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选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2&rec=126&run=13

文献选辑

关于《东营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
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报告

--1996年1月29日在东营市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东营市市长阎启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
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
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八五”期间我市改革和建设取得新成就,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胜利完成

“八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认真执行市人大
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巩固发展安定
团结的政治局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推动黄河三角洲
开发迈出了重大步伐。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预计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达
217.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69.3%,年均增长11%,其中地方82.5
亿元, 增长1倍,年均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可达169.36亿元,比1990年增长41.1
%,年均增长7.1%,其中地方84.36亿元,增长1.95倍,年均增长24.2%;第三产业
增加值可达24.28亿元,比1990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发展“双高一优”农业。“八五”期间累计开发荒碱地70.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2.2
万亩, 新增粮棉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3万吨和2.6万吨。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棉花以
外, 主要农副产品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1995年农业总产值可达23.36亿元,比
1990年增长75.9%,年均增长1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预计1995年总产值可达97.5
亿元, 比1990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48.8%。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并举,工业
生产有了较大发展。预计199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可达146亿元,比1990年增长36.8%,
年均增长6.5%, 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可达61亿元,比1990年翻两番,初步形成了以
石油化工、盐和盐化工、纺织、造纸、机电、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石油工业增储稳产,“八五”期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亿吨,天然气储量54亿立方米,
年产原油稳定在3000多万吨。培育市场体系,搞活商品流通,建成一批骨干商场和批
发市场,繁荣发展了城乡经济。预计199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35.69亿元,
比1990年增长2.9倍, 年均增长31.6%。财政金融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对经济的支持
作用不断增强。 预计199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可达5.29亿元, 同口径比1990年增长
1.8倍, 年均增长22.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1990年的28.4亿元增加到10 9.8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由34.1亿元增加到81.6亿元;全市保险业务收入达1.69亿元,比
1990年增长2.3倍。 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
的一支重要力量。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八五”期间,通过深化改革,城
乡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逐步加大。进一步完善农
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并逐步推行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和
农业综合开发股份制,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以转
变经营方式和深化内部改革为重点,农牧场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
革, 促进资产流动和重组,全市股份制企业发展到139家,组建企业集团36家,企业
转换经营机制的步伐加快,活力渐趋增强。顺利实施财税体制改革,以分税制为主要
特征的新财税体制正常运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业务基本
分离。金融证券、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初步建立。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住房制度
改革。计划、投资、价格、社会保障制度和机构改革也有了较大进展。以改革促开放,
国务院批准我市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省政府批准列入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实施全方
位开放战略,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预计1995年全市外贸出口创汇1612.6万
美元, 其中自营出口创汇709.6万美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八五”期间累计批准
利用外资项目290个, 合同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全市三资企
业已发展到277家。 市县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东营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批准进区建
设项目38个, 建成投产8个。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国内横向经济联合,东营
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基础设施超前
发展,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了承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骨干框架。
共新建扩建大中型引黄工程3项,水库32座,新增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全市引提水
能力达到450立方米/秒, 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4.6亿立方米。公路建设跨入全省先进
行列。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8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7.96公里/百平方公里。城市
公共交通发展较快,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东营港至黄河大桥一级汽车专用
路建成通车。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第一个3000吨级泊位基本建成,开通了东营至大连
滚装运输航线;铁路开通了东营至浦口的客运列车。加强电力建设,胜利电厂一期工
程2×2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全市新建成输变电站32座,用电总量达到56亿千瓦时,
所有乡镇和村庄都通了电。邮电通信迅速发展,全市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19.4万门,
装机14.1万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73部,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拨。运用综合
措施治理黄河口,开始取得成效,为区域经济布局的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八五”
期间,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5亿元,增强了对
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科技教育蓬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制定政策措施,强化科技教育。
“八五” 期间,累计投入科技开发经费3.23亿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47项,开
发新产品206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市用于教育事业的总投
入达5亿元,4个县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各类教育
事业发展较快,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199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
2.9万人,普通中小学在校生25.9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计划生育工作
进入全省先进行列。1995年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6‰。
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
提高。劳动、人事、审计、统计、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地名史志、文
物档案、社会福利、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依
法治市,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公安、司法、国家安全工作,推进社会治安和油区秩序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国防教育,支持了军
队建设,加强了人民武装工作。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向先进英模人物学习等
活动,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八五”期间,中心城建设投
资累计达24亿元,建成城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城市基础框架,实现了创
建省级卫生城的目标。县城和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乡面貌大大改观。在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预计1995年全市职工
平均工资可达6960元,其中地方职工平均工资可达3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
比1990年增加1067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3.3亿元,比1990年增加58.3
亿元。
各位代表,“八五”期间我市改革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党政和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是地方和胜利油田携手共建的结果。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对政府工作给
予了大力支持,石油大学、济军生产基地、驻东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及中央和省
驻东营各单位,积极参加了全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
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八五”历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自己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与东营的实际
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双轨驱动”,以改革促
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使黄河三角洲开发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课题日益引起国内外的
关注,列入省和国家决策,并开始推上国际舞台;始终坚持“两个满意、一个放心”
的工作目标,油田和地方紧密结合,发扬“团结求实、艰苦创业”的精神,共同发展
区域经济,共建油洲绿洲, 使资源和区位优势日益得到发挥,兴油富民的路子越走越
宽广;始终坚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着
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
协调发展。这些基本的经验,是全市人民辛勤实践的总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
后的工作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以指导我
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各位代表! 在充分肯定“八五”成就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困难
和问题。站在东营看东营,建市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很
快,但走出东营看东营,我市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我们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
挥出来,如果不加快发展,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会继续拉大。市政府认为,当前我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区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石油替代产业
发展缓慢,尚未形成规模;农业基础还很脆弱,地方工业总量少、档次低,主导产业
优势不明显,现有企业效益不够理想;建设资金紧张,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亟待提
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没有解决;社会治
安中的一些隐患依然存在,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人民群众仍然缺乏安全感。从政
府工作来看,组织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有些部门服务观念淡薄,工作效
率不高;惩治腐败、廉政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
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九五”和到2010年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各位代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规划了今后15年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我们行动的纲领。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原则通过的省“九五”
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对黄河三角洲开发作出了总体规划要求,为我们加
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分析当前形势,预测未来走势,今后15年将是加快实施黄河
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至关重要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
努力开创跨世纪的新局面。为此,我市《纲要(草案) 》初步确定,“九五”和到201
0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
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总结经验,抢抓机遇,始终坚持经济建设
这个中心,进一步启动改革开放两大动力,着力做好做活两个根本性转变、油地结合、
重点突破三篇文章,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本世纪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实现第三个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
标。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奋斗,到2010年,建成山东重要的能源、化工和
农牧渔业基地,培植起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
的战略目标,形成现代化、外向型的新经济区,把东营市建成森林环抱中的组团式石
油港口城市。

