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军生产基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3&rec=34&run=13

济军生产基地

[农副业生产]1996年,农业在春旱无雨、黄河提前断流的情况下,加强麦田管理,
积极造墒抗旱,小麦平均亩产141公斤,完成了30%的春播计划。抓住夏种关键环节,
及时调整夏播计划,提高复种指数,引进新品种,科学种田,实现以秋补夏的目标。
设立水利建设基金,加大水利基础建设的力度,当年引进喷灌设备5套,建成2座15万
立方米水库。建设果园2000亩,开发苇场近万亩,建立20个塑料大棚,牛、羊、猪存
栏量也有较大增长。工副业方面,制定《生产基地工业企业领导体制暂行条例》、《
企业现场管理实施办法》和《企业销售网络有关规定和要求》。试行企业副厂长挂职
承包分厂(车间、下属公司)的办法。在全基地建立具有信息传递、销售连体功能的销
售网络。自筹资金300万元,建成1条方便面生产线。7号长网纸机顺利投产;应用新
技术、新工艺、研制开发特型胶印书刊纸、低度白酒和中、低档方便面。组织力量对
氧化塘处理造纸污水进行论证研究和初级应用。
1997年,农业遭受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春旱雨少,黄河断流长达240天,
夏秋旱热高温,又发生“八一九”风暴潮,导致1000亩苹果树抽条死亡,秋季作物基
本绝产。面对困难,生产基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用自身潜力来消化因灾害所造成的
损失。筹资284万元,建设120万立方米的水库,水浇面积扩大到17000多亩。实现粮
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采用许多成熟的科学种田技术和管理方法。大旱之年,小麦
获平均亩产226.5公斤的好收成。改建1700亩果园,扩大芦苇开发基地。工副业全年
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4.3%。结合企业实际,完善《成本管理改革方案》。主要工业
品中,机制纸吨成本下降1000元,白酒出酒率提高近6个百分点,中成药原辅料消耗
由20%降到10%。投资380万元,当年建成1座3600平方米的酿酒车间。研制出双胶凸版
纸投放市场。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滑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调整销售策略,扩
大销售队伍,增加销售渠道,使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货款回收率有明显的上升。
1998年,农业方面开发盐碱地5000亩,修建了32条长1600米的排碱沟,新建水库
2座,喷灌设备达到了28套,灌溉面积达到30000多亩;引进小麦、大豆和水果新品种
,推广农田管理新技术,小麦平均单产259公斤,平均亩效益105.30元,创造了历史
最高水平;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开展普查“东亚飞蝗”虫情和防治工作。工副业方面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强化管理增效的意识。制药厂进行模拟股份制试点,造纸厂实行
“一厂多制、一厂多法”和“精干主体,切块分流”等改革措施,取得较好效益。改
革销售制度,加大货款回收力度。引进国家中药保护产品“刺五加脑灵液”制造技术
,批量生产。研制出彩色胶印书刊纸,填补省内空白。开发出45°“欣马醇”白酒。
1996~1998年,生产基地累计向国家交纳税金2095万元,并圆满完成以农副业生
产为中心的各项保障任务。

