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5&rec=173&run=13

东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营市统计局)
2001年3月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条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
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
发展”战略,围绕着膨胀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等重要方面,进一
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
成就。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
经济结构优化明显,经济效益大增,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
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据初步统计,全年
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亿元,增
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410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
10.2%。其中地方173亿元,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883元,比上年增
长9426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83∶11。
一、农业
2000年,全市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和优化产业结构两大目标,积极引导农民适
应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促进了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301331万元。
其中: 农业增加值193143万元;林业增加值2718万元;畜牧业增加值41018万元;渔
业增加值64452万元。 农业内部结构由上年的66.4∶1.1∶12.3∶20.2变为64.1∶0.9
∶13.6∶21.4。
农业内部结构主动性调整明显,粮食作物减产,经济作物增产。受严重干旱和播
种面积下降的影响,粮食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81.02万吨,比上年减少21.3%。
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42.5万亩,比上年下降4.86%,全年总产量45.2万吨,比
上年下降13.04%; 秋粮播种面积177.7万亩,比上年下降15.77%,总产
量35.92万吨, 比上年下降31.42%。经济作物出现恢复性增长,其中棉花播
种面积比上年增长6.54万亩, 总产量达2.0万吨,增长47.38%;油料总
产量1.14万吨, 增长11.32%; 蔬菜及瓜类总产量189.8万吨, 增长
20.6%;果品总产量6.18万吨,比上年增长4.16%。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 全年造林面积为6666公顷,比上年增长7.44%,其中育苗面
积872公顷,比上年下降4.60%,森林覆盖率达12%。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据抽样调查,全年肉、蛋、奶总产量为17.39万吨,比上
年增长15%(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其中肉类总产量为9.6万吨,比上年增长14.9%,
奶类总产量为0.89万吨,比上年下降12.4%,禽蛋产量为6.9万吨,比上年增长20.6%。
大牲畜年末存栏27.8万头,比上年增长5.3%,其中,牛存栏23.5万头,增长7.8%;
猪、羊存栏分别为31.3万头和65.2万只,分别增长25.8%和9.1%。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水产品产量达27.31万吨,比上年增长16.45%。其
中,海水产品产量20.78万吨,增长13.91%;淡水产品6.53万吨,增长
25.34%。水产养殖面积93520公顷,增长33.27%,其中海水养殖71294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5.50%。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5907台。农用拖拉机4.1万台。全年化肥施用
量(折纯)99568吨,增长3.4%;农村用电量24815万千瓦,增长4.1%。年末
耕地面积175.28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4.18千公顷。
二、工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78.4亿元,比上年
增长10.5%。 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
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下同) 实现工业增加值35
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3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2%。
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8.56亿元,增长4.85
%, 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04亿元,增长17.8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
完成增加值0.56亿元, 增长40.23%;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2.75
亿元, 增长8.46%;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8亿元,增长29.90%;重
工业完成增加值348亿元,增长8.40%。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9.40%,比上年提高
0.6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产销率为98.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
分点。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 单位 2000年 比上年±%

原油 万吨 2675.7 0.39
天燃气 亿立方米 6.88 -6.11
原油加工量 万吨 302.45 11.8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6.77 2.72
白酒 吨 12343 81.96
啤酒 吨 17359 28.28
纱 吨 18617 41.50
印染布 万米 7022 28.62
布 万米 3048 122.11
服装 万件 66.48 33.41
皮鞋 万双 43.79 10.61
机制纸 万吨 15.56 50.30
纸板 万吨 7.38 11.67
化肥 万吨 1.72 -29.14
烧碱 万吨 4.96 8.24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 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
29.64%;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2.64亿元,增长72.11%,其中地方121.73亿元,
增长45.7%; 实现利税247.87亿元,增长436.48%,其中地方12.46亿元,
增长44.4%; 成本费用利润率55.55%,增加5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
生产率63289元/人;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4.6%;总资产贡献率46.71%,提
高36.0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围次数5.30次,提高3.22次。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0年,全市上下继续认真贯彻国家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
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加强投资宏观调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
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投资额在五十万
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93亿元,增长30.1%。投资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的固定资产投资中, 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3.95亿元,增长15.6%。更新改造
完成投资33.18亿元, 增长42.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02亿元,增
长79.5%;其他投资82.49亿元,增长2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158.90亿元,增长29.4%。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332万吨/年,自行车3万辆/
年,公交车87辆,学生席位1050个,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03吨/日,公路84.8公里,医
院病床700张等。
投资效益有一定提高。 项目建成投产率79.8%,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新增
固定资产138.8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6.4%,提高9.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 全年商品房屋施工63.83万平方米,增长33.1%;竣工面
积34.67万平方米,增长46.5%;商品房销售面积26.78万平方米,增长48.9%;商品
房销售额38420万元,增长73.6%。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东营至青州段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王庄灌区改造、市污水处
理厂等重点项目建成使用;南二路西延、西二路南延、沂河路拓宽改造及府前街西延
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城市配套项目和便民利民
工程进展顺利。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区域内施工建筑企业增加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区域内资质等级五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2.3亿元, 增长6.2%,竣工产值4
1亿元,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81.5%,实现增加值12.1亿元,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
生产率13582元/人,人均创利税3088元。
四、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460公里,比上年增加57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6.3公里。 地方公路运输客运量677.5万人,比上年增长
28.85%; 客运周转量81524万人公里,上升15.03%。地方公路货运量1952万吨,比
上年增长9.21%;货运周转量208473万吨公里,上升9.64%。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2000年全社会邮电业务总量完成7.38亿元,
比上年增长28.57%;年末交换机容量达50.95万门,比上年增长19.4万门;进入长话
自动化的县(区)比重达100%;年内全市实有电话机35.25万部,其中市话19万部;电
话普及率达到33部/百人。 移动通信增长迅速。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7.8万户,增长
22.75%。
五、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全年累计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68.11亿元,比上年增
长6.7%。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79亿元,增长7.70%;餐
饮业零售额9.01亿元,增长19.2%;农业生产者零售额6.9亿元,增长8.7%;其他行
业零售额20.3亿元,与上年持平。
集贸市场成交活跃。 2000年,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266个,城乡集市贸易成
交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城市为29亿元,增长20.8%;农村为19亿元,
增长16.64%。
2000年, 我市对外出口实现了较大跨越,完成进出口总值14330万美元,同比增
长131.58%, 其中出口74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5%。批准利用外资项目63个,合
同利用外资14589万美元,同比增长510%,实际利用外资5063万美元,同比增长31.4
%。 签订对外劳动合同14份,合同额628万美元,营业额409万美元,外派人员234人
次。累计利用外国政府贷款5项,合计7091万美元。申请国际无偿援助项目8项,合计
1293.8万美元。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3%,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上升3.7%。
各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如下(%):