主要计划指标初步确定为:

国内生产总值, 按1995年价格计算,“九五”期间年均增长7%,2000年达到30
1亿元, 其中地方达到166亿元,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10
%, 其中地方达到645亿元,年均增长14%。“九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10%,2000年达到269亿元,其中地方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
例“九五”末调整为10.6:76.1:13.3。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5%,2000年达到7200万
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2000年达到9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
长15%, 2000年达到1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25%,2000年达到335亿元;各
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6%, 2000年达到171亿元。“九五”期间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193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
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000元和3800元。 “九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00
1-2010年控制在6‰。

“九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是:

(一)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农牧渔业基地。坚定不
移地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抓住国家拟在黄河三角洲建设粮棉基地的有利
机遇,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保持粮棉生产的稳定增长,“九五”期
间计划新开发荒碱地42万亩, 改造中低产田70万亩,加上原有的生产能力,力争到2
000年全市粮棉总产量分别达到115万吨和4万吨。 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走专业化、
集约化饲养和饲养结构多元化的路子,建设一批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到2000年肉蛋奶
总量达到28万吨。围绕建设“海上东营”,积极发展海洋捕捞、海淡水养殖,加快渔
港渔村建设,到2000年水产品总量达到18万吨。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着力营造用材林、经济林,搞好路域水域绿化、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绿化东营大地,
改善生态环境,力争到200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
“双高一优”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内部结构,重点发展粮棉、畜牧、
水产、蔬菜、林果、芦笋等主导产业,切实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建设一批农副产品
龙头加工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形成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格局,争取到
2000年主要农副产品人均占有量跃居全省前列。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庭院经济,
广开增收渠道,力争使农民收入逐年有大的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
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把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改造存量、优化增量、深化改革、政策
引导和强化扶持等措施,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规模档次,并推动其向集团
化发展, 使之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带动农民奔小康。力争到200 0年,乡
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45亿元,比1995年增长1.5倍。
(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努力壮大工业整体实力。针对
我市工业现状,“九五”期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内涵外延并
举,增量增效并重,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石油、石油化工、盐化工、机电、轻纺、
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继续强化能源基地建设,努力保持石油工业增储稳产,不失时
机地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坚持走“油头化尾”综合利用的路子,努力扩大原油加工能
力, 加快垦利、广饶、利津、东营区和胜利稠油厂的石化项目建设,促使顺酐、1-4
丁二醇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根据省里的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在东营建设大型炼
油、 乙烯和化肥生产项目。“九五”期间,争取建设东营500万吨稠油炼油厂和30万
吨合成氨, 后10年争取建设45-60万吨乙烯工程。支持精细化工园建设,以加碘盐、
离子膜烧碱项目为骨干,加快发展盐化工业。围绕服务油田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
开发高、精、尖的机电产品。加快轻工、纺织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加工深
度和产品档次,重点抓好中密度纤维板厂的经营管理和配套项目建设,改造扩建棉纺
和纸业集团公司。 扩大建材生产能力,着力抓好PVC管材、沥青膜等重点项目和骨干
企业, 开发新型建筑材料。 加快建筑业发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规划设计水平,
“九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发展企业集团,提高
规模经营水平, 努力培植一批年产值过5亿、超10亿的企业集团,形成工业发展的群
体优势。抓好技术进步,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改力度,“九五”期间全市技改投资在固
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发名优产品,更好地
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把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同开展创造性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切实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尽快形成牵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体系,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
(三)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商品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繁荣兴旺是
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九五”期间,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继续培育完善商品市场
体系,重点建设物资交易中心、水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区域性工业品专
业市场,搞好城市大中型商业设施的配套完善,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
能完备的商品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国合商业主渠道的作用,培育农工商、产供销一体
化的大型商贸集团。建立健全粮棉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风险基金,增强政府对市场
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
发展金融、土地、房产、技术、劳务、信息、咨询等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
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律师、公证、仲裁、会计、审计、社会保险等服
务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更好地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
发展。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努力培植更多的经济生
长点。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控制物价上涨,打击不法经营,维护生产者和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基础产
业和基础设施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九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建设。水利建
设要以提高整个东营地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兴利除害为目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
城市供水、黄河口治理等统筹规划布局,分级分专业实施,做到引蓄并重,灌排结合,
水系配套,流域治理。黄灌区要集中力量确保完成南展水库一期工程,新建一批大中
小型平原水库, 新增蓄水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井灌区重点是搞好机井开发利用和淡
水补源,防止海水入浸。河流治理要在搞好内河防洪除涝改碱工程建设的同时,实施
好黄河河口治理一期工程,继续稳定黄河现行入海流路。交通建设的目标是发展立体
交通网络。公路建设要实现向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战略转变。“九五”期间争取建成东
红路黄河大桥至济青段高速公路, 到“九五”末争取全市公路密度达到60公里/百平
方公里。积极配合省实施德东铁路建设,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启用东营机场。规划建设
东营港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开辟东营海上大通道。电力建设要以胜利电厂2×35万
千瓦机组和东营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为重点, 继续配套发展完善,为全市加快发
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加快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增强综合通信能力,努力建设现代
化通信网,力争到2000年全市所有乡镇和经济发达村电话进入国际国内直拨。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九五”期间,城市建设要以编制实施新一轮
总体建设规划为重点,加速中心城的集聚和城市组团的发育,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逐
步形成以中心城、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三个层次为主体的具有东营特色的城市组群。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重点放在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工程、管道煤气、公共交通等方面,
同时加快住宅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卫生城,不断提高和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建设要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路子,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努力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管理科学化。下功夫搞好城区园林绿化,力争到
本世纪末,中心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初步展现出“森林环抱中的组团式石油港
口城市”的风采。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并与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促
进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五)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培植财源,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建设资金
不足是制约我市今后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必须千方百计加以解决。首先,在科学论
证的基础上筛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实际、有发展前途的
重点建设项目,力争列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盘子,以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其次,全面
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建设项目股份制,发掘我市闲散资金潜力,组建多种形式
的共同投资基金,调动社会各界各方面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投资
效益。第三,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鼓励外商在竞争性领域直接投
资,参与基础性项目建设,力争在利用外资的领域和数量上实现新的突破。第四,引
导和帮助企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强化管理,开拓市场,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
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益。此外,省里已将建立黄河三角洲开发基金列入“九五”计划,
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争取尽早建立,同时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
机构,组建黄河三角洲开发银行、东营交通银行及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城
市和农村信用社,多渠道为大规模开发建设筹集资金。要更好地加强地方财源建设,
巩固壮大工业支柱财源,强化农业基础财源,大力培植第三产业新兴财源,大力发展
以外向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后续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努力实
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逐步提高财政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着力做好做活的三篇文章是:

做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文章,努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中央提出,实现“九五”
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我们要立足实际,
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增效与增量的辩证关系,既要努力膨胀经济总量,又要促进生
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大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素质。通过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向
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形成
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
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努力走出一条快速高效
发展的路子。
做好油地结合的文章,在兴油富民和发展繁荣社区经济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在思
想认识上结合。搞好油地结合,实现共同发展,符合国家的利益,符合油田的利益,
符合地方的利益,符合包括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在内的全市人民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是
振兴东营经济和实现黄河三角洲长期繁荣的必由之路。全市人民要充分认识搞好油地
结合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共兴共荣、共同发展的思想,奠定油地结合的思想政治基
础。二是在发展目标上结合。要把油地结合的方向、思路、重点和措施统一到建设三
大基地和石油港口城市这个大目标上来。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要一如既往地支持
油田的改革和发展。油地双方要共同努力,加速发展石油替代产业,推动三大基地和
石油港口城市建设。三是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社会发展等方面实现多层次全
方位的结合。四是在工作制度上结合。即市和油田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工作情
况,交流发展经验,共商发展大计,把具体结合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全面的结
合,搞好共建,最大限度地发挥东营地区的优势,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做好重点突破的文章,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重点突破,就不
能带动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围绕“九五”经济发展的重点,紧紧抓住影响
和牵动全局的工作,强化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确保重点工作目标的
实现。坚持抓强带弱促中间,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行扶优限劣,优胜劣汰,鼓
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加快发展。“九五”期间突出抓强乡镇强企业强项目,带动经
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加强工作调度,切实解决好企业扭亏增盈、减轻农民负担
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环境。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
里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建立和完善新的经济体制, 加速发展外向型
经济上取得更大进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
来,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全面准确把握“产权清晰、权责
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认真搞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
点,积极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加大改革力度,依靠工人阶级,配好领导班子,
健全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争取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现
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
主体。新建扩建企业一律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大力发展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
实现以强带弱,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塑料加工、盐
业及盐化工、建筑建材等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济,充分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骨
干作用。国有小企业,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股份合作制、外资嫁接、租赁、拍卖、
兼并、转让、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加快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于城镇集体
企业和乡镇企业,在界定资产来源、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改组为
合伙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符合条件的依法改为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一视同仁,依法征税,形成
平等竞争环境。农村改革,在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不变的前提下,重点是转
变经营方式,完善社会化服务。改革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实施“111” 、“155”工程,即这两项工程每项培植家庭农场1万个,每个家庭
农场经营土地分别达到100亩、50亩,年总收入分别达到10万元和5万元,努力提高农
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积极推行股份制农业开发,采取转包、入股等方式发展集约经
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和完善
农村合作基金会,多元化加大农业投入。以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生产加工、流通服
务为重点,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生产和市场的对接,引导广大
农民更好地发展生产,走向市场,实现富裕。加快供销社改革,真正办成为农民服务
的合作经济组织。深化农牧场改革,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和多种经营,提高规模经营
水平。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重点是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能够
综合协调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计划要合理确定和管好宏
观调控目标,集中建设资金,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完
善财税体制,改革税收征管方式,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建立健全复式预
算,不断提高建设性资金比重。稳步推进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拓展融资市场,
提高金融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搞好各项配套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的
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完善劳动用工和分配制
度,实施再就业工程,利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多渠道分流企业富余职工;完
善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改革创
造良好条件。
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对外贸易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
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自营出口企
业和集团,推动外贸企业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
工贸易,积极争取设立保税区和加工贸易区,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和出口创汇能力。加
大对外招商力度,坚持以商招商和让利在前、得利在后的原则,制订优惠政策,更加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外资的重点要放在吸引国外的大财团、大商社,兴办大项
目、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上,鼓励外资投向农业综合开发、能源、基础设施、石
油化工、盐化工及轻纺机电项目,改善利用外资的质量。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和国
际无偿援助,抓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黄河三角洲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以提
高效益为前提,切实加强三资企业管理,提高外资到位率、开业投产率、资金利税率
和出口创汇率,确保办一个、成一个、带一片。力争到“九五”末,三资企业发展到
500家,利用外资实际达到2亿美元。进一步办好东营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理顺管理
体制, 完善开发机制,吸引更多的项目,尽快形成规模,发挥好对外开放的示范、窗
口作用。东营港已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口岸,我们要加快海关、商检、
边检、港监、动植检、卫检等联检机构建设,争取港口早日配套完善并通过验收后正
式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涉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环
境,依法保护中外投资者和职工的正当权益,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吸引力,推动对外
开放在更高的层次上健康发展。

