教育他们正确对待个
人的升迁去留,集中精力想事业、干事业,并根据在考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其不足
和努力方向。二是对离任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共安排审
计54人。三是认真做好日常接访工作。共受理反映干部情况的人民来信94件(次),及
时登记、传阅。对反映情况具体的来信,有的派人进行调查,有的让本人写出书面说
明,根据人民来信反映和调查的情况,对有关干部及时进行谈话,促其改正不足。四
是加强对干部选拔作用工作的监督。向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转发中组部《党委(党组)
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与市纪委联合转发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坚决防止和
查处干部选拔作用工作中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督促各县区、市直各部
门结合民主生活会, 对近3年来本单位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暂行条例》
情况进行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
认真落实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选配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的有关规定,做好各
部门竞争上岗方案的审批把关和面试指导等工作。 4月中旬至年底,全市46个市直部
门,其中45个完成了竞争上岗工作,除按有关规定职位空缺的外,786个中层职位(职
务) 实行竞争上岗,全市市级党政机关中符合条件的1702名干部报名参加竞争,参与
竞争率达到98%。通过竞争上岗,共选任科级干部786名,其中正科级干部454名,副
科级干部332名;其中从一般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的165人。全市市级党政机关中层
干部的平均年龄由竞争前的40.2岁下降到36岁,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
5.3%。
精心组织考察、评议工作,尽量保证考察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2001年,根据
领导要求和工作实际, 共抽调45人次到5个县区、市直51个单位进行考察,涉及考察
对象131人,形成考察材料137份(含班子考察材料) 。其中提拔县级干部104人,涉及
参加民主推荐3367人(次),考察谈话涉及3765人(次)。
做好试用期满干部的测评考核工作。2001年,对74名试用期满的干部进行测评,
共有1160名干部参加评议。对每一个评议对象,都形成原汁原味的总结材料。根据评
议结果,部长办公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对74人全部批复同意正式任职。

(市委组织部干部科)

[干部教育工作]2001年,先后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42期次,其中选调干部参加中央、
省委党校和省直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22期次,直接培训各级各类干部
2821人次。 其中厅级干部35人次,县处级干部1344人次,科级干部755人次,企业经
营管理者514人次。
加强对科级以上干部的常规性培训。根据中央及省调训计划,共选调50名干部参
加中央和省委党校及省直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2
2期次, 培训干部50人。其中,厅级干部10人,县级干部30人,科级干部10人。在市
委党校举办2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 1期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期正科级干
部培训班、1期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1期组工干部培训班、1期女科级干部培训班等8
个主体班次,共培训干部381人,其中县级干部109人。
加强对各级干部的专题性培训。为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7~9月,
先后举办组工干部、 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和县级领导干部轮训班等专题班次7期,培
训各级干部780人次,对县处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组工干部基本轮训一遍。9月,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形势需要, 组织20名党政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了在北京举
办的“WTO与企业国际化战略高级研修班”。12月,在东营宾馆举办全市领导干部WTO
知识培训班,特别邀请对外经贸大学世贸培训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福明教
授,对外经贸大学原校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副会长孙维炎教授,国务院法制
办处长彭高健博士,联合国中国投资秘书处副秘书长卢进勇教授,世贸谈判官员、海
关总署国际合作司周冠山司长等专家学者就加入WTO后政府职能如何转变、WTO基本规
则和运行机制及加入WTO后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发展战略等相关知识进行专题讲座,
培训各级干部和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者近1200人次。
加强干部的专业性培训。积极做好出国培训工作。通过严格量化考核、定性考察、
综合考试,从第二批40名赴国内外高校培训学员中确定25名学员出国培训。继续通过
公开招考的形式,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等程序,从全市党政群机关、事
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中选拔出第三批35名赴国内外高校培训学员,其中
县级干部5名,9月赴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工商管理课程(MBA) 学习。继续做
好与国内高校联合办学工作。2001年,先后备案审批了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河口
区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审计局等单位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7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已招收学员318名。出台《关于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备案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对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备
案管理, 整顿办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8月,东营市的《着眼创新,按需培训,努
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典型材料被收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材
料》中。
加强干部的在职性培训。 2月,联合市委宣传部下发《2001年度县级干部理论学
习考核内容》,确定2001年各级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的内容。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
时增加了江泽民“七一”讲话、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等新内容。12月22日,全市各县
区、市直各部门、单位年龄在56岁以下(1946年及以后出生) 的正县级和54岁以下(19
48年及以后出生)的副县级在职领导干部共646人参加考试,成绩全部合格。
根据中央和省委《2001~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结合东营市实际,起
草《2001~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在征求了各县区委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
市人事局、市经贸委、公检法等13个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后,以东
发[2001]23号文印发。

