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3&rec=145&run=13

民政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6年,全市共收取保费638万元,基金积累金额3600万元。
1997年,共收取保费446万元,基金积累总额达4200万元,全市共有889人领取养老金
。1998年,共收取保费220万元,基金积累总额5167万元,养老金领取人数达2573人
,积累发放养老金29.4万元。贯彻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检查
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和管理的紧急
通知》、《东营市审计局关于对1996、1997年度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调查的通知》
、《关于对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检查的通知》的要求,先后3次对全市各
县区的农保基金和经费支付情况进行检查。共查出违规资金835万元,对存在的问题
,以东民函(1998)2号文件在全市民政系统通报,限期回收违规资金,至年底,全市
共收回违规资金553万元。

[救灾救济]1996年7月,受上游客水影响,加之连降大雨,境内的支脉河河水暴涨
,发生漫灌,广饶县丁庄乡的13个村庄被水围困。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
视,迅速组织抗灾救灾工作,市民政局向受灾村庄投放救灾款15万元,解决受灾群众
的生活问题。12月,市政府以东政发(1996)107号文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建立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报告》,决定自1997年2月1日起在东营区、河口
区建立并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城市居民最代生活保障线标准定为每
人每月100元人民币。在全省首次评选“省级模范敬老院”活动中,东营区辛店镇、
牛庄镇两处敬老院榜上有名,被评为首批模范敬老院。
1997年8月19日至21日,受第11号台风影响,全市5县区普遍遭受强热带风暴和特
大海潮袭击,平均风力7-8级,沿海风力8-9级,阵风11级;5县区普降大到暴雨,平
均降雨均在130mm以上。据统计,全市农作物总受灾面积11.8万公顷,成灾11.11万公
顷,被海水淹没耕地2.29万公顷;被大水围困村庄71个,其中,被海水围困的村庄有
31个,被水围困人口5763人,倒塌房屋9082间,损坏房屋31338间;刮毁塑料大棚14
763个;毁坏树木154.12万株,通讯线杆倒杆2138根,断杆1650根,毁坏通电、通讯
线路179公里;冲毁公路46.2公里;冲毁虾池0.53万公顷,盐池1.1万公顷,损失原盐
61900吨,损失卤水6万方;冲毁桥、涵、闸1256座,扬水站4座;沉船91艘,损坏10
4艘,毁坏林场、苗圃5.13万公顷,死亡牲畜17657只(头);受灾人口71.74万人;全
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28亿元。河口区新户乡的东六合村和利津县刁口乡受灾尤为严
重,东六合村80%的村民住房受灾倒塌,利津县刁口乡沿海渔村受特大海潮袭击房屋
几乎全部倒塌。灾情发生后,市民政局及时向灾区发放了救灾款、救灾帐篷和食品,
积极筹集救灾资金,全市共筹集建房款548万元,其中省级专款200万元,县区财政5
0万元,乡镇财政150万元,社会捐助38万元,群众自筹110万元。10月底,全市共恢
复灾民住房6038间,其他方式安置755间,受灾倒房群众的住房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11月13日,市灾民建房工作通过省民政厅的检查验收。全年共争取上级救灾款620万
元,向县区拨付救灾款809.1万元,捐助款70万元,均为近7年来最多的一年。东营区
、河口区进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调查摸底工作。市民政局会同财政、劳动、
统计等部门,制定出台《东营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实施细则》(东民[1997]
25号),对保障对象的确定标准、收入的核定、审批程序、资金的筹措等作了明确、
详细的规定。
1998年,全市农作物总受灾面积52393公顷,成灾面积30139公顷,绝产面积963
3公顷。其中风雹灾受灾面积2866公顷,成灾1866公顷;病虫害受灾面积247公顷,成
灾140公顷;洪涝灾受灾面积49200公顷,成灾面积28053公顷,绝产面积9633公顷。
全市因灾倒塌房屋1177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663间,损坏房屋8116间。减产粮食36
797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06亿元。全市受灾人口39
.5人,成灾人口30.6人,因灾伤病人口263人,其中龙卷风受灾人口1430人,成灾人
口1400人;洪涝灾受灾人口33000人,成灾人口28000人。需救济总人口25229人,其
