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0&rec=51&run=13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为统领,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450.6亿元、1.3万亿元、220.1亿元,年均增长10.6%、16.8%、16%,人均GDP、人均财力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32家,山东百强企业东营市占2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5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83.5亿元、贷款余额3031.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4倍和2.6倍。
  (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3.7∶72.6∶23.7调整为3.4∶64.7∶31.9。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9.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比重提高8.2个百分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67项,新增科技型企业348家,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和质监平台。知识产权工作走在全国地级市前列。
  (三)“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五年市财政支农资金53.3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畜牧、渔业、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居全省首位。被整建制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各类农业园区达到190个。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发展到631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817家,家庭农场发展到963家。黄河口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24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和山东名牌产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连续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了26.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372公里。新型农民学校培训203万人次。
  (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至65.5%,比2010年提高5.5个百分点。加快中心城规划建设,实施规划展览馆、大剧院、金湖银河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成区面积188.2平方公里,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县城和小城镇快速发展,新型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胜利油田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市和油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建设特色产业园、科技创新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共同推进城市建设、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团结共建开创新局面。军地协商解决一批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油地校三方合作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建立油地军校信访维稳联动机制。各县区、市属开发区竞相发展,广饶县、垦利县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县。东营港新增码头29个,东营至旅顺滚装航线复航,靠泊能力达到8万吨级,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广利港主体工程全面开工,疏港道路通车,临港产业区配套不断完善。胜利机场增开优化航线8条。寿平铁路建成通车,黄大铁路开工建设。横跨黄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胜利电厂三期竣工投用。
  (五)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新加强。建成生态林场11处,新增造林面积36万亩,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自然保护区修复湿地30万亩,城市湿地建设顺利推进。开展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县乡统筹的环卫运行和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覆盖。实施环保重点工程582项,新建改造城乡污水处理厂45座,重点河流水质稳定好转,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22个,圆满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六)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7万户。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预决算公开、营改增试点扎实推进。完善金融体系,新增开业银行15家。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效,新增上市企业2家,一批企业在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国低丘缓坡荒滩未利用地等开发试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国家级联系试点,“三医联动”扎实推进,药品零差率销售在公立医院全面实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学体制、考试招生等改革取得新成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累计完成进出口619亿美元,是“十一五”的3倍。橡胶轮胎展、石油装备展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口支援任务圆满完成。
  (七)社会民生建设达到新水平。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五年市财政对民生投入345.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8735元、13887元,年均增长10.2%、13.3%。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6万人。社会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在全省率先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城镇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9.8万套。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提高1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0.9岁,达到78.5岁。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国际田联“银标赛事”。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六五”普法全面完成,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平安东营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行动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气象、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成效明显。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迎难而上、攻坚突破的一年。这一年,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特别是原油价格持续低迷,欧美对我国橡胶轮胎和石油管材进行“双反”调查,使东营经济发展面临“雪上加霜”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科学谋划,迎难而上,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6.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化解了一批企业资金风险问题,全市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31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16.6%、居全省第1位,不良贷款率全省最低。工业四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工作全面展开。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省控河流全部达到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蓝繁”天数增加28天、居全省第6位。中心城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东一路景观改造工程、西五路主体工程完工,植物园对外开放,拆违治乱和建筑市场打霸治痞两大专项行动强力开展。胜利机场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一期工程完工,德大铁路通车运营,东营火车南站投用,大唐东营电厂开工建设。向上争取支持取得重大突破,《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把东营市确定为重要节点城市,国务院批准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东营综合保税区,6家企业获得使用进口原油资质和配额1758万吨,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恢复征收,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列入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这些都将对东营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市府办秘书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