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6&rec=172&run=13

2001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营市统计局)
2002年3月5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
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这个中心,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城
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稳步上升,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
提高。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05亿元,比上年
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地方国内生产总值211.5亿
元,比上年增长15.0%。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014元,比上年增加1875元。一、二、
三产业比例为6.4∶80.7∶12.9。
农业
2001年,全市适应农村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
林、牧、渔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经面积比例由上年的60∶40调整到51:49。全
年粮食种植面积270.3万亩, 比上年减少15.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118.3万亩,比
上年减少17%;秋粮播种面积152万亩,比上年减少14.5%。棉花种植面积58.8万亩,比
上年增长103.1%。
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名优特品种比重不断提高。全市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民
瞄准市场,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广高温大棚、拱棚和滴灌等新技术,提高了瓜
菜质量和种植效益。品质高的精细菜和名优特品种比重增大。瓜菜种植面积达60万亩,
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长2.5%。瓜菜总产量达204.7万吨,增长7.8%。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WX(!JZ6KG*2,4KG*2,3KG*2]品名[KG*2][]2001年[]比上年
(±%) [][HT][HJ]1.粮食总产量[]840314[]3.8[][JY]其中:小麦[]396320[]-12.4[]
[JY] 玉米[]304490[]46.6[][JY]大豆[]50550[]17.8[][JY]稻谷[]66238[]-20.2[]2.
棉花总产量[] 45796[]128.3[]3.油料总产量[]10843[]-2.6[]4.[HT5,6”]蔬菜、瓜
类总产量[HT][]2046654[]7.8[]5.水果总产量[]66586[]-2.6[WX)]

经济林面积增加,结构更加优化。2001年,全市经济林在面积稳步增加的基础上,
加快了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全年造林面积12.35万亩,增长23.5%,其中育苗面积0.9
万亩,比上年下降25%; 经济林面积为9.97万亩,同比增加3.11万亩,增长45.3%。全
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
畜牧业生产步伐加快。全市畜牧业向着规模化经营、特色养殖和提高畜产品品质
的方向发展。随着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及优良肉牛、奶牛品种的推广,畜牧业得到了
较快发展。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出栏数:

[WX(!JZ5KG*2,2KG*2,3*2KG*2,3KG*2]品名[]单位[]2001年[]比上年
(±%)[][HTSS][HJ]1.[HT5,6”]肉类总产量[]吨[]104153[]8.5[][JY,*2]其中∶猪
肉[]吨[]37907[]19.6[][JY,*2]羊肉[]吨[]11551[]-1.8[][JY,*2]牛肉[]吨[]17237[]
4.5[]2.禽蛋产量[]吨[]76661[]10.5[]3.奶类产量[]吨[]10680[]19.3[]4.肉猪出栏[]
万头[]49.88[]19.6[]5.[CM(4]牛出栏[CM)][]万头[]12.09[]6[]6.[CM(4]羊出栏[CM)]
[]万只[]90.88[]16.9[]7.家禽出栏[]万只[]2181.86[]7.8[WX)]

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量达29.09万吨,比上年增长6.51%。其中
海水产品22.05万吨,比上年增长6.1%,淡水产品7.04万吨,比上年增长7.87%。在海
水产品产量中, 海洋捕捞11.96万吨,比上年下降2.78%,海水养殖10.09万
吨,比上年增长18.94%。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胜利
灌区节水改建工程、“小康型”农村饮水工程圆满完成。改扩建了永镇、哨头、马家
等水库,新增蓄水能力5000万立方米,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8.29亿立方米。黄河防汛
和内河排涝工程全面竣工。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8万亩,节
水灌溉面积9.47万亩,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年末全市农业机
械总动力153.12万千瓦,增长3.1%;农用运输车保有量2.99万辆,增长3.5%;联合收
获机拥有量1953台,增长10.2%。农村用电量2.76亿千瓦时。
工业
全市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工业品出口步伐加快,产销衔接水平良
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7.94亿元,同比增长9.14%。
其中,地方工业完成增加值51.51亿元,同比增长20.9%,是全市工业保持稳定增长的
主要动力。在总计中,轻工业和重工业完成16.44亿元和321.50亿元,同比增长30.28
%和4.34%。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323.03亿元,增长3.35%。
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累计产销率为99.40%,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地
方工业产销率为97.47%,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7.98%,同比提
高0.04个百分点;国有控股工业产销率为99.72%,同比提高0.40个百分点;
股份制工业产销率为99.58%,提高0.27个百分点;轻工业产销率为97.86%
