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长友同志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7月17日,根据记录整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0&rec=2&run=13

  这次市委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部署要求,深刻分析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积极担当作为,奋力开拓进取,努力在经济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列,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工作实践,确定把建设繁荣富裕、生态秀美、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新东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贯彻“四个全面”的本质要求、谱写中国梦东营篇章的具体实践,是对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斗目标的拓展和深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历史使命。全市上下要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前进。
  市委认为,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是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召开座谈会分产业研究措施,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外地考察学习,组织对各县区、开发区科学发展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研究制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充分准备。刚才,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交流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措施,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创新发展举措,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增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原油价格持续低迷、欧美对我国轮胎出口进行“双反”调查,对我市经济带来严重冲击。胜利油田产量效益双下降,拉低全市GDP增速2个百分点,拉低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4.5个百分点,拉低全市公共预算收入4.2个百分点。面对严峻挑战,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力开拓,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一是经济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22.1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一季度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236亿元,增长14.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7亿元,增长5%,完成年度预算的55.4%。反映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工业用电量1-6月份同比增长3.7%,比1-5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6月当月同比增长6.9%,其中地方工业用电量增长10.2%;货运量增长较快,东营港1-6月份货物吞吐量达1565万吨,同比增长31%,成为全省第三大汽油码头;银行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37.3亿元,同比增长9.13%,贷款增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四位、第三位。二是各项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1200亿元的82个重点项目已开工77个,开工率93.9%,投资基本达到进度要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德大铁路已贯通,东营港北防波堤和三个突堤、广利港、东营港城、济东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黄大铁路已开工。三大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一批安全环保项目顺利实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水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三是企业转型升级闯出成功路子。各企业着眼长远发展,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价值链。比如,山东国瓷公司加强自主研发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科瑞集团深化产学研结合提升创新能力,华辰重型数控机床公司实施高端人才带动,方圆集团以技术、装备、服务输出国外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利华益集团拉长产业链,永泰集团、万达集团推进战略合作,海科集团、华亚航空燃料公司开发高端产品,等等,都在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四是政策争取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深入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积极到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争取具体政策支持,推动黄蓝规划落地。东营综合保税区5月6日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省第四个综保区。地炼企业使用进口原油资质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垦利石化、利华益集团可使用进口原油602万吨/年,亚通石化申报材料已上报。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从今年7月1日恢复征收,我市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10亿元。东营港成为全省首个进口澳大利亚肉牛贸易口岸;东营农高区创建国家级农高区、中央支持黄河南展区搬迁改造等政策争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五是推进社会文明和谐取得新的成效。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法治建设,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平安东营建设,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问题。油地共建深入推进,与济军综合训练基地融合发展的做法得到济南军区首长的充分肯定,营造了区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六是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升境界标准,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工作;广大企业家不畏困难,拼搏创业,形成了共克时艰、共促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受国际油气价格波动、贸易壁垒、市场不振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融资仍然困难,2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达19.9亿元;费用高,“两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24.5%;土地、用工成本高,企业经营压力大。三是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企业投资意愿减退,上半年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72个,同比减少9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3个,同比减少105个。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1%,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30.1%、19.6%。外经外贸受到严重冲击,继去年美国和俄白哈对我国轮胎出口进行“双反”调查后,今年印度、加拿大、阿根廷又对我国化工、石油管材出口发起“双反”调查,严重影响我市出口;受国际政局不稳影响,企业“走出去”困难较多。四是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占全市工业主导地位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市增速15.5个百分点。五是经济回暖的基础不稳固。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我市经济增速总体处于低位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半年仅为82.1%,低于购进价格指数7.5个百分点,部分行业效益尚未出现根本性好转。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更大挑战的准备。
  新常态下,我市经济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推进增长动力转换、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加迫切。全市上下要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上来。
  从宏观形势来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一场巨大变革,带来了一系列趋势性、转折性的深刻变化,对我们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首先,新常态下,发展动力接续的任务越来越重,创新驱动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如果我们不迅速突破固有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束缚,破除传统发展方式、增长模式、体制机制等障碍,发展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压。其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发展变化之大、产业变革之快前所未有。比如,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很多制造业企业积极重构业务格局,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新的产业形态蓬勃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向传统领域渗透,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商贸零售企业去年全国关闭201家门店,而网购消费“井喷式”增长。面对产业大变革,如果我们不主动适应,就会越来越被动。第三,面对新常态,各地都在竞相发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党政代表团赴青岛、临沂、济宁、淄博和深圳考察学习,他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势头,使我们深受启发。