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3&rec=43&run=13

体制改革

[概况]1996年,全市有企业集团46家、股份制企业248家。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股票(上市股票名称为“石油大明”)于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科
达、万达两公司个人股先后在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广饶石化和海通集团分别作为
省、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试点方案顺利实施。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三项
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创出“三西”(广饶西水磨村、李桥西村、
利津西孙村)经验,股份合作制经济成为全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继利津县之后,
垦利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第三批改革开放试点县。农场系统继续推行完善“两费自理
”(生产费用和生活费用由承包者自理)制度,大力兴办家庭农牧场。社会统筹与个人
帐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市开始推行,全市830家企业
的5万多名职工普遍建立个人帐户。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公费医疗保险和劳
保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分别在东营区和垦利县开始进行。在全市推出女工生育保险
改革,在利津、垦利先后进行工伤保险改革试点。市级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工
作全面展开,政府部门职能得到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中
保人寿保险和中保财产保险机构分设、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组建农发行等工
作。
1997年,企业集团总数48家,集团运作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股份制企业发展到4
51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61家;企业兼并、破产等形式的改革有较快进展。华泰集团
成功实施跨地域、跨所有制兼并市化工厂。广饶石化获准在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
4家东营企业以其良好业绩表现,在省产权市场形成独特的“东营板块”。以粮棉、
畜牧、水产、瓜菜、林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规模。广饶县肉联厂
、花官乡华誉实业集团等进入省重点扶持的50家龙头企业行列。改革开放试点县工作
继续扎实推进。农场改革不断深化,所属工副业企业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拍卖、兼
并、一厂多制等改制形式,加快了企业发展。市级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通过省
验收。调整市证券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市证券管理办公室,初步建立起包
括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经营机构、上市上柜公司三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城镇职
工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1998年,全市基本完成企业改制任务,列入改制范围的797家乡及乡以上企业,
有748家完成改制,其余52家企业因暂不具备条件而推迟改制。山东华泰纸业集团有
限公司由省政府正式推荐为拟上市公司,上市预选材料报请国家证监会正式受理。科
达、万达、广饶石化3家在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的企业停牌,积极寻求新的出
路。全市农村土地延包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扎实进行。利津县改革开放试点工作顺
利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该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达到省定
指标;河口区列入全省第四批改革开放试点县区。市、县(区)围绕减少机构、减少人
员,继续进行“渐进式”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养老、失业、医疗、
工伤、女工生育等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再就业工程稳步实施,全
市近万名下岗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以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住
房制度改革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并开始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及金融、科技、
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改革都有新的进展。

(市体改委)

[市级机构改革]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1995年8月开始,经过调查研究、制定
方案、实施“三定”、检查验收四个阶段,到1997年3月,市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同时还调整了相关的事业单位。市级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1)转变了职能。强化了
政府对城市的综合管理、黄河三角洲开发的综合管理、油区管理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
、监督检查、社会保障职能,弱化了政府在具体审批事务方面的职能,下放各专业经
济管理部门和组织,不再直接组织企业实施生产、基建、技改、原材料供应与产品销
售等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实体。(2)理顺了关系。
一是理顺了市直部门之间的关系,重新界定各部门的职能,解决了各部门之间的职能
重叠、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等问题;二是进一步理顺了市与县区的关系;三是理顺了
政事、政企之间的关系,转变党政机关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下放企事业单位应
有的各项权力。(3)精简机构和人员。改革前,市直党委、政府工作机构60个,部门
管理机构20个。其中,党委工作部门8个、派出机构1个、部门管理机构20个,政府工
作部门51个、部门管理机构14个。改革后,市委、市政府共设置工作部门49个,派出
机构1个,比原有工作部门减少10个,精简16.7%;设置部门管理机构11个,比原有机
构减少9个,精简45%,两项统算共减少机构19个,精简23.75%。改革后,在职人数精
简26.47%。(4)优化了结构。一是合理配置领导干部职数。二是严格控制工勤人员比
例。三是规范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四是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1997年11月,东营市通过了省“两改”(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验收。机构
编制管理的重点自此由抓改革、落实“三定”(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方
案转移到日常管理上来。修订完善《东营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东营市
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下发《关于当前机构编制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从加
强管理、明确职责权限、严格审批程序出发,建立和完善机构编制约束机制。在机关
事业单位全面推行《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至1998年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全部使
用《机构编制管理证》。全面完成事业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全市各级共受理事业单
位登记申请报告2420份,经严格审核,为353个符合法人登记条件、1949个符合事业
单位登记条件的事业单位办理了登记证书,并对法人在《东营日报》上进行公告。为
市直331个事业单位确定经费类型。实施“渐进式”机构改革,市直共减少14个机构
,减少人员编制45人。利津县将全县3镇14乡调整为5镇7乡,减少事业单位85个,减
少人员编制247人。利津县的经验受到省人事厅的高度重视,在全省人事工作会议上
作了介绍。