,下降1.3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为99.58%,提高0.37个百分点;
大中型工业产销率为99.64%,提高0.34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随市场的变化而逐步调整,骨干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明显。全市重点调度
的60种产品中,有43种产品较去年同期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WX(!JZ5KG*2,3KG*2,3*2KG*2,3KG*2]品名[]单位[]2001年[]比上年
(±%)[][HTSS][HJ]石油[]万吨[]2668[]-0.29[]天然气[][HT5,7]亿立方米[HT5,5”]
[]8.50[]23.55[]小麦粉[]万吨[]30.03[]65.39[]食用植物油[]万吨[]5.55[]30.82[]
鲜、冻畜肉[]万吨[]1.46[]30.89[]糖果[]万吨[]1.79[]57.90[]饮料酒[]万吨[]4.67
[]59.01[]布[]万米[]8872[]178.8[]机制纸[]万吨[]21.06[]35.32[]原油加工量[]万
吨[] 343.1[]15.03[]石油沥青[]万吨[]23.61[]10.72[]甲醛[]万吨[]1.47[]35.56[]
轮胎外胎[]万条[]505.24[]28.07[]电力电缆[]万公里[]1.77[]68.57[]发电量[][HT5,
7]亿千瓦时[HT5,5”][]35.65[]33.13[WX)]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地方工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受石油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32.9亿元,比上年
下降3.85%;其中地方工业163.72亿元,增长22.5%。实现利税212.35亿元,
比上年下降16.69%;其中地方工业23.07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
156.13亿元,比上年下降17.58%;其中地方工业14.94亿元,增长21.6%
。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62.17%,下降71.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经济
效益综合指数为177.01%,下降9.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36.05%, 比上年下降12.2个百分点,高出标准值2
5.35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51.41%,比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高
出标准值31.4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 (逆指标) 为38.21%, 比上年下降
17.52个百分点,低于标准值21.7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4.02%,
比上年下降11.85个百分点,高出标准值40.3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7 2058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99次,比标准值高出2.47次。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市继续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固定
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74亿元,增长6.7%。其中地方完成
投资83.06亿元,增长28.8%。全市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6.26亿元,比
上年增长1.3%。 其中,地方完成48.58亿元,增长18.5%。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
3.04亿元, 增长35.4%,其中地方项目23.77亿元,增长13.9%;更新
改造完成投资89.07亿元,其中地方项目10.66亿元,增长10.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利津黄河公路大桥、王庄灌区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
胜利灌区节水改建工程等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 华泰集团16万吨/年新闻
纸、 俊富9000吨/年无纺布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西二路北段改造、西四路南段等城
市基础设施项目胜利完工。教育、文化、卫生及城市配套项目均按要求完成投资计划。
清风湖公园、电力枢纽楼已开工建设。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迅猛。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14亿元,比上年增
长52.7%, 其中住宅投资3.65亿元,增长24.4%。商品房屋销售额4.6
5亿元, 增长21.1%,年末商品房屋空置面积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7.16万平方米。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投资口径)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6.4%。资质
五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66.5亿元,增长17.3%;房屋施工面积300万平方米,
房屋竣工面积16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1.4%和0.6%。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
产率64685元/人,增长7.9%。工程优良率27.9%。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全市交通系统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调整运输结构,强化综合运输优势,运输能
力稳步增长,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485.3公里,比上年
增加25.3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56.6公里/百平方公里,共完成公路改建工作量2.86亿
元,标志着全市公路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客货运输量稳定增长。全市旅客运输量
680.1万人,客运周转量8782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38%和7.73%。公路货运量完成