[知识分子工作]2001年,建立定期联系知识分子制度,引导和激励拔尖人才搞好科
技攻关,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科技因
素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接待受理知识分子的来信来访。
及时为拔尖人才发放生活补贴。 9月,组织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进行年度健康
体检。12月底,组织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到海南考察休假和疗养。开展优秀青
年科技人才评选活动,从126名申报人员中,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
完成人员初评。 积极做好科技副职的选聘管理工作。2月,召开科技副职座谈会,征
求对做好科技副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打破地域、身份等界限,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的
人才、技术优势,加大从石油大学、中科院等院校选聘的力度。全市每个县区都选聘
了科技副县区长,每个乡镇都选聘了科技副乡镇长。完善科技副职的目标管理机制和
培养教育机制, 并敢于大胆使用。2001年,从科技副职中选拔2人担任县区的党政一
把手。

(赵绍青董伟)

[干部下派工作] 2001年,市委加大干部下派工作的力度,从市直机关选派298名干
部到农村帮助工作。 具体采取6种形式:一是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全市14个乡镇的49个
村蹲点包村,所包村不达小康,部门不脱钩,干部不撤离;二是选派15名优秀科级干
部到乡镇挂职锻炼;三是选派24名近几年分配到市直机关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
实职;四是由33名市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村;五是安排25个市直部门、单位在
农村建立联系点;六是从市直机关和学校选派15名优秀机关干部和教师支援基层教育。
下派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绩:
一是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下派干部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
的村级组织建设,共帮助调整农村党支部班子63个,有57个后进支部转化为先进支部;
发展党员69名,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500名,所包村两委班子健全,带领群
众脱贫致富的本领有较大提高。
二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下派干部共办培训
班534期,,培训基层干部群众29425人次,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6928人次;为当地
引进各类资金9549.9万元, 帮助开发荒碱地、改造中低产田54100亩,扶持专业户36
33个,帮助新上项目489个,使所包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350元以上。
三是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帮助建设和完善文化大院80个,配备电教设备
52套, 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167次,所包村有21个被评为市
县级文明村,有7865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
四是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帮助当地新建和扩建水库58座,新
增蓄水能力512万立方米,架设输电线路185.2公里,铺设柏油路87.8公里,安装程控
电话3289部。 帮扶贫困户284户,照顾孤寡老人512名,救助困难学生429名,个人和
派出单位干部职工捐款26.17万元。协助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64起,调解群众纠纷
568次,及时化解了矛盾。
五是培养锻炼了干部。下派干部在基层艰苦环境中磨炼,学到许多在机关、书本
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成长进步。仅2001年第十批下派干
部就有28名得到提拔重用,其中县级干部7名,科级干部21名。
六是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通过干部下派工作,很多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了解
农村,转变了作风,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下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新闻媒体的关注。2001年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报
道了东营市干部下派工作,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也先后进行报道。

(下派办)

