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5&rec=55&run=13

劳动与社会保障

[劳动保险]2000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贯彻《养老保险征缴暂行条例》和《失
业保险条例》,在企业面临困难较大的情况下,把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扩
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结合起来,加大各项保险费的征缴力度,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
体工商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加。全年全市新增养老、工伤、生育等险种的
职工5200人,收缴养老保险费6587万元。失业保险工作以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费征收为
重点。至年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有691个(其中事业单位509个) ,参保人数6
5140人(其中事业单位23167人) ,比上年增加5000余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共
征收失业保险费875万元,比上年增35%,收缴率为90%。
至年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已有参保单位904个,参保人员47771名 (其中市直参
保单位209个,参保人员11853名) ,全年收缴养老保险费6706万元,为5519名机关离
退休人员和1940名遗属支付养老金6405万元,支付率为100%,未出现任何拖欠。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加强基金管理,积极清理回收违规资金的同时,进一步理顺
乡镇农保机构管理体制, 稳妥开展收缴工作,全年收缴基金200万元,完成了预定目
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方案经省批复后全面展开,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将于2001年7月1日全面启动。
全年共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6587万元, 为761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金5
300万元;为112个企业的21762人次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751万元。

[劳动就业]2000年,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始终把促进充分
就业和控制适度的失业率作为工作重点。强化宏观调控措施,签订就业和再就业任务
目标。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着手进行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互联开通工
作,初步实现省、市联网,市、县(区) 计算机设备安装工作基本完成,并申请了DDN
专线。 全年共举办用工洽谈会65次,参会单位713个次,提供就业岗位7283个次,成
交6262人次; 办理求职登记1.8万人,介绍就业150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4%。
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至年底,全市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累计数为4667人,新
进再就业服务中心902人,出中心3619人(其中因企业破产转为失业职工1320人,再就
业2299人,再就业率达68.7%),在中心1048人,实现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出大于进”
的目标。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全市初步建立起纵向以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为轴心,
横向联系社会办学力量, 年综合培训能力达1.2万人的再就业培训网络。全年对全市
11850名失业和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培训(其中市属6580人) 。为下岗职工组织开办了
计算机应用维修、手机和BP机修理、证券投资、创业、市场营销、美容美发、烹饪等
20个专业16期转业转岗培训班,实行教学、实习、考核、鉴定、颁证、推荐就业“一
条龙”,培训后再就业率在65%以上。

[劳动执法]2000年,积极贯彻《劳动法》及《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条例》,本着
“宣传到位、督促到位、严格执法、整改彻底”的原则,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年三
次开展以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情况为重点的专项检查;依法开展
劳动年检工作,共年检各类企业212个,其中市直69个,涉及职工4.7万人,查处违法
问题186项,督促整改率为90%。督促整改阶段,共补签劳动合同8469份,补办用工手
续328人,催缴养老保险金462.8万元,补缴失业保险金53.6万元、生育保险金32.8万
元,补发拖欠职工工资26万元。
2000年11月, 按照市政府督查办公室政督办[2000]6号文件要求,开展劳动用
工和社会保险费收缴情况专项调查。共调查企业210个,涉及职工37778人,依法督促
86个企业办理保险登记,指导120个企业规范了用工手续。
为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依法做好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清理整顿工作。全
年不间断对中心城区的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检查清理整顿。共清理整顿信息咨询、职业
中介机构60多个次,处理取缔非法中介机构26个。
建立健全劳动信访工作程序和制度,加大对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强化服务意识,
认真接待群众举报和来信来访。全年共接待、受理来信来访40件次,均予妥善处理。

[劳动仲裁]遵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在源头,重在基层,重在调解,重在执行”
的方针,认真开展政策咨询服务,指导企业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强化劳动争议预防
工作。同时,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00年,共受理劳
动争议案件138起, 其中,调解结案108起,裁决30起。特别是妥善处理3起集体争议
案件, 涉及职工330人,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
稳定。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促进劳动关系法制化。做好劳动合同的审查、鉴证工作,全
市共鉴定合同24414份,鉴定率为98%;强化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加大集体
合同试点、审查工作。加强对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密切
与工会联系,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制度,共同帮助企业建立协商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使之向规范科学的集体合同过渡,并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
策进行审查备案, 健全集体合同管理制度。2000年,对8个企业集体合同进行审批,
并出具审查意见书,涉及职工2500人。

[计划、工资管理]2000年初,编制下达《2000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对其中
10类34项主要指标分解到各县区,及时监控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年终进行全面分析,
为2001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加强城乡就业统筹管理,完善用工
申报制度,继续坚持“就地就近消化为主,合理流动为辅”的原则,加强对使用农村
劳动力的审批管理,合理调控职工流动。
积极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1) 探索新的工资决定机
制。以工效挂钩为主要方式的工资宏观调控办法得到完善。2000年,全市挂钩企业共
126个,涉及职工2.56万人,其中市直企业27个,职工1.6万人;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企
业203个,职工2.3万人。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2000年,在对全市32个
地方企业和中央、省驻东营企业以及劳动力市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72个工种 (职
位) 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进行测算并予以公布,促进市场机制在工资决定机制
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2) 推进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注重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指
导和交流,在对企业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推行项目工薪制、岗位职务浮动工资制等各具
特色的分配制度,特别是做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工作。2000年,会同财政、税务
部门对年薪制试点企业经营者收入情况进行审核测算,并完善考核兑现办法。经测算,
最高收入为10.5万元,最低收入为8760元,平均为21323元。(3)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工
资支付和最低工资制度,从抽查和劳动年检情况看,多数企业能够达标。

2000年东营市属企业职工人数和工资表
┏━━━━━━━━━━━━━━━┯━━━━┯━━━━┯━━━━┯━━━━┓
┃ 项 目 │企业个数│年末人数│平均人数│工资总额┃
┃ │ │ │ │ (千元) ┃
┠───────────────┼────┼────┼────┼────┨
┃总计 │ 445 │ 50781 │ 50836 │ 290823 ┃
┠───────────────┼────┼────┼────┼────┨
┃1.挂钩企业(含市地批复试点企业)│ 109 │ 21845 │ 21448 │ 142870 ┃
┠───────────────┼────┼────┼────┼────┨
┃2.未挂钩企业 │ 335 │ 27706 │ 28137 │ 136022 ┃
┠───────────────┼────┼────┼────┼────┨
┃3.省批复自主试点企业 │ 1 │ 1230 │ 1251 │ 11931 ┃
┗━━━━━━━━━━━━━━━┷━━━━┷━━━━┷━━━━┷━━━━┛

[职业技能开发]贯彻落实《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
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指导思想,通过调整办学模式、扩大培训范围、调整专业结
构、 改革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措施,深化技工教育改革。2000年,技校招生422
人, 毕业生就业上岗率在90%以上,比往年有较大增长。东营市技工学校申办高级技
校通过省级验收,并已报送国家劳动保障部审批。
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努力提高鉴定质量。有90个工
种正式纳入鉴定范围,全年对十几个行业24个工种的2110人进行鉴定,并首次开展工
人技师评审工作,经过报名、资格审查、专家评审、三榜定案、审批等程序,最终有
189人符合条件,被确定为技师资格。
依照《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加强和规范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管理。2000年3~4
月,对全市32个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评估验收,评出优秀学校4所,合格学校21所,
对不合格学校提出整改意见,对评估情况进行总结和通报,并提出:今后全市社会力
量办学要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定期汇报培训情况、统一专业工种培训教材、统一
收费标准、统一组织考核、统一发放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张纯洁张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