1973万吨,周转量22997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和10.3%。
邮政电信业增势强劲。邮电行业不断完善措施,狠抓服务质量管理,大力开拓市
场,业务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635万元,邮政储蓄余额2.50亿
元, 信函438万件,包裹14.06万件,国内特快专递10.46万件,报纸
4251万份,杂志284万份。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0.06亿元。市话交换机
容量23万门, 比上年增加1.5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26万门,比上年增
加2.2万门。年末市话户数18.5万户,农话户数19.43万户。移动通讯增
长迅速,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8.08万户,当年新增10.28万户。国际互联
网用户4.3万户,当年增加1.3万户。
国内外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商业企业积极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不断拓宽消费
领域,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努力促进市场销售。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5.63亿元,
增长11%。从城乡看,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18.5亿元,增长10%;城市市场实现零售
额46.5亿元,增长10%。从所有制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8.6亿元,增长
17.8%,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4%; 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分别为
7.1亿元和30.7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9.4%和40.6%;其他经济零售额
为29.3亿元, 增长5.4%,所占比重为38.8%。个体、私营经济在商品流
通领域的发展速度加快,份额持续上升。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
较快。 全年批零贸易业零售额44.7亿元,增长15.2%;餐饮业零售额10.3
亿元, 增长14.4%;农业生产者零售额8.2亿元,增长18.8%;制造业
零售额8.1亿元,增长5.2%。
集贸市场成交活跃。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城
市30.4亿元, 增长4.83%;农村22.7亿元,增长19.47%。全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
达10处。
我市克服了世界经济发展减缓和日韩贸易保护措施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力培育发
展重点出口企业和来料加工企业。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累
计完成35999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51.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8
177万美元, 增长142.8%;外贸进口总额17822万美元,增长160.4%。实际利用外资7
308万美元,增长44%。
市场物价
2001年,我市市区市场物价变动呈稳中略升走势。与上年相比,居民消费品价格
总水平上升1.4%, 涨幅比上年的3.7%回落了2.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
1.3%,降幅与上年相同。从不同的类别看,列入居民消费价格统计的八大类商品及服
务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两类呈上升趋势,升幅分别为
10.9%和2.9%; 其余六类呈下降趋势,分别是:食品下降0.1%,烟酒及用品
下降2%,衣着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6%,交通和通
讯下降2.6%,居住下降0.5%。
列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统计的十四大类商品中,仅有食品类上升2.3%,书报、
杂志类上升9.6%,建筑装潢材料类上升3.9%;其余十一类商品价格均有不同
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首饰类达5.8%。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趋势平稳,但由于受原油价格下降的影响,工业企业产品出厂
价格总指数明显下降,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4.61%。其中轻工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
3.18%, 重工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5.35%;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14.99%,生活资
料价格指数下降1.19%。企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0.04%。
财政、金融、保险
2001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的思想,积极培植财源,努
力组织财政收入,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与管理,较好地处理了生
财、聚财、用财的关系。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共完成财政收入123亿元,比上年下降6.2%。
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78727万元,比上年增长20.67%。在地方财政收入项目中,
增值税(25%部分) 17007万元,增长39.72%;营业税31974万元,增长24.62%;企业所
得税37963万元,增长84.32%;个人所得税16247万元,增长87.96%。全
市共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210464万元,占预算的107.5%,比上年增长
21.18%。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6725万元,增长88.38%;支援农业及综
合开发支出12349万元, 增长32.1%;文体、卫生、广播事业费支出14381
万元,增长12.17%;教育事业费支出27726万元,增长23.57%。
金融存贷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24.4亿元,较年初增加49.91亿
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06.94亿元,较年初增加35.4亿元。人均