[新闻舆论工作]2001年,抓住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式确认东营市为“国际绿
色产业示范区” 的历史机遇,推出重点报道600余篇,形成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强大宣
传声势。以投资软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招商引资宣传向深、向实推进,全年保持了大
篇幅、大容量、大密度的强势,为“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决策的深入实施营造
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集中宣传形成热潮。全市各级新闻
单位围绕庆祝建党80周年,唱响了“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
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党爱国热情,坚定了政治信念。有计划地组织了以党的十
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五”计划为重点的形势任务宣传,使五中全会精神和东营市
“十五”计划深入人心,形成学习“十五”计划,展望未来,增强信心,加快建设和
发展的浓厚氛围。还针对“市政府确定为市民办的十件大事、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等,组织了一系列战役性宣传活动,促进了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
的顺利进行。
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市外,纵向上进一步巩固了与中央、省新闻媒体的联系;横
向上加入了全国城市电台、电视台新闻交换中心,面向以南方城市为主的全国60多个
大中城市,搞好对外宣传;同省内、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西北部分城市及东北部
分城市有关媒体,建立报纸互送、信息互用、稿件互发的新闻交换宣传机制。市内,
油地宣传工作在结合、协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油地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在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强结合与协作,采取重要事项互派记者采访、重
要稿件互相刊发、电视节目互相传送、报纸发行互相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密切合作等措施,为促进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统一的、良好的舆论环境,
形成了市内宣传的强大合力。
市外宣传取得新突破。全年累计市外发稿3800多篇,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
《大众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电视台、
省电台等媒体发表大量重头稿件, 其中发头条、提要及重头稿件140多篇,落实了年
初制定的上大报、上大台、上重稿、上头条的新闻宣传目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年轻的土地,新的希望--东营市加快黄河三角洲建设和发展纪实》、《经济日报》
头版长篇通讯《啊,崛起了,黄河三角洲》、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山东省东营
市领导干部包村扶贫动真情、办实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报道》栏目黄河
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长篇特别报道等一系列反映东营的重头稿件,在省内外引
起广泛反响,提高了东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东营日报社系列报道《做好新形势下农
村工作的新路子》、市广播电视局《血脉相连大河情》入选全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
“精品工程”奖。网络新闻宣传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办了东营日报电子网络版,在市
政府网站开设了高效生态经济网页。配合市政府韩国招商引资洽谈会,在韩国《经济
日报》《东亚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外宣品制作在系列化、精品化方面取
得显著进展,加大对外宣的投入,制作了城市形象电视广告片,中、英、韩、日文版
系列画册,中、英文版市情电视常备片、市情DVD、VCD光盘、中、英、日、德、法、
韩文版招商电视片及VCD光盘等一大批外宣品。 在全省“精品工程”评比中,外宣画
册《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及外宣电视专题片《再安新家》获“全省精品工程
奖”,并代表山东参评全国“金桥奖”。

[理论武装工作]2001年,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内容的系统化和学习方法的制
度化。 重点学习《“三个代表” 读本》《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两本书和江总书记
“七一”讲话、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市委、各县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的干
部理论学习制度化,同时,把领导干部的学习纳入党务目标督查考核、精神文明目标
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实施“新世纪强素质读书计划”
和“党员素质工程”,分层次加强对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知识分子以及基层党员
群众的理论教育和培训。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开设研究生班授课点,全市有80多名干
部参加学习。举办了全市乡镇宣传委员培训班。在全省“党员素质工程”评选中,东
营市获“优秀组织奖”。
紧密结合东营实际,组织全市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招商引资、发展黄河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进行理论探讨,形成一批理论研究
成果。组织开展县级领导干部优秀理论学习成果评选活动,有680多篇理论文章参评。
实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招标,进一步形成深入思考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良好风气。
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开辟专题、专栏,组织全市理
论工作者和理论素养较高的实际工作者撰写体会文章,进行专题访谈。结合东营市实
际,对如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学习贯彻“七一”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等,做了
大量通俗的、有说服力的宣传阐释工作。注重搞好面对面的宣传,市和各县区委都建
立宣讲团,分赴基层宣讲200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8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