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是必须长期坚持
的基本方针,《纲要(草案)》对此作了全面安排。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证。继续实施“科教
兴市”战略,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
工作要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实现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的转化,使科技进步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
业技术,认真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组织好重要农业技术的科技攻关。“九五”
期间推广100项重点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继续把实施“星火计划”
作为加快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步伐的战略措施,努力建设一批星火技术密集乡镇。
工业行业要加快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成果应用。集中力量
重点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质量过得硬、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产品。以实施“火炬计
划”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九五”期间,培植20个高技术产业生长点,
40家高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集团。依托石油大学创办高科技园区。深化科技体
制改革,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繁荣技术贸易,保护知识产权。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加
强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科技推广网络,为科技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
础。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是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根本大计。继续把
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强化基础教育,抓好学前
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加强骨干职业学校建设为重点,广泛推行职业教育和成
人教育。逐步形成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中专)、短期职业培训等多种
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多层次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稳步发
展高等教育。以市电大、联合大学为依托,争取建立东营高等专科学校。全力支持石
油大学进入“211” 工程。落实政策,逐步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
尚,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各方面专业人才,努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控制人口、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计划生育既要抓紧又要抓好,提倡晚婚晚育,搞好
优生优育。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上,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依
法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水、油气、草原和其他自然资源,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
用制度,逐步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加强灾害性天气、气候和地震监测预报,减
少自然灾害损失。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整治,改善城乡环境质量。积极发展卫生保健
事业,到本世纪末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繁荣文艺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我市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
划纲要》,发展竞技体育,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切实保护妇女、未
成年人和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扶贫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
展。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要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人民,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
热爱东营、热爱油田、热爱黄河三角洲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教
育,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思想和行为。坚持勤俭办
一切事业,形成艰苦创业光荣、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风气。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
爱民和工农兵共建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大力弘扬社
会正气,破除陈规陋习,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保障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
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贯彻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
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加强政府法制建
设,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决策执行、执法责任、民主监督等程序和制度,加强执法队
伍建设,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滥用职权等现象,建立对执法违法的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特别
是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切实抓好“三五”普法教育,认
真实施依法治市五年规划,努力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坚持不懈地
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和城乡集中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
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净化社会环境。继续坚持油
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整治防范措施,稳定油区秩序,争创全国文明
油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发展基层民主,增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自治能力。

五、解放思想,团结实干,为圆满完成“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各位代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经过这次人代会审议通过之后,从今
年起就要付诸实施,全市人民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脚踏实地,加倍努力,
扎实工作,分步实施,不断夺取改革和建设的新胜利。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我市经济
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上下要强化机遇意识、进取意识、争创意识和开放意识,坚决
克服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畏难发愁、不思进取的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实
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真正做到能办大事,会办难事,敢办新事,一心一意办实事。
加强团结协作,形成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
搞好团结协作是做好各方面工作,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的重要保证。要
以东营人民的事业为重,从加快我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努力增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
的团结,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加快我市发展建功立业。
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要做团结的表率。要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
好、保护好、发挥好,形成万众一心共创黄河三角洲开发大业的合力。
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强和改善政府工作。实现今后15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对
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职能,改进
作风,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认真
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技
术知识,更好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机
构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转到管理、协调、监督、服务上来。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切实为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形成求实务实抓落实的良好工作作风。实行
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
一级负责,确保政府工作高效运转。加强廉洁勤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依法
严惩腐败分子,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民敬业,
勤奋工作,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风范。
切实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实施“九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今年是实施“九五”
计划的第一年,十年看五年,五年看头年,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工作,就可以为顺利
实施“九五”计划打下一个好基础。农业突出综合开发,切实抓好粮棉生产,力争粮
食产量达到93万吨, 棉花产量2.6万吨。大力发展林牧副渔各业和乡镇企业,努力实
现年度计划目标。下大力气抓好以蓄水工程为主的水利设施建设,全市今年新增蓄水
能力3000万立方米, 解决农村第三批5万人吃水困难。地方工业重点抓好现有企业和
新上项目, 产值、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16%。技术改造投资力争完成8亿元。
商贸业要大力开拓市场,搞活商品流通。坚持增收节支,严格税收征管,确保实现财
政收支平衡。拓展对外贸易,年内全市出口创汇2180万美元,增长35%。抓好基础设
施和城市建设,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在突出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推进科技教育
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次会议还要审议批准199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我们要集中力量做好工作,确保年度计划任务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 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的宏伟蓝图,把一个繁荣昌盛的东营
市带入二十一世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全市人民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昂扬的斗志,满怀信心,奋发进取,开拓前进,为胜利实现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
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作报告

--1996年2月1日在东营市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东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刘怿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常
委会的工作,请予审议。
一年来,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
本路线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一届二次、三次全委
会精神,全面落实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
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快实施黄河三角
洲开发跨世纪工程,促进胜利油田开发建设,圆满完成我市“八五”计划,发挥了重
要作用。

