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工作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rec=9&run=13

[调查研究工作]1995年,市委研究室围绕市委决策需要,在“贴紧”、“超前”和
“结合”上下功夫,认真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调研成果。全年开展
较大型调查研究活动13项:全市企业股份制改造情况调查、垦利县稻改农场大户承包
情况调查、大王镇社会治安“一条线”管理情况调查、东营市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济
宁市工业发展情况考察、全市供销社深化改革情况调查、全市农民负担情况调查、广
饶县啤酒厂转制解困情况调查、花官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西水磨村走共同富
裕道路情况调查、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利津县实施工农对接加快工业发
展调查、垦利县加快工业发展情况调查。共形成调查研究报告13篇,其中有10篇引起
市委领导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如《济宁市工业发展考察报告》、《花官乡农业产业
化的基本做法》、《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等进入了市委决策,对于促
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加速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大户承包,合作经
营,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社会治安“一条线”管理办法好》、《花官乡农业产业
化的基本做法》、《发展股份合作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行整体移交启动内
在活力》、《实施工农对接,加快工业发展》等调查报告,挖掘总结了群众创造的成
功经验,经市委领导批示,有关报刊登载后,在社会上引起良好效应,为全市社会经
济发展树立了先进典型。
文字服务工作。 完成重要文字服务事项59次,其中主要的有:1、起草市委领导
讲话、市委文件、会议纪要等21项。如《李殿魁同志在检法司安全体干警大会上的讲
话》、《李殿魁同志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李殿魁同志应邀在省委党校
讲课时的讲演稿》、《省委政法委赵景祥同志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陈
锡山同志在全市扭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委农业领导小组1995年冬暨1996年工
作要点》、《市委工业领导小组会议纪要》、《东营市市级机关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等。 2、起草、审定市委有关会议材料等25项。如筹备召开全市工业扭亏工作会议、
全市农业产业化座谈会议、全市经济工作大会材料等。3、市委领导署名文章8篇:李
殿魁《稳定黄河现行入海流路的理论思考》在《求是》刊登,《实施“四化”战略,
加速黄河三角洲开发》在《山东社会科学》刊登;阎启俊《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大
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树立发展社区经济思想,努力做好三篇文章》在《东营
通讯》刊登,《抓住关键,夯实基础,加速发展黄河三角洲工业经济》在《山东战略
研究》和《市长论坛》刊登;《陈锡山同志谈当前工业工作》、陈锡山同志署名文章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走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张万湖同志《谈
农业和农村工作》、张万湖署名文章《大力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分别在《东营
通讯》 和《东营日报》登载。4、联系出版并负责编辑李殿魁著《黄河三角洲开发:
中国重大的科技经济课题》一书,全书26万字,在人民出版社以精品书标准出版。
党刊编辑工作。市委党刊《东营通讯》月刊在文稿质量、封面设计、栏目设置、
版面编排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在省内同类刊物中居于上游,较好地发挥了市委指导工
作的阵地、联系基层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展示东营风貌的窗口三大作用。与省内16个
地市及全国60多个中等城市的党委调研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加强了信息交流,
扩大了东营市的影响和知名度。同时,发挥刊物的阵地作用,推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
之风,组织开展了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调研征文”活动和“为黄河三角洲开发
献策征文”活动,刊发县级领导干部调研文章30余篇。
内部建设。首先,室领导班子从严要求,率先垂范,树立起“团结、高效、严谨、
求实”的良好室风,倡导和形成了“三种意识”、“五种精神”,即服务为本的服务
意识、贴紧市委中心工作的中心意识、及时优质的效率意识和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工作第一的敬业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
精神。其次,强化德业双修,不断提高全室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第三,量化考核,
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了百分制考核办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定任务、定人员、
定时间、定质量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组织建设] 1995年底,全市共有中共党员64592名。其中,正式党员62390名,占9
6.6%, 预备党员2202名,占3.4%;男党员58038名,占89.9%,女党员6554名,占
10.1%; 少数民族党员42名,占0.07%。1937年7月7日前入党1名;1937年7月7日至
1945年9月2日入党419名,占0.6%;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入党4066名,占6.3%;
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入党9765名,占15.1%;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入党197 83
名,占30.6%;1976年11月至1992年9月入党24485名,占37.9%;1992年10月以后入
党6073名, 占9.4%。年龄结构:25岁以下2929名,占4.5%;26至35岁13349名,占
20.7%; 36至45岁20299名, 占31.4%; 46至55岁14129名,占21.9%;56至60岁5
833名,占9.0%;61岁以上8053名,占12.3%。文化结构:大专以上6529名,占10.1
%; 中专7730名,占12.0%;高中9913名,占15.3%;初中18619名,占28.8%;小