食品类98.9
其中:粮食 88
肉禽蛋 97.3
鲜菜 107.8
水产品 105.2
饮料烟酒类 98.9
服装、鞋帽类 98.1
纺织品类 99.7
中西药品类 95.3
化妆品类 94.7
书报杂志类 101.9
文化体育用品类 99.8
日用品类 98
家用电器类 99.2
首饰类 92.6
燃料类 119.2
建筑装璜材料类 100.9
机电产品类 97.5

各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如下(%):

食品类 99.1
衣着类 97.6
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98.7
医疗保健类 95.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99.4
居住 100.5
服务项目 133.6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出现较大辐度增长。 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 比上年增长
41.22%,其中增值税12172万元,营业税25658万元,所得税13352万元,城市建设
维护税25357万元; 地方财政支出17.55亿元,增长28.35%,其中企业挖潜改造
资金2332万元, 科技三项费用3084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422万元,城市维护费
344 90万元。
金融形势稳定。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4.5亿元,比年初增加39.4
4亿元, 增长16.77%,其中企业存款89.53亿元,储蓄存款171.54亿
元,分别增长25.31%和3.53%;各项贷款余额142.5亿元,比年初增加
6.53亿元,增长4.81%,其中短期贷款115.8亿元,增长12.8%;中长
期贷款19.78亿元, 下降24%。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45.48亿元,农业贷款
14.88亿元,商业贷款22.35亿元,建筑业贷款0.82亿元,三资企业贷款
1.83亿元, 乡镇企业贷款16.44亿元,个体工商业贷款3.52亿元。中长
期贷款中,基本建设贷款12.94亿元,技术改造贷款4.60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 投保种类和范围有新的扩大。全年各类险种承保额达到499
亿元;保费收入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赔款1.52亿元,比上年
下降27.3%,赔付率为27%,比上年下降15.7个百分点。

七、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 全年引进并转化高新技术项目31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
5个。 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88项,其中1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5项达到国内先进
或领先水平。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科技推
广机构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发展到515个,从业人员8004人,全市厂办(民办) 机
构104家。市、县区技术开发与研究经费达2211.7万元。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262项。
技术市场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601个,民营科技企业540家,实现技、
工、贸总收入23.2亿元,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869份,技术交易额2.08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在校学生9446人。中等专业学
校7所,在校学生7383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学生6195人。普通高中14所,在校学生
25748人。初级中学112所,在校学生13462人。小学413所,在校学生135988人,小学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有新的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1108
所,在园幼儿数54159人,专任教师3353人。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个,本年新编上演剧目21个,
公共图书馆4个。 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有线电视乡镇
通达率为92.3%,村庄通达率为55.7%。电台在省台发稿2684篇,电视台、有线电视台
分别在省电视台播发新闻420条和113条。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64个,卫
生防疫机构6个, 妇幼卫生机构6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504张,其中医院病床位208
5张。卫生技术人员4384人,其中医生137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7枚,其中金牌5枚,
银牌4枚,铜牌8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拓宽改造了30条城市骨干道路,
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和新世纪广场、胜利广场等特色建筑,城市功
能不断完善,绿化、美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果。“一控双达标”取得较大进展,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
控制,区域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0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为259.18亿立方米,比上
年减少9.5%;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7万吨; 烟尘排放量1.23万吨; 石油类排放量
272.58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6.9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330吨;工业废水排放总
量为5275万吨,比上年增加229.23万吨;工业废水达标率84.38%;均完成计划总量控
制任务。
十、人口与居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172.13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1.18万人, 占总人口的41.35%;农业人口100.95万人,占总人口
的58.65%。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53‰;人口死亡率5.48‰;人口自然增长率7.05‰。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32.26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493609万元,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345元,年末下岗职工4667人。城镇人口登记失
业人数1.8万人,登记失业率1.8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96.68元, 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2783元,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
出6994元,增长36.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5元,增长5.15%。
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如下:

1、城市居民家庭 2000年
彩电(台) 133
电冰箱(台) 96
家用电脑(台) 24
移动电话(部) 36
组合音响(台) 28
空调器(台) 68
照相机(台) 71

2、农村居民家庭 2000年
彩电(台) 52
洗衣机(台) 19
冰箱(台) 11
摩托车(辆) 35
收录机(台) 28
电风扇(台) 154
缝纫机(台) 84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3平方米,农村居民
人均居住面积25.23平方米。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
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