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3&rec=158&run=13

中共东营区委书记:田吉海
副书记:韩吉顺 温龙亭
蔡华
区纪检委书记:刘锡汉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子臣
副主任:董 毅 李生贵
任宝奎 张振泉
崔茂桐 冷传波
张德华
区长:韩吉顺
副区长:郭建民 王西峰
孙庆九 宋守军
王跃军 解爱国
李俊峰 陈兴銮
于贤昌 唐汉清
政协主席:李洪儒
副主席:刘德风 李裕泉
张国祥 刘培华
孙淑萍 鲁庆兰
李宗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1998年,东营区辖5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201个行
政村,总面积115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55公顷。总人口53.8万人,其中农业人
口17.5万人,非农业人口36.3万人,人口出生率11.9‰,人口自然增长率5.39‰。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5%、40
.1%、37.4%。工农业总产值19.6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03亿元,比上年增长
5%;工业总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亿元,比
上年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9368万元,增长21.2%;财政支出8200万元,增长4
.2%。农民人均纯收入2178元,比上年增加469元。初步建成粮棉、瓜菜、果桑、畜
牧、水产等五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粮食总产10.1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棉花总
产9.4万担;蔬菜总产8万吨,比上年增长16.8%;植树192万株,林木覆盖率12.2%
,顺利通过省“八五”绿化达标验收;建成畜牧养殖专业小区21处,肉蛋奶总产量2
.89万吨,比上年增长31.86%;新开发淡水养殖面积566.7公顷,水产品总量1.7万吨
,比上年增长11.9%;新增蓄水能力1221万立方米。工业总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
长27.4%,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5.21亿元,村及村以下产值6.39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22.9%、30.3%;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产值4.93亿元,利税3
871万元,分别增长30.1%、66.4%。技改投入1.85亿元,完成新上和技改项目52个
。乡镇企业完成产值30亿元,利税2.6亿元,分别增长35.1%和46%。投资9200万元,
完成胜华路、青岛路中段、济南路东段的拓宽改造工程,新增城市道路7.8公里、排
水管线15公里,规划了13.6万平方米的胜安小区,新建住宅2.4万平方米,城区新增
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新建、改造各类市场12处。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62.3%;外商投资企业发展20家,产值7700万元,利税860万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28.7%、2%;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135万美元。加大科技
投入,投资780万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6项。投资829万元,区第二学区一期工
程、区实验小学二期工程及区委党校教学楼主体工程。区医院康复病房建设完成主体
工程,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验收。
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
值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4.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财政支出1.2
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1元。农业总产值7.7亿元,粮食总产8.02万吨,棉花总产
4050吨,蔬菜总产11.66万吨,林木覆盖率13.7%,肉蛋奶总量3.2万吨,水产品总量
2.4万吨。开发改造土地2000公顷,建设水库、坑塘24座,新增蓄水能力967万立方米
。大力发展化工、铸造、建筑建材、低压电器电缆等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
89亿元。投入资金6540万元,建设改造大中型市场10处,集贸市场62处,市场年交易
额7.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亿元大关。改造淄博路、泰安路等9条城市
主次干道,总长度7.97公里。城区新增绿化面积81.6万平方米。公路通村率88%,通
电话村80%以上,乡镇和村庄自来水受益率7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4.9平方米。累计实施星火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
项目32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
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2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第二产业增
加值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亿元,地方财政收
入1.46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1.5亿元,职工平均工资89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550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7亿元,粮食总产10.2万吨,棉花总产4554吨,瓜菜总
产12.53万吨,果品总产5741吨,肉蛋奶总产3.86万吨,水产品总量3.2万吨。新建水
库9座,新增蓄水能力1870万立方米。工业总产值18.84亿元。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
上非国有工业和国有及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31亿元,利税2105万元。完成技改
投入1.63亿元,新上高新技术项目8个,依靠高新技术改造项目12个。各类市场65处
,万人市场占有率居全市首位,集市贸易额8.4亿元。76家企业完成改制,募集资金
7816万元,成立山东蓝海股份有限公司和高科技农业示范企业--东营市正农高科技农
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553万美元,合同外资196万美
元,比上年增长50.9%;出口创汇180万美元。完成济南路中段改造、海河路拓宽治理
、泰山路北段改造、太行山路南段建设。道路绿化2.9万平方米,庭院绿化35.5万平
方米,人均公共绿地6.59平方米。小城镇建设通过省“十百千”活动验收,被评为省
村镇建设先进区。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30项,取得科技成果18项,开发新产品
8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8%。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两基”成果进
一步巩固,大力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建立区再就业自立市场、再就业自救基地和下岗
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56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就业率达81.79%。在全市率先建
立“148”法律服务热线。城市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13平方米和28.9平方米。

