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0&rec=27&run=13

  2015年,市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和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动东营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东营工作的正确方向。
  注重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东营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召开市委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提出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召开市委五届七次全体会议,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作出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全面展开宣传宣讲,召开市委五届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科学谋划全市“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思路举措。
  (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学习研讨、问题整改、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一次深刻党性锻炼。部署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集中整治,下大气力解决懒政、庸政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市委常委会围绕三个专题开展五次集中学习研讨,探索建立经常性学习研讨制度,带动形成学习研究的浓厚氛围。市级领导均建立专题教育联系点,具体联系指导一个县区或部门、一个乡镇(街道)的专题教育,并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发挥表率作用。坚持把边查边改贯穿始终,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查摆不严不实问题,每个专题确定一批即知即改事项,着力抓好整改落实。12月30日召开市委常委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提出批评意见260多条。制定市委常委班子整改工作方案和常委个人整改问题清单,并推进整改落实。
  (三)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欧美对我国橡胶轮胎和石油管材出口进行“双反”调查的不利局面,加强形势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立足于“稳”,致力于“进”,全力做好稳企业、稳金融、稳外贸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50.64亿元,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3084.68亿元,增长1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08亿元,增长6.7%。
  把稳增长摆上突出位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①抓项目扩投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总投资1200亿元的92个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扩大有效投资。②保企业促增长。坚持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和机关干部驻企联络制度,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加强信贷融资服务,每季度召开一次金融形势分析会促进政银企合作,与省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进出口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信贷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31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16.6%,居全省第1位。推进企业直接融资,组织上市后备企业负责人在上海举行上市工作座谈会和专题培训,在北京全国股转系统公司举行东营市企业集中挂牌,加大企业上市和挂牌推进力度,新增挂牌上市企业20家。全市过百亿元企业27家,1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5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7家企业进入山东省百强,19家企业进入山东省工业企业百强,22家企业进入山东省制造业百强。③稳外贸扩外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在出台《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基础上,制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调度,坚决打好稳定外贸攻坚战。对外贸易企稳回升,实现进出口128亿美元。④守底线防风险。建立企业资金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妥善化解个别企业资金风险问题,成功化解山东昊龙集团39亿元风险事件被建设银行总行作为典型案例在全行转发。全市不良贷款率为0.71%,继续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召开座谈会分产业研究措施,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深圳等地学习考察,组织各县区科学发展现场观摩,制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召开市委工作会议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出部署。强化政策推动,制定产业发展和项目布局“两个指导目录”,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立项禁批、用地禁供、环保禁批、金融禁贷措施,禁止新上低端项目。工作中,坚持优化存量与提升增量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产业集聚与产业融合相结合,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①推动工业由大到强转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3个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市,橡胶子午胎产能占全国五分之一。发展壮大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实施投资22.9亿元的科瑞集团高端石油装备制造、投资20亿元的华辰公司重型数控机床、投资21亿元的山东考普莱高端汽车车身板件等项目,石油装备业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投资23.8亿元的胜通集团光学膜、投资3亿元的国瓷公司陶瓷喷墨打印墨水等项目。部署开展提高安全环保水平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对所有化工生产企业进行安全评级、环保评级、节能评级和综合评价“三评级一评价”,分类采取鼓励扶持、改造提升、淘汰关闭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广饶、垦利入围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分别居第16位、98位。②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围绕绿色种植、现代渔业、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推动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31家,农民合作社1817家,家庭农场963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50家,全市农业园区化率45%。制定“三年增绿”计划,部署开展林水会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③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骨干企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发展提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提供核心动力。组织实施骨干企业“四个一”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靠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全市科技型企业增至316家,高新技术企业113家,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石油装备、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研究院,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新区软件园的创新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创新孵化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院士工作站1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2项。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成立东营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和博士联谊会,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四)加快推进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增强发展支撑能力。①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东营港完成投资13.5亿元,北防波堤工程全面建成,一突堤北围堰工程完成,10万吨级航道、南防波堤及单点过驳工程加快推进,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东营港城起步区建设顺利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利港疏港道路建成投用,航道防波堤工程全面开工,临港产业区配套不断完善。胜利机场调整优化航线航班,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一期工程建成启用。德大铁路通车运营。黄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大唐东营电厂开工建设。②深入实施三大专项行动。坚持把三大专项行动作为重要的发展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以贯彻实施新《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为契机,着力抓工程夯实基础、抓治理形成常态、抓建设提升水平,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行动,开展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实施26个公共安全保障项目,努力夯实城市公共安全基础。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主任的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推进依法从严治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水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水气污染治理工程152项,省控河流全部达到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PM2.5、PM10分别改善7.7%、13.4%。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农村环卫保洁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基本完成5481户农村旱厕改造,乡村文明典型示范村达到659个,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国务院正式批复《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东营被列为环渤海重要节点城市。国务院批复设立东营综合保税区。