中需要口粮救济人口23249人,需伤病救济人口263人,需衣被救济人口1717人。面对
严重的灾情,全市各级迅速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全年共向省民政厅争取救灾款355万
元,其中,争取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网络建设费、收容站搬迁费、救灾专用车款等款项
合计80万元。市财政局拨款63万元。下拨县区救灾款331万元。救济人口76700人。组
织灾民生产自救2.3万人次,投入车辆舟船20台艘,灾民参加生产自救5.1万人次,收
入80万元。全市救灾工作受到省民政厅的表扬。8月后,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
接连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东营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
号召,迅速掀起救灾捐赠高潮。市、县区分别成立救灾捐赠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工
作。全市共捐赠衣被501192件,其中胜利油田271213件;接收捐款201万元。另外,
东营黄河大酒店捐赠价值51.58万元的物资,海通集团捐赠价值60万元的羊毛衫,东
营区委、区政府捐赠了价值37.2万元的圆葱和大蒜,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其它渠道向灾
区捐汇款38.29万元。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县建立并实施县政府所在
地镇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向128保保障对象,发放保障金3.84万元。出台《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充通知》,将村转居的居民纳入城市
(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范围(全市20个村转居)。加强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管
理,组织各县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农村最低生
活保障工作的社会效益。全市共保障农村贫困对象6591人,发放保障金46.32万元,
保障粮144万斤。全市敬老院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敬老院供养人数达1498人,新增
入院人数137人,入院率44.6%;院办经济产值103.86万元,比年初任务超额23.86万
元。广饶县投资近500万元,新建扩建敬老院房屋324间,为12个敬老院安装锅炉,1
2个通了柏油路,13个装上电话;河口区扩建、改建敬老院3处,总投资42.6万元;垦
利县投资79万元,用于敬老院的改建和扩建;利津县汀河、集贤、虎滩、北宋四乡镇
投资57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工程。10月28日,广饶县大王镇敬老院及幸福公
寓正式落成,该院和东营区史口镇敬老院、广饶大营乡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模范敬老院
。全市灾害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并配备救灾专用车,实现救灾信息传输、报送现
代化。

[双拥和优抚安置]
双拥优抚1996年,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
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共新建双拥和国防教育基地8个,永久性双拥宣传牌15个
,军地开展知识竞赛12次。市双拥办被表彰为全国双拥通联先进单位。元旦、春节和
“八一”期间,全市共成立拥军优属慰问团(组)67个,对21个驻军、驻警连以上单位
和1950户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送去各类慰问品折合人民币达40多万元。加强对双
拥工作的领导。4月,市委常委第64次会议决定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和城镇
义务兵家属的优待标准。7月24日,市委、市政府和东营军分区联合召开“全市基层
双拥工作经验交流暨命名表彰大会”,对市和油田涌现出的40个先进单位和14名先进
个人进行命名表彰。双拥法规建设。10月,全市第一部综合性双拥法规《东营市拥军
优属工作的若干规定》(东发[1996]45号)出台,各区县也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
双拥工作步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全市农村基层优抚安置保障网络“四个一”实体
化建设初具规模。全市59个乡镇普遍建立1个扶优储金会,储金119.7万元;1个优抚
医疗中心;1个退伍军人劳务介绍所,推荐、录用退伍军人就业920多名;1个拥军优
