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0&rec=24&run=13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运行态势。
  (一)“稳”的趋势保持不变,增速换挡质量提升,缓中趋稳成为新常态。①从整体走势看,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健康、缓中趋稳的运行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5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230.6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102.28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64.7∶31.9。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5%。③消费价格涨势平稳。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1.1%。
  (二)“进”的动力有所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步伐逐步加快。①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201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1.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总产值104.17亿元,增长8.1%;林业总产值2.29亿元,增长7.0%;畜牧业总产值63.06亿元,下降2.9%;渔业总产值59.56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78亿元,增长9.3%。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全市共有现代农业园区190家、农业龙头企业631家、家庭农场963家、农民合作社1817家。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是继杨凌农高区后第二个获得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农高区。②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围绕打造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改造提升、开发高端产品,向研发、服务、品牌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3263.01亿元和13091.50亿元。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4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1.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644.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5.0%,比年初提高0.4个百分点。石油装备制造产业产品涵盖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产值占到全国的1/3。橡胶子午胎产能占全国的20%左右。③服务业占比逐步提高,发展潜力大。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02.28亿元,增长7.9%;占GDP的比重31.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较快,累计实现增加值164.72亿元,增长1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6.50亿元,增长14.7%。
  (三)“转”的进程逐步加快,“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发展方式更趋协调。①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民间投资迅猛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0.53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79.5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24.63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6∶60.9∶36.5,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较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民间累计完成投资 2433.83亿元,增长17.3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9%。②消费层级有所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0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零售额399.41亿元,下降1.1%。限额以上单位多数商品零售保持稳定增长,23个零售大类的消费品15类呈增长态势。其中,增势较好的有: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1.7%,煤炭及制品类增长18.5%,中西药品类增长16.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1%。③外经外贸转型步伐加快。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利契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129.12亿美元,下降2.3%。其中,出口49.68亿美元,下降18.5%;进口79.44亿美元,增长11.6%。重点出口产品中,电解铜、化工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形势较好,分别增长19.6%、15.5%和5.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家,新增合同外资1.5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22亿美元,增长3.2%。
  (四)“新”的亮点注入活力,“改革红利”空间较大,发展优势不断增强。①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化发展将成为对冲经济增速减缓的增长极。全年城镇化率65.52%。2015年,广饶县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44位。打造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引领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入选“2015中国化工园区20强”。整合提升现有园区,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等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竞争力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平台分别达到5家、170家和215家。全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③积极对接宏观调控政策,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黄蓝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东营综合保税区的获批、《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将东营确定为重要节点城市,为东营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搭建重要平台。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纳入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东营交通体系的短板得到突破解决。地炼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有条件放开,对加快东营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④创业创新活力迸发,新引擎作用开始显现。2015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共计12.91万户,增长25.1%。注册资本3088.15亿元,增长28.5%。
  (五)“好”的因素不断累积,财税金融运行稳健,绿色发展有序推进。①财政收支平稳增长,金融运行稳定良好。全市市级以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08亿元,增长6.7%。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4%。截至12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83.47亿元,比年初增加396.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31.24亿元,比年初增加431.20亿元,新增贷款在全省居第3位,仅次于济南、青岛,有力地支撑了东营经济的发展。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545.60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84.0%。企业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占81.0%,短期贷款新增量占企业贷款新增量的90.9%。②绿色发展取得进展,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共有环境监测站二级站1个,三级站5个。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5.30万公顷。老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本年竣工152个,全年完成投资30.08亿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为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③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8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4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德大铁路通车运营,黄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进展顺利,胜利机场调整优化航线航班,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一期完工。东营港北防波堤全面建成,10万吨航道工程加快推进,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
  (六)“和”的硕果更加凸显,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①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5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7元,增长8.7%。②财政支出更加关注民生领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7.68亿元,增长6.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2.5%。扩大有效投资,拨付各类建设资金40.25亿元,支持黄河南展区农村危房改造、火车南站、河流水质综合治理等重大民生、交通、环境治理工程建设。③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连续第十一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1.80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74.0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66.76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7.3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7.5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5803人。

2015年全省及各市主要经济指标表

2015年全市分县区主要经济指标表

东营市建市以来部分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