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5&rec=61&run=13

种植业

[概况]2000年,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粮经比由上年的65∶35调整为
60∶40。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种植业生产呈现粮食减产、经济作物增收的局面。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1.3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1.2%;粮食总产80.94万吨,比上年减
少22.5%。 其中夏粮播种面积9.5万公顷,总产45.26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4.8%和
4.9%,秋粮播种面积11.85万公顷,总产35.68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15.8%和31.84
%。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棉花播种面积1.93万公顷,总产2.01万吨,分
别比上年增长28.7%和48.1%,其中优质抗虫棉占98%以上。油料生产在稳定花生种
植面积的基础上, 引进种植油葵、 蓖麻等高油作物,总播种面积0.53万公顷,总产
1.11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47.2%和11.0%。瓜菜播种面积3.90万公顷,总产189.8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4.5%和20.6%。

(吴秀国)

[瓜菜生产] 2000年,全市瓜菜播种面积3.90万公顷,总产189.8万吨,分别比上年
增长34.5%和20.6%。其中,大棚7.4万栋(占地7333公顷) ,总产51.5万吨;芦笋26
67公顷,采笋1000公顷,总产4500吨。食用菌年生产能力达到5.04万吨,比上年增长
44%。
2000年,全市瓜菜品种进一步优化。大棚瓜菜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面积达2000公
顷,其中有彩色椒、黄西葫、樱桃西红柿、紫甘兰、球茎茴香等特色品种。大棚白菜
品种向名、 特、耐贮运方面发展。芦笋生产重点推广高产抗病耐盐品种鲁芦笋1号、
玛丽华盛顿等。莲藕生产推广优质、高产、生食及加工用型鄂莲系列莲藕品种。加快
新技术推广步伐。 在推广常规配套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完成旧棚改造1.5万栋,工厂
化育苗基地扩大到1.5万平方米,棚内滴灌面积发展到400公顷。早春五膜套棚西瓜栽
培面积扩大到200公顷, 嫁接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面积进一步扩大。开展新
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 成效显著。广饶县农牧局引进国内外瓜菜良种120个,建
立蔬菜品种博览园;东营区开展芦荟引种试验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引进太空椒进行
试验示范;利津县建立芦笋、西瓜配方施肥示范区等,均取得明显成效。

(王文芬)

[农作物良种工程]2000年,拓宽优良品种的选拔领域,引种试验耐盐碱、抗旱节水、
生态与观光型农业新品种。建立引种试验基地3.34公顷,引进小麦、玉米、棉花、大
豆、 水稻和瓜菜新品种106个进行试验示范。试验基地落实在胜利油田农业公司农科
所、油田井下农业公司、利津县良种场和广北农场二分场。通过引种试验,为全市种
植业品种优化提供了种源保障。胜利油田井下农工商农业公司和东营市种子站选育的
胜利黑糯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实现全市农作物育种史零的突破。全市落
实良繁基地1.02万公顷, 其中小麦3333公顷、 玉米480公顷、 棉花1720公顷、大豆
3333公顷、 水稻1200公顷、高粱27公顷,建立特色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13公顷,为良
种统供和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良种覆盖率、统供率和包衣率大幅度提高,
实现主要作物良种自给有余。 小麦、 玉米、 棉花、大豆、水稻良种覆盖率分别为9
9.5%、 100%、99%、98.5%和98%;良种统供率分别为91.6%、98.3%、91%、6
2.6%和71.7%,分别比上年提高5.5、3.3、5.9、10和10.2个百分点,其中大豆和水
稻良种统供率实现历史性突破; 种子包衣率分别达到71.1%、 62.3%、 50.5%、
12.5%和8.1%,分别比上年提高21.1、12.3、39.7、10和8个百分点,良种的贡献率达
到40%。

(祝振华)