[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区]1996年4月5日,东营区召开“科技工作暨创建全国科技进步
先进区”动员大会,会上区长田吉海与区直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
责人签定“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区目标责任书”。区委、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任组长的“
创建”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各单位确定创建工作分管领导和联络员。确定把科技
放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首位思想,建立健全科技体系。科技管理机构逐步壮大,科技管
理人员逐年增多;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了科技副职,成立科技管理办公室;2
21个村(居)全部配备村委科技副主任;科技培训、示范、推广体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体系,科技经费逐
年增加,并做到专款专用。区属工业和乡镇骨干企业科技开发基金提取额分别占到销
售收入的1%、1.3%。1996~1997年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余项,项目
总投资5400万元。1997年1月24日,东营区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被国家科委授予“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荣誉称号。

[评选“人民好公仆”活动]1997年8~9月,东营区人大常委会在区九届人大常委会
任命干部中开展评选“人民好公仆”活动。评选活动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
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切实加强对人大常委会任命
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其严格依法办事,廉洁勤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促
进两个文明建设。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评选工作办公室,召开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
过评选工作安排意见,并印发东区人发[1997]10号文件《关于在区九届人大常委会
任命干部中评选“人民好公仆”活动的安排意见》,对评选的范围、数量、条件、方
法、步骤及组织领导都作了明确规定。评选活动共分四个阶段:一是制定评选活动实
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部署评选活动;二是由区“一府两院”评选办公室在广泛征
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初步候选人,形成书面事迹材料,报区人大常委会
,区人大常委会根据提名推荐和调查了解的情况向区委作专题汇报,确定正式候选人
;三是召开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从正式候选人中投票选出6名“人民好公仆”,并作
出授予荣誉称号的决定;四是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人民好公仆”,并授予
荣誉奖章。

[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市率先过亿元]1997年10月15日,东营区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
亿元大关,达10698万元,提前77天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997年东营区率先在全
市跨入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区”的奋斗目标,如期兑现东营区与省财政厅签订的1997年
创建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区的合同。1995年5月,东营区与省财政厅签订了1997年创建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区的合同。同年7月,在市财源建设会议上,东营区被列为争创财
政收入亿元区扶持对象。区财政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76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区农业
综合开发、化工厂和新建的盐化工厂等龙头产业项目。加大对投入资金的监督管理,
不断变换检查形式和内容,堵塞漏洞,把应纳入的预算管理收入全部入库,保证收入
的稳定增长。大力控制支出,将600部办公、住宅电话转入内部交换网络,对44个单
位159部手机进行清理收缴,并重新调配,大力压缩“人、车、会”方面的支出。认
真开展对“小金库”的检查收缴工作,颁布实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奖惩办法》
、《东营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东营区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和《东营区医疗
保险实施细则》。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保证了政府工作正常运转及重点项目支出的需
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至年底地方财政收入12528万元。