储蓄存款已达11972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66.40亿元,较
年初增加23.9亿元。按照类别结构划分,短期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长期资
金贷款分别占79.23%、8.14%、11.97%。
货币投放力度逐步增强。2001年,全市累计货币投放2398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
加56888万元, 同比增长30.92%。货币投放主要集中在储蓄存款支出和工资性支出,
两项分别占各项支出的70.94%和9.34%。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全市保险金额930亿元,增长86.4%;保费收入9.2
亿元, 增长64.3%; 赔付金额2.16亿元, 增长41.8%; 赔付率为
23.44%, 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在保费收入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47
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5.73亿元。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西城今年共改造建设西四路等城市道路6条,新
增高标准道路面积18万平方米。 东城管道天然气工程建设顺利,约12000户居民用上
了天然气。清风湖公园建设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东营飞机场建设在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设计的基础上,于10月18日顺利通航,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市新增治污设施50套,完成投资1.5亿元,COD排放量
为3.61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0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0%。二氧
化硫排放量为6.96万吨, 比上年减少0.06万吨; 烟尘排放量1.20万吨,比上年减少
0.0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320吨,比上年减少20吨。全年空气质量良好。
全市城市燃气普及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城市环境噪音年均值控
制在54.8dB(A),城市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控制在67.5dB(A)。城市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达15.7%。
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4项,市级
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完成率达到95%以上; 取得科技成果92项,获省级科技奖励11项,
评出市科技进步奖48项; 申请专利401项,获得授权367项,已实施213项;转化高新
技术成果68项,开发新产品58个,可实现新增产值46.8亿元,利税10.2亿元;培植省
高新技术企业43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方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2%。
技术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718家,民营科技企业586家,
从业人员1.6万人, 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亿元;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76份,合同
成交额2.4亿元, 经济技术活动范围广泛覆盖机械、电子、化工、计算机、能源和环
保等领域。
基层科技体系更加健全。 全市选聘科技副县区长5人,科技副乡镇长47人,科技
村委会副主任954人; 成立科技机构117家,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456个,专职
推广人员达4323人。
群众性科技活动活跃。 全市共建立农业技术学会、协会等145个;36个乡镇建立
起乡镇农民科技文化学校,农民科技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标准、测绘、气象、地震
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在东营电大、东营财校、东营农
校和师范学校实质性合并的基础上, 成立涵盖理、工、文史等7个学科20多个专业的
全日制专科学校--东营职业学院招生。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5542人,在
校生13271人。 全市有小学322所, 招生18936人, 在校生113068人,男女生比率为
51.89∶48.11,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9%,专任教师6996人,专任教师学历
达标率为99.17%;普通初中100所,招生31280人,在校生113332人,男女生比例
为52.94∶47.06,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54%;普通高中23所,招生
9 681人,在校生26216人,男女生比例为57.02∶42.98,专任教师学历达标
率为80.05%;普通中专学校4所,高职学院中专部一处,招生997人,在校生5459
人;职业高中6所,招生2784人,毕业生2813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招生1763人,
在校生3569人;幼儿园860所,在园幼儿47760人,教职工3903人,专任教师2204人,
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3.65%。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99个,拥有病床
724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才6269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先后实行了“病人选医生”制
度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 制度。7家医院实行了药品招标采购。全面实施“十乡百
村”利民工程,建成农村卫生示范乡镇12处,全科医疗站102个,新迁建、改扩建6处
乡镇卫生院。 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建成市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49
处, 全市医疗机构的产科全部达到建设标准。建成省级卫生先进单位8个,市级卫生
乡镇1个,市级卫生村10个。完成乡村医生知识更新培训828人,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