属指导站,成立义务帮工队5600个。双拥共建活动向高质量、深层次方向发展,市双
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东营市军民各级共建单位开展双拥共建的通知》,将市直、
油田86个单位和11个驻军、驻警单位结成双拥共建对子。年内,全市各级共为部队新
规划菜地15亩,解决训练用地230亩,新设立军粮供应站7个,支持部队发展军工、农
副业项目30多项,解决子女入学、入托15人,安置随军家属12人。积极配合部队的“
双争”活动,共有150多名东营籍士兵受到部队奖励。
1997年,“八一”期间,组织隆重的纪念建军70周年活动。市政府及市直部门和
市艺术团深入到驻军、驻警边防哨所和基层连队进行走访慰问活动;市委、市政府举
行了庆“八一”拥军优属文艺晚会和拥军优属座谈会。是年东营市获全国国防教育先
进单位。双拥工作法制化配套建设基本形成,市政府颁布《东营市军休干部安置规定
》,到年底,全市县区双拥法规配套率达100%,乡镇法规配套率在95%以上。双拥
共建活动不断深入,市和油田共为驻军、驻警办实事260多件,投资近3000多万元。
全市有2个先进单位和13名先进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表彰,其中东营市酿
造厂退休职工王光秀被表彰为全省模范烈属,享受省级劳模待遇,(获此殊荣的全省
只有两人);有4个家庭被表彰为“全省优秀士兵家庭”,30个家庭受到市委、市政府
的表彰。扶持、引导农村退伍军人为经济建设建功立业,共为退伍军人举办各类形式
培训班60多期,从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扶持退伍军人1.2万人,扶持、协调贴
息贷款3千多万元,一大批退伍军人成为农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1998年,市委第119次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将“创建双拥模范城”列入市二次党
代会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调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充实领导力量;市委、市政府
、东营军分区、济军生产基地成立军队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两次现场会,推广广饶县
社会化拥军优属和黄河钻井总公司企业拥军的先进经验;5月,省双拥工作检查团来
东营检查工作,对市及东营区、广饶县的双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全市设立大型双拥
宣传牌80多块。为驻军解难题、办实事,为驻东营所有基层连队配备“五个一”拥军
工程,即:1个蔬菜大棚、1个流动书厨、1台洗衣机、1台电冰箱、1台电视机。烈士
陵园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共有烈士陵园4处,其中省级重点管理1处,市级管理1处,
县级管理2处。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年内全市到烈士陵园凭吊瞻仰、接
受教育的约40多万人次。
安置工作1996年,全市共接收退伍军人899人,其中需安置工作的退伍义务兵45
0人,转业志愿兵174人;全市建立退伍军人劳务介绍所63处。1997年,全市共接收退
伍军人1339人,其中需要安置工作的义务兵462人,转业志愿兵161人。落实安置政策
,对不落实安置政策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市人事局下发了《关于县区军队离退
休干部休养所规格问题的通知》(东政发[1997]56号),军休安置工作走上规范化、
法制化轨道。按市人事局东编办函[1997]28号文规定,全市军休所全部升为副科级
副单位。1998年全市共接收退伍军人1200人,其中需要安置工作的退伍义务兵438人
,转业志愿兵266人,连续三年城镇安置率达100%。年内接收军地两用人才617人,
开发使用率达97%以上。东营市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改革试点市,实
行按职工比例下达安置计划;对按比例有承担安置任务又不能完成安置指标和个别有
困难暂不能按计划接收退役士兵的单位,报经市和县区政府同意,可实行安置任务“
有偿转移”。这一安置工作试点改革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并被民政部《情况通报》
刊发,向全国推广。

[社会行政管理]
地名工作1996年,全市共命名、更名路街巷31条,设置路标207块,户牌1728块
。东营区确定5个乡镇,20个村,首批开展农村地名城市化规范管理工作。1997年市
地名办纂写《城镇地名有效管理述论》获省地名研究会第六次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
1998年12月,垦利县村镇名称标志设置工作通过省级检查验收。至年底,全市共设置
村镇标志1796个,总完成率达90%以上;全市省道标志设置共231个,总完成率达92
%以上。垦利县和广饶县大王镇、东营区辛店镇、垦利县永安乡及徐启平等3人分别
被评为全省村镇名称标志设置工作先进县、先进乡镇和先进个人。