[全省首家个体私营经济贷款担保公司成立]东营区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
12月28日正式成立。该公司是经区人民政府授权,在市工商局东营分局登记注册的国
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700万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
险。组建该公司是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举措,为全省第一家专
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公司。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公司章程,结合实
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贷款担保业务运行规则》和《贷款担保业务操作流程》,规
范公司经营行为,有效地规避担保风险。公司在进行担保业务操作时,要求被担保人
以抵押或质押的方式提供反担保,并对担保贷款抵押物或质押物的来源、权属情况以
及被担保单位的资信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在担保能力上,担保公司与各金融机构在担
保额度上实行“存一保三”的担保比例。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达2000万元。对由担保
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国有专业银行执行基准利率,非专业银行机构给予利率上的优
惠。贷款到期,若被担保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担保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对其抵押物或
质押物以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理,用以偿付贷款本息和相关费用,余款返还。担保
公司已为24家个体私营企业提供担保,担保贷款总额848.1万元,对改善个体私营经
济的融资环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1996年以来,东营区按照“工业一体化”的思路,着力实施工
业强区战略,不断把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转化为促进工业发展的经
济优势,抓投入、上项目、促膨胀,抓管理、增效益、上水平。到1998年底技改投资
累计6.83亿元,完成技改项目160个,技术开发项目完成技改投入1.5亿元,依靠科技
进步新增销售收入4145万元,利税200万元。有中型以上工业企业6家,中型工业企业
232家,工业产值6.4亿元,年同比增长36.1%,其中,区属工业企业完成1.8亿元,同
比增长26.46%;乡及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31亿元,销售收入3.03亿元,同比
增长16.72%、42%。一批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盐和盐化工、石油化工、低压电器电缆、建筑材料、石助剂及精化工、农产品深加工
等多门类、多行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并初步形成东部盐及盐化工基地,西部石油
化工基地,南部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西部城区多元化工业企业的工业结构,成为建
区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中,黄河口氯碱厂一、二期工程投资1.18亿元,1998年工
业总产值2923万元,利税169万元;石油化工厂自1996年以来,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
,进行28万吨/年常减压技改项目、7万吨/年催化裂化技改项目、10万吨/年重交道路
沥青等技改项目,1998年工业总产值6790万元,利税1194万元。

[争创全国安全文明油区活动]东营区自1997年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
区活动。区委、区政府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村(居
)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区创建办与各乡镇、区直有关单位签订“维护油区
稳定责任书”和“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责任书”,把油区创建工作作为实行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的重要内容。各乡镇把创建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村(居
),实行党员干部包联户制度,村民实行责任田和油井设施双承包。出动宣传车400多
台次,张贴标语3500余幅,制作永久性宣传牌267个,悬挂过街横幅176条,散发宣传
材料12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40万人次。各级各部门坚持“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
针,按照“油区治安关键在乡镇,重点在农村”的工作思路,以堵源截流为重点,以
油地结合为纽带,专门组建了油区治理指挥中心和油区治安巡逻队伍。各乡镇成立巡
逻中队,村(居)成立巡逻队,在重点油区建立警务区,形成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各
乡镇每月对辖区内的“三小一点”(小炼油、小轧钢、小化工、废旧物资收购点)和私
拉乱接电、气、水的情况,逐村、逐单位、逐管线、逐油井、逐线路、逐变压器进行
“拉网式”清理摸排。组织较大的摸排活动52次,走访农户10030多户,排查村(居)
474次、企业107家、水管线120条、油管线645条、油井2737口、变压器2536台,取缔
非法小炼油3处、小轧钢2处,拆除废旧冶炼炉2台,取缔小化工1处,取缔非法废旧物
资收购点1处,取缔熔块炉36个,没收落地原油120余吨,没收钢铁2吨。清理剪断私
接乱拉油田电力线420条65000米、气管线180条5400余米、水管线80条,拆除非法变
压器46台次,拆除违章建筑56间,破获涉油刑事案件2起,查处涉油治安案件14起50
人,为油田挽回经济损失310余万元,为经济发展和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
的外部环境。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全部达到市级安全文明油区标准。