深圳全力打造“创新之都”,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多家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有30多家设立研发中心或采购中心。从省内看,潍坊、淄博等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都很大。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谁行动快、力度大,谁就能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从我市情况来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战略抉择,必须坚定不移、决战决胜。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重大进展,培育形成了一批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培植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的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强,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转型升级的任务异常艰巨。轮胎产品贴牌率在50%左右,赢利能力弱;石化产业一体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精深精细加工产品少;石油装备产业研发能力不足,60%以上是中低端产品。目前我市经济遇到困难,集中暴露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等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不论是当前稳增长,还是谋求长远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从当前时机来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把握大势、积极作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把经济转型升级摆上了战略位置。《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为我们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电子商务等11个具体行动,对培育新兴产业新型业态规划了路线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总体要求,出台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郭树清省长在我市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上专门作出批示,要求东营在工业转型升级、地炼企业结构调整、轮胎行业提高标准等方面走在前列。我们一定要用好政策机遇和有利条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东营经济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全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持久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总的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实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推进,着力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企业实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层次明显提升、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列。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保运行稳增长,打牢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前提,只有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才能为转型升级创造有效空间。要坚持在发展中转调、在转调中发展,做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一是抓好政策措施落地。对中央和省里围绕稳增长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深入研究,认真用好。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调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二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稳增长关键是稳企业。各级要牢固树立“支持企业就是支持发展、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和机关干部驻企联络制度,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要建立企业运行预警机制,加强实时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有效地化解债务危机和金融风险。三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投资。近日,济南市出台了《稳定增长促进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50条,其中属于强化投资拉动的22条。当前外部需求减弱,消费拉动作用有限,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关键支撑,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开发建设要做的事情多,投资潜力大。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投资政策导向,瞄准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加快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社会民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投资体制机制,充分运用PPP模式,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
  (二)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开拓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紧跟新一轮产业发展趋势,强化创新驱动,注重内涵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第一,促进工业脱胎换骨。东营是一座工业城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工业。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化激励政策,对促进转型升级的项目,实行财政扶持、降低成本、要素保障等扶持政策;转变扶持方式,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创新、检测、展销、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严格控制低端项目,制定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两个负面清单”,对列入负面禁入的项目实行立项禁批、用地禁供、环保禁批、金融禁贷措施。这个文件完全符合上级指示精神,特别符合东营实际,有力度,有特色,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推出这样一个创新性举措,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抓好执行。比如“两个负面清单”,是随着形势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更新的,可以考虑建立会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要以落实《指导意见》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东营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具体工作中,要推进“五化”:一是高端化。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只要搞好改造升级,就能实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利华益集团、海科集团都属传统的石化产业,近年来加大技术装备改造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各企业要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加快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工艺改造,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二是低碳化。新常态下,只有摒弃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才能赢得生存空间。近年来,垦利石化集团围绕油品生产低碳化,实施了10余项节能技改项目,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各级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强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对节能环保问题实行重拳出击,铁腕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三是智能化。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创新模式,给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化。我市不少企业都在积极使用机器人,用现代化、自动化装备提升传统产业。要加强扶持引导,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四是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制造服务业已占到服务业比重的70%,《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深圳三诺集团创出了“OPM”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从市场调研到技术开发,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三诺集团从1996年成立之初的20余人发展到近万名员工,从一间简陋的厂房发展到100万平方米“智造基地”,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我们要打破重生产、轻服务的思维惯性,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环节延伸,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提升。五是品牌化。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商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品牌就是价值。培育品牌经济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000美元,进入品牌消费时代。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出一批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是新一轮发展的竞争高地。深圳的产业发展走过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实现了工业化;90年代中期高新技术产业开始成为支柱产业;自2009年以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去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由边陲小镇发展成为15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去年实现GDP1.6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今年有望超过香港。