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关于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意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5&rec=169&run=13

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意见
(2000年6月5日东发[2000]9号文发布)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造就人才智力优势,促进
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现就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着眼发展,明确高层次人才开发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的发展。但高层次人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特别是高新技术人
才、外向型人才和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市
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高层次人才开发的
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来抓,尽快抓出成效。
按照中央关于“三支队伍一起抓”的要求,我市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要坚持培养、
引进、 使用并举的方针, 努力增加数量, 全面提高质量;合理调整结构,力争到2
005年实现以下目标。
(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5名左右在国内科技界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级专家。
5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500名左右优秀青年科技骨干。新增享受国务院津贴人员10名,
省、市拔尖人才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500名左右,
使我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700名以上。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能够担任大型企业正职的人才20名,能
够担任中型企业正职的人才100名, 擅长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的高级企业管理人才30
0名,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一般具有工商管理本科以上学历。
(三) 党政领导干部。县区、市直单位党政班子要形成以35-45岁干部为主体,50
岁、40岁、30岁左右干部构成的梯次年龄结构。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
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达到10%以上,第一学历为大学以上文化程
度的干部所占比例要有较大提高。各县区党政班子、市直综合部门和涉外部门领导干
部要有1-2名经过国外中长期培训,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的干部。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步伐
(一) 加快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省实施“222育才工程”为契机。组织好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按照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选拔确定
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动态管理。根据我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
的实际需要, 每年遴选5名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下,有发展潜力的尖子人才,到国内外
知名学府或科研机构深造,加速成才;遴选10名年龄40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级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到国(境)外研修;积蓄后备骨干人才。现有高层次人才每年
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80学时。要以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实验
站为基础,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路子。
(二)加快培养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抓好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工商管理
岗位知识培训,3年内将中型(一) 以上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轮训一遍。采取多种形
式,重点培养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经营管理的外向型企业家,善于跻身和拓展国际市
场、既懂产品技术又懂营销技巧的复合型国际营销人员和金融、旅游、涉外劳务、房
地产等第三产业方面的专业型经营管理人员。采取举办高级研修班、挂职锻炼等多种
形式,每年选派50名以上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或高等院校进行培训。
从2000年起,每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20名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的厂长、
经理、董事长及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到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工商
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培训。结业后,对学习成绩突出、英语水平较高、有培养前途的
干部,送到国(境)外进行研修学习。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与高等院校联合办班,
培养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
(三)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每年选调80名县级领导干部到省、市委党
校进行2个月以上的岗位培训; 遴选30名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的优秀科级以上干
部,到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参加一年以上的脱产进修或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强化外
语培训,每年有20人达到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 初级以上水平;鼓励所有
具备条件的干部参加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学费全部由单位承
担, 其他的由单位承担60%。每年选送5名40岁以下优秀县级干部,到国家和省直有
关部门进行一年以上的对口挂职锻炼;从高等院校选调25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到基
层培养锻炼, 分别担任乡镇长助理和聘任为副乡镇长。定期从高校、科研单位选拔3
6岁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县级党政领导班子。聘请5-8名在国内
有影响的理工科博士担任县区科技副职、 市直综合部门副职或企业科技副职。 通过
“一推双考”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
三、拓宽渠道,注重实效,积极吸纳高层次人才
(一)多层面挖掘区域内人才潜力。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特别
是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科技人员的潜力,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或通
过技术服务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和完善油地校科技干部挂职交流制度,尽快出台关于
从胜利油田和石油大学选聘科技副职的实施意见。鼓励油田、石油大学有真才实学、
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到市直部门、县区、乡镇或企业担任科技副职。搞好产
学研结合,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联合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
市场占有率高的新技术、新产品。
(二)多手段引进国内优秀人才智力。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全国招聘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采取聘任、兼职等方式邀请他们来东营进
行学术交流、技术指导和科技攻关。尽快建立“专家协会”,发挥好专家教授与企业
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企业组建“智囊团”,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搞好技术创
新。要把科研单位和知识密集型企业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载体,围绕石油及石
油化工、盐及盐化工、轻纺与建材、机电、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博士后、
博士。具有硕士学位并能够提供技术项目和技术服务、国内外贸易信息服务、懂经营
善管理的各类人才。加大各方面的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市
工作。
(三)多渠道引进国外智力。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高效农业项
目等方面高层次国外专家的引进工作,力争在3~5年内引进国(境) 外专家100人次,
派出国(境)外培训100人次,争创国家级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园,建设国外智力信息库。
采取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联合攻关等方式,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
实现引进一个专家;拉动一个产业的目的。
(四)多方式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计划”,资助留学
回国人员承担重点科研项目,承办科技实业。支持留学人员利用技术承包、入股、合