[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改革:1996年,着力于实现四个转化。一是实现由粗放型经营
向集约型经营方向转化,力争用最少的投入换取较大的产出;二是实现由短期阶段承
包向长期固定承包方向转化,让职工加大投入,培肥地力,放手长期经营;三是实现
由集体承担风险向集体、个人共担风险的方向转化;四是实现由劳动量分配向劳动效
益分配的方向转化。为实现以上四个转化,对土地面积大、机械作业能力强的单位,
采取了“一人挑头,优化组合;土地带机械,以丰补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
务承包形式;对土地少、机械作业能力弱的单位,推行责、权、利相统一的家庭联产
承包形式;对零星、边远、新开和偏碱土地由种田能手选择承包。1997年,继续执行
农业承包政策,坚持承包的四项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三种承包形式。1998年,围绕
产权制度和长远规划进行农业改革。主要做法是:把现有耕地划分为生活田、“市场
”田、规模田,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资产经营。生活田保障职工的生活需要,
规模田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把产出高、效益好的农田作为“市场”田。经营“三田”
者,生产和生活费全部自理。以“三田”为纽带,把人、机、地三者融为一体,试行
股份合作制经营。
工副业改革:1996年,在各工副业企业中,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层层进行
承包。为规范干部制度改革,避免随意性,制定《基地工业企业领导体制暂行条例》
。在骨干企业,实行副厂长挂职承包分厂(车间)、公司。在劳动分配上,制定定额考
核、缩小固定收入、加大浮动比例的政策,实行工效挂钩,用经济杠杆调节职工收入
。1997年,在工副业企业中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措施,把9个小企业划归挂靠大
企业,既解决了小企业竞争力弱的问题,也有效地进行了资产优化组合和提高大企业
规模效益。企业内部采取划小核算单位、“一厂多制”、“一厂多策”等措施,解决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责任落实到位的问题。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在用工制
度上,继续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和责任承包制;在人事制度上打破干部界线,引
入竞争机制,对骨干企业的分厂、公司、车间和部分小企业,推行“党委选一人、一
人去组阁”的用人政策,对干部进行动态机制管理,实现责任与目标的有机结合;在
分配制度上,不执行现行工资,结合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等因素,实行量
化的效益工资。在部分企业还实行就业风险金制度,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紧紧捆在
一起。进行行政与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1998年,工副业企业围绕“优化资源配置
、挖掘资源优势、推行资产经营”,进行模拟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试点。参照《公司
法》规定,经过充分调查和资产评估,选择制药厂进行模拟股份制试点。改制后该企
业利润比原计划增长27.5%。对未改制企业,采取“精干主体、切块分流”的主副剥
离措施,将剥离出的附属实体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起到以副补主、缓解主业困难、
加快主业发展的作用。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突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干部
人事制度,打破职员与工人身份界限,破除职务“终身制”。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
上,将职员任命制与聘用制相结合的制度改为聘任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
上岗的方式,选拔聘任职员。为强化财务管理,对财务科长和主管会计采取了委派交
流制。在企业中推行“模拟市场管理法”,把管理与个人利益挂钩,形成全员管理格
局。

[科学技术]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1996年,成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领导小组。199
7年,设立生产基地科技发展基金。1998年,生产基地成立以基地主任为组长的科技
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办事机构,全面负责基地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
科普教育和研究,确定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新成果引进等科技管理工作。3年中,
与地方院校联合开办化工、机电、经济管理和财会等函授班,有200名人员立足本职
参加电大、函授、高教自学、进修等院校学习和培训,900人次参加5期果树管理技术
讲座。生产基地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招聘、接收82名各类科技人才
。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对科技人员实行优惠政策,在入党、提干、职称晋升、住
房和就业等方面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至1998年底,生产基地有高级职称人员
26人、中级职称人员136人、初级职称人员343人,38名科技人员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对参加自学深造,完成学业的人员,生产基地也都为其报销学习费用,上浮工资。1
997年,生产基地派出科技人员、全国劳模李文燕赴以色列考察果林管理技术。
科研成果与推广。农业方面,以作物良种引进为突破口,走引进、对比、实验、
推广的路子,解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其中引进推广的“济0065”小麦品种,
亩增产51.5公斤,亩增效益70元。进行瓜、粮、菜间作套种试验,使亩效益最高达到
了1300元。引进28套喷灌机,改农田漫灌为喷灌。大量使用技术性能高的农机具,投
资400万元,购置了深松犁、秸杆粉碎机、种子精选机、覆膜机和大豆挠型收割台。
引进“丰水”梨、“北斗”苹果新品种,推广苹果高接换头技术和套袋技术,提高水
果的品质;在1500亩混交林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引进“鲁刺74059”等8个优良刺槐树
种进行无性系试验,取得大面积造林的目标数据;在济南军区联勤部和山东省林科所
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滨海重盐碱地白刺人工造林技术研究”,该成果1997年被总后
勤部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工副业方面,研制了特型胶印书
刊纸、双胶凸版纸和彩色胶印书刊纸,其中彩色胶印书刊纸填补省内空白,获山东省
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应用微机控制蒸煮新技术,使吨纸浆成本降
低20元,每条生产线增加效益30万元;研制出45°“欣马醇”白酒,深受消费者欢迎
;“环氧乙烷气体消毒中药细粉应用试验”获得成功,每年可节省中成药照射费20万
元;组织技术人员和技工自行改制了造纸、化工设备,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1998年12月22日,生产基地召开1000名各业代表参加的第一次科技大会,总结1
993年以来科技兴业的基本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科技兴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表彰11名先进科技工作者、8名技术能手,奖励23项科研成果,聘请5位山东省农科院
专家分别担任生产基地科技副主任、副团长、副所长。

