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华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6&rec=128&run=13

石油大学(华东)
[概况]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和网络教
育学院,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大学的主体。学校现有13个教学院系,45个本科专业;
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 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有5个
国家级重点学科、 1个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还建有成
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学校有教职工3310人,其中专
任教师1120人, 教授、副教授480多人。2001年底,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达到1200 0
人,各类研究生2200人,函授生10000多人。
良好的科研条件。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3个省
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36个校内研究所(室、中心),有专兼职科研人员600多
人。2001年到位科研经费6500万元,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排在全国高校前50名,科研成
果专利申请数排名第35位。
良好的办学条件。校园占地3000多亩,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
是山东省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学校。 固定资产总值达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
值2.2亿元, 藏书123万册。有正式建制教学实验室32个,7个基础教学中心实验室为
山东省一类教学实验室, 有20个多媒体和多功能教室,6个语音实验室。微机室实现
联网且全天开放, 因特网进入学生宿舍。还建有6个校内实习基地、30多个校外实习
基地, 和集生产、教学与科研功能于一体的炼油厂、机械厂、仪表厂等校办企业。2
001年校办产业年产值达到9.09亿元, 上缴国家税金5313万元,实现利润1574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29%和30%。同时,校办产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有新发展。“教育部
油气加工新技术工程中心”和“山东石大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创办“石大科技
创业中心”,成为东营市高科技“孵化器”的示范基地。

[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2001年6月,学校“211工程”一期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
的专家验收, 6个重点学科和图书、网络2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绩突出,其中6个学
科捆绑成5个参加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全部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211工程”
二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年学校新增2名院士,本校沈忠厚教授当选为中国工
程院院士,学校还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希孺教授来校工作。师资队伍建设逐步规范,
2001年有44名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博士和硕士共35名,研究生
导师队伍得到加强,新增研究生导师46名。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较快,李根生获国家
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林承焰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杨少春获孙越崎“优秀青
年科技奖”,刘晨光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招生培养与教育教学]2001年各类招生数量都创历史最高记录,实际招收本专科生
4400人, 比上年增加1500人,在校本专科生首次突破万人大关;招收研究生531人,
较上年翻了近一番,各类研究生总数超过2200人;网络教育学院和成教学院招收网络、
对口高职和函授生4200多人, 在册成人本科生超过1万人,继续教育培训4000人次;
2001年还招收外国留学生20人。
学校落实新的培养计划,继续实施素质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更加完善,扩
大了辅修和双学位培养范围, 有152人取得双学位证书,61人取得辅修专业证书。学
校首次试行本硕连读办法,有36人被推荐为本硕连读生。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继续
保持较高通过率。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所提高,有2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4篇被评为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教学基本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学校拨款800多万元用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电化教学及实验室建设、旧教室改造和新建体育运动场地。新增
6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英语语言文学”等7个硕士点拨专款进行建
设,并启动4个校级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建设。有22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
公开出版教材15部。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扩大电化教室及计算机房容量,学生用机
数达到1300多台,基本满足了学生上机的要求。
新世纪教改工程开始启动,确定“十五”期间教材立项选题和学校教改项目26项。
举办“大学生教改论坛”,鼓励、组织大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收到良好效
果,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自我发展意识增强,成功
举办了第10届大学生科技节;在第七届“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
建模比赛”等活动中获得多项国家及省级奖励。学校还获得2001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
标赛团体总分二等奖, 女子万米冠亚军。成功举办3次大型双选招聘会,毕业生就业
率连续8年达到98%。顺利进行了2001级4000名新生的集中军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生军训工
作先进单位”称号。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2001年,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研经费实现历史性突破,
到位科研经费6500万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学校首次承担国家“十五”一级重大
科技攻关项目, 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这标志着学校科学研究水平迈上较高层
次。全年验收、鉴定科研成果71项,申请专利44项,共有2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科研综合实力排在全国高校前50名。高水平论文数量有较大增加,发表论文总数、被
SCI和EI收录的论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别为第31名、 46名和33名,科研成果专利申
请数排在第35位。科技处被教育部评为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全年
共有近百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包括7名院士、多名外籍专家,共举行200多
次学术报告会,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体制改革与岗位聘任] 2001年,学院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已组建8个教学学院,
给予院系相应的办学自主权,提高院系办学的积极性,逐步实现校院两级办学格局。
通过学院制改革更好地实现学科之间的优化组合,更好地发挥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益。
网络学院、高职学院、成教学院的建设也立足改革,增强实力,效果明显,建立了南
校区、北校区和西校区。与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远程教育,网络
教育二期工程建设开始启动。
试行岗位聘任和津贴制度。岗位津贴制度是学校一项重大分配制度改革,新出台
的岗位津贴方案体现了教师是主体、教学科研是一线的思想,体现了重实绩、重贡献,
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新方案施行以后,
学校对教师和干部进行设岗和聘任工作,完成校机关的机构调整和二级干部换届,一
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重要岗位。 机关编制整体压缩15%。选拔干部第一次采
取公开答辩、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方式。年底进行考核,并根据业绩和贡献兑现津贴
和奖励。

[对外合作与社会服务]2001年学校继续加强油地校合作,目前与胜利油田的合作科
研项目达186个, 经费2600多万元。召开地校双方领导联席会议,落实为东营市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措施。校党委组织部通过向校外和上级部门输送及外派干
部,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东营市各县区首次开展科技对接活动,合作项目达
50多项,创办联办科技企业20家,在油田、石化及地方产生较大影响。经山东省学位
委员会批准,学校在青海、任丘等地举办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3个,取得了较好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还加强与各大油田的沟通与合作,走访校友,宣传学校,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

(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