(陈伟颂)

[推行公务员制度]1996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工作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入
调查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共拟定实施方案、非领导职务设置意见、人员过渡办法、
职位分类意见、任职回避意见、职位轮换意见、竞争上岗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经
市领导审核后,报省批准。二是加强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共举办骨干培训班2期,
培训工作骨干640余人。共发放《国家公务员制度知识学习材料》7250本,《国家公
务员制度法规汇编》8000册,《现有机关工作人员向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过渡重
点复习题》8000册。对人数较多的单位进行集中辅导。三是精心组织过渡考试工作。
全市报名参加考试的共有7009人,经严格审查,有6748人符合考试条件。其中闭卷考
试4453人,开卷考试2295人。制定考试的有关规章制度,严把考试各个环节,确保考
试的公正合理。
1997年,主要抓了职位分类、竞争上岗、职位轮换等推行关键环节。一是按“三
定”方案核定的领导职数和编制数额,合理设置领导职位和非领导职位。全市共设置
7060个职位,其中290个县处级领导职位、2108个科级领导职位、560个科级非领导职
位、3675个科员职位、427个办事员职位。二是指导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编写职位说
明书。全市共编写6744份职位说明书,并由单位按职位顺序装订成册。三是抓竞争上
岗工作。全市机关共拿出457个中层领导职位实行竞争上岗,有1321人参加竞争,其
中市级机关共有608人参加131个科级领导职位的竞争。四是精心组织轮岗与回避。全
市实际轮岗472人,占轮岗人数的56%。对需回避的56人进行调整安置。11月,推行公
务员工作顺利通过省“两改”检查验收。
1998年,在总结推行公务员制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各单项法规,进一
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坚持考试录用制度。先后为市公安局、东营海关、动植物检疫局
等部门招考录用公务员94人。年度考核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1997年度全市参加年
度考核33798人,其中优秀等次4225人,称职等次26345人,不称职等次14人,未定等
次1606人,给予考验期1人,被告诫1人。参加考核的国家公务员4973人,其中优秀等
次748人。公务员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定《东营市国家公务员培训实施意见》
(讨论稿),组织市政府机关竞争上岗人员进行任职培训。组织全市2050名国家公务员
参加《创业与成功》专题培训与考试。严格执行奖励规定。制定《东营市行政奖励表
彰规定》,先后表彰和推荐上级表彰先进集体140个,先进个人252人。与市委宣传部
联合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市向省推荐并受到省表彰“山东省模范公务
员”1人,省政府记一等功1人。认真实施处罚纪律和规定。一年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
共辞退7人,开除2人;其中辞退公务员3人,开除公务员2人。

(陈伟颂)

[企业改革]1996年,全市股份制企业由上年的185家发展到248家,其中股份有限公
司8个,有限责任公司240个;股本总额由15亿元增加到17.8亿元。全市有30多家亏困
企业被优势企业兼并,盘活存量资产近亿元。广饶县植物油厂整体接收县化肥厂。当
年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17个,平均资产负债率179.6%,涉及职工1586人,已破产终
结12个。市土产杂品公司通过破产重组,成立小商品批发市场,214名职工全部得到
安置。全市431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有13家企业被出售;有369家企业通过托管、分
立等形式改制。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已有840个国有、集体、劳服等企业的
6.4万名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分别占上述企业和职工总数的98%、97%;71%的乡
镇企业和20.3%的私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有18个企业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1997年,全市股份制企业发展到451个,其中股份公司12个,有限责任公司439个
,股本总额25亿元,新增7.2亿元。乡及乡以上股份合作制企业161个,股本总额2亿
元。全市有20个劣势企业被兼并,盘活存量资产2.35亿元。市百货大楼兼并市人民商
场;市制药厂、市第二百货公司分别被三株公司、东强有限责任公司租赁;东莞市泉
城实业有限公司收购市会计之家。全市破产企业新增6个,另有294个企业实行嫁接改
造、租赁、出售等形式的改革。
1998年,全市列入改制范围的797个乡及乡以上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745个,改
制率93.5%。按隶属关系分:市属企业128个,已改制98个,改制率76.6%;县区属
企业312个,已改制299个,改制率95.8%;乡镇办企业357个,已改制348个,改制率
97.5%。按行业分:工基交系统421个,已改制396个,改制率94.1%;财贸系统298
个,已改制281个,改制率94.3%。
全市累计组建股份制企业657个,股本金总额33.5亿元;乡及乡以上组建股份合
作制企业202个,股本金总额4亿元;68个劣势企业(新增18个)被优强企业兼并,盘活
存量资产4亿多元;40多个企业实行嫁接改造,利用外资1500多万美元;47个企业(新
增20个)进行整体出售;69个企业(新增21个)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而依法破产。