学19105名,占29.6%;文盲2696名,占4.1%。1995年,全市共发展党员1792名,比
上年增长6.2%。 农村和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的1150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64.2%,比
上年增长10.7%; 女党员325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18.1%,发展女党员的比例比上
年增加2.6%。 35岁以下的1241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69.3%,比上年增长4.6%;3
6岁至45岁的488名, 占新党员总数的27.2%;46岁以上的63名,占新党员总数的3.5
%, 比上年减少1.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347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75.2%,比上
年增长3.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45名,占新党员总数的24.8%,比上年减少3.8%;
各级党组织一是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中心
环节来抓。二是继续把发展重点放在企业、农村生产一线和35岁以下青年及妇女中党
员偏少的问题上。加大力度,认真解决部分农村党支部长期未发展党员的问题。年内,
发展农民党员455名,有79个连续5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发展了党员。其中21个是连
续10年未发展党员的村。 在企业生产一线发展党员479名,比上年增长11.4%,解决
空白班组132个。 三是加强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制度建设。年初,市委组
织部下发了《关于做好一九九五年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实行了发展党员工作分级
负责制,根据发展对象在培养考察、评议和审批等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要求,逐级
明确责任,完善层层定责、层层把关和层层监督制约的配套措施。四是强化对入党积
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建立了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截止年底,
全市申请入党人数已达16988人, 其中已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7747人。有5097名
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入党前培训。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组织力量对后进乡镇党委、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党
支部整顿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各区县都较好地坚持了每半月召开一次调度会的制度,
结合各自的实际,针对整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工作措施,切实加强了对
这项工作的落实。二是乡镇党委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59个乡镇全部顺利完成了换
届工作,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督促各乡镇党委建
立健全了党委学习制度,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委成员廉洁勤政守则、党委成
员目标责任管理等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三是软弱涣
散和处于瘫痪状态的村党支部得到了有效整顿。通过县乡领导包村,下派工作组,县
乡机关干部进村任实职,区县直部门帮扶及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对全市90个软弱涣散
和瘫痪状态的村党支部普遍进行了集中整顿。共有58名县级领导干部、86名乡镇领导
干部, 承包了所在县区的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党支部。选调了174名县乡机关干
部,组成了64个工作组进驻后进村,帮助进行整顿;又有27名机关干部到后进村任实
职,其中任支部书记的10名、副书记的2名,各区县有25个部门、单位承包了后进村。
整顿中调整农村支部书记119人, 其中调整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支部书记29人。
四是加强领导和督导。市委组织部加强了对面上整顿工作的督促检查,组织力量重点
调查了18个乡镇和部分后进村,了解和掌握了各区县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建设的进展情
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干部工作。认真组织、具体指导了区县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结合区县党委换届和
市直部门班子微调,充实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全年共提拔45岁以下的县级干
部54名,占提拔干部总数的70.1%。其中,正县级干部11名,副县级干部43名。
加强对企业干部的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管
理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公司企业组织机构配置和干部管理的暂行意见》,使企业干
部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加强对妇女、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制定出台了《关于抓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
的意见》 ,全年共提拔县级女干部13人,占提拔干部总数的16.9%;提拔党外干部3
人,占提拔干部总数的3.9%。其中,正县级女干部1名。市级党政领导班子配上了女
市长,区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达到了省规定要求。
强化干部监督工作。围绕贯彻中组部(1994) 5号文件精神,召开了全市干审工作
会议,先后出台了《县级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
制度》、《动态管理制度》、《企业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认真落实了《县级领导
干部收入申报制度》。
干部培训工作。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干部特别是领
导干部的素质。在政治理论培训方面,突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学习培训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突出了民主集中制教育和廉洁勤政教育。
同时,注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1995年,全市共培训各类干部
