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0&rec=62&run=13

【概况】 2015年,全市史志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省史志办的总体部署和安排,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各项要求,以大文化的视野和默默奉献的精神状态,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整体发展。续修《东营市志》全面启动,市方志馆获批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东营年鉴》首次实现6月底前出版发行,地情门户网站全面完成第三次改版升级,依法行政工作获批3项“市级行政权力清单”,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成果获省市领导高度评价,市史志办增加5名公益岗新成员。年内,市史志办位列全市427个事业单位绩效考核A级单位,并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东营年鉴》2014卷被评为全省优秀综合年鉴,《广饶县旧志集成》、《东营区老照片》分别被表彰为全省优秀旧志整理成果、优秀地情研究成果。

2015年7月24日,续修《东营市志》工作会议在东营宾馆召开(市史志办供稿)

【修志工作】 上半年,在落实办公场所和聘请有关编纂人员的基础上,筹备续修《东营市志》工作会议,先后组织完成首轮志书勘误、续志篇目大纲拟定、编纂工作方案拟订以及篇目大纲细化等工作,完成向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汇报工作,并组织全体编辑人员赴淄博市史志办学习交流编纂经验。7月24日,召开续修《东营市志》启动大会,以东办发〔2015〕34号文件印发《〈东营市志(1996-2013)〉编修工作方案》;8月13日,召开续修《东营市志》编纂业务培训会,培训各供稿单位编纂人员200余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编印《续修〈东营市志〉工作简报》,发布指导性意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通报工作进度情况,督促后进单位改进工作。为形成良性工作机制,坚持“两手抓”:一是向内挖潜;二是向外借力。向内挖潜,包括:①将内部编辑人员编组分工,合理搭配老编辑与新到岗大学生,以“编辑到单位,责任到个人”的方式,明确各组联系单位、具体责任和完成时限。要求各组在组稿期间加强业务研究,做好对联系单位撰稿工作的及时指导;保持与各供稿单位的密切联系,时时掌握各供稿单位进度情况;及时总结工作经验,通过编印简报指导工作深入开展。②发挥聘用史志学会专家的特长,先期着手大事记、人物等篇章的撰写,年内基本完成初稿。向外借力,寻求社会力量参与志书编修,包括:①聘请黄河三角洲研究专家以专记形式负责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撰写,凸显东营18年间最重要发展成果;②聘请东营日报社评论部主任负责志书概述的撰写,增强概述的概括力、感染力和记述的深度;③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全市商业服务业经营业态变化”等7个记述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课题研究外包的方式,委托东营职业学院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既解决志书编写依赖行政部门单位采编资料信息难度大、专业史志人员无力承担的实际难题,又增强志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继续稳步推进基层志、部门志编修工作。市直部门(单位)志累计出版45部,年内完成《东营市物价志》《东营黄河志(1989-2005)》审稿任务,新指导东营市体育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营市文联等8个单位开展志书编修工作。基层志编修,全市40个乡镇(街道)完成修志14部,在编12部;累计出版村(居)志27部,在编9部。其中垦利县《胜坨镇志》正积极申报全国名镇志,河口区年底实现乡镇(街道)志全覆盖。

【方志馆建设】 突出黄河文化,努力打造特色方志馆。现馆藏图书6600余种、1.7万余册,历史图片12万余幅;沿黄河流域省市县三级志书收藏率逾95%。7月16日,中指办字〔2015〕41号文件正式批复东营市方志馆设立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增挂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牌子,成为全国第2家国家方志馆分馆。市委书记申长友先后两次批示:“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建设有利于宣传黄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方志馆的建设,使其成为东营市的文化名片”“市有关部门要按照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复要求和调研报告指出的不足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加大支持力度,把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建设好,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确保方志馆新馆工程建设和内部功能规划设计压茬进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在密切关注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的同时,于11月底前完成地情展厅展陈设计的招投标工作,开始展陈设计工作。②突出黄河文化丰富方志馆馆藏。集中选购《黄河大移民》《黄河河情咨询报告》《黄河开发与治理60年》《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黄河河流地貌过程》等一批反映黄河文化的书籍390余册。③提升方志馆馆藏品位和档次。争取财政资金28万元,采购《四库全书》(文津阁版)和《山东文献集成》各1套。④面向社会征集老物件、老照片和文字史料。发动市和县区史志系统全体人员全力以赴,扩大宣传的同时追踪线索进行实物征集。共收藏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实物、照片等600余件。

