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9&rec=4&run=13

东营市高度重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始终摆在突出位置,2005、2008、2011年连续三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并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12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三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

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调动全社会力量,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黄蓝两大国家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是年,在创城工作全国测评中,东营市综合成绩居127个提名城市第3位。
(一)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形成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举措和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三个创城工作体系:
一是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13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47名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东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市容环境、社区建设、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市民教育、社会文化环境、交通秩序、“五小”行业等八个专项工作组,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分别担任组长,着力突破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各级各部门、单位层层健全创城工作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保证创城工作力量,形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创城办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目标责任体系。印发《东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职责分工》,将文明城市建设各项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落实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把中心城区划分为28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位市领导和几个承包单位,督促协助主管部门抓好各项创城任务的落实。
三是督查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列入各单位党务政务督查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奖惩。市和油田领导对文明城市建设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市创城办制定专门考核办法,组建4个督导组,与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市效能监察办公室、市长办公电话办公室配合联动,同时开通创城监督热线,在报纸、电视等媒体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实行专项督办,一些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6357421145599118103018929

2012年3月15日,市领导申长友(前排中)、杨梦斌(前排右一)到惠州小区参加义务劳动(市创城办供稿)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1.突出生态特色,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①全面优化城区环境。坚持旧城区改造提升与新城区重点突破并举,中心城总投资71亿元建设22个重大城建项目。②加快构筑生态系统。启动建设11大生态林场,三年造林35万亩;实施百万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水气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50户重点耗能企业监管,完善10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抓好30个低碳生态示范项目,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③抓好环境整治。组织实施全面治理水气污染全民开展环保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所有河流变清排放达标。
2.突出文化主脉,着力提升城市人文环境。①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投资36.3亿元建设市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大剧院、奥体中心等设施,总建筑面积32.26万平方米。各县区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相继建成投用。有线电视通村率99.6%,入户率79%;各乡镇(街道)均建成文化站,1638个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9个、农家书屋1138个;农村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部覆盖市县乡村。实施幸福东营“十百千”工程。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集约化水平。③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举办一批重大文化节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3.突出群众意愿,着力解决实际问题。①整治市容环境,重点抓好主次干道及两侧、公共场所综合整治。②改善公共秩序。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打击经济犯罪、建筑市场强装强卸、假发票,整治无照经营、客运市场秩序等专项活动,改善市场秩序。③维护社会安全环境。加强“五小”行业整治,重点路段“五小”业户合格率逾97%。加大社会治安治理力度,集中开展“严打”斗争;强化源头预防,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重视校园安全,在各中小学、幼儿园设立治安警务室,配备专职安保队伍,实现校园外围公安干警全天候巡查执勤。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面向全市文化经营业户发放创城明白纸、执法监督卡,签订文明守法经营责任书。建立市级部门业务指导和督查、区级部门属地管理、街道日常巡查、社区守土有责的文化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层层签订责任状。开展网络环境优化、网吧市场监管、荧屏声频净化、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体验等活动,创作推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精品。
4.突出效能提升,着力改善服务环境。①切实抓好干部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办事公开力度,完善12345市长热线、市长电子信箱、市长市民对话会及12369、12315等服务热线,架起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连心桥。2012年以来,市长公开电话共受理群众来电49200多件,办结率为99.87%。③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文明服务品牌。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凡涉及市民的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大厅办理。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进驻部门单位47个,进驻行政审批事项222项、服务事项280项,日均接待服务对象700余人(次)、办理事项500余件。
5.突出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市民素质。①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每年组织“十佳文明市民”等评选表彰。建设“道德讲堂”174个,命名各类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500多个,建设志愿服务站点136个,组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522支,城区注册志愿者9万多人。启动“文明餐桌行动”等。②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基本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③提高市民健康素质。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成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5处;巩固发展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210元以上。成功举办四届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和一大批群众性体育赛事。④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规划,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每月1240元,保持全省前列,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合法权益。
6.突出以城带乡,着力统筹推进城乡文明共建。①突出整治村容村貌,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改灶,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处理。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庄规划融入节能、环保、生态等文明生活元素,扩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的规划比重。②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微机室等基础设施的功能,支持搞好农村特色文化发展项目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③提高文明素质。组织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活动;推进“道德讲堂”试点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济困的人际关系。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进农家”等活动。抓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建立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完善基础条件和功能设施,发动有专长的干部职工义务担任课外辅导员。
(三)凝心聚力,共建共享,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全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46.18亿元,同比增长12%,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778.86亿元,增长23.9%,居全省第3位;进出口总值60.82亿美元,增长33%,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302.04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71亿元,增长19.8%,居全省第4位。
二是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稳步推进,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水平60.97%。城中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东营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三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5元,分别增长14.9%和19%;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7532元和5829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68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6.33平方米,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2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363元,分别增长14%和18.7%。
四是城市文明程度快速提升。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讲文明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社区民警王新孟把无私的真情献给最需要帮助的百姓,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企业职工汪凯无偿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捐献造血干细胞;众成地产、唐正置业等一大批企业深入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大量文明市民和文明新事不断涌现,充分展示了东营市的文明风貌。