2.2万人次,其中县处级干部600余人次,科级干部2160人次。
知识分子工作。加强了对全市知识分子工作的指导,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
好知识分子工作的意见》,颁发了《东营市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暂行
办法》。对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了总结检查,对第四批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的选拔和第二批拔尖人才的调整工作作出了部署。组织了对科技副职工作的总结检查,
加强了对科技副职工作的领导,建起了优秀人才信息库。
干部下派工作。1995年,从市直、区县、乡镇的294个部门、单位中选调了637名
优秀中青年干部, 进驻全市的235个贫困后进村帮助工作。一是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培育经济生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首先采取分类指导,加强管理,提供服
务等措施,巩固、完善、提高上批包村工作成果,使上批所上项目产生了极大的经济
效益, 仅市直机关上批下派干部帮助所上项目实现纯收入就达1221.98万元,比上年
增长85.45%。同时也尽快帮助所包村群众创出了各具特色的奔小康的新路子。年内,
广大包村干部共帮助当地群众新上工副业项目448个;发展养鸡107.43万只、羊15.19
万只、牛4.89万头、猪3.40万头、兔7268只、鱼池1.31万亩、蟹池1763亩,种藕6227
亩; 开发荒地3.02万亩;新上大棚826个;新植芦笋3479亩;新植果树9960亩;发展
食用菌1.99万平方米;劳务输出2719人;扶持发展各类专业户3685个。农民人均纯收
入平均比上年增长550元以上,其中市直机关所包的30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 13元,
比上年增加588元。 二是千方百计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
点问题。在广大包村干部的努力下,黄河滩区首次开发和利用地下淡水资源成功;一
大批蓄水达10万立方米的水库相继建成;柏油路、农用生产用电专线和程控电话通入
村庄和农户;高标准学校的建成和教学办公设施的改善,使过去那种“黑屋子、土房
子、泥孩子”的面貌不复存在。年内,下派包村干部共为当地引进资金2637.25万元,
其中周转金936.2万元, 贷款935.2万元,无偿资金765.85万元;新修柏油路67.92公
里;新建水库55个,新增蓄水能力468.4万立方米;架设农用输电线路100.8 5公里;
安装电话321部;新打机井55眼,铺设自来水管线75523米。先后有59个村在包村组的
帮助下,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61个村通上了柏油路,解决用电、用水、行路难人
数达11.41万人。 新建校舍145间, 提供文体用具价值达7.41万元,为群众解决化肥
1592.9吨、柴油213.5吨、农地膜62.07吨。为群众捐款17.55万元,捐物折价17.77万
元,通过联系协调机械、物资为群众节省资金256.66万元。三是积极实施“科技兴农”
战略,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从提高农民科技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入手,通
过各种形式和渠道, 向农民群众灌输科技知识。先后举办科技培训班158 2期,培训
人员达到67948人次; 组织外出参观学习14895人次; 聘请科技顾问和各类技术专家
413人次; 同时,全市第一个村级果树研究会、第一个村级科技服务队、第一个村级
科技宣教中心和一批农民技术夜校等一大批科技服务组织相继建成并发挥了良好作用,
涌现出了“山东省果树管理样板园”和一批市级“科技示范村”。初步形成了科技培
训、示范、推广、服务体系,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年内,广大包村干部推广科技
新技术135项,引进农作物良种249.62吨、良苗75040株,提供科技书籍1 3623册,建
立科技服务组织48个。四是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为所包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年内,
先后帮助举办党员培训班1063期,培训人员达14625人次;建立党员活动室178个;建
立配套组织692个;调整支部班子70个;培养发展新党员18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
后备干部913名。 同时加强了以三个一工程建设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帮助所
包村建立起72个标准高、设施全、多功能的村级文化大院;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
比活动,帮助制定了一套完整、科学、规范化的村级工作和村民管理制度,使村级管
理初步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
为切实加强市直机关下派干部工作,市委组织部于12月制定出台了《市直机关干
部下派工作选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分总则、任务、选派、管理、纪律、待遇、
考评、奖惩等九章四十一条,从下派干部的选调到日常管理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于1995年3月29日至30日在东营宾
馆召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东营军分区的领导和各区县委书记、组织
部长,市直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听取了孔繁森先进事迹
报告;讨论修改了《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的意见》、《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东营
市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意见》;市委书记李殿魁、市委副书记、组
织部长张万湖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李殿魁就加强党的建设从5个方面讲了意见:一是
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二是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提高
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全面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的组织建设上新台阶。
四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努力塑造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新形象。五是切实加强组织
领导,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可靠保证。张万湖就落实党建工作任务,做好组织工
作讲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以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为重点,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以提高战