济宁市这几年全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用5年时间达到千亿元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新硅谷”,已引进美国惠普、甲骨文等知名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幅达40%。济宁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条件不比我们强,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应该能够做到。目前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必须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尽快形成规模。要立足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培植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鼓励传统工业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抓住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个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深圳龙岗区的天安岗头,原来是个城中村,聚集了一批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城村混杂、布局凌乱,年产值只有2-3亿元。龙岗区对天安片区进行整体改造,开发了天安云谷项目,吸引大型IT企业和从事“云-管-端”研发的企业进驻,打造国内首个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规划的强调“共享、协作”的产城社区,成为深圳市推进“腾笼换鸟”、发展新兴产业的高端载体。我们要突出抓好创新园区建设,集聚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特别要发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园、生态谷、生物医药产业园、胜利科技创新园的载体功能,努力打造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
  第三,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市服务业滞后,与经济规模和工业总量不匹配,是发展的短板。要顺应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发挥我市实体经济体量大的优势,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服务业。特别要以东营综合保税区为龙头,以东营港、广利港、胜利机场为依托,加快发展临港临空服务业。科学规划布局,加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园区,实施一批龙头项目,形成聚集带动效应。落实扶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尽快把服务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现代农业大有作为。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方向,以绿色种植、现代渔业、生态畜牧业、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具有东营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特别是加快农高区建设,尽快打造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项目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要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实施好项目大项目,在规划编制中谋划项目,在政策落实中培育项目,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开发项目,在引进高端人才中带动项目,在战略合作中引进项目,在市场开拓中挖掘项目,在企业上市中催生项目,特别要瞄准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推进合作,以新的项目生成机制实现增长动力转换。要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对今年的82个重点建设项目加强调度,加快推进;对10个重点推进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作用,扶持好项目大项目建设。对项目的手续办理问题,各责任部门要主动研究、快速解决,自己能办的开辟绿色通道抓紧办,需要争取上级支持的积极做好工作,需要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出面的,做好联系工作。各级各方面要全力支持和服务项目建设,创造良好建设环境。
  (三)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打造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转型升级的根本支撑。要以更大的举措和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这是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要积极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扶持服务,推进企业孵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平台建设,构建各方面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对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要强化政策措施,增强服务功能。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对企业来讲,谁在科技创新上舍得投入、实现率先突破,谁就能拥有行业话语权、赢得竞争主动权。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拥有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华为公司教育员工时刻思考“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近10年来研发投入1900亿元,去年排在全球第26位,逐步从一个初始资金只有2万余元的民营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公司,成为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三分之一人口、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比亚迪公司树立“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出领先世界的创新科技,2014年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销售新能源车1.98万辆,以超出第二名70%的成绩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首位。各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各级要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服务向企业聚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三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是推进科技创新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缺乏研发资源的实际,支持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为支撑、行业内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新型产学研联合体。积极探索创办“科技银行”,促进金融资本和创新资本融合,更好地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强化人才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关键要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深圳建市之初,人才匮乏,他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吸引人才到深圳创新创业;现在又提出人才工作立法、建设人才特区、实施“孔雀计划”等人才工作新举措,努力再现“孔雀东南飞”。华为公司17万员工中有超过45%的人从事研发,腾讯公司50%以上员工为研发人员。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前沿理念和先进做法,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积极引进领军型人才,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科技创新突破,以高端人才引领高端发展。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转型升级的动力活力。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制约。要善于用好改革这把利器,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一是推进简政放权。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加快建设“四张清单、一个平台”为主要框架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努力打造全省审批项目最少、效率最高、质量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城市。二是促进金融创新。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对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破解融资难题、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落实扶持政策,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改制规范,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力争用两年的时间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三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是市场活力的源头活水。当前,“创客”“众筹”“众包”等创业方式急剧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越来越浓。要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中小微企业,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发展局面。