一、加大监督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年来,常委会始终把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紧紧抓住事关我市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了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督。为监督支持政府抓好经济工作,全
面完成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常委会加强了对计划、
财政等项工作的审查监督。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1994年市级财
政决算的报告,并作出了批准的决议。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
市199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在充分肯定成
绩的同时,针对重点项目、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常委会先后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税制改革后工作开展情况和
贯彻实施预算法、审计法情况的汇报,有针对性地强调要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
管,加强财政预算审计监督,切实管好用好预算外资金,搞好增收节支,更好地发挥
了财政、税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围绕促进农业、工业发展加强监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依法保障农业
健康发展, 去年5月,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对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贯彻实施和
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视察;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农用生产资料
经营情况的汇报。进一步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大“两法”
执法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投入,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农技推广体系建
设,严厉打击农资流通经营中的不法行为,下大气力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
展“双高一优”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同时,代表们对加强蓄水工程建设等提出
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对此,市政府非常重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和措
施,尤其是去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
11月份,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及部分驻会委员又先后到东营区、广饶县、利
津县的14个乡镇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就工程配套建设、棉花良种基
地建设、路域工程和水利设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全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了促进工业的发展,去年
11月,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交生产情况的汇报,并分别对市
纺织厂和在建的市中密度纤维板、 PVC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要求坚定不
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内涵外延并举,增量增效并重,深化改革,加强管
理,努力壮大工业整体实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尽快形成牵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
产业体系,促进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去年,针对有些单位工业产值特别是乡镇企业产
值、棉花产量失实的问题,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统计
法情况的汇报,要求各级政府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加强统计执法检查,确保统计数
据准确、真实,坚决纠正虚假、浮夸等不良倾向,对于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提高统
计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第十九次会议先后听取审议了市政府
关于贯彻实施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品检验法情况的汇报,要求各级政府严格
执法,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将
胜利镇(部分地域)纳入中心城规划的汇报,并作出了批准的决定,强调要维护规划的
严肃性,增强加快建设发展的紧迫感,切实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常委会
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公路、港口建设情况的汇报,组织部分委员
对东红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 有力地推动了交通工作的开展。去年1
0月份, 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山东省陆上石油勘探开发
环境保护条例情况进行了视察,指出了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向市委写了专题报告,
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之后,常委会又组织部分委员对治理污染措施
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促进了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围绕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监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常委会
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和计划生育工作情
况的汇报。认为全市贯彻《条例》的情况是好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强调要大力加
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关专门委员会还组织开展了《条
例》贯彻情况的执法大检查,促进了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常委会第十九次
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全市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就进一
步强化“两基”基础工作、坚持“自愿、量力”的集资办学原则、加强学校收费管理
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
专利法和全市科技工作情况的汇报,认为我市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强调
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拓宽科技工作领域,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市经济健康
快速发展,对于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常委会还对贯彻实
施劳动法、文物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山东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山东省民族工
作条例情况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项工作分别听取了汇报,进行
了视察、调查,促进了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工作的开展。

二、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稳定

常委会认真行使任免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开展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进步。
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
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一年来,常委会任命了8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免去了1
01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尤其是为适应我市依法理顺政法体制的需要,多次召
开主任会和常委会会议,及时研究、依法任命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
司法局、市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保证了政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任免过程中,既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又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保证了任免工作的质量。
强化监督力度,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是保
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政治任务。去年,常委会继续加强
了对这方面工作的监督。在审议市政府有关工作汇报、视察农业“两法”贯彻实施情
况及联系代表时,都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三次向市政府提出书面
意见和建议,要求市政府坚决清理、整顿、制止乱达标、乱集资、乱收费,切实把农
民负担控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对此,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农民负担增长
过猛的势头得到了遏制。物价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的一个重要问题。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物价工作情况的汇
报,针对我市市场物价仍在高位上运行,尤其是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猛等问题,
建议市政府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物价调控力度,确保农资价格的相对
稳定。 食品卫生工作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去年7月,常委会责成
有关专门委员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对全市开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公共
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执法活动月情况进行了检查。之后,主任会议又听取审议了市政府
关于食品卫生法等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情况的汇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向市政府提
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收到了明显效果。
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督促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去年初,按照省委、省人大常
委会的决定精神,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积极协助市委依法做好政法体制的
理顺工作,并深入这些部门了解体制理顺后工作开展情况,帮助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
的困难和问题。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上半
年工作情况的汇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就加强干警队伍建设,依法行使审判、
检察职能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社会治
安情况的汇报,针对我市刑事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时有发生等问题,要求加大严打
力度,提高大案、要案侦破能力。同时,要求公、检、法机关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切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好油区治安秩序,为市和油田的开发建设创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常委会还积极参与对“二五”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监
督和检查验收,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认真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常委会进
一步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坚持主任轮流接访和阅批重要信件制度。去年共受理
人民群众来信226件,接待来访396人次,均按照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认真进行了处
理。对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重大问题,主任会议及时听取汇报,研究处理意见,督促依
法解决。去年12月份,常委会召开了全市人大信访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研究
制定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措施。

三、重视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

一年来,常委会进一步重视加强了代表工作,不断拓宽联系渠道,认真组织指导
开展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代表作用。
密切同代表联系,认真倾听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常委会继续坚持走访联系代表制
度。去年,主任、驻会副主任及委员按照分工,走访联系了54名驻我市的全国、省人
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中的农民代表,广泛征求了代表们对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对发展
农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映比较集中的粮棉种植、农民负担、农用生产资料供
应及社会治安等问题,向市委写了专题报告,转“一府两院”研究办理。同时,各条
战线的代表,认真执行代表职务,围绕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保证代表依法执行
职务,常委会为代表订阅了《人民权利报》等有关资料,及时通报重要情况,组织指
导开展了视察、调查、评议等活动。本次大会之前,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和由我市
选举的省人大代表对市和油田的工作进行了视察,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为开好省、
市人代会作了充分准备。
精心组织代表开展评议活动。去年8、9月份,常委会组织56名市人大代表对市城
乡建设委员会、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土地管理局的工作进行了评议。参评代表充
分肯定了被评议部门的工作成绩,严肃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如何改进工作
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评议会后,被评议部门对代表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
议,逐一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整改措施。10月份,常委会又组织部分委员对被评
议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次评议活动,在市委的
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效果,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对增强代
表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强化政府部门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加强
廉政建设,促进工作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常委会还加强了对区县开展
评议活动的指导,使我市代表评议工作逐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截止去年12月底,
共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15件。现已办结并答复代表112件,办结率为97.4%,
代表满意率为98.2%。其中,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组织有关部门当
面办理15件,收到了好的效果。