[“沃土工程”]2000年,重点实施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普查和新型肥料试验、推广
工作, 即“沃土工程”。共实施配方施肥5.95万公顷。全市共采集土样926个,化验
2740项次,制定施肥配方51个,推广专用肥60.3吨,试验、示范面积353公顷。自3月
份开始,在河口区组织实施耕地土壤养分普查工作,共普查耕地面积1.32万公顷,挖
取土壤剖面130个,采集土壤农化样500个,取得化验数据1330个,为配方施肥工作的
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试验、示范、推广新型肥料2.0
4万公顷,涉及肥料品种9个,作物品种10个,包括“金丰收”高产素在小麦、西瓜、
水稻上的示范、推广,“金丰收”盐碱治理剂与活化剂在稻田中的应用,“肥力高”
在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瓜菜、果树、莲藕上的应用,“黑状元”叶面素在蔬菜
上的应用,“黑状元”改土肥在棉田的应用,稀土磷肥在水稻、苜蓿、西瓜上的应用
等。 在“沃土工程”实施过程中,市、县、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4
00余人次,市、县(区)、乡镇土肥化验室得到充实完善。

(范传法)

[大王万亩高科技棚菜样板园] 该园自1998年开始建设,至2000年底,完成了新建3
000亩,改造7000亩,总面积达到1万亩的建设规模。园区有1200栋高标准冬暖式蔬菜
大棚,棚内全部使用微滴灌设施,种植国外优良品种,按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生产
的“凯银” 系列无公害蔬菜2000年通过有机产品质量认证,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2
000年,先后引进西班牙全自动温室1万平方米、上海产种苗温室2000平方米,工厂化
育苗基地扩大到1.45万平方米。园区以现代化农业企业组织形式做为载体,引入企业
管理模式,实行产销分设、企业化经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计划;同时引入
竞争机制, 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园区年产优质蔬菜1920万公斤,销售收入57
60万元,年实现利润2300万元,对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王文芬)

[东营市农科所] 位于市政府驻地、胶州路南端,于1992年6月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
准成立, 2000年2月省科委、省编委批准认可,是与东营农业学校实行“校所一体”
的市属农业科研机构。 该所下设盐生植物、畜牧、农作物、蔬菜4个研究室,现有专
业科研人员10名,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名。
该所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抗重盐耐海水植物滩涂规模化生产技术”、
“948” 计划项目“耐盐芦笋品系引进”和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计划项目“抗重盐
耐海水植物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等重大科研项目,在抗重盐、耐海水
植物的选育和盐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该所依据黄河三角洲地区
特点和东营市实际,突出盐生植物研究重点,建立国内第一家盐生植物园--中国东营
盐生植物园。东营盐生植物园是国内首家以种植耐盐、盐生植物,进行耐盐、盐生植
物选育及开发利用为主的植物园。 园区占地面积30公顷, 引种国内外41个科92个属
126种适应盐碱地推广发展的植物。 其中从国外引进的芦笋、耐盐番茄、耐海水大麦
等种质资源长势良好,并开始深层次研究、开发。利用选育杂交和辐射育种培育出高
产、成熟期基本一致、落籽较少的耐盐碱的碱蓬品系,实施碱蓬籽开发加工,从中提
练出高级保健品--共轭亚油酸(CLA) 。通过对山师大培育的30个耐盐番茄品种栽培试
验,已初步筛选出3个耐盐性强、座果率高、品质好、耐储藏的品系。
东营市农科所致力于盐生植物的研究,为黄河三角洲乃至国内外同类盐碱地的生
态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先后接待国
内外参观者近万人,已与中国农科院、国家海洋局研究一所、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
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十几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科研水平不
断提高。

(王中文)

[山东省利津县良种场]位于虎滩乡驻地,河口、沾化、利津三县区交界处。拥有土
地面积66.67公顷,在职职工80人,固定资产400多万元,拥有250吨恒温库1座和年加
工皮棉250万公斤的良种棉加工厂1处, 建有350平方米仓库,300平方米加工车间,6
000平方米晒场, 500平方米办公室,600平方米门市部,并配有精选机、包衣机等机
械加工设备,是集品种引进、繁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东营市一流良种繁育基地。
该场自1995年以来,一直是省、市品种(系)试验、示范基地。2000年承担省棉花预试
及生产试验2个, 参试品系25个;承担市小麦、大豆区域和生产试验3个,参试品种3
2个;示范名、优、特新品种4个,涉及玉米、棉花、高粱三大作物。该场以种子工程
实施为契机,与多所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为
顾问, 积极引进有推广价值的名、优、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示范、繁育、推广。200
0年生产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良种90余万公斤,全部精选、包衣、标准化包装,
畅销山东、河北、江苏等省市,收购、加工优良籽棉23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0 00
万元,带动周边地区农作物良种和新品种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促进了良种产业化发展。

(祝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