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rec=96&run=13

科技

[科技体制改革]1.科技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1995年,市委、市政府以东发(1995)
27号文颁发了《关于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意
见》;召开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各县区相继筹备召
开科技大会,实施“科教兴县”、“科教兴区”和“科教兴镇”战略。同时,设立了
“科技兴业贡献奖”;2.科技投入逐年增长。1995年,全市科技投入资金13709万元,
同比增长73.4%,其中,科技三项经费539万元,同比增长32.8%,科技推广经费100
万元, 落实科技开发贷款329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9780万元。建立科技发展基金500
万元。同时,全市五个县区投入技术开发研究经费80万元,同比增长39.13%;3. 科
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1995年,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管
理体系的基础上,选配科技副县(区) 长4名,选聘科技副乡(镇)长达到60名,配备科
技村委副主任1823人。 年底,建立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290个,农业服务人
员达到826人,培育科技示范乡镇14个,科技示范村206个,科技示范户9065个,初步
形成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网络。

[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 1995年,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7项,其中新
上国家级项目14项,省级29项,市级42项;结转省以上项目66项,市级26项;农业科
技推广计划项目20项。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科
技兴海、科技兴社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科技兴农。1995年,主要围绕高效畜牧业、滨海盐碱地蔬菜、芦笋、果树、
枣粮(棉)间作、棉花、水稻、大豆等项目进行科研和推广。鲁豆11号优良品种的引进
与繁育,一举结束了黄河三角洲夏大豆品种不配套、大密度小个体、广种薄收的历史,
5万亩开发区单产达到208.87公斤,10万亩带动区单产达到158公斤,比开发前翻了一
番。进行了金珠1号水稻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试验,示范面积2.3万亩,其中4000亩示范
田单产达到464.8公斤。 李鹊乡被国家科委确定为“黄河三角洲平原高效农业综合发
展示范区”,先后承担国家级星火项目1项,省级重点项目3项。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
入2500元, 综合指标列全省6个高效农业试点乡镇之首,成为全市发展“双高一优”
农业的典型和样板。 1995年,全市共组织实施科技推广计划项目20项,其中8个推广
项目为重点, 项目完成后,可增产粮食920万公斤、棉花125万公斤、畜禽产品100万
公斤、果品600万公斤、水产品30万公斤,年增经济效益7500万元。
二、“科技兴工”。1995年底,厂办科研机构发展到67家,其中市级行业研究所
发展到9家,从业人员700人。选择了一批试点单位,开发一批新技术产品和名优拳头
产品。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一大批产值超亿元,利税过千元的企业集团和区域
性支柱产业的形成。 年底,共培植省科委重点科技示范联系企业3个、山东省星火示
范企业4个、 山东省高新技术生长点11个、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2个,创建科技型企
业集团10个,形成了1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产业。
三、“科技兴海”。根据市政府颁布的《东营市水产业建设“海上东营”实施规
划》,制定出台了《东营市“科技兴海”方案》。围绕这一方案,安排实施了“螺旋
藻片剂加工技术研究”、“沙蚕暂养技术研究”、“沿海滩涂文蛤增养技术推广”等
项目,投入资金30多万元。
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火炬计划项目为龙头,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入手,
从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和高新技术企业起步,逐步形成了具有东营特色的高新技
术产业。东营金岭集团公司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级火炬项目“羟丙基瓜尔胶粉”,填补
了国内空白,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累计新增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3000万元。东营市
鲁光化工厂靠科技起家,开发出一批为油田配套服务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规模迅速
扩大,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利税近1000万元,成为全市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积
极创办高科技园区。市政府确定以石油大学和油田“四院一中心”为依托,创办东营
石化高科技园,使之成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科技管理工作]1. 科技成果管理。全年共组织鉴定、验收登记科技成果81项,有1
7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 ,有7项成果荣获1995年省科技进步奖、4项
科技成果获省星火奖, 获奖项目总量及获奖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组织7项科技成果
参加了全国首届环渤海科技成果博览会, 有4项荣获金奖,东营市组团被授予优秀展
团奖。参加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7项获金奖、4项银奖,签
定技术合同数额突破1000万元。
2.科技奖励机制。1995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首次科技奖励大会,对
荣获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评选出1994年、1995年市科技进步奖
项目80项,其中1994年41项、1995年39项。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对评审方式和评审时
间进行大胆改革, 研究制定了“科技兴业贡献奖”奖励办法,1995年全市有4个单位
获“科技兴业贡献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有25人获“科技兴业贡献奖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3.技术市场管理。按照“放开、搞活、扶持、引导”的方针,把发展民营科技、
开展技术贸易作为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经科一体化的桥梁,促进了民营科
技企业集团化、 产业化的进程。1995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75份,技术成交额1468
0万元;审批认定科技开发企业75家,全市科技开发企业累计达到447家,其中民营科
技企业达到405家;培训技术经纪人58名,科技企业会计26名;代征代扣税款267万元,
比上年增长31%。同时,东营市技术市场管理工作获95年国家“金桥奖”。
4.知识产权、专利工作。1995年,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工作的通知》 ,组织召开了2次全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全年接待专利咨询人员
达300余人次。 代理专利申请42项,专利申请达95件,专利实施率达50%,有26项专
利技术列入省市各类计划实施,有20多项专利技术在各类技术展览会上获奖。河口区
义和镇水暖器材厂,被省科委和省专利局授予“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称号,成为全
市第一家获此荣誉的企业。

[科技情报信息研究]1.科技情报信息。围绕全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重点,开
展了4个课题的研究, 其中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黄河三角洲地区管理与专
家咨询系统》研究课题是情报所建所以来承担的第一个省级科研项目。完成的《东营
市企业及产品技术信息调研和数据库开发应用试验》、《东营市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和创汇产品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荣获1995年度省科委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全
年共发表论文11篇,编印发行《传真信息》1.5万份,为用户提供科技信息3万余条,
接待技术咨询近200人次,为全市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耿考清 孟晓捷)

[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活动]1993年,全市开始了创建活动。河口区通过层
层发动,领导推动,财政助动,1995年全区科技开发研究经费达到33万元,在全市率
先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行列。 1995年4月,垦利县提出在全县开展争创全国科技
进步先进县活动,11月7日,通过了市政府组织市科委、经委、农委、教委、财政局、
统计局、乡企局等单位专家的市级验收。

[国家科委水稻新品种金珠1号推广现场会在东营召开]10月8日,国家科委成果司水
稻新品种金珠1号推广现场会在垦利县召开。来自山东、天津、河南、北京等5省市的
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市委书记李殿魁、副市长李吉祥到会看望与会领导和各
省市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