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4&rec=116&run=13

气象技术

[气象业务]1999年,制定新的《东营市气象业务目标管理办法》、《东营市气象局
气象信息网络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增强气候业务和影视制作业务的目标管理
。市气象台预报员通过全省预报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统一考试,成绩全部合格,1人
名列全省第二名。市气象台和广饶、利津、河口县区气象局的观测场和观测值班室进
行高起点高标准改造,经省气象局验收均为优秀。实施全省预报业务技术体制改革。
4月1日,以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人机交互工作站为主的新预报业务
流程实现无纸化业务操作。11月1日在东营教育电视台正式发布24、48小时降水概率
天气预报。经省气象局检查验收,全市气象业务质量保持了一级目标,居全省上游水
平。地面测报三项错情率0.1‰,9人创测报百班无错情。1人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全国
优秀预报员。影视制作在全省评比中获第三名。

[气象服务]1999年,因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共同影响,东营市气候异常,气
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继冬、春连旱之后,夏季出现有资料以来最严重的伏季干旱
,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市气象局从全市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积极开
展气象服务。对全市出现的大范围灾害性天气提前预报,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先后对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东营、飞机治蝗、全国企地共建安全社区现场会、省国庆巡回演出
、国庆和澳门回归庆祝活动期间等全市重要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气象保障工作,均制
定具体服务方案,提前3~7天向主办单位发布逐日滚动预报。全年开展专项服务60余
次,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采取以“呈阅件”向市政府呈报短期气候预测的新
形式,并编发本市及黄河中下游汛期气候趋势预报信息20余期,发布“东营气象情报
”130余期,“农业气象旬(月)简报”180余期,土壤墒情、雨情简报80余期,“重要
天气预报”60余期,市气象局领导发表电视天气评论3次,编写农业气象专题服务材
料90余篇。改进公众服务。5月1日,市气象局制做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市电视台与
观众见面;11月1日开始在教育电视台正式发布各县区降水概率天气预报;新一代“
121”天气预报电话自动答询语言平台8月21日正式开通,多个语音信箱可满足用户对
天气预报的不同需求,日最多拨通次数达4000次以上。本年度有2人被省气象局评为
汛期气象服务先进个人,市气象局被评为气象服务先进单位。

(栾洪庆)

[人工防雹增雨工作]1999年,共组织防雹增雨气象保障雷达监测560余次,实施人
工防雹增雨作业20次,发射炮弹8312发,获减灾效益1.8亿元,增雨2900多万立方米
,获效益1450多万元,实现全市防护区内无雹灾,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尤其在
5月9日、6月1日、6月20日、6月22日的4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由于防雹作业及时准
确,取得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年内全市共投资50多万元对炮库、弹药库进行安全设
施改造。河口区为解决弹药在分散管理中存在的弊病,投资40多万元集中建设了炮库
和弹药库。由于气象卫星业务综合应用系统投入准业务运行,市防雹增雨作业指挥人
员掌握的信息量增加,配合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和713天气雷达的实时资料,形成一套
较完整的强对流云团监测体系,市防雹作业指挥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仲光嵬)

[气象现代化建设]1999年,建成可与全国气象系统相连的卫星广域网和话音网。3
县2区布设了5个卫星单向接收站,用于接收国家卫星中心广播的地面、高空、云图、
预报产品等气象资料,使传输更加及时可靠。作为卫星广域网的备份,全市气象部门
均加入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市局以同步专线方式、各县区局以异步拨号方式连入公
用分组交换网,同时与国家卫星中心和全省其它气象部门相连,形成了以卫星通信为
主,地面分组交换网为辅的气象信息网络。信息传输效率的提高,带动基本气象业务
的现代化。建成Micaps人机交互工作站,启用新一代预报业务流程,预报业务全部实
现无纸化操作,地面观测实现微机编发报;建成农气数据库系统,使原始资料的查找
更加方便快捷;建成省市县三级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办公信息的及时传送;安装新
的财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更换新版的气象信息业务系统,Micaps系统,卫星云
图接收系统,购置新网络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更新为WINNT,气象微机系统顺利通
过2000年。市气象局投资30多万元,建成YS-9000天气预报制作系统;投资8万元,
新上“121”自动答询系统,开设8个信箱,扩大了各种天气信息量。

(李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