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3&rec=56&run=13

劳动管理

[劳动就业]1996年,制定有关政策,推动再就业工作的开展。1月15日,市政府批
转市劳动局《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意见的通知》(东政发[1996]7号),全市再就
业工程启动;11月1日,市劳动部门制订《东营市自谋职业人员劳动管理规定》,开
展劳资代理业务,为下岗职工代缴劳动保险、代存档案、代办工资升级等业务,加强
对失业、下岗职工中自谋职业人员的劳动管理,解除其后顾之忧。先后召开3次再就
业洽谈会和劳动力供需洽谈会。8月28日举办的市级劳动力供需洽谈大会,首次打破
地区、行业、所有制和身份界限,来自省内外的68家企业参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14
4个,报名2284人。是年,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通
过重新组合、系统分流和自谋职业等渠道安置下岗、失业职工2406人,再就业率为8
8%。
1997年,先后出台《关于困难企业职工生活保障和生产自救及分流安置意见的报
告》(东发[1997]2号)、《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劳动就业工作意见的报告》(东政发[
1997]42号)和《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劳动就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推动劳动就
业工作的开展。搞好劳动就业宣传,于5月份开展“职业介绍宣传月”活动,为下岗
、失业职工再就业提供专项服务;9月1日,市职业介绍中心与市电台联合开办专题栏
目《劳动力市场之声》,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政策信息服务;10月1日,市劳动
局主办的《东营就业》创刊发行,这是全省首家劳动系统专业报。中心城区劳动力市
场于6月18日在长途汽车东站开业;8月,市劳动局确定每月15日为劳动用工洽谈日;
举办4次大型劳动用工洽谈会,共有182个(次)企业参会,提供岗位近5600个,报名近
3000人;11月27日举行市级劳动力市场用工洽谈大会,标志着全市统一开放的劳动力
市场就业新机制初步形成。5月,开展全市劳动执法大检查,清退各类非法用工890人
,于11月中旬开展清退农村劳动力专项检查,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就
业岗位。为给特困职工解困,7月,对市直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困难企业职工情况
进行调查核实,为2215名职工发放《特困职工证》和救济金55万元;10月30日,实行
《职工失业保险缴纳证》制度,投保单位凭证可为失业职工办理有关手续,享受失业
救济等优惠政策。是年,全市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4559人,再就业率为81.6%
;筹集发放困难企业职工救助资金481万元,救济困难企业职工16237人次。
1998年,先后于2月、5月和6月分别举办失业及下岗职工再就业专场洽谈会、夏
季劳动用工洽谈会和再就业专项洽谈会,共提供就业岗位4600多个。加强对再就业工
作的管理,市劳动局制订《东营市再就业目标管理考评试行办法》,成立“再就业工
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对下岗职工进行统计调查、下岗程序管理和提供再就业服务等
工作。6月,举办市直下岗职工转岗转业免费培训班,开设计算机操作、制冷维修、
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期满后由市职工技能鉴定中心颁发专业技能等级合格证书;市
劳动局、经贸委、财政局联合制定企业对下岗职工进行托管服务的意见,要求有下岗
职工的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缴纳各项社会保
险费,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为其分流安置提供全面服务。8月
12日,市政府成立东营市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8月20
日,全市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全部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站),符合条件的4690名下岗职
工全部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另外,市职业介绍中心与市人民广播电台于4月1日联
合开办《再就业之声》节目。同月23日,市劳动局开展私招农村劳动力清退工作,补
充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和统配人员。6月20~21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职业援
助日”活动,主题是“情系下岗职工,共创美好未来”。8月,市劳动局、市财政局
联合发文,在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干部职工中开展社会捐助活动,用于企业下岗
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至1998年底,全市共有下岗职工11020人,实现再就业8065人,
再就业率为73.2%;全市共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240个;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
679.7万元、21844人次;建立和完善生产自救基地11处,建立“下岗职工自立商场”
、“一条街”13处;对2866名下岗职工进行转业转岗免费培训。