斗力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四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
实加强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

[省直机关第七批下派干部返回] 8月31日,市委、市政府在东营宾馆隆重召开省直
驻东营第七批下派干部总结表彰暨欢送大会。市领导李殿魁、阎启俊、张万湖、贾其
贤、王丁海、关美华等与49名省直机关下派干部亲切话别。会议由市委常委、市委秘
书长贾其贤主持。挂职副市长、省外经贸委副主任张晓岚,挂职副市长、省粮食局副
局长刘志和,分别汇报了下派一年半来的工作情况。16名下派干部受到了市委、市政
府的表彰,市委副书记张万湖作了重要讲话。
省直机关第七批下派干部来东营市挂职,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为黄河三角洲的
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主动出谋献策,促进了所在单位决策水平
的提高;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累计引进资金3891.5万元,
其中外资1224万元,贷款1650万元,周转金830万元,无偿资金187.5万元;争取国家
储备粮油指标和储备粮油销售指标340万公斤, 可增加经济效益58万元;新上工副业
项目13个,新增产值17195万元,可创利税1560万元。

[省直机关第八批下派干部来东营市挂职]10月31日,省直机关第八批下派干部到达
东营市。利津、垦利两县分别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市委副书记陈锡山、市人大副主任
王丁海、市政府副市长郝敦典、市政协副主席张源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振文、李
祥义分别赴两县出席了欢迎仪式。市直对口部门的负责人及利津、垦利两县六大班子
领导出席了欢迎仪式。
这批来东营市挂职的省直下派干部共52名,其中厅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9名、科
级干部27名、其他干部15名,分别来自省外经贸委、省教委、省地勘局、省石油天然
气开发总公司、省商检局等6个省直部门。除2名在市挂职外,其他50名干部安排在利
津、垦利两县的9个乡镇、9个县直部门和企业挂职工作。时间一年半。

[党员双学活动]1995年,全市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在广大党员中普遍
开展了以“双学”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全市开展活动的党组织4140个,占党组织
总数的100%,参加活动的党员60456名,占党员总数的93.6%;共抓学习试点377个,
举办培训班432期,培训人数达34542人次。主要采取了“日、班、会”的学习形式。
“日”即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日制度。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每2个月集中学习1天,县级党
员领导干部每半个月集中学习1天,乡镇党委成员每周集中学习1天。“班”即党员领
导干部培训班。举办县级领导干部培训班7期,培训学习骨干450人,举办科级干部培
训班45期,培训2550人次。“会”即党员领导干部读书会。7月份,用5天时间,举办
了市级领导干部读书会,并吸收市直综合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区委书记、宣传部长
参加。重点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会采取自学、讨论和辅导
相结合的方式。年内,先后聘请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
市场经济研究会的杨春贵、周新城、胡乃武、张上塘、石仲全等著名专家学者到东营
作专场报告16场, 听报告党员达1.3万余人次。各县区也分别组织了县级党员领导干
部读书会,并吸收乡镇党委书记参加。市、县、乡三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心学习组成员
普遍建立了学习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1000多篇。多数中心组成员笔记在
2万字以上, 参学率达95%以上。在10月份全市组织的“双学”知识竞赛活动中,党
员领导干部积极参加,认真答题,带动了全市党员学习活动的全面开展。
在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上,注重靠典型的力量来教育感染党员。大力开展了向孔
繁森、王廷江、韩素云、马恩华等先模人物学习的活动,并先后请来了孔繁森、马恩
华事迹报告团,有1000多名机关党员听了先进事迹报告。同时,分别组织了市内先进
党员代表段德娥、王瑞孚、李建华等事迹报告会。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树立起艰苦
创业为荣、奢侈腐化可耻的风气,在社会上努力营造遵守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德和
崇尚家庭伦理道德的良好氛围。
根据农村工作特点,紧紧抓住贯彻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员冬
训这一有利时机,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组织农村广大党
员重点学习特色理论和党章。一是利用冬训对全市1762名村支部书记轮训一遍。二是
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分别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
增强党性观念,履行党员义务”,“三对照、三检查” (即对照党章检查是否真正从
思想上入党;对照特色理论,检查是否树立了改革开放意识;对照党员标准,检查是
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和“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等活动。在广泛开
展“双学”活动的同时,广大农村党员普遍进行了“学科技,用科技,做劳动致富带
头人”比赛活动。

[全市乡镇党委、 人大换届选举]全市乡镇党委换届从9月上旬开始至12月18日全部
结束。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方针,在对乡镇班子认真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
党委班子成员候选人。 换届后,59个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共有490名。乡镇人大换届工
作自1995年11月开始至1996年1月21日结束, 换届前各区县在对乡镇班子进一步考查
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确定了乡镇人大、政府班子成员候选人。经过选举,党委提名的
候选人当选的375名, 其中政府正职58名,人大正职59名;党委提名的候选人落选的
18名, 其中政府正职1名,政府副职10名,人大副职7名;代表提名的候选人当选的1
9名, 其中政府正职1名,政府副职11名,人大副职7名。本次政府换届选举后,59个
乡镇政府班子成员共有26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