[首家个体私营经济一站式服务大厅成立]1998年4月29日,东营市首家一站式服务
大厅挂牌运营,市委书记国家森出席揭牌仪式并作重要讲话。
一站式服务大厅设在东营工商分局,大厅面积270平方米,设有8个单位窗口
,共投资10万元,入厅的单位有:区工商分局、地税局、市区国税局、公安分局、防
疫站、卫生局、文化局、审计局。服务大厅实行全天候一站式服务,统一上下班制度
。入厅办公的单位,实行一个单位一个窗口服务,每个单位配备2~3名工作人员。区
工商分局负责办理个体私营企业的注册登记,经济合同鉴证和商标广告登记;区地税
局、市区国税局负责办理税务登记证;公安分局负责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共场所
备案证、公章备案、暂住户口办理;区防疫站负责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卫生许
可证;区卫生局负责办理行医、药品许可证;区文化局负责办理音像制品、娱乐场所
许可证;区审计局、审计师事务所负责注册资金(资本)验证。各单位按照区委要求,
向个体私营业户及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明确服务内容、承办项目、服务程序、时限要
求,实行挂牌服务、统一管理、统一交费,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工作期间
出现的疑难情况和问题,由区政府办公室和区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
处理。

[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1996年,东营区按照市政府制定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划
,及时调整思路,简化办照程序,发展个体工商户8745户,从业人员20995人,注册
资金5615万元,私营企业186家,从业人员1836人,注册资本3990万元,个体私营企
业纳税额达2000万元。1997年6月6日召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出台《关于加
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规定》,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至1997年底,发
展个体工商户9841户,从业人员22784人,注册资金7479万元;发展私营企业333家,
注册资本8500万元,从业人员3587人;个体私营经济产值14.13亿元,上交税金2300
万元,成为经济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1998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省、市
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至年底,
发展个体工商户11612户,从业人员27610人,注册资金9536万元;私营企业531家,
雇工人数0.42万人,注册资本1.43亿元;个体私营业户纳税额达3000万元。

[油地结合工作]东营区油地结合办公室于1998年4月成立,积极探索油地结合工作
的新形式。先后引进高效防腐无伤害堵水剂生产工艺、油井电泵变压器生产技术、可
燃气体自体报警阀门生产技术等3项技术;引进人才14人;引进油田资金7000余万元
:黄河口氯碱厂与供应处以产品补偿贸易形式引进1000万元,经济园区修建的太行山
路,油建三公司先期垫付1500万元,泰安办中王屋居委会与油田中心医院合建的口腔
医院,中心医院投资500万元,四干河治理和东营河治理,油田分别投资3600万元、
300万元等;达成意向的结合项目6个;完成的结合项目3个:黄河口氯碱厂与供应处
产品补偿贸易项目,牛庄油棉厂与管具劳动服务公司合作生产油井标准件项目,华欣
空气分离有限责任公司与油建一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生产氧气、乙炔气及医用氧气项目
;地方产品销往油田共计款7000万元,承揽油田工程量2.7亿元。龙居乡、史口镇同
油田供水公司、石化总厂结成帮扶对子,油田帮扶工作组已到位开展工作。