[企业集团]1996年初,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
通知》,对发展企业集团的指导思想、原则、标准与条件、审批与管理以及促进企业
集团发展的有关政策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政府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企业集团呈现出
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企业集团总数已由上年的36个发展到46个,资产总值65.28亿
元。其中,以市、县(区)所属骨干企业为主体组建的13个,以乡镇骨干企业为主体的
21个,以胜利油田多种经营企业为主体组建的12个;按集团主导产业分,以工业生产
企业为主导的21个,以商贸流通企业为主导的11个,以劳务建筑企业等为主导的14个
;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20个;经国家和省工商部门核准注册的集团11个。山东大王
集团1995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首批乡镇企业百家重点集团,1996年成为省计划单列集
团。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和辅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997年,集团总数48个,其中新组建5个;通过整顿,注销企业集团名称的3个。
在48个集团中,总资产过亿元的24个,销售收入达亿元的25个,利税过千万元的18个
,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6个;华泰、万达、科达等6个集团公司分别进入国家大(一)、
大(二)型企业行列;万达、科达、黄河三角洲纺织集团公司分别通过国家工商局核准
注册;信义、胜通等8个集团公司经省工商局核准注册;华泰、东胜精攻等4个集团公
司列为全省重点企业集团。
1998年,企业集团自身规模扩张,集团母子公司体制进一步健全,集团紧密层以
上企业280个,职工5.9万人,资产总值116.9亿元,工业总产值84.9亿元,销售收入
95.4亿元,利税10.29亿元,集团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市政
府制定下发《关于培植发展重点企业集团的通知》,确定对华泰、万达、广饶石化、
利华益、金岭、信义、胜通、海通等8个集团实行重点培植,并制定16条具体政策措
施。同年,制定全市发展企业集团“九五”目标规划。

[华泰纸业集团兼并市化工厂]1997年7月,乡镇集体企业山东华泰纸业集团股份公
司兼并市属国有企业市化工厂取得成功,开创东营市跨所有制、跨隶属关系实施大规
模产权重组的先例。
山东华泰纸业集团股份公司是全国100家最大的造纸企业和行业50家最佳效益工
业企业,年造纸能力12万吨,年耗烧碱、氯气分别为3万吨、7000吨,是市化工厂年
产量的2/3。市化工厂为国有中型(一)盐化工企业,职工600人。由于包袱沉重,加之
市场波动的影响,发展缓慢,亏损严重,资不抵债达3800万元。市化工厂被兼并后,
可借助华泰的资金、管理优势迅速转换机制,加快技术改造,尽快摆脱困境。
市体改委、经贸委、化工局经与华泰集团、化工厂多次协商研究,就华泰收购化
工厂的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7月14日形成书面材料《关于华泰纸业集团与市化工
厂联合有关问题的报告》,报市政府批准。7月18日,第35次市长办公会决定成立华
泰集团与化工厂联合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收购过程中的有关事宜。1997年7月22
日,在市化工厂全体职工大会上,宣布华泰集团以收购方式兼并市化工厂。华泰购买
化工厂的全部净资产,实施整体收购。华泰享有化工厂的全部资产、债权,承担全部
债务,接纳化工厂全部职工,职工可保留国有职工的身份,国有产权全部退出,由等
量的货币资金全部置换。
兼并初,化工厂亏损134万元,8月降至74万元,9月降至52万元,月产量达到建
厂来最好水平。化工厂原来长期搁置的氯化石蜡项目和环氧氯丙烷项目,由华泰注入
资金启动。1998年,兼并后的化工厂实现销售收入6606万元,利税153万元,利润6万
元,实现扭亏为盈。