培训56人,住院医师培训232人,全年完成科研成果12项。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
个。大型现代吕剧《老乐醉酒》被评为山东省第六届“五个一”精品工程戏曲精品奖。
“七一”期间,市艺术团应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赴香港参加了海峡两岸四地
庆祝香港回归四周年文艺汇演获得圆满成功。市艺术团大型综合晚会获山东省第七届
文化艺术节剧目三等奖和3个单项二等奖,3个单项三等奖。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组织
文艺汇演21场,放映电影88场。新世纪广场被评为第三届全省十大文化广场。
新闻出版工作再创佳绩。《东营日报》宣传质量有了提高。在两年一度的全省报
纸质量评估中,《东营日报》被评为优秀级报纸,连续四年保持了优秀级报纸的地位。
2001年, 东营日报社先后有100余件好新闻、好版面、好论文、好专栏、好照片等作
品在省级以上获奖。其中,连续报道《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路子》获山东省新
闻精品;通讯《登高才能望远》、消息《县长下海加盟私企》两件作品荣获山东省新
闻奖一等奖,另有10件分获二、三等奖,获奖数量和奖次均为历年之最;在第11届中
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2000年全国新闻摄影年赛中,东营日报选送的新闻照片《走
出大三峡,落户黄河口》获经济新闻类银奖。市外宣传、对外宣传工作再上新水平。
全年用稿340件, 特别是“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招商引资的宣传,实现
了大的突破,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均有文章采用。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成绩。2001年市电台在省台发稿3070条,在中央台播发稿件
14条,在省台《早新闻》节目中播发头条9个,系列报道2组,广播连续剧《魂牵梦绕
黄河口》、录音通讯《血脉相连大河情》、纪录片《再安新家》和《火种》等四部作
品, 入选全省精品工程。 市电视台在省台发稿471条, 在中央台发稿21条,在省台
《全省新闻联播》节目中发稿195条(其中头条12个,提要26个) ,在《关注》、《乡
村季风》、《渤海潮》等节目中播发专题40个。在全国城市台电视文艺评选中,电视
散文《琴音》和音乐电视《苦菜花、荠菜花》双双荣获银奖。
农村有线电视分配网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全市36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开通了有线
电视, 1254个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占全市行政村的70.1%,实现了年初确定的100%的
乡镇和70%的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
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成功承办了全省青少年手球锦标赛,我市男、
女手球队在这次比赛中分别取得第二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共向省体育局注册参加省
级以上比赛14个项目的运动员91人,在山东省越野长跑、竞走、篮球、乒乓球、男子
举重、田径、武术(套路散手) 等锦标赛中取得了1枚金牌,1枚银牌,3个第四名的好
成绩。8月中旬成功举办了东营市第一届武术散打锦标赛。
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略增,消费不足。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油田和地方企业职工奖金
减少、非工资性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仍达到8847元,比上年增长2.9%。居民消费乏力,
支出减少。 全年人均消费支出6344元, 比上年下降9.3%。 人均食品支出182
9.9元,增长0.2%,其中粮食支出126.9元,降低1.2%;肉禽及其制品
支出280.0元, 降低2.6%;蛋类支出41.6元,降低6.9%;水产品支出
69.4元, 降低7.8%;菜类支出147.1元,降低4.3%。衣着消费支出
1319.6元,增长1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72.3元,降低58.9
%。医疗保健支出247.2元,降低27.6%。交通通讯支出400.8元,降低
0.3%。 娱乐、教育、文化支出1125.6元,增长8.2%。居住支出358.6
元,降低0.5%。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1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1.8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
民拥有彩电129台, 电冰箱98台,洗衣机97台,照相机76架,摩托车15台,影碟机68
台,空调74台,家用电脑31台,移动电话59部,组合音响35套。
农民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81元,比上年增加197.61元,增长7%。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8元,比上年增加263元,增长15%。其中,食品支出810元,
下降3%;衣着支出140.69元,下降6.5%;居住支出449元,增长69.4%;家庭设备用品
及服务支出91元,增长1.1%;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76.8元,增长21.4%;医疗
保健支出87.99元,增长6.9%。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15平方米, 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59台,电冰箱10
台,洗衣机32台,摩托车48台,照相机5架。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持续提高。2001年,全市在岗职工29.4万人,
比上年减少2.86万人, 下降8.87%。其中地方在岗职工12.6万人,比上年减少0.99万
人,下降7.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687元,增长15.4%;其中地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1123元,增长10.3%。城镇失业登记率为1.9%。
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和质量稳定提高,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01年,全市计划生育
率达到99.63%, 晚婚率99.52%,人口出生率11.25‰,死亡率4.66‰
, 自然增长率6.59‰。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1735655人,其
中农业人口998070人,非农业人口737585人。

注: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