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rec=39&run=13

劳动管理

[综述] 市劳动局1995年底有职工515人,其中机关工作人员33人,事业单位工作人
员232人,企业职工250人。全局设10个行政科室,9个事业单位,其中劳动服务公司、
劳动技校、 就业训练中心自办企业6个,涉及餐饮服务、汽车维修、建筑建材、职业
培训等行业。
1995年,市劳动局坚持贯彻实施《劳动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加快了建立新型劳动制度的进程;用人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起劳动合
同制度;改进和完善了工资总额弹性计划、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包干等宏观调控办法,
建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
度改革,生育、工伤、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了新的进展,收缴保险金4085万元;拓宽
就业渠道,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城镇失业率控制在1.98%,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
定;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进一步强化了劳动争议处
理工作, 及时处理了急剧上升的争议案件,结案率为100%,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
稳定;劳动监察机构从无到有,组织网络已初步形成;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加大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和国家监察的力度,超额完成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作业设备
的检验检测任务,各类伤亡事故有所下降;劳动基础管理走上制度化、目标化、正规
化管理轨道;思想政治教育、廉政建设、工青妇及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职工队
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劳动就业]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拓宽就业渠
道,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宏观调控有力、城乡协调发展、企业用工自
主、市场调剂供求的市场就业新机制。
1.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1995年,市就业工作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
中心, 深化了就业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介绍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99
5年, 经劳动部门介绍安置就业19908人,其中城镇就业16737人,农村就业3171人。
全市城镇失业率为1.98%,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乡镇劳动服务站达到50处,配备
专兼职工作人员60多名,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就业服务网络;城镇失业人员到集体、
三资、乡镇、私营、个体企业等非国有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不断增加,达到9615人,占
就业总数的77.6%。就业工作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新格局。
2. 就业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培训各类社会求职人员1.2万人,其中劳动部
门培训3824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各类培训8176人次;培训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全市
开设就业前培训25个班次, 在培生达1100人;市属6所就业训练中心规模不断扩大,
设置专业16个,年培训能力达到2100多人;就业培训人数占社会失业人员总数的77%,
培训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日趋规范、有序。全市劳务管理工作力度加大,农民进城
务工许可证的发放以及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证、卡制度的实施,使城乡就业管
理逐步纳入法制化、 规范化和有序化的管理轨道。1995年纳入管理的劳务工达到8万
人。 全市共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3171人次,其中向省外输出730人次,劳务输出收入
达1500多万元。
4.劳服企业发展壮大。1995年底,全市劳服企业达到605个,产值9.6亿元,实现
利润5588万元, 安置就业人员达到4万人。在劳动部举办的1995年度QC产品成果发布
会上,东营市劳服企业有2项成果获奖;在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中,有1家劳服企业
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15家企业受到市级表彰。

[劳动监察]为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1995年组建了
市县(区) 两级劳动监察机构,共配备专职监察人员9名,兼职人员45名,形成了全市
劳动监察组织体系。市县(区)两级劳动监察机构坚持劳动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建
立了群众举报制度,设立了举报信箱,开通了举报电话,并迅速开展了劳动监察工作。
年内,全市劳动部门共接到群众举报劳动违法案件56件,立案受理48件。通过调解、
警告、下达限期整改指令等方式处理结案44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90%。通过查处举
报案件, 13家企业依法补签劳动合同5800份,11家企业减少了加班加点,5家企业补
缴140人的养老金7.8万元,为280名职工追回集资款3.6万元,为17名临时工追回被克
扣工资2.35万元,使11名被无故辞退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特别是及时查处了外地
在市施工的建筑队克扣84名民工工资、 限制5名民工人身自由的违法案件,通过电视
新闻跟踪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力地促进了《劳动法》的落实,维护了
职工合法权益。

[劳动执法大检查] 5月份制定下发了全市劳动执法大检查方案。市和县区劳动部门
在人大的大力支持下,与工会、工商、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组成了近百人的劳动监
察队伍, 分成23个检查小组,自6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对市域内的国有、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以及私营企业遵守《劳动法》情况进行了为期3个
月的全面检查。共抽查企业360多户,涉及职工58826人,查出违反规定招工用工、拖
欠职工工资、 欠缴“两金”、随意延长工时等7个方面441项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3
50份。 通过检查和整改,企业主动清退私自招用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有430家企业
对照《劳动法》 重新修订了厂规厂纪,完善了劳动合同内容;有420家企业实行了新
工时制度; 有26家企业补缴“两金”150万元;有23家企业兑现了拖欠职工的工资;
有14家违法严重的单位被警告或罚款。为进一步巩固劳动执法大检查的成果,市劳动
局根据省劳动厅、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的要求,于11月份分别对180多户企业的用工、
工资、保险、安全、工时、合同管理等进行了重点复查和抽查,狠抓了整改工作。