四、加强工作指导,依法搞好乡镇人大换届选举

根据宪法和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去冬以来我市乡镇人大进行了换届选举。
对这次换届选举,市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党组及时向市委呈报了《关于1996年全市
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几个问题的报告》,市委及时予以批转;去年11月份,召开了
全市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
开党组会、主任会,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换届选举中遇到的问题。各区
县委和人大常委会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深入宣传发动,依法做好各项具体
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区县、乡镇,了解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截止目前,我市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部结束,59个乡镇都如期召开了人民代表
大会。通过这次换届选举,选出了素质较高的人大代表和人民拥护的乡镇政权领导班
子,审议决定了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了乡镇人大的组织建设。
全市各乡镇除设专职主席或经选举由党委书记兼任主席外,都设立了一至两名专职副
主席,并明确主席、副主席分别为正、副乡级职务,为我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大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注重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一年来,常委会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的需要,更
好地履行各项职权,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
坚持学理论、学法律,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常委会紧密联系人大工作实际,认真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以及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一届三次全委
会召开之后,常委会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学习纲要内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通过学
习,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开展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加强了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坚持领导干
部学法日制度,增强了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水平。
深入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每次例会召开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委员
会,都按照确定的议题,深入基层,深入代表和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
面的意见,为有效地实施监督提供了依据;常委会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
题及时向市委请示汇报,集体讨论决定,决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密切同省内外人大的联系,加强对区县人大工作的指导。去年10月份,常委会参
加了全国十一个石油城人大工作研讨会,总结交流和研究探讨了围绕油地结合,发挥
人大职能作用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工作人员赴省内外先进地市人大考察学习,与省内
外40多个市地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信息资料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同区县人大常委会的联
系和工作指导,促进了全市人大工作的深入开展。
充分发挥各专门委员会作用。讨论决定重要问题事先听取各专门委员会的意见,
并经常给他们交任务,提要求。各专门委员会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除参与常委会统一组织的视察、调查、评议等活动外,还根据工作需要,听取了对口
联系单位工作汇报12项,就农用生产资料经营、科技、教育、计划生育、城乡建设、
社会治安等项工作进行了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写出报告46份,为人大及其常委会
依法行使好各项职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机关建设,保证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一年来,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
习《邓小平文选》的同时,集中六个月的时间,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以学习“特色理论”
和《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双学”活动,开展了以形势任务、党的宗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道德法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加强了宪法和法律知识的学
习。通过学习,机关工作人员的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得到增强,理论业务水平和服务
质量进一步提高。强化了机关管理,严格各项制度,开展评议考核活动,保证了机关
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转。
同时,常委会开展了外事活动。去年4月,应日本国山口县新南阳市议会的邀请,
以常委会主任刘怿为团长的东营市人大代表团,对新南阳市进行了友好访问。参观了
该市的市政建设、企业、商店、学校等,拜会了议会和政府,并就两市缔结友好城市
等进行了诚挚友好的会谈,双方达成了共识。通过访问,加深了相互了解,为缔结友
好城市、发展经济合作和加强人大与议会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之后,市人大常委会听
取了访问情况的汇报,并根据市政府提出的议案,作出了《关于同意东营市与日本国
山口县新南阳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决定》。
一年来,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形势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仍有差距。主要是,监督工作特别是法律监督力度
还不够; 审议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同代表的联系还
不够广泛,代表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这些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起步年,也是加快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
跨世纪工程至关重要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常委会要在市委的领导下,继续坚持以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四
届五中全会和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一届三次全委会和本次大会作
出的决议,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积极
主动地开展人大工作,依法行使好各项职权,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
根本性转变,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
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我市“九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要围绕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强工作监督,全力支持
政府抓好经济工作。继续把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搞好视察、
调查和执法检查,监督和支持政府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繁荣
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围绕贯彻工业强市战略,强化监督力度,保障和促进石油
工业和地方工业、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加快实施黄
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和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促进油地结合,实现共兴共荣。要进
一步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城建、交通、科技、环保、教育等项工作的监督检查,
确保“九五”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要继续把法律监督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积极推行部门执法
责任制,督促“一府两院”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继续加强司法工作监督,贯彻
“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针,督促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查处大案要案,加强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全市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按照市委关于市直机关机构改革的要求,认真做好人事任免工作,继续加强对
被任命干部的监督管理,有计划地搞好对被任命干部的了解,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廉洁勤政、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要进一步重视加强代表工作。继续抓好代表法和山东省实施代表法办法的宣传和
贯彻落实。坚持走访联系代表制度,拓宽联系渠道,提高联系效果。继续有计划、有
重点地组织代表开展好评议政府部门的工作。积极为代表知情、知政、议政、履行职
责创造条件;大力宣传代表的先进事迹,激发各级代表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更好
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质量,切实做好
人大信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人大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
扩大人大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
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两个根本性转变”、“九条
重要方针”,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提高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保证市委
决策的贯彻落实。继续加强宪法法律学习,完善议事程序,严格依法办事;深入调查
研究,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和审议质量。进一步加强各专门委员会和机关建设,发挥人
大机关的整体功能。加强对区县人大工作的指导,努力把我市的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
新水平。
各位代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描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黄河三角洲
的开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历史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委以我们重托,我
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奋发进
取,真抓实干,为完成我市今年的各项任务, 胜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
标做出新的贡献。
东营市统计局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一九九六年一月三十一日)

1995年是胜利完成“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实施“九五”计划奠定良好
基础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
稳定”二十字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团结求实,锐意进取,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国民经济和
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
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据初步计算,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217.47亿元,比上年净增26.07亿元,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亿元,第
二产业增加值169.49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24.28亿元, 分别增长8.6%、 9.6%和
10.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0.41亿元,增长7.4%,其中地方工农业总产值85.41亿
元,增长17.2%。