[石油大明股票在深圳上市]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1993年
5月8日成立以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公司股票发行上市工作。1996年
1月1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以[1996]中油体改字第25号《关于下达1995年国
内股票发行计划的通知》,分配给公司股票发行额度2000万元,每股面值1元;1996
年3月4日,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山东省证券管理委员会以鲁计财字[1996]106号《
关于同意补助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发行额度的通知》分配给公司股票
发行额度1000万元,每股面值1元。1996年2月13日,经山东省体改委[1996]30号和
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股字[1996]1号文件规范确认,公司总股本4800万股,其中发
起人股1683.8万元(按2.5∶1折股后)。1996年5月,公司与股票发行主承销商华夏证
券有限公司签署股票承销协议,并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承销。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审
字[1996]87号、88号文批准,公司获发行额度3000万股,其中向社会公开发行144
1.9万股,内部职工股按50%比例占发行额度随新股一起上市,其余内部职工股根据有
关规定自本次发行之日起3年后上市。1996年6月12日,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
系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441.9万股,发行价5.98元/股。6月28日,公司3000万元股
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为扩大公司规模,于9月9日用资本公积金按10∶5比
例向全体股东转增股本,公司总股本达9362.8万元。
至1996年底,公司总资产6.63亿元,其中净资产3.03亿元,每股净资产3.23元,
每股收益0.35元。至1997年底,公司总资产7.29亿元,其中净资产3.41亿元,每股净
资产3.64元。1998年5月6日,公司用1995、1996、1997三年滚存利润按10∶8比例送
股,股本总额达到16853.13万元。至1998年底,公司总资产8.82亿元,其中净资产3
.96亿元,每股净资产2.35元。

[证券期货监管与交易]1996年,根据山东省证券管理委员会《关于清理整顿规范期
货经纪机构分支机构的通知》精神,市证券管理部门对3家期货兼营机构进行规范。
经批准,胜利油田胜大集团在原东营国际商务代理有限公司经营期货业务的基础上,
成立胜利油田胜大集团信义期货业务部;东营海通集团成立齐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东
营办事处;粮油储运公司成立泉鑫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东营办事处。6月,石油大明在
深交所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推动了东营市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年入市股民新增
2万多人,同比增长349.13%;实现证券交易额19.9967亿元,同比增长563.02%。
1997年3月,市证券管理办公室经东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东编发[
1997]3号),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市证管办主要职能:研究制定全市证券
期货市场发展规划,贯彻执行国家证券期货法律法规,对证券期货市场业务及上市、
上柜公司进行监管,推荐企业上市。4月,根据国家证监会“法制、监管、自律、规
范”的八字监管方针,市证管办会同市人行、市工商局联合对市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
构、上市公司及上柜公司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提出了整
改意见。7月,东营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主要代理山东企业产权交易所挂牌股票的交
易。当年新入市股民31249人,同比增长147%;实现证券交易额51.77亿元,同比增长
299.4%。
1998年,查处了东营黄河口经贸有限公司违规办理期货经纪业务的行为,保护了
投资者利益,促进了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当年入市股民增加7226人,同比增长13.76
%;实现证券交易额37.60亿元,同比增长-27.37%。

[4家企业在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1996年10月28日,山东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12.57万股内部职工股股票在山东企业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首日开盘价2.51元/股)
。这是继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在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之后,东营市第
二家产权挂牌企业。12月26日,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03.1万股内部职工股股票在
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首日开盘价3.80元/股),使东营市产权挂牌企业达到3家,占
省产权挂牌企业的14.3%。
1997年上半年,华泰纸业股价突破15元/股,科达、万达股价最高分别为7.5元/
股、7.85元/股,在省产权市场上形成第一个地域板块--“东营板块”,提高了企业
和东营的知名度。6月26日,山东广饶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83.5万股内部职工股股
票在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首日开盘价为6.80元/股,最高达7.38元/股。东营市在
省产权挂牌企业达到4家。华泰纸业、山东科达、万达集团、广饶石化实施了1996年
度分红派息工作,分别以10∶9、10∶6、10∶6.5、10∶10送股。送股后,4家企业总
股本20874.824万股,挂牌流通股7672.22万股。
1998年,根据国办发[1998]10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关于清理
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省清理整顿产权市场领导小组的统一
部署和要求,市证管办开展产权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华泰纸业、山东科达于6月从产
权交易市场摘牌;广饶石化、万达集团分别于11月、12月从省产权交易市场摘牌。至
1998年底,东营市4家挂牌企业已全部顺利从省产权交易市场摘牌。摘牌后,华泰纸
业与青岛海王重组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上市预选材料已经国家证监会及有关部委
审核通过;山东科达、广饶石化、万达集团被省产权市场清理整顿办公室列入上市公
司吸收合并挂牌企业试点企业,上报国家证监会,3家企业正在积极做吸收合并工作