[计划与劳动力管理]1996年,加强劳动工资宏观调控工作,企业工资总量管理实行
总额弹性计划,对具体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实行“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办法,
挂钩企业占70%以上。全市586个企业《工资基金使用手册》使用率在90%以上;年
末90%以上的乡镇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合同到期职工合同续签
率达98%以上。严格农村劳动力的使用管理,辖区内用人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全部纳
入管理范围,年内招用人数控制在2500人以内。对全市500名转复军人实行了计划安
置。
1997年,劳动工作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市政府以东政发[1997]42号文下发
《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劳动就业统筹管理的意见》,中心城区劳动力市场秩序得到进一
步规范。市政府发出通知,制止用人单位在接收统配人员和招工时乱收费。强化城乡
就业统筹管理,提出城镇用人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按工种(岗位)进行A、B、C分类的
办法。完善“弹挂一体”的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是年,挂钩企业有135个、职工2752
6人,比上年增加1526人,占应挂钩面的80%以上。其它企业全部实行工资总额包干
办法。有8个企业实行企业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试点办法。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改革
,重点是国有、集体企业抓规范和巩固,乡镇、民营企业抓收尾。年底,全市716个
乡镇、民营企业实行合同面为98.9%,比上年增加10915人。
1998年,城乡就业统筹管理得到加强。建立新建企业立户、用工备案制度;及时
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对企业使用农民工实行计划和凭证相结合的控制办
法。至11月底,全市清退农民工5982人,其中地方2158人,安置下岗职工及统配人员
1500多人。加强对下岗职工的管理,在下岗职工中实行《待岗证》制度,发放《待岗
证》4659个,发证率为100%。完成704名转复军人和22名转业军官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完善工资总额分级分类调控办法,建成劳动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实行工效挂
钩的企业136个、职工2.75万人,其中:市直27个1.6万人,占应挂面的71.2%。加强
《工资基金使用手册》的使用管理,年度《手册》签发率为95%。市属258个企业全
部使用了《手册》。为42名农民合同制工人办理“农转非”;全市办理调动251人,
其中:调入县区95人,县区调入76人,调入市直的人员继续保持逆差。

[社会劳动保险]1996年,在全市实施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全年共收缴生育
基金180万元,发放167万元,受益职工1460多人。3月,市政府制发《关于深化全市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东政发[1996]19号),在全市实施养老保险社
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共为5.2万名职工建立个人账户,覆盖率在98%以
上。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制发《关于印发东营市城
镇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下半年在垦利县进行试点。
1997年,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乡
镇企业、私营企业及其职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共为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868个企业
的5.6万名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并公布个人账户清单。在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
础上,为进一步方便企业离退休人员,打破县区界线,实行区域性发放养老金。为全
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568万元,发放率及准确率均为100%。市劳动局被山
东省劳动厅评为“全省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先进单位。”
1998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制定《东营市统一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并轨。在养老金发放方面推行
“四项承诺”制度:(1)保证养老金每月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位企业离退休人员手
中,发放准确率为100%;(2)保证每一位离退休人员居住地离养老金发放点不超过1
公里;(3)保证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一分不少、一人不漏、一天不拖;(4)保证
让年龄大、身体有病、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足不出户领到养老金,由保险机构委派
专人及时送养老金上门。为落实“四项承诺”,全市养老金发放点由原来的65个增加
到123个,建立全市养老金发放网络,形成一系列监督、检查机制,全年共为全市69
71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233万元。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效果良好。垦
利县收缴医疗保险基金34万元,支付27万元,受益职工64人;广饶县亦出台医改方案
,并在全县实施。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补偿待遇由1名生育职工补
偿1200元提高到1600元,全年收缴生育基金156万元,支付134万元,受益职工796人
。工伤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亦取得进展。

[企业工资]1996年,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全市企业最低工资执行率为98.7%。
继续实行经营者年薪制试点。3月,市、县(区)劳动、财政、地税部门对上年确定的
10个试点企业经营者年薪收入进行清算。实施3次企业增资工作:(1)在全市商业、粮
食、供销、石化、纺织、医药、电力、交通运输等8个行业285个企业28007名职工中
开展全员考工晋级,考试人数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46%。经考核,全市15683名职
工晋升了工资,月增资总额196049元。(2)从1月起,对企业职工加发油区补贴。补贴
标准依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工资支付能力分为20、40、60、80、100元5个档次。全市5
78个企业58603名职工增资,人均月增资63元。(3)按照鲁劳发[1996]221号文增资
。按照企业经济效益和工资基金状况,增资额度分别控制在上年度职工工资的18%、
15%和13%以内,实际增资额度分别为73元、61元和53元;增资方式由企业自主确定

1997年,根据鲁政发[1997]2号文件,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月标准150元
调整为180元。因少数困难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有难度,实行《暂缓执行最低工资
申报制度》,当年暂缓执行最低工资的企业共12个、职工1158人。扩大企业经营者年
薪制试点,先后于1月、12月公布第二、三批年薪制试点企业,各为8个,分别从199
7年1月1日和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根据企业申报,在全市物资、农机、水产、交通
、机电、建安、劳服等7个行业123个企业6173名职工中开展全员考工晋级工作,共有
4002名职工晋升了工资等级。
1998年,规范、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基本工资制度
、工资支付制度、工资分配基础管理制度”为内容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经企业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作为企业进行工资分配和劳动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依
据。至年底,全市224个企业建立了《内部分配制度》。3月,对市、县(区)属企业经
营者1997年度工资收入情况进行审核,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情况、经营者
收入、职工工资水平变化等。全市共审核402个企业、1097人。6月,对全市劳动力指
导价格试行定期测报,拟定《劳动力指导价格定期测报办法》,依据当地国有企业上
年度工资水平、同期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报价、年度工资增长计划等指标,对10个工
种劳动力价格进行调查测算。10月,根据对全市58个企业233名职工和求职人员的调
查,公布劳动力指导价格。