  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要抓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的新布局,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扩大进出口。认真落实我市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市场,坚持以质取胜,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和出口效益。积极扩大优质资源、先进技术、高端装备进口,发挥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二是推进战略合作。济宁的华勤集团从一个村办企业发展成为国内轮胎行业的龙头,很重要的是坚持“发展比股权更重要”,积极推进合资合作,1998年与法国德普勒公司合资,2005年与意大利倍耐力集团合作生产轮胎,2007年与美国固特异合作生产输送带,走出了一条高科技支撑、国际化运营、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引进各类资本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和结构调整,激发企业活力。要加强与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商飞公司、中航科技集团等大企业集团的合作,抓好合作项目落地,提升合作水平。中国商飞公司的试飞基地项目,主要承担C919大型客机和远程宽体飞机的试飞任务,规划建设“三中心、两基地、一学校”,打造北方民用飞机4S店,还可以吸引大型民机维修企业来东营落户,一定要把这个重大项目推进实施好。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境外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各企业要有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开放的谋略,以更大的胆识和气魄“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四是搭建开放平台。办好广饶橡胶轮胎展、东营区石油装备技术展、垦利农产品展,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确保明年5月底封关运营,真正打造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油地军校团结共建是东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力量。当前,地方和油田都面临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艰巨任务,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深入实施合作项目,抓好油田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培植一批新的增长点。扎实做好油地校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工作,加强与中国石油大学的产学研结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济军综合训练基地共同抓好合作事项的落实,努力打造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典范。
  (五)着力抓好安全环保,强化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安全环保是经济发展的底线和生命线。新《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顺应广大群众期盼,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环保。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持续深入抓好整治,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对实施“三大专项行动”情况,第四季度进行一次分析评估,总结成功做法,找出差距不足,提出下步工作打算,明年继续实施,推动形成安全低碳绿色文明发展的新方式。企业是安全环保的主体,在安全环保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松懈。要有担当、负责任,充分认识抓好安全环保是应有的社会责任,是诚信守法的义务。要转变观念、创新理念,把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技术标准、装备水平、管理措施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标尺,自觉加大投入,倒逼转型升级。要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促进安全绿色低碳发展。
  (六)着力提升企业素质,培育转型升级的新型主体。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素质。要深入实施“四个一”工程,在每个行业筛选一批骨干企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每个企业引进一个具有牵动力的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一个高层次职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建设一个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的技术研发体系,培育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干企业是实实在在的干事创业,最忌讳心浮气躁。打造百年企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扎扎实实推进增长动力转换,提升企业素质和发展水平。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广大企业家要心怀梦想、志存高远,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要敢闯敢试、敢想敢干,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搏击风浪,在应对挑战中实现跨越发展;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突出主业,争当行业龙头;要勇于担当、践行责任,遵纪守法,为社会多做贡献。
  (七)着力加强园区建设,构筑转型升级的特色载体。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我市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农业高新区、1个畜牧业示范区和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这些园区转型升级,对于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集聚集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各园区要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抓好龙头项目建设,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带动形成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增强综合实力。河口区蓝色经济区引进的彩客化学公司DSP酸系列项目,与科德化工、东奥化工等企业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彩客化学公司还引来了下游客户,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各园区要突出主导产业,做好产业链招商工作。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增强园区发展活力。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提高投资强度,吸引高端项目,严格安全环保标准,禁止低端项目进入,发挥对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作用。县域经济、镇域经济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县区、乡镇要以特色园区为载体,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各自优势,把好项目门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市县乡共同努力,整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三、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创造一流发展业绩
  东营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达到了相当规模,进入新常态,面临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双重任务。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有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气魄和胆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矢志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奋力把东营的事业推向前进。
  第一,既要只争朝夕,又要防止急功近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既迫在眉睫,更是长远大计。要把抓当前与谋长远结合起来,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科学务实的态度,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转型升级等不来、熬不来,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大干苦干,夙兴夜寐地工作。大王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就在于“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大王精神。转型升级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对我们的优势产业不能抛弃,必须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发挥优势,打造全新的升级版。转型升级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潜下心来,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面对当前形势,有的同志心里很着急,但是,实施创新驱动、推进改革开放、深化“三大专项行动”,都不是短时间内能见效的,必须付出不懈努力。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推进各项重大工程项目,脚踏实地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伴随阵痛,我们要勇于承受,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实现浴火重生。成就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深圳市打造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也是几经风雨,走过了艰苦创业的历程。腾讯公司创业当初不被人看好,先后与四家公司谈判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在深圳高交会上找到了风险投资商,获得了资金支持,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