[改革开放试点县]1993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改革开放试点县
工作。至1998年底,东营市相继有利津县、垦利县、河口区被列入改革开放试点县区

利津县1993年列入的全省首批改革开放试点县,由副省长宋法棠直接联系,省外
经委、胶州市、山东工业大学以及胜利油田为五方结对成员单位。利津县成立由县长
曹连杰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用足用活省里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投资9500万
元建设石油化工项目;与山东工业大学等14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结成对子,先后开
发新产品项目11个,其中填补省内空白3项,列入星火计划6项;加强与发达县市的横
向联系与协作,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促进当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至1
998年8月,该县5年试点到期,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目标,顺利通过省政府的考核验
收。是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工业总产值50.1亿元,财政收入1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2411元,分别比试点前的1992年增长4.3倍、10.39倍、4.7倍和3.13倍
;年均递增分别为32%、50%、33.7%和26.7%。
垦利县于1996年5月被列入全省第三批改革开放试点县,由副省长韩寓群联系,
山东省国际信托公司、文登县、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和石油大学为五方结对单位。该
县成立以县委书记赵立祥为组长、县长尹文昌为副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
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联系,争取落实了永(安)-红(光渔业办事处)、双(河)-建(
林)公路建设项目、万达集团25000千米/年特种电缆技改项目、110千伏垦利变电站二
期工程项目、永镇水库建设项目、城市供水改造项目、宁海硅橡胶合成绝缘子改造等
一批建设项目。至1998年底,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政府欠发达县扶贫基金及低息
专项贷款累计到位1148万元。
河口区1998年9月被列入全省第四批改革开放试点县区。该区成立由书记、区长
任正副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试点办公室,研究制订试点方案,与
省农科院、石油大学、胜利油田等签订结对协议,初步筛选一批试点项目,有关工作
正有序展开。

[“三西”经验]“三西”是广饶县稻庄镇西水磨村、大王镇李桥西村和利津县店子
乡西孙村三个村的简称。“三西”立足自身优势,采用股份合作制,发动村民集资入
股,推选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领办企业,带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
三西”经验概括起来就是“股份合作、能人办厂”。
西水磨村,从22户家庭创立的3个橡胶加工联合体起步,发展到18家股份制企业
,走出一条“群众凑钱、能人办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致富道路。1992年
以来,通过调整与重组,先后组建6家公司,户入股率达95%。1998年,在6家公司的
基础上,组建东营西水集团有限公司。股金总额2100万元,从业人员1600多人。199
6、1997、1998年,该村股份制企业实现总产值分别为1亿元、1亿元和2亿元;利税8
00万元、1000万元和1831万元;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000元、10500元和11000元。
西孙村,1994年在十几家个体小油坊的基础上,采取对外招股、以劳带股、留红
增股等形式,动员80多人入股,筹集资金191万元,创建该村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振利油料加工有限公司,总投资750万元。到1998年,全村发展股份制企业3家,股
金总额达到400万元,户入股率95%,大部分劳动力在企业从业。1996、1997、1998年
,全村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分别为4500万元、6000万元和8000万元,利税215万元、
265万元和375万元,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800元、8200元和10200元。
李桥西村,从1987年建立第一个橡胶加工联合体开始,到1998年底,发展股份合
作制企业11户,股东人数169人,股金总额497万元,从业人员1200多人。1996、199
7、1998年,该村实现产值分别为4114万元、5896万元和7800万元,利税485万元、5
76万元和683万元,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00元、3050元和3300元。
市政府先后于1996年秋和1997年春分别在西水磨村和西孙村召开“三西”经验现
场交流会,促进全市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涌现出利津店子乡东利公司、河口
义和油毡厚纸厂、广饶稻庄海虹橡塑厂等一批新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先进典型。至199
8年底,全市乡村两级股份制企业发展到34处,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到110处。股份制
和股份合作制已成为东营市农村市场经济新的增长点。
(崔寒 蔡印松 常凤鸣 姜正广 闵庆胜 巴占红 王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