一、农林牧渔业

1995年,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双高一优”农业仍保持了强劲的发展
势头,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4.41亿元,比上年
增长14.7%。
农业产值11.74亿元, 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
仍有增长;棉花、油料总产量下降;蔬菜生产稳中有增;水果产量继续增加。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1995年 比上年±%
1、粮食总产量 885555吨 1.2
夏粮 431891吨 4.1
其中:小麦 431030吨 4.6
秋粮 453664吨 _1.4
其中:玉米 251899吨 4.3
大豆 110064吨 _20.3
稻谷 61597吨 24.0
2、棉花总产量 19615吨 _14.3
3、油料总产量 8015吨 _28.9
4、蔬菜总产量 619838吨 16.9
5、水果总产量 32485吨 11.4

林业产值0.46亿元, 比上年增长13.1%。全年造林面积21135公顷,增长12.9%,零
星四旁植树410万株,本年新育苗面积989公顷。
畜牧业生产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实施“百、千、万”畜牧业发展工程,保持了强
劲的增长势头。牧业产值7.48亿元,增长50.2%。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全面增长。

品名 1995年 比上年±%
1、大牲畜年末存栏 37.88万头 36.6
大牲畜当年出栏 12.0万头 17.2
2、猪年末存栏 40.80万头 51.7
猪当年出栏 46.95万头 62.5
3、羊年末存栏 96.87万只 76.5
羊当年出栏 84万只 92.0
4、内类总产量 96148吨 56.8
其中:猪牛羊肉 61327吨 52.3
5、牛奶产量 5029吨 47.8
6、禽蛋产量 59006吨 36.7

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渔业产值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市水产品总产量
85590吨, 增长14.0%,其中海水产品62999吨,淡水产品22591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11.4%和21.8%。 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09千公顷,其中海水养殖6.79千公顷,淡水
养殖8.30千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现代化程度又有新的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
5.76万千瓦,增长10.2%,农村用电量18476万千瓦小时,增长8.1%,有效灌溉面积
144.67千公顷,增长0.8%。化肥施用量(折纯) 74442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84
4万吨,农药使用量3260万吨。

二、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明显回升。一年来,我市切实加强对工业生产的领
导,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为
契机,搞活大中型企业为动力,奋力开拓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活力,工业
生产在面临困难较大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工业总产值 (1990
年不变价)14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5亿元,增长
7.1%,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增长1.8%。地方工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
18.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1995年[]比上年±%[WX)]

原油 3000.27万吨 _2.9
天然气 128524万立方米 _1.7
原盐 22.57万吨 _13.0
发电量 216617万千瓦小时 4.2
食用植物油 23785吨 112.4
白酒 0.65万吨 170.8
啤酒 0.52万吨 205.9
配混合饲料 11.88万吨 50.2
纱 10013吨 10.8
布 1718万米 _29.4
其中:棉布 1576万米 _30.4
服装 122.16万件 36.6
机制纸及纸板 80301吨 62.8
汽油 16.31万吨 29.6
柴油 27.49万吨 31.5
合成氨 1.36万吨 17.2
农用化学肥料 1.60万吨 110.5
塑料制品 360吨 24.6
水泥 6.9万吨 372.6
原油加工量 126.79万吨 26.0

产销衔接趋于好转,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综合指数为130.9%, 产销率为96.9%,其中地方工业产销率为84.2%。工业企业实
现销售产值277.56亿元,增长1.7%;实现利税32.59亿元,增长27.6%。但工业企业
亏损面仍较大,相互拖欠款仍较严重,工业经济效益总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增长势头较上年有所回落。1995年,全市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97.78亿元, 比上年增长11.6%,增幅比上年回落12.9个百分点。在总
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5.27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更新改造投资27.49亿元,比上
年增长74.6%;其他投资39.49亿元,比上年下降7.0%;房地产开发投资0.97亿元,
比上年下降1.6%。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十大利民工程”进展顺利。1995年,全市新增蓄水
能力3000万立方米, 解决农村第二批3.2万人饮水工程和五六干合排二期工程投入使
用;东港一级汽车专用路建成通车,东营港扩建一期工程第一个3000吨级泊位基本建
成。 市自来水工程进展顺利,广饶县220KV变电站具备投产条件,沙营变电站扩建工
程交付使用,西城三路改造工程全部完成,东城水系与环境工程完成年度计划;中密
度纤维板项目具备试运行条件, 30万吨粉煤灰水泥、PVC管材、8000吨中空玻璃棉项
目进展顺利;开发区综合开发园达到“六通一平”,八个项目建成投产;市海河小学、
营区三中和区一小按计划完成;海河小区安居工程完善配套,1200户居民搬入新居。
其他邮电、电力、交通、城建等重点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
建筑业加快发展,效益逐步提高。随着建筑施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建
筑业生产发展加快, 全年县及县以上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2
42984万元,增长32.8%;全员劳动生产率54200元/人,增长26.9%。