  第二,既要立足长远谋划大事,又要防止好大喜功摆花架子。作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在于谋全局、抓大事。谋全局,就是出主意、用干部,特别是作为“一把手”,要注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引领和激励大家干事创业。抓大事,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大事。对我们来讲,落实上级部署、实施黄蓝国家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大事,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也是大事。有的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看起来是企业的事、是市场的事,但如果我们不及时妥善处置,就可能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影响发展大局。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战略思维,有长远眼光,有洞察大势、见微知著的本领。近年来,我们妥善处置了几个企业遇到的资金链风险,维护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成功化解昊龙集团重大风险事件被建设银行总行作为典型案例在全行印发。有的干部好高骛远,喜欢讲大思路、大手笔,工作架势像是拉得很大,但落实不到具体行动上。怎样才能抓好大事?关键是在谋划全局的前提下,抓好一个个具体事情,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到积小胜为大胜。不抓具体,就是白抓、空抓。实施黄蓝战略是东营的头等大事,是各项工作的统领。而只有跑上去争取支持、走出去招商引资、沉下去解决问题,实现一项项具体工作的突破,才能推动黄蓝规划落地,使两大国家战略成为东营发展的引擎。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具体问题做起,立足当下,埋头苦干,持续用力,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防止陷入事务主义。坚持问题导向是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的事业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新常态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但解决问题不能陷入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要深入研究客观规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带全局。我在基层调研时,许多同志反映用地制约影响了项目建设。对此,首先要破解这个瓶颈制约,强化要素保障;应当注重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关键要摒弃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转变发展方式。这里特别强调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问题。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是必须始终抓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要牢牢抓在手上。要不断解放思想,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以开阔的视野和超前的思维指导经济工作。加强研究谋划,深入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认真学习,探求规律,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努力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发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和科学化水平。
  第四,既要讲纪律守规矩,又要防止不担当不作为。讲纪律守规矩,是党员干部的行动准则。姜异康书记指出,纪律和规矩既是“紧箍圈”,也是“安全带”。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严格按法律、按制度、按程序办事,不符合规定的事情坚决不办,确保每件事情都经得起组织检查、群众监督、历史检验。我们党定法纪、立规矩,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使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担当作为。讲纪律守规矩,就应当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现在有的干部面对严格的纪律约束,不担当、不作为,把讲纪律守规矩当成“为官不为”的挡箭牌,该向上争取支持的不去跑了,该为基层提供服务的不给办了。把不作为归咎于管得严,实际是找借口,是党性不纯、私心太重、作风不正的表现。要从严从实治理“为官不为”问题,对“怕”字当头、不敢担责、推诿扯皮的,对吃拿卡要、乱作为的,坚决问责查处。既干净又干事,才是讲纪律守规矩的合格干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使命责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积极担当作为。
  四、从严治党,树立正气,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强保证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东营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员干部。各级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持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科学选拔使用干部,为事业发展选好人用好人。选人用人是关系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用好一个干部,就能树立一面旗帜,激励更多的干部干事创业;错用一个干部,就会挫伤一批人的积极性,给事业造成损失。市委的态度很明确,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公正公平,切实为事业选好人用好人。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党章有明确要求,总的就是“德才兼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求广大县委书记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赋予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要坚持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干部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群众口碑等各个方面,准确考察识别干部。了解和评价干部,不能只看干部是怎么说的,关键是看怎样做的;不仅要看上级领导的评价,还要看基层和群众的评价。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坚持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健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起来,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担当、能力上不适应、作风上不实在的干部坚决进行调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组织上选干部,为事业发展调兵遣将,而不是干部按照个人需要选岗位。每个干部都要明白这个道理,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
  第二,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广大党员才能学有标杆、行有指引。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自觉和更高的标准践行“三严三实”,以模范行动推进专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要坚持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用力,真正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专题教育激发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用推进发展的实绩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效。要忠诚履行职责,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攻坚克难的斗志,拿出解难题、促发展的实招,多干不图名、不图利的实事,创造打基础、利长远的实绩。要增强素质能力,结合开展专题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工作本领,特别要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结合的文章,理清思路,善谋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不懈奋斗,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个历史性课题,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拼搏进取的韧劲,持续不懈努力。
  第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打造良好政治生态。近年来,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金库”问题依然存在,“四风”问题屡禁不止,执行工程招投标有关规定不严格,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庸懒散”现象存在。在管党治党这么严、纪律约束这么紧的形势下,有的单位和干部仍然违反纪律、我行我素,必须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一要抓好经常性教育,经常为党员干部敲敲警钟,让大家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不会重来。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从违纪违法案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近期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市廉政教育中心进行警示教育,使大家真正受到触动、筑牢防线。二要坚持常态化监督,对出现苗头性问题的早提醒、早纠正,对干部给予关心爱护。组织上不会与哪个干部过不去,严格纪律审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予以查处,防止小错酿成大错,是对干部的爱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正确对待,自觉接受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三要推进制度化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用制度管出好队伍、好风气。
  各级领导干部要严守纪律规矩,特别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公与私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在公与私之间保持清醒、划清界限,铲除“当官发财”的私心杂念,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事。二是情与法的关系。当官要守官德,党员要讲党性,办事要有原则。如果只看关系不管原则,只管人情不按程序,只论亲疏不管对错,势必会让亲情绑架公权,最终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毁掉家庭幸福。许多领导干部出问题,都与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有关。对子女、亲戚朋友给予关心爱护是人之常情,但违反规定办事,只会带坏家风,也害了家人。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亲情,加强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决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谋私利,树立良好的家风。三是政与商的关系。服务企业发展是领导干部的应尽之责。对企业该支持的要旗帜鲜明地支持,该帮助的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关键要正确处理与企业、与企业家的关系,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树立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积极扎实工作,奋力开拓进取,齐心协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持久战,为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