[基本建设]1996~1998年,基层营区设施有较大改善。1997年,为职工增加工资总
额300万元;投资130万元建设基层科技图书室、文娱室和有线电视;设立教育基金。
1998年,投资20万元建设老年公寓,整修老干部活动室;投资70万元建设连队新营房
;投资200万元对机关营院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投资160万元建设中学实验楼和技校教
学楼;安装开通生产基地电话模块分局,入网电话达1500部。1996~1998年,投资6
00万元新建职工宿舍楼。

[拥政爱民活动]1996年12月,生产基地捐款108014.5元,出动官兵100余人、机械
3台,支援小清河干流东营段治理疏竣工程。1996年7月,开展为残疾病人献爱心活动
,捐款15138.60元。1997年9月,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捐款近万元。1996年7月,与胜利
石油管理局孤岛采油厂签订油区联防联治协议,开展军企共建活动。3年中,油区秩
序稳定,油田物资设施安全,偷盗、偷运物资案件率下降80%。1996年秋,警通连执
行黄河防汛任务,严防固守,排障抢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98年夏,长江、松花
江流域遭受特大水灾,生产基地全体官兵职工家属学生关注灾区,情系灾民,踊跃捐
款78880.80元,捐物6753件,积极支援灾区。三年中,组织团员青年组成12个便民服
务队,开展为驻地群众办好事、义务服务活动。每年在新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期
间,主动走访慰问驻地政府和企业,听取意见,商议共建大事。选派30多名优秀官兵
到地方8个院校和单位开展军训工作,训练人员12000人次。1998年春,无偿支援胜利大
桥树苗3000株。

[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以下简称生产基地)党委制
订《党委议事规则》,明确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落实党内民主生活制度,
制定《党委机关廉政建设措施》。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举办干部理论学习班,
培训干部150人次。根据干部“四化”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干部培养、任用
的有关规定和《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制度》,对干部进行选配调整,形成较为合理的干
部队伍结构。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面系统分析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制定对1
1种人员的帮教措施;选拔典型,印发《“老马场”群英谱》,开展革命人生观教育
。组织1700名职工参加东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活动。1996年,生产基
地被评为全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1997年,组织官兵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举办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辅导班。开展
领导干部“串百家门、知百户情、暖百人心”、“情系基层、爱献职工”和职工弘扬
“老马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尊干爱兵教育。与胜利电视台合办庆‘八一’
文艺汇演;举办庆祝“七一”迎接香港回归系列活动。落实济南军区关于“党委(支
部)建设抓书记”的要求,组织了时间长达8个月有170多人参加的基层党支部正副书
记岗位素质操练活动;在党员中,普遍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有95%的党员参加评议。
修订《党委议事规则》,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干部责任制的意见》和《领导干部报
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实行《领导干部工作回避制度》,调整选配52名干部。对
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生产基地基层建设考评细则》。
围绕中心工作,抓典型示范引路,选拔树立4个典型单位和9名典型个人,并深入基层
巡回演讲广泛宣传。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首次评选出5个“文明营区”、10户
“十佳文明家庭”和10名“文明标兵”。
1998年,通过以会代训、短期培训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党
的十五大精神和高科技知识。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一律不再经商的重大决
策,严格区分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和保障性、福利性企业与经商活动的界限,撤销5个
驻外办事机构;制定生产基地五年发展规划,并经济南军区党委常委会议批准实施。
开展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学习抗洪英雄、弘扬抗洪精神的教育活动。全基地官兵职
工家属学生为灾区捐款78880.80元,捐物1187件。修订《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措施》
,完善《党委议事规则》。相继举办党委(支部)书记、纪检干部、保卫骨干、法律人
员培训班,开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廉洁勤政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制定《领导干部廉
洁自律若干规定》,副科级以上干部签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约法三章》承诺书。对
机关工作秩序进行整顿,形成“抓紧办事、把事办好、做好样子”的良好风气。修订
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措施》,制订《生产基地人员行为道德规范》和《公共场所“十
不”守则》,组织春季营区综合治理活动,进行评选“五星级文明家庭”试点工作,
表彰了5个文明营区。创作《生产基地之歌》,建立生产基地史馆,举办“五四”青
年读书演讲,营造青年林,开展一系列发扬“老马场”精神、热爱生产基地、建设生
产基地的教育活动。

(白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