[劳动执法监察]1996年初,市、县区两级监察网络初步形成,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
度和劳动监察定期报告制度,培训专、兼职监察员,实行持证上岗。5月和10月,在
全市开展2次劳动执法大检查,共检查企业256个,涉及职工3万人,查纠问题362项。
受理查处群众举报劳动违法案件61件,结案率在90%以上。
1997年,成立劳动监察大队,定编4人;制订劳动监察工作程序,建立劳动监察
业务目标考核评比制度和劳动监察例会制度。两次开展全市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月活动
,共检查企业210个,查纠问题160项。完成劳动年检试点工作,共年检企业80个,涉
及职工2万余人。共受理查处群众举报劳动违法案件87件,处结率为85%。
1998年,专职劳动监察员增至5人。建立劳动年检、企业厂规厂纪审查备案等制
度。开展4次以用工、社会保险和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非法职业介绍等为重
点内容的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320个,查纠问题410项。在全市开展以县以上国有、
集体企业为主要对象的劳动年检工作,共检企业256个,确定合格单位168个,不合格
单位88个。加强常规巡视检查工作,针对企业不同时期存在的违法问题,主动出击,
共巡视检查企业196个。

[职业技能开发]1996年,先后审批成立广饶县、垦利县和利津县职业技能鉴定所,
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始向网络化、规范化方向发展。6月,组织全市技校毕业生
进行“双应统考”,并对全市1296名技校毕业生进行统一考核鉴定,鉴定合格率为1
00%。新录取技校生1000人。
1997年,对全市6所技校进行评估验收,广饶县技校被评为省一类技校;组织技
校招生1100人。
1998年5月,市劳动局技校、市商业技校、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合并为市技工学
校;组织进行全市中式烹调师等15个工种统一鉴定,鉴定人数500人。11月,下达19
98年全市技校毕业生就业安置指导性计划,对1171名技校毕业生进行推荐安置。全年
招收技校生564人。审批成立东营区、河口区、市交通局、旅游局职业技能鉴定所。
对全市23家社会力量办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估验收,评出良好学校3所、合格学校10所

[安全生产管理]1996年,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直各有关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
书,并制发《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终进行考核,有34个单位被评为安全
生产先进单位。组织麦收安全、鞭炮安全、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被查出的事故隐患
,98%以上得到整改;开展全市“四小”(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农用车)车辆专
项治理,宾馆、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及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开展了全国第
五次安全生产周活动。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672起,死亡205人,受伤519人,经济损
失490.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22.8%、24.5%和47.4%。企业千人死亡率控制
指标为0.1,实际为0.073;企业职工千人重伤率控制指标为0.13,实际为0;万元火
灾损失率控制指标为1.5,实际为0.61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指标为20,实际为
15.42;建筑企业职工因工死亡率控制指标为1.5/万,实际为0.7/万;万人重伤率控
制指标为5,实际为0。
1997年,市政府首次向各县区政府及市直24个部门颁发《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
状》,将安全生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部门、企业、班组、岗位,初步形
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经年终考核,评出安全生产目标管
理优秀单位14个、良好单位15个。加强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爆
炸物品等4个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和119消防宣传活动;组织
参加全省“将军杯”安全生产知识答卷活动并获奖。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728起,死
亡214人,受伤454人,经济损失696.03万元,与上年比,分别上升10.4%、9.3%、
36.8%和-15.9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49起,死亡187人,受伤398人,经济损失2
39.12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85%、0.05%、21.65%和29.29%;火灾事故发生237
起,死亡20人,受伤27人,经济损失35.05万元;非矿山企业伤亡事故3起,死亡6人
,受伤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72.7%和16.7%。
1998年,开展了8次安全生产综合检查,对烟花爆竹和锅炉压力容器开展“拉网
式”检查,查出隐患560个,整改430个;麦收、棉花分别连续4年和7年无火灾事故发
生。继续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参加全省“中保财产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并获
奖。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673起,死亡212人,伤451人,经济损失691.07万元,分别
比上年下降7.55%、0.94%、0.66%和0.71%。