社团工作1996年,共接受申请成立登记社团20个,审批成立社团7个。至年底,
共有全市性社会团体206个。1997年,按全省统一部署开展清理整顿社会团体工作。
先后制定下发《东营市清理整顿社会团体工作实施意见》、《东营市清理整顿社会团
体自查标准》、《东营市社会团体财务审计实施方案》、《东营市清理整顿社会团体
计划安排表》等文件。11月,所有社会团体进行自查。1998年1~3月,对190多个社
会团体进行审查。4月,对市直206个社会团体提出审查意见,其中保留113个,注销
38个,合并11个,限期整改44个。5月,对113个应保留的社团换发了由民政部统一印
制的新的登记证书。10月,清理整顿社团工作圆满结束,其中:保留全市性社团145
个,注销全市性社团50个,合并全市性社团11个。1997~1998年,全市共审批成立注
册登记24个社会团体。至年底,共有全市性社会团体169个,其中,法人社团90个,
非法人社团79个。
婚姻登记1996年,办理涉外婚姻登记1对,国内婚姻登记18310对,其中离婚登记
257对,女性初婚晚婚率达99.7%,出具婚姻关系证明书99人;办理收养登记5件;清
理违法婚姻327对;签发婚嫁用车许可证1460户5330个,会同纪委、监察局、公安、
新闻等部门进行两次婚嫁用车检查,查处违规用车47辆。5~6月,对全市各乡镇借婚
姻登记搭车收费情况进行检查、清理和清退,共清理资金38万元。6月,市委办、市
府办、油田党办、油田局办联合签发了《关于东营市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坚决纠正在婚
嫁事务用车中不正之风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婚姻用车许可证制度
”。1997年,办理涉外婚姻登记1对,国内婚姻登记17407对,其中离婚登记229对,
女性初婚晚婚率达99.6%,出具婚姻关系证明书114人;办理收养登记9件;清理违法
婚姻164对;新批婚姻介绍机构2处、取缔非法婚姻介绍机构1处;会同卫生部门对全
市7处承担婚前健康检查的机构进行检查;签发婚嫁用车许可证2920户9809个,查处
违规用车70辆。3~6月,全市婚姻登记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过去乡镇办理婚姻登记
改为县区集中统一办理,并在偏远乡镇设立巡回登记点,各县区民政局成立专门的婚
姻登记机关和婚姻服务中心。1998年,办理涉外婚姻登记1对,国内婚姻登记17439对
,其中离婚登记347对,女性初婚晚婚率达99.3%,出具婚姻关系证明书320人;办理
收养登记13件;清理违法婚姻210对;新批婚姻介绍机构1处、取缔非法婚姻介绍机构
1处;会同卫生部门对全市7处承担婚前健康检查的机构进行检查;签发婚嫁用车许可
证3210户9260个,查处违规用车136辆。8月,全市6个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实行《婚姻
登记九项服务承诺制度》。年底,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被市物价局、市技术监督局评
为“东营市执行物价计量政策法规优秀单位”。
勘界工作1997年3月6日,东营市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
至1998年底,全市共勘定县级边界线3条,约300多公里,勘定“三交点”5个,共埋
设界桩52个,解决争议点8处,涉及土地面积6000多亩。在省勘界办的协调下,东营
市、广饶县勘界办先后与潍坊市、寿光市勘界办进行4次协商,双方就广饶、寿光界
线的有关问题达成谅解并签定协议书。
区划工作1998年,利津县将原3镇14乡调整为5镇7乡。具体调整为:前刘乡、王
庄乡并入利津镇,大赵乡并入盐窝镇,北宋乡与店子乡合并组建北宋镇,汀河乡与罗
镇乡合并组建汀罗镇,其它8个乡镇不变。
殡葬改革1996年,全市4处殡仪馆火化尸体9209具,火化率达99.7%,营业收入
273.09万元、盈利47.52万元。对丧葬用品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依法取缔无证生产、
销售丧葬用品的商店、摊点27个,清理土葬事件76起,新建乡镇殡葬服务站2个,新
建骨灰堂2处,新批公益性墓地270处,平除坟头61600多个,还耕土地1500亩。1997
年,全市4处殡仪馆火化尸体9010具,火化率达99.4%,营业收入296.88万元、盈利
42万元。依法取缔无证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商店、摊点17个,清理土葬事件122起
,新建乡镇殡葬服务站2个,新建骨灰堂6处,新批公益性墓地133处。广饶县殡仪馆
被省民政厅评为“国家三级殡仪馆”,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和广饶县民政局被省人事
厅、省民政厅评为“殡葬改革先进单位”。1998年,全市4处殡仪馆火化尸体9001具
,火化率达99.3%,营业收入332.64万元、盈利59.78万元。依法取缔无证生产、销
售丧葬用品的商店、摊点32个,清理土葬事件95起,新建乡镇殡葬服务站8个、骨灰
堂3处,新批公益性墓地125处。市民政部门会同公安、工商、土地等部门对现有148
7处公益性墓地进行清理整顿,对157处不合理丧葬墓地进行重新规划、对313处无用
地审批手续的墓地依法补办了用地手续。

[社会福利生产]1996年,贯彻落实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探索油地