作研究、成果转让等形式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留学人员开发、生产的高新技术项目
和产品,经认定,可以申请政府科技产业投入资金。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企事业单位
赴国(境)外招聘高层次留学人员。
四、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为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一)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
包括选拔、考核、激励、监督、约束、培训、任职资格认定在内的人才管理体系。逐
步实现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管理,实行聘任制、任期制,逐步实行
年薪制。对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行聘用制和合同化管理,积极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分开的办法,评聘分开的单位任职资格的评审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15%~20%的
限额。允许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自主设立岗位,按任职条件自主聘任专
业技术人员。制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业绩评价标准,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
机制。重点选拔一批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有较强学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和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有较大发展潜能的青年专业人才。通过公
平竞争,选拔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担任科研机构、重大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缓解
目前我市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匮乏的状况。
(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打破人才流动中所有制和身份的界
限,破除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观念,健全市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
以人才实际效能为基本依据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改善人才测评手段,建立人
才评荐机构,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改善人事争议仲裁和人事代理制度,实行人才社
会化管理和服务,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可在确定和考核工作量的前提下,实行弹
性工作制,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技术服务活动。放宽科技人员退休年龄限制,对身体健
康、工作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比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延长5-10岁,延长退休期
间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占本单位的设岗指标。放宽引进国内人才政策,建立高层次人
才来东营创业的“绿色通道”。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急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
层次人才,可不受单位编制、职称、进人指标的限制,进入党政机关的可通过特殊职
位考试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引进高层次人才涉及档案、工资、住房及亲属随迁、就业、
子女就学、落户等事宜的,要从宽从优,特事特办。辞职来我市的高层次人才,经有
关部门考察、审核,可办理复职手续。县区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可以在市人才
服务中心落户。对拟来东营工作但尚未落实单位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以上人才,可将
户籍、行政关系、档案保留在市人才服务中心,通过人才市场寻找用人单位。引进的
人才需要把户籍保留在原地区的,可由用人单位向市有关部门申请蓝印户口。持有蓝
印户口者,在就业、工资、购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我市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三)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改进完善现有的科技奖励办
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显著效益的
专业人才,经专家委员会评选,授予“东营市突出贡献人才”称号,设立特等奖、突
出贡献奖和贡献奖,根据贡献大小,分别予以重奖,奖励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对获
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市里给予对等匹配奖励。对在我市转化技术成果的科技人
员,受益单位应从项目转化当年纯受益中一次性提取30%,或从项目产生效益起,连
续3-5年每年提取10%给予奖励。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厂长、经理等高级管理人
才创造重大经济效益的, 可按年度新增利润的5%-8%一次性提取报酬。鼓励企业以
股票期权的形式奖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
(四)搞活工资分配机制,大幅度增加高层次人才收入。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相结合,依照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确定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待遇,真正使做出一
流贡献的人才获得一流的收入。不需要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
工资待遇可以完全放开;由用人单位根据贡献大小自行确定。收益分配可以采取一次
性现金或住房等实物奖励;可以采取承包的形式,与科技人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可
以采取岗位工资与课题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也可以采取技术入股的形式,在其成
果所形成的效益中分红。设立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对在我市工作的两院院士、博士
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分别补贴10000、5000、3000、200元。从胜利油田
和石油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工资总额不低于原工资标准。引进的其他高层次人
才, 可参照以上标准予以补助。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技术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200
元。
(五)建立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高层次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采取以政府拨款为
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资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
融资体制。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市财政从2000年起,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启动资
金,主要用于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资助高层次人才从事高科技项目研究开发、为
高层次人才创办高科技企业提供周转资金等。对于在组织高层次人才参加国内外培训、
资助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等方面需要的资金,由组织、人事部
门提出方案,经市财政审核后,按实际需要拨付。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住宅小区。对
来我市工作的两院院士、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别为其提供不少于180、150、
120、100平方米的住房(享有使用权),一次性拨付15、10、8、3万元安家费,并拨给
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
强高层次人才的医疗保健工作。
用人单位为引进高层次人才购买住房所需资金、安家费、工资补贴等,按单位资
金来源渠道列支,即: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差额拨
款事业单位所需经费,同级财政给予一定补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原则上参照
上述标准协商确定,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负担。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关
系到新世纪的长远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并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具体分管这项工作。要把高层次人才开
发工作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旧框框的
束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胆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促进优
秀人才脱颖而出。设立东营市人才举荐奖,奖励推荐引进人才、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
有功人员。实行人才开发目标责任制,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与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
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日常工作由组织、人事、科技部门负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高层次人才开发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