四、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得到新的发展。1995年,全市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能力
不断提高。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86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47.96公里。
全年地方公路货运量1309万吨, 货运周转量136238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63万人,
客运周转量35101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亿元,比上年增长57.9%;
新发展城乡电话用户14785户; 年末市话已达69921户,农话45344户,分别比上年增
长21.0%和99.6%, 全市市话普及率达到22.1%;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73577门,邮
政业务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五、国内外贸易和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1995年流通企业以深化内部改革为动力, 深入开展
“管理效益年”和“三优一创一提高”活动,强化企业管理,规范流通秩序,开拓国
内外市场,扩大商品流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8亿元,
增长23.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国有单位零售额9.48亿元,增
长24.4%;集体单位零售额6.95亿元,增长63.8%;其他各种经济零售额19.45亿元,
增长12.9%;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5.45亿元,增长25.2%。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
交额16.74亿元,增长40.0%。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1995年全市出口商品供货总值22.07亿元,比上年下降12.8
%, 其中工业品20.2亿元,下降13.2%。农副产品1.87亿元,下降8.1%。利用外资
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7家,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2140万美元,实际利用
外资988万美元。
1995年控制物价成效明显。经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了控制在15%以内这一宏观调
控目标。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3.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11.0%,
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12.6个百分点和13.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19.0%,
衣着类上升12.6%,家庭设备及日用品上升2.3%,医疗保健用品上升5.5%,交通和
通讯工具上升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2.9%,居住商品上升19.3%,服务项
目上升30.9%; 农贸市场农产品成交价格上升20.5%;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升
29.0%;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13.6%。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1995年,财政形势平稳,收支状况良好。实施新财税体制以来,财政收入有了明
显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9亿元,增长27.9%;地方财政支出7.47亿元,增
长33.1%。全市工商税收完成24.43亿元,增长22.1%,其中两税收入17.21亿元,增
长25.7%。
金融事业发展较快,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
额109.82亿元,比年初增加30.10亿元,增长38.0%,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73.28亿
元, 比年初增加23.59亿元,增长47.5%;各项贷款余额81.57亿元,比年初增加7.1
8亿元,增长9.2%。全年货币净投放21.67亿元。
保险事业有新的发展。1995年全市承保各类险种总金额达206.94亿元,比上年增
长123.8%, 保险业务收入1.69亿元, 增长39.3%, 保险业务支出0.80亿元,下降
12.6%,其中赔款0.72亿元,赔付率50.4%,比上年降低2.9个百分点。

七、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事业取得较大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市取得
科技成果224项,其中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以上
科技奖励51项,评出市科技进步奖80项;申请专利95项,获得授权75项,已实施48项;
有51项成果参加国内外展览, 获12项金奖, 4项银奖。 全市各类专业人员总数达到
99316人,比上年增长12.2%,其中高级4770人,中级21444人,分别增长9.8%和9.0
%。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35项。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 市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达到340万元,全市用于科研和开
发总投入达到1.37亿元,其中政府拨款575.97万元,比上年增长22.5%。
技术市场稳步发展。 全市技术贸易的专兼职科技人员达到1.38万人,其中277人
获得《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 。新审批科技开发企业78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08
家,有2家被评为全国民营科技百强企业。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75份,技术贸易成交额
1.48亿元。
基层科技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民营(厂办)科研机构发展到67家,其中行业研究
所9家, 从业人员达到823人;全市运用高新技术成果33项,开发新产品116个。有12
家被省科委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有11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点。县及
县级以下独立科技推广服务机构343个, 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55个,村级集体科
技服务队(组)965个,服务人员达到7161人;培植科技示范乡镇14个,示范村206个,
示范户9065个,高新农业示范样板5个,省科委重点科技示范联系企业3个,省星火示
范企业4个。 垦利县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活动达到标准并通过验收。广饶县李鹊
乡被国家科委确定为“黄河三角洲平原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示范区”。
群众性科技活动活跃,科技意识普遍提高。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教育工作继续贯彻“教育立市、科技兴业”的战略方针,
认真抓好各级教育, 深化改革, 理顺关系,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1
995年利津县、 垦利县和东营区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验收,到年末全市已有四
个县区实现“两基”目标。
各类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95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
生2110人,在校生7810人,教职工38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63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
学校在校学生29442人。 到年末全市有普通高中28所,招生5783人,在校学生总人数
1895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7.1%。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展顺利。1995年全市59个乡镇全部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有
初中129所, 招生28811人,在校学生89270人。小学现有584所,招生33283人,在校
学生达1511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8.4%。初
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1.1%。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3.9%。中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
为1.3%和1.1%。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1995年末,全市拥有电影放映单位282个,专业文艺表演团
体5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形成高潮,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大院457个,占应建数
的37.4%。强化精品意识,文艺创作取得可喜成果。广播电视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广播、电视并举,有线、无线结合,城市、乡村联接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1995年全市行政村通广播率达到97.8%, 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到2.5万户,电视人口
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事业成绩显著, 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64个,其中医院81
个, 门诊部26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80人,其中医生3931人,共拥有医疗床位5
390张。 卫生防疫和医疗保健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县以上综合医院已全部达到爱
婴医院全球标准,跻身于全省先进行列。我市及所属县区全部达到省级卫生城市(区、
县城)标准。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5年,我市运动员共取得省及省级以上金牌22枚,银牌
22枚,铜牌29枚。群众性体育活动,紧紧围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开展
一系列健身活动和比赛。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9.4%,晚婚率为99.6%。全市
人口出生率为11.22‰, 死亡率为4.86‰,自然增长率为6.36‰。据公安部门统计,
年末全市总人口16411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3436人。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根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1995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
费收入5666元,比上年增长27.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
1636元, 比上年增长2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8%。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
步改善。截止1995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3.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
住面积为23.3平方米。

1995年末,每百户城乡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如下:
城镇 农村
电视机(部) 122 98
其中:彩电 104 15
电冰箱(台) 99 5
洗衣机(台) 92 12
收录机(台) 74 22
电风扇(台) 226 169
照相机(架) 55 2
摩托车(辆) 9 17

职工工资水平提高较快。 全市年末职工人数达到357037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2
77707人; 职工工资总额231879万元,比上年增长22.8%,职工平均工资6578元,增
长19.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9%和5.2%,其中地方职工平均工资收入
3810元, 增长17.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3%。劳动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全市
认真贯彻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方针,改革就业制度,拓宽就业渠道,使全市城
镇失业率已控制在2%以内。年末全市职业介绍机构共有7个。劳动部门共输出劳务人
员3171人,安置城镇待业人员16737人。年末城镇失业人数8341人,失业率为1.98%。
社会福利事业日益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企业135个,实现产值2.7亿元,
利税3300万元。全市拥有敬老院54处,收养3779人,其中集中供养1076人,分散供养
2703人。
注: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指标部分为快报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