结合、共同发展社会福利生产的新路子。全市社会福利企业发展到162处,职工总数
4880人、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2456人,完成产值2.73亿元,实现利税3340万元。
1997年,通过年检换证,全市有社会福利企业150处,职工总数4883人,安置残
疾人就业2596人,完成产值4.6亿元、利税7813万元,其中民政直属社会福利企业11
处完成产值3680万元、利税625万元,产品涉及机械加工、机电制造、化工、车辆维
修、制冷设备修理、纺织印染、造纸印刷等十几行业,年创外汇150万美元,完成技
改项目2个,总投资达750万元。新批社会福利企业15处,新安残疾人180人。有2处社
会福利企业进入全国500强行列,有3处社会福利企业被评为全省明星社会福利企业,
有22处产值过千万元的全省重点社会福利企业,有50处产值过500万元的全国百强企
业。
1998年,认真执行民政部《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社会福利企
业管理办法》,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严格福利企业的审批、考察和年检,加强对
全市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监督的指导,帮助福利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行福利企业
股份合作制,促进全市社会福利生产的健康发展。全市有社会福利企业134处,职工
总数4823人,安置残疾人就业2169人,完成产值5.0亿元、利税4800万元。5月,对社
会福利企业的80名厂长(经理)和财会人员进行培训。7~8月,对全市社会福利企业进
行税收专项检查,依法取缔规模较小的福利企业16处。东营雪山饮料食品福利厂和广
饶县花园乡福利靴鞋厂被市技术监督局评为“东营市质量计量信得过单位”。9月,
组织参加省社会福利生产理论研讨会,有8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

[基层政权]1996年1~3月,全市第五届村委会和第三届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产生
新一届村委会1688个,占应换届总数的75%,产生村委会干部5913名。全市已建村民
代表会议制度的村1345个,村民自治的村1534个,建立村居委会下属人民调解、治安
保卫、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等1669个。10月,全市第十期乡镇长岗位培训班在
东营市委党校举办。
1997年10月6日,市政府以东政办发[1997]15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强小城镇居
委会建设的通知》,市及县区政府驻地及小城镇组建居委会工作,以设施队伍建设为
重点,加快社区服务发展步伐。广饶、垦利、利津3县投资475万元,分别建起建筑面
积800平方米、1600平方米、17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维修服务、餐饮服
务、中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服务。东营区辛店镇居委会被评为山东省社区服务先进单
位,东城街道办事处主任牛冬梅被评为山东省社区服务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河口
区海宁路价实批发部经理李金明被表彰为“山东省社区服务优秀志愿者”。11月,第
十一期乡镇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全市43名乡镇长和街道办事处
主任参加了培训。
1998年,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广代表会议制度,实行民主决策
,全市1770个村委会全部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占村委会总数的95%;开展以村务
公开为主的民主监督,村内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政务、财务事项都通过村务公开
栏,定期向群众公布,全市99.8%的村委会开展村务公开工作。全市100%的村制定
了村民自治章程,并印发到户,制板上墙,对依法治村,民主管理起到保障作用。成
立东营市社区服务工作协调委员会,副市长张秀香为主任。

[残疾人事业]1996年,残疾人事业实现“九五”开门红。残疾人康复工作常抓不懈
,695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821人服用了碘油,销售残疾人用品用具1351件
,盲人按摩医师隋文章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按摩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文《手法坐姿转体复
位配合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扶贫工作力度加大,有1238名残疾人脱贫致