[个体私营经济综合园区建设]东营区个体私营经济综合园区是1997年6月经市政府
批准设立的四大经济园区之一,位于海河路以北,东赵建材市场以西,东赵居委会以
东,广利河以南,规划面积34.7公顷,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划为市区。园区规划为集
居住、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地。1997年7月
25日,区委、区政府抽调人员组建区经济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启动东营区个体私营
经济综合园区。经过勘察测量并进行基础配套,拆除房屋309间、坟墓150个,动迁油
、气、水管线10.3公里、线杆79根,拆除加温炉1座,提请报废油井1口,回填土26万
立方米。太行山路综合园区段,全长1162米,道路红线宽40米,由油建三公司垫资1
500万元修建,1998年6月1日竣工通车,园内8条支路同时完善,形成综合园区自身的
道路体系。油田供水公司在沿海河路820毫米水管线上,一次性开口300毫米水口,为
综合园区供水。油田供电公司为园区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1998年6月,综合园
区“三通一平”(水、电、路通,场地平)配套已经完善。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97年7月25日成立区政府招商局,与区园区管委会
合署办公,广泛宣传招商。至1998年4月,到园区登记入园的业户有400余家,首批引
进园区项目91个。园区委托济南设计院、北京钢铁设计院等设计部门进行高起点、高
标准规划设计。同年8月1日园区第一个业户开工建设。至年底,已有25家业户开工建
设,开工面积达6万平方米,其中,第一家工业户已于1998年12月28日开业经营,综
合园区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

[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1996年,区委、区政府为搞好“创建全省第四届精
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成立5个工作小组,制定具体量化的责任目标,实行月调
度制度,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全方位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精神文明建
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重点,建立健全党
员教育网络。狠抓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和建设,农村“三个一”(一套村级规范化管理
制度、一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一个熔思想教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大院)基
础工程圆满完成,100%的村(居)开展了争创和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制定并
实行村级工作和村民管理制度,205个村(居)建成文化大院,占村居总数的95%,利用
率90%以上。全岗位全行业规范化服务活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争做文明市民,创
建文明城市”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建设文明城市的自觉性、积极
性。通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151”(1条路:海河路;5个村居:北辛村、辛镇村、东
赵居委会、南王屋居委会、辛店居委会;1条街:商业街东段〈五台山路以东〉)典型
示范工程和城市形象工程,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科教兴区”战略深入人心,文
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全省标准。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分别9
7.8%、98.5%、97.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
”和“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针,保持了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的长期稳定。在精神
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经济建设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1998年5月
顺利通过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验收组的检查验收。1998年12月31日,东
营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

[正农高科技农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东营市正农高科技农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是在
油郭乡农机站的基础上成立的东营区农牧综合开发示范场。1998年11月6日正式组建
,分期投资2000万元。公司拥有优质饲料基地200公顷,冬枣雪桃种植区53.3公顷,
配套建设防渗节水系统,50万立方米水库1座,年出栏万头猪、千头牛的养殖场各1处
,良种肉羊(波尔山羊、杜泊绵羊)繁育及杂交改良推广中心,高标准的温室,冬暖式
蔬菜大棚3.33公顷。另外,配套养殖业建立饲草饲料加工厂、面粉加工厂、畜产品加
工厂以及加油站、机械队、农机配件与维修、饮食服务部等13个经营服务实体,并与
国家农科院等6家高等科研院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工程科研所,依靠科技进步,实施
多元化开发,使市场、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观光、环保各环节配套衔接。逐步
走出一条集种、养、加、销于一体,农、牧、科、机于一身的生态农业新路子。199
8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180万元。

[西城宾馆]1996年,西城宾馆适应发展大众化餐饮业的需要,精心筹建的喜洋洋快
餐店建成开业,并于当年收回全部投资,被东营市质量监督局评为“特一级店”,经
省旅游局审核批准为“二星级涉外旅游饭店”。1997年10月,喜洋洋快餐二店开业。
同时,富有现代气息和文化氛围的三星级标准的新悦大酒店11月28日开业。西城宾馆
已拥有员工600余人,固定资产2900万元,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上缴利税150余万元
。1998年,西城宾馆的营业收入呈上升趋势,稳步发展。12月,开办了蓝海酒店。西
城宾馆员工增至800余人,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年营业额突破5600万元,上缴利税
210万元,确立以餐饮业为主体,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模式。1998年3月,被团省委评为
“青年文明号”;1998年12月,获“山东省大中型知名企业星级宾馆(饭店)、餐馆业
综合实力百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