[劳动信访]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困难较多、下岗职工增加的实际,劳动信访工作从
确保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加大工作力度,依法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1996年,
调整劳动信访领导小组,设立专职信访员1名,健全信访接待、突发事件处理制度,
全年共受理上访事件15起,按时处结率为100%。1997年,受理上访事件16起,按时处
结率为100%。1998年,劳动信访工作重点是离退休待遇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的落
实,各级劳动部门深入调查,全年受理信访案件19起,按时处结率为100%。未发生一
起因工作不当而造成不稳定因素或越级上访现象发生。

1996年东营市属企业职工人数和工资

┌──────────────┬───┬───┬────┬───────────┐
│项目 │年末 │平均 │工资总额│人均工资 │
│ │人数 │人数 │(千元) │工资额(元)比上年增(%)│
├──────────────┼───┼───┼────┼──┬────────┤
│总计 │66653 │65015 │283493 │4360│11.9 │
├──────────────┼───┼───┼────┼──┼────────┤
│一、国有企业 │40379 │38885 │177592 │4567│13.1 │
├──────────────┼───┼───┼────┼──┼────────┤
│1、挂钩企业 │15750 │15185 │76991 │5070│10.5 │
├──────────────┼───┼───┼────┼──┼────────┤
│2、未挂企业 │22290 │21380 │84477 │3951│16.4 │
├──────────────┼───┼───┼────┼──┼────────┤
│3、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试点企业 │734 │738 │5300 │7182│-3.8 │
├──────────────┼───┼───┼────┼──┼────────┤
│4、市地批复自主确定工资总额 │1605 │1582 │10824 │6842│1.7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25645 │25510 │102471 │4017│9.5 │
├──────────────┼───┼───┼────┼──┼────────┤
│1、挂钩企业 │8078 │8186 │36127 │4413│23.7 │
├──────────────┼───┼───┼────┼──┼────────┤
│2、未挂企业 │17567 │17324 │66344 │3830│3.1 │
├──────────────┼───┼───┼────┼──┼────────┤
│三、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629 │620 │3430 │5532│18.5 │
└──────────────┴───┴───┴────┴──┴────────┘

1997年东营市属企业职工人数和工资

┌──────────────┬────┬────┬───────┬──────┐
│项目 │年末人数│平均人数│工资总额(千元)│人均工资(元)│
├──────────────┼────┼────┼───────┼──────┤
│总计 │68878 │68312 │309114 │4525 │
├──────────────┼────┼────┼───────┼──────┤
│一、国有企业 │40663 │41556 │193493 │4758 │
├──────────────┼────┼────┼───────┼──────┤
│1、挂钩企业 │17196 │17006 │92879 │5462 │
├──────────────┼────┼────┼───────┼──────┤
│2、未挂企业 │21007 │20417 │79026 │3871 │
├──────────────┼────┼────┼───────┼──────┤
│3、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试点企业 │1306 │1306 │9635 │7377 │
├──────────────┼────┼────┼───────┼──────┤
│4、市地批复自主确定工资总额 │2047 │1934 │11953 │6180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26229 │26580 │107900 │4059 │
├──────────────┼────┼────┼───────┼──────┤
│1、挂钩企业 │8617 │9141 │40768 │4460 │
├──────────────┼────┼────┼───────┼──────┤
│2、未挂企业 │17612 │17439 │67132 │3850 │
├──────────────┼────┼────┼───────┼──────┤
│三、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093 │1069 │7721 │7223 │
└──────────────┴────┴────┴───────┴──────┘

1998年东营市属企业职工人数和工资

┌──────────────┬────┬────┬───────┬──────┐
│项目 │年末人数│平均人数│工资总额(千元)│人均工资(元)│
├──────────────┼────┼────┼───────┼──────┤
│总计 │61937 │62115 │286729 │4616 │
├──────────────┼────┼────┼───────┼──────┤
│一、国有企业 │36782 │36894 │180836 │4902 │
├──────────────┼────┼────┼───────┼──────┤
│1、挂钩企业 │15748 │15500 │85739 │5532 │
├──────────────┼────┼────┼───────┼──────┤
│2、未挂企业 │17761 │18135 │73969 │4079 │
├──────────────┼────┼────┼───────┼──────┤
│3、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试点企业 │1291 │1279 │8660 │6771 │
├──────────────┼────┼────┼───────┼──────┤
│4、市地批复自主确定工资总额 │1982 │1980 │12468 │6297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24141 │24298 │99698 │4103 │
├──────────────┼────┼────┼───────┼──────┤
│1、挂钩企业 │6813 │6978 │31627 │4532 │
├──────────────┼────┼────┼───────┼──────┤
│2、未挂企业 │17328 │17320 │68071 │3930 │
├──────────────┼────┼────┼───────┼──────┤
│三、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014 │923 │6195 │6712 │
└──────────────┴────┴────┴───────┴──────┘

(张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