地炼企业使用进口原油资质问题得到较好解决,5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和配额1537.68万吨。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恢复征收。国家质检总局批复东营港可开展进口澳大利亚肉牛的相关工作,得以引进澳大利亚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黄委明确表态对黄河南展区搬迁改造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水利部委托水规院到东营作政策实施连带影响评估。高速铁路争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启动济南至东营高铁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河北黄骅经滨州、东营、潍坊、临沂至江苏连云港高速铁路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复东营农高区为国家级农高区,成为继杨凌示范区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创发展新优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11次领导小组会议,制定专项改革方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8个领域的166项改革全面启动,9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打造审批项目少、工作效率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市,加快简政放权,推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市级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私营企业7574家。实施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已开发未利用地19.2万亩,新增耕地7.5万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成35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流转土地66万亩。
  把扩大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并重,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与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商飞、中航科技等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重点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3.2%。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2家,实际对外投资2.1亿美元,增长179%。加快东营综合保税区建设,成功举办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国际农产品展等展会活动,努力搭建高水平的开放平台。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和为民惠民的工作导向,带着感情和责任为民分忧、为民解难、为民谋利。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5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7元,同比分别增长7.1%、8.7%。新扶持创业5053人,带动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5%。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标准普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1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建立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大病保险和城镇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市一中、二中和中专学校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综合楼建设顺利。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被列入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成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的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为城乡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等10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计划。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4.04%、53.66%。着眼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制定出台提升中心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和12个配套文件,召开动员大会对加强中心城规划建设管理、开展拆违治乱和建筑市场“打霸治痞”两个专项行动进行安排部署。调整中心城建设管理事权,推进事权下放、重心下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心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增强承载和集聚功能。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建续建农村社区39个。黄河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完成投资11.52亿元,建成安置房168栋、3120户。
  (七)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宣传文化工作,巩固发展团结和谐局面。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做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专题听取市几大班子党组工作汇报,召开全市县乡人大工作座谈会、市委政协工作会、市委统战工作会、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加强对各级各方面的统筹协调,保证在市委领导下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做好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迎检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进法治东营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突出依法治理实践,坚持依法民主科学决策,依法调节经济活动,依法规范权力运行,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提高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包案督办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入推进平安东营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全市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问题。
  高举油地军校团结发展的旗帜,深化合作共识,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区域发展繁荣。油地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在产业发展、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建设等领域深入实施合作项目,推进油地共建向深向实发展。油地校合作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提高办学水平。加强与济军基地的沟通对接,召开军地联席会议,推出军地共建的思路举措,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的典范,得到济南军区首长的充分肯定。根据维护稳定工作新形势,探索建立油地军校信访维稳联动机制,形成区域维稳合力。
  (八)从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干部教育监督管理。明确要求各级干部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做任何事情必须符合法律和纪律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事坚决不办。对参与东营开发建设的企业,一律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操作,不作无原则的许诺。教育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得与失、情与法、政与商的关系,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组织开展专项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问题,推动建章立制工作,扎紧制度的笼子。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四个坚持”和“六个不用”要求。坚持先立规矩后选人,制定《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和推进干部交流常态化、干部调整规范化意见,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公正公开透明选用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调整县级干部165人,得到各方面认可。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开展县区委书记和市委直属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适应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对部分市委直属党(工)委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进行调整。突破“两新”党建薄弱点,成立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个重点,倒排18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治。安排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城市社区为民服务经费、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能力。总结连续下派帮扶30年经验做法,选派市直第18批209名机关干部驻村开展帮扶,90名县级干部联络服务企业,形成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毫不放松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经常性廉政教育,市委每次工作会议都对廉政建设提出要求,结合传达中央有关案件的通报加强提醒教育,利用身边的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聚焦“四风”问题,加强监督检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9起,处理14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3人。完善县区及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述廉述责并接受质询评议制度,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述廉、谈话制度,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省委巡视组对三个县区反馈巡视意见后,研究整改工作,举一反三,在全市开展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小金库”问题“三个专项整治”。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315件,同比上升17.5%;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6人,同比上升24%,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25人、科级干部79人。(市委办综合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