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5&rec=64&run=13

水利

[水利规划与建设]2000年,确立“大水利”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即:以发展生
态建设型、资源节约型、管理优化型、技术密集型的资源水利为手段,以防洪除涝高
标准、抗旱供水高保障、生态环境高质量、管理运行高效益为目标,优化水资源配置,
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逐步探索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水利建管新机制。
年内基本完成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先后组织60多名技术骨干利用近半年时间,
按照水资源“四个转变”的原则 (即水资源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重点对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转变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特别强调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
保护;从水资源的多头分割管理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管理;从计划经济下的“无偿水”
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水”) ,研究制定“十五”水利发展、城市河道治理、六
大灌区节水改扩建等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水利规划、 设计工作。并先后投资290
多万元,建成东营水利信息网和项目库,以确保用科学、规范的水利规划统率全市各
方面的水事活动,从根本上提高资源水利建设的整体水平。
年内,市、县(区)两级水利部门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东营水利事业予以
扶持。东营市王庄、双河、麻湾3个大型灌区和曹店、胜利、宫家3个中型灌区节水改
扩建工程在6月份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扶持计划, 市水利局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50
万元。同时,加强油地共建工作,全年共协调油田资金535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较往
年有大幅度增长。
年内,全市累计投资2.7亿多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市局安排工程近1.8
亿元,是往年水利投入的2倍多,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

[王庄灌区节水改扩建一期工程]该工程被列入全国大型引黄灌区的王庄灌区节水改
扩建工程,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东营市建市以来投资最
多、规模最大的引水工程。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由市长石军任指挥的工
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按照工程建设“十年是样板,二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留遗憾”
的总体要求,搞好资金调度、施工组织、质量监理等关键环节,加强组织调度和督促
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一期工程于11月20日提前半年多竣工。在上级补助资金
不到位的情况下, 吸纳社会资金30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一年完成投资1.2亿多元,
改扩建干渠长度102.6公里, 其中高标准衬砌渠道48.5公里。动用大中型机械3100台
套, 日最高上阵劳力3400人,完成工日210万个、土方860万立方米、砌石4.4万立方
米、 铺砂3.5万立方米、 土工布68万平方米、保温板1.5万立方米,完成配套建筑物
130座, 衬砌砼板265万块。该工程解决了59万人吃水困难、2万公顷苇场用水、23座
中小型水库1.8亿立方米蓄水和发展淡水养殖的要求,并且每年可新增加1亿立方米的
供水能力,标志着东营市黄河以北引水供水框架形成。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2000年,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投入河道工程治理资金4700万元,
成为东营市水利史上河道工程治理投资最多、工程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全市共计治
理广利河、小岛河、永丰河、溢洪河、老广蒲、五六干合排、红旗沟、沾利河等骨干
排水河道14条(段)、长度126公里,完成土方1100万立方米。其中利津县、垦利县基本
完成县管河道新一轮的治理。广利河、五六干合排、红旗沟城区段的治理标志着城市
水环境综合治理拉开了序幕,中心城市的水环境得到明显改观,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明
显增强。

[蓄水、节水、人畜吃水工程]由于黄河来水丰枯不均, 造成东营市2000年水资源阶
段性缺乏。市水利局采取措施,建好蓄水、节水工程,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蓄水
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851万元,建成市级蓄水工程44处,设计新增蓄水能力5015万立方米。
尤其是傅窝水库的建设, 为东营市按照“引得出,蓄得下,调得动,用得上”的目标,依
托骨干渠道建设较大规模的调水型水库取得经验, 为克服水库建设效益差的问题找到
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建好节水工程, 市水利局积极帮助县区搞好规划设计和节水
新技术的应用,全市完成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2666.67公顷,农田“三灌(喷灌、滴灌、
管道输水) ”面积达到1.47万公顷。2000年是东营市实施“小康型”农村饮水工程的
第二年, 108处工程于9月底全面竣工,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96.3%,6.4万人吃水
问题得到较高标准解决。