富;残疾人就业途径得到拓宽,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始实施,集中就业
持续发展,全市134处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2005名;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全市有
特校2所,特教班24个,普校附设特教班2个,在校学生710名。另外,1250名残疾人
得到职业培训;残疾人文体活动取得好成绩,7个节目在第四届全省残疾人文艺录相
调演中获二等奖,2个节目获三等奖,有1名运动员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田
径单项比赛第三名;专项募捐活动取得显著效果,为兴建市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募集
资金251万元,向全省残疾人献爱心活动捐赠40万元。
1997年,残疾人事业有新进展。分散按比例安置实现了新突破,市直部门、单位
安置12名残疾人,69个单位上缴了24.5万元就业保障金。全年有566名城镇残疾人得
到从业、就业安置,1459名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康复工作超额完成任务,721
名残疾人得到康复,1296人补服碘油,销售用品用具838件。同时,康复工作重点向
社区康复转移;扶贫工作措施有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1816名残疾人摆脱了
贫困。其中利用省康复扶贫贷款40万元,扶持利津县379名残疾人发展芦笋2000亩,
纯收入达420万元;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环境逐步形成,市、县(区)残联均成立了
残疾人法律顾问组,聘请了法律顾问,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宣教群工工作扎实有
效,在电台开辟专题栏目4个,宣传覆盖面达90%,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上稿45篇(条
),7名残疾人被大中专院校录取,36名贫困残疾失学儿童得到救助重返校园,胜利石
油管理局工会被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市
机构改革委员会批准市残联的“三定”方案,市残联机构独立,不再由民政局代管,
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一期工程竣工开业。
1998年,残疾人事业上新台阶。残疾人扶贫解困效果显著,全市在原来28000名
残疾人脱贫的基础上,又帮扶1086名残疾人脱离贫困,且有300多名残疾人成为当地
有名的富裕户和专业大户。其中为垦利县争取100万元贴息贷款,以小额信贷方式扶
持贫困残疾人1428户、1857人;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大力开展分散按比例
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继续狠抓社会福利企业、残疾人劳服企业和鼓励扶持残疾人
,开展个体私营经济等安置残疾人,632名残疾人得到安置,残疾人在业、从业和就
业人数达到35702人,就业率达87%;康复工作成效显著,有951人实现康复,1315人
补服碘油,销售用品用具888件,康复中心门诊总量达11520人(次);扶残助残深入扎
实,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国助残日活动,组成59个慰问团(组),走访慰问福利企业、
康复中心、特校和273个贫困残疾人家庭,累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折款21万元,社
会各界向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捐款24.68万元。通过落实优惠政策给农村残疾人减免
各种费用316万元。免费为27535名残疾人换发残疾人证;宣教文体工作力度加大,组
织参加了第四届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和首届山东省“文明进步奖”电视作品
评选,选送的《甜美的苦难》获广播类二等奖,《为了67575名残疾人》荣获电视类
三等奖。举办大小残疾人体育活动52场(次),残疾人文艺演出联欢活动46场(次),活
跃了残疾人文体生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市残联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全部落实
,成立党组,配备领导班子,彻底理顺管理关系,市、县、乡三届残联顺利实现换届
选举,区残联“四位一体”和乡镇残联“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运转,残疾人事业
跨世纪发展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张广城 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