[劳动争议处理]1995年强化了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完善了劳动争议处理组织体
系,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达到220个,组建率为91%。年内全市仲裁机构共受理
劳动争议案件83起, 立案51起,按期结案率为100%。其中,市仲裁机构受理58起,
立案32起,结案32起,调解处理26起。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5起,涉及职工190多人。
市仲裁机构于9月份成功调解处理了油田测井公司45名农民轮换工的集体劳动争议案,
使这起进京进省上访半年多、影响面大的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受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广
泛赞扬。

[用工制度改革]5月份,市政府以东政发(95) 95号文《转发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
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办法的通知》,加快了全市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步伐。1995年底,
全市地方、国有、集体、劳服企业已全部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特别是市属五大农场克
服困难,劳动合同制实行面达到了100%;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面已由
年初的2%猛增到60%, 实行面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中乡镇企业有443家、16690人已
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数的67.8%和71.1%。私营企业已有53户、
770人实行了劳动合同制, 占总户数和总人数的21.1%和20.3%;中央、省驻东营企
业实行合同制面达95%以上,其中胜利油田18.7万职工已经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

[工资宏观调控]1995年,实行了动态调控的弹性工资计划,各类工资调控方式在实
践中不断完善。劳动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形成。95%以上的企业使用了《工资基金
使用手册》,90%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工效挂钩和包干工资办法。
在指导企业工资分配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了岗位技能工资动态运行机制,企业
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面达85.2%;试点面列全省首位。对10户企业进行了经营者年薪
制试点;制定了1995年最低工资标准,监测和预警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96.8%的
职工收入超过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困难企业延期支付工资申报制度,
得到劳动部和省劳动厅的肯定。1995年,全市地方国有、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总额
为24785.2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5.1%,人均工资达到3898元,比上年增长18%,
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7%。
1995年,地方企业实发工资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4973万元,工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是:(1) 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3622人,约增发1285万元;(2)根据鲁劳发(1994)368号
文件规定套改技能工资增资;(3)实行岗位技能工资的企业增加岗位工资增量;(4)企
业职工增发油区补贴等原因。(附:1995年东营市属企业职工人数和工资)

[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1995年,全市养老保险制度以国有企业退休费用社会
统筹为突破口,逐步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全市所有类型的企业职工、个体经济
组织从业人员纳入了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全市共有5.2万名职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
占统筹范围职工的98%。全市共收缴保险金4085万元,收缴率为95%。研究制定了社
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市政府出台了职工生育保险
方案;工伤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在利津县和垦利县进行试点,进展顺利;失业保险
的功能得到强化,共为82个困难企业5167名职工发放救济金57万元,保障了职工生活;
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离退休金正常增长机制,离退休费用
在全省首家实行了由社会保险机构直接发放,退管工作受到省劳动厅、国家劳动部的
表彰;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建设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使社
会保险制度改革得到全面深化,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职业技能开发]1995年,市劳动局加强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
了市县(区)两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共鉴定车、钳、刨等10个工种5000多人,评聘技
师118名; 开展了“全国技能月”和技校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使技工学校教学质量和
教学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市技校达到7所,在校生3279人,教职工401人,固定
资产达2773.6万元, 教学基本条件得到改善,校办产业达到6个,创利润62.5万元;
深化了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为主的技校体制改革,继续落实了办学自主权,保
质保量地完成了省下达的1156人的招生任务, 1183名毕业生毕业率达100%,四级工
发证率95%。市劳动局技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得933分,列7所技
校第一名,并向日本成功输送了10名焊工研修生;校办实习工厂强化内部管理,实现
利润28.5万元。

[劳动信访]1995年,劳动信访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受理来信
来访42件次(其中信27件,来访15人次) ,处结率为100%;立案14件,全部在规定期
限内结案; 重复信访7件,占信访量的16%;复信15件,占应复信件的92%。全市没
有出现越级集体上访,也未形成新的上访老户,较好地完成了省劳动厅下达的各项考
核指标。市劳动局被推荐为“全省劳动信访先进单位”。