【《东营年鉴》2015卷在全省率先出版】 为提高年鉴时效性,年初迅速组织编纂工作,调度全体参编人员分工协作,压茬进行,在确保质量有提升的前提下,《东营年鉴》2015卷实现6月底正式出版发行,成为全省出版的第一部地市级综合年鉴,也是《东营年鉴》创刊以来出版周期最短的一卷,得到有关领导和各部门单位好评。
  县区年鉴在继续保持“一年一鉴”、当年编纂当年出版的基础上,编纂质量不断提高。其中《河口年鉴》2015卷于6月初出版发行,出版时限创全省县区一级政府综合年鉴编纂出版纪录。省史志办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要求省史志办总结推广东营年鉴编纂经验。同时,全省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年鉴活动总结暨《山东年鉴》2016卷市县组稿培训会议于11月在东营召开,会上再次肯定了东营的年鉴编纂工作做法。

【信息化建设】 在2014年组织实施市县地情网站升级改版基础上,完成改版扫尾工作。①优化栏目及后台,整理上传资料,并实现“东营史志”栏目电子书的全文检索功能。②为配合续修《东营市志》编纂工作的开展,开辟“续修市志”栏目,分设“方志常识”“样稿选粹”“工作简报”三个子栏目,为各部门撰稿提供便利服务;增加“《东营年鉴》资料查询”链接,方便撰稿人员查阅历年资料。③为推进年鉴编纂工作,针对各部门、单位年鉴撰稿人更换频繁的实际,上传《年鉴撰稿人手册》电子书,为各部门单位年鉴撰稿人查询撰稿要求提供方便。④积极更新市情网站史志工作动态,将其作为展示史志工作的窗口。至年底,市及五县区地情网站全部解析,宣告全市地情网站新一轮改版升级工作基本完成。8月21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冀祥德一行到山东调研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情况时,专门听取东营市史志办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对东营网站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将地情网站作为交流史志工作的重要平台,以科室和县区为单位,鼓励大家积极向省情网投稿,沟通信息,宣传工作,促进交流。年内市及五县区共在省情网发稿137篇,居全省第一。

【地方史志成果开发利用】 开发《东营年鉴》资源,突出便携、便查、实用的特点,编辑《东营市情》手册,于6月底同《东营年鉴》2015卷配套发行。为提高手册利用率,增强为现实服务能力,针对东营日报社、东营电视台记者及自然保护区、旅游公司等导游服务人员广泛发放,扩大手册受众范围,受到广泛好评。开展史志成果进校园活动。10月21日,市史志办主任杜金华一行到市晨阳学校,为在校初中部学生作《东营人物》专题报告,并向晨阳学校赠送《东营图志》。
  引导各县区开发利用地情资源,服务社会。利津县、广饶县积极与教育部门联合,探索地情知识进中小学生教材试点。利津县史志办编写的《利津县中小学生地方教材》出版发行,受到省史志办领导的高度评价。发掘历史珍贵影印资料,丰富区域文化内涵。东营区史志办出版的《东营区老照片》第二辑、广饶县史志办出版的《广饶影存》,充分利用老照片生动形象记录、展现历史。垦利县编纂出版《垦区抗日烽火》,启动编辑《铭记先行者——垦利县的N个第一》《家训家规》;河口区启动编纂《天南地北河口人》。

【口述史资料征集】 年内围绕东营市首任市委书记李晔事迹发掘,先后采访东营市原市长唐生海、原市委书记李殿魁、黄河口管理局原局长袁崇仁等,借助《石油纵横》刊物整理刊发,形成较为系统的关于李晔的口述史资料。采访民间传统木旋手工艺人,留存了宝贵的音像资料。

【机关规范化建设】 于年初发动全体干部职工研究修订规章制度,编制业务流程,印发《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汇编》,要求工作人员按章办事、按规操作,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流程;按有关规定,梳理行政权力事项,形成行政权力清单;深化“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提升素质,锤炼作风;壮大史志工作队伍,招聘5名大学生参与史志工作;倡树“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理念,引导大家强身健体敬业精业;继续发挥史志办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作用,围绕创建文明城市开展义务劳动、联困帮扶等活动。(市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