[农田水利会战和水土保持工程]2000年,各级水利部门牢固树立全优意识,强化对
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全市在建成一批骨干工程基础上,完成田间配套工程6408处,
提高了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水平,黄灌区灌排分设的格局开始调整。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在突出专项治理的同时,配合农水会战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67万公顷。沾利河小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环境建设‘十百千’首批示范工程”,王庄
风沙区和胜利风沙区治理项目顺利通过部级验收,标志东营市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进入
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同时,市水利局干部职工绿化渠道、河道22公里,植树4万株。

[抗旱防汛]2000年,全市发生严重干旱,年累计降雨量327毫米,比常年少234毫米。
持续高温天气和黄河来水量的减少,加剧了旱情、灾情的发展,严重影响全市工农业
生产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面对旱情,市县两级水利部门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
抢引、抢蓄黄河水,全市共计引水14.2亿立方米。同时,积极组织调剂水源,兴建应
急工程,开展灌溉节水,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农业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为确保2000年安全渡汛,市水利局汛前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市境内26条河道进
行详细检查, 逐条河道签订责任状。筹资2200万元对9条隐患较大的排水河道和田间
工程进行重点治理, 汛前全部完成。7月22日降特大暴雨,1.13万公顷农田和西城城
区出现大面积积水,但雨后3小时积水即全部排出,基本没有造成经济损失。
为防风暴潮灾害, 2000年新建潮位站3个,同雨情站联网,自动测报,为领导决
策提供准确资料,实现防汛、防潮调度自动化,全市达到水情网络化管理标准。

[水利改革]2000年,为使水利事业尽快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盘活水利资产,增强自
我发展活力,市水利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明晰产权,一步到位”的总体要求,全面
推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全市中小型水利设施完成改制工程13062处,其中,股份合
作8946处, 拍卖3142处,租赁承包975处。6000多名农民成为“水老板”。盘活固定
资产29723.8万元, 回收资金3264.7万元;乡村年节支1387.1万元,年节水4397.6万
立方米,初步形成“社会化办水,企业化管水,商品化用水”的良性运行机制,把小
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推入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推行水利工程“三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管理。在王庄灌区
节水改扩建和骨干河道治理中,实行公开招标投标。由省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主持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省主管部门、法人单位、公证等部门组成的评标委员
会,面向全省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避免“关系工程”、“暗厢操作”现象的发生。实
行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项目法人先后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
单位签订合同,并经公证部门公证,形成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以经济合
同关系为纽带, 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的工程管理体制。实行工
程建设监理制,通过对工程项目实行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加强合同管理、
信息管理,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为解决水利行业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企业管理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市水利局
对业务型、经营型单位加大改革力度,对条件较为成熟的设计院进行股份制改造。其
他事业单位围绕建立“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进行管理, 使其尽快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年初,局党组同局属各单
位签订了承包合同。打破原有的分配格局,实行工效挂钩的分配办法,用人实行定岗、
定责、定员管理,干部使用试行能上能下的聘任制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灌溉处、设计
院、工程处、河道处、大禹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局
增收节支工作收到明显成效。

[水利科技]2000年,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贯穿到水利建设全过程,
并不断改革和创新。为制定各项工程建设规划,均在实地勘察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
面的意见,反复论证、科学选址,合理确定,避免工程建设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
工程设计上,投资80多万元用于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购置,水利设计速度和质量均有较
大提高。在王庄灌区节水改扩建工程中,结合当地土质和地下水现状,综合省内其它
大型工程的优点,确定合理的工程糙率,采用土工布防渗、砼土板预制等新工艺,既
提高了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又节约了投资,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依法行政]2000年,市水利局在抓好水利配套法规建设和水利法规宣传的基础上,
以水法规的落实为重点,全市共计查处调解水事纠纷20多起,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
损失30多万元。尤其是水利规费征收取得较好成绩,全市水土保持补偿费、河道工程
维护费征收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招商引资]2000年,市水利局正确处理招商引资与水利发展的关系,以水利设施的
建设项目为载体开展招商引资。至年底,全局共计引进项目13个,其中,已投产项目
7个,在建项目5个,合同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41680万元,其中外来投资39987万元,
市招商局认定到位资金7585万元,超额完成任务。其中,五六干合排、广利河城区段
6.17公里的新世纪商业长街项目,既使城区河道得到高标准治理,又开阔治水思路,
为水利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高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