[安全生产管理]1. 积极推行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4月份,市政府转发市劳动局
《关于在全市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控制指标的报告》,对各县区和各行业下达了安
全生产控制指标,王宝国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市公安局签订了道路交通
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周”和“119”消防宣传等大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培训特种作业人员8000多名,提高了全民安全意识,增强了职工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
能力。
3.狠抓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安全专项治理,深入进行了道路交通秩序治理整顿、
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建筑施工安全治理和特种作业设备的检验检测, 发现事故隐患
6270条,整改6020条,整改率为96%。
4.依法严肃查处事故责任者,强化了全社会法制观念。
1995年, 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548起,死亡167人,受伤417人,直接经济损失33
32.9万元, 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4.2%,上升10.8%,上升4.3%、下降39.97%。
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发生517起, 死亡155人,伤409人,直接经济损失253.05万元,同
比分别下降3.7%、上升10.9%、上升7.3%、下降1.1%;火灾事故发生27起,死亡8
人,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79.867万元,同比除死亡人数上升6.9%外,其余三项分别
下降50%、 57.9%、 72.3%; 非矿山企业发生伤亡事故4起,死亡4人,同比下降3
3.3%、 42.8%,杜绝了水上交通、渔业生产、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发生,连续两
年杜绝麦收火灾、 连续5年杜绝了棉花火灾,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全面完
成。市安全办被省安委会表彰为“1995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建筑施工安全大检查]1995年,市劳动局牵头成立了由市检察院、市总工会参加的
劳动安全稽查大队,自6月9日至11月30日,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活动,
共检查297个单位446处工地,查出乱接乱扯用电线路、脚手架和安全网搭设不规范、
防护装置不健全等事故隐患2600多条, 下达整改通知书324份。通过治理整顿,施工
企业购置安全防护用品70多万元,事故隐患改率达到96%,避免了20多起伤亡事故的
发生。
(孙洪胜)

1995年东营市属企业职工人数和工资

┏━━━━━━━━━━━━━━┯━━━━━━━━━┯━━━━━━━━┯━━━━━━━━━┯━━━━━━━━━━━━━━┑
┃ │ 年末人数 │ 平均人数 │工资总额(万元) │ 人均工资(元) │
┠──────────────┼────┬────┼───┬────┼────┬────┼────┬────┬────┤
┃ │ 上年│当年 │上年 │ 当年 │上年 │当年 │上年 │当年 │增长% │
┠──────────────┼────┼────┼───┼────┼────┼────┼────┼────┼────┤
┃ 总计 │ 60802│63700 │59970 │ 63592 │ 198122 │ 247852│3304 │ 3898│18 │
┠──────────────┼────┼────┼───┼────┼────┼────┼────┼────┼────┤
┃一、国有企业 │ 35896│ 38182│36078 │ 37852 │ 112387│ 152878│ 3115│ 4039│ 29.7 │
┠──────────────┼────┼────┼───┼────┼────┼────┼────┼────┼────┤
┃ 1、挂钩企业 │ 12687│ 13934│ 12017│ 13491 │ 43082│ 57950│ 3585│ 4295│ 19.8│
┠──────────────┼────┼────┼───┼────┼────┼────┼────┼────┼────┤
┃2、未挂钩企业 │ 21261│ 22059│ 22121│ 22305 │ 61114│ 80964│ 2763│ 3630│ 31.4│
┠──────────────┼────┼────┼───┼────┼────┼────┼────┼────┼────┤
┃3、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试点企业 │ 710│ 710│ 710│ 710 │ 3608│ 4920│ 5082│ 6930│ 36.4│
┠──────────────┼────┼────┼───┼────┼────┼────┼────┼────┼────┤
┃4、市地批复自主确定工资总额 │ 1238│ 1479│ 1230│ 1230 │ 4583│ 9044│ 3726│ 6719│ 80.3│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24397│ 24945│ 23394│ 23394│ 83663│ 92318 │ 3576│ 3668│ 2.6│
┠──────────────┼────┼────┼───┼────┼────┼────┼────┼────┼────┤
┃ 1、挂钩企业 │ 5842│ 6598│ 6059│ 6059 │ 18148│ 27564│ 2995│ 4008 │ 33.8│
┠──────────────┼────┼────┼───┼────┼────┼────┼────┼────┼────┤
┃ 2、未挂企业│ 18555│ 18347│ 17335│ 17335│ 65515│ 64754│ 3779│ 3540│ -6.3│
┠──────────────┼────┼────┼───┼────┼────┼────┼────┼────┼────┤
┃ 三、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509 │ 573│ 498│ 498 │ 2078│ 2656 │ 4161│ 4668 │ 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