五是促进了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呈现出“四无、两提高、五安全”的显著特点,即:无影响重大的恶性刑事案件、无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无影响重大的治安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等,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提高,保障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治安安全、公共安全、舆情安全。
更为重要的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全市上下表现出的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大局精神,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真督实查、务求实效的敬业精神,不仅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保障,而且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黄蓝国家战略实施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3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创城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是年,在创城工作全国测评中,东营市综合成绩居127个提名城市第6位。
(一)创城推进工作扎实有力
3月初,召开动员会议,全面部署2013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①抓好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各区、各部门创建责任,东营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现场指导,街道、部门紧密配合,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河口区坚持把创城作为重中之重,加大调度指导和排查整改力度,集中改善城市面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全区之力推进创城工作,部门划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位,区域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城市管理局、公安交警支队、交通运输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住建委、文广新局、商务局、工商局、效能监察中心、团市委等主要职责部门拿出精干力量,全力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和志愿服务活动。各网格责任单位积极履责,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不文明行为,协调解决网格内影响创城的重大问题,实现城市无缝隙管理。②推进重点整治。制定《201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分解任务。市级领导带头参加每月第一周周五的“清洁环境,美化家园”义务劳动,多次组织现场推进会议,督促各县区各部门落实城区环境网格管理责任,深入实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服务环境等集中整治行动,会同城市管理等部门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城市面貌和公共环境得到初步改善。③强化宣传引导。组织新闻媒体办好“创城进行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等专题栏目,依托各类社会媒介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协调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发送公益短信,印制发放创城宣传画,营造浓厚创城氛围,市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大幅提升。④加强督促检查。不定期邀请市领导现场办公,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督查活动。市创城办组建4个督导组,坚持开展大密度巡查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创城自测,同时及时办理市领导批示事项和受理市民来信来电,针对重点问题跟上督办,一些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组织新闻媒体开辟“曝光台”,发现、抨击不文明现象,广泛征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二)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做好道德模范的宣传推介工作。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指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站对“身边好人”进行重点宣传报道,每月推荐2~4名典型人物参选“山东好人——每周之星”评选,有3人入选,并有2人获10月份“中国好人”。推荐10人参与全省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3人入选,7人获得提名奖。②抓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印发《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抓住社会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三个重点,深化道德教育,强化集中整治,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教育治理活动健康持续发展。③规范“道德讲堂”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道德讲堂”建设的通知》,明确建设类别、规范实施流程、统一建设标准,开发东营市道德讲堂电子档案发布系统,并对道德讲堂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④推进文明餐桌行动。以“不剩饭不剩菜”为主题,以各级文明单位机关、学校食堂以及宾馆、饭店、餐馆等各类餐饮单位为重点,签订“文明餐桌行动”承诺书,引导广大市民合理消费、文明就餐,培育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①推进“乡村文明行动”。指导各县区推进村容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培育优良习惯、倡树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项重点工作,组织实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社区)建设、“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工作、小城镇文化特色示范镇建设等方面工作,按照省文明办要求上报文化特色示范镇、示范村(社区)推荐材料、建设规划等。有2个乡镇被列为省级文化特色示范镇、7个村被列为“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指导县区建设市级“乡村文明行动”示范村(社区)150个、市级“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50个。指导各县区做好迎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测评的各项工作。②抓好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加强文明单位、文明创建规范化、动态化管理,组织开展省市级文明单位等复查评选活动。
(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①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成立近百支青少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建立全国活动联系点1个、全省联系点9个、全市联系点25个。开展洒扫应对、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等四项活动,开展清明“网上祭英烈”、六一期间“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十一期间“向国旗敬礼”三项签名寄语活动。开展“童心向党”歌咏、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全市征集童谣作品280余件,《小蜡笔》入围全国优秀童谣征集推荐名单。②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把中华经典诵读纳入全市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规范的经典诵读教学。举办第五届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和小小朗诵家大赛,全市各中小学校举办校级诵读活动590场次。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成1个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2个区级辅导站、9个社区咨询室,学校咨询室实现全覆盖。开展格式塔心理咨询技术、青少年心理治疗系列技能等培训,开展“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阳光行动、阳光关爱助成长行动等心理辅导活动。④建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加大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力度,申请中央项目3个、省级项目4个,实施市级项目9个。
(五)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①深化“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开展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活动。5月31日,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举办黄河下游暨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清洁环境、污染源巡查、爱绿护绿、增殖放流等志愿服务活动。②组织好学雷锋、国际志愿者日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在3月和12月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国际志愿者日”宣传教育,开展公共文明引导、美化家园、扶弱助残等志愿服务行动。在学校、党政机关、窗口行业、企业及社区分别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③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7月,召开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成绩,就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等工作明确要求。在成立东营市志愿者总会的基础上,新增助残分会、东营义工、东营消防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全市共成立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53支,注册志愿者5060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562支,注册志愿者33709人;社区志愿服务队32支,注册志愿者1083人;老年学雷锋互助志愿服务队21支,注册志愿者1807人。全市在东营市志愿者服务平台登记注册101058人。④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在全市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50个,制定建设标准,逐步建立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活动形式多样、机制体制健全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在全市公共广场、公园绿地、旅游景点、飞机场、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成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点)74个,逐步建立市民广泛参与、体制机制健全的公共场所志愿服务体系。⑤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评选表彰。采取组织推荐、市民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层层选拔、社会公示等方式,评选表彰全市10名优秀志愿者和5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优秀事迹集中展示,充分宣传广大优秀志愿者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时代风采,营造“争当志愿者,服务更光荣”的浓厚氛围。

@6357421185152253346681448

2013年5月31日,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举办黄河下游暨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市创城办供稿)

(六)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引导活动
①办好东营文明网。用好中国文明网东营频道平台,完成报道提示13期、原创评论40余篇,制作“吕剧故乡·东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日小报·六一”等27个专题。②抓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建设。建立东营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联盟、依托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市网络文明传播QQ总群有425人,新华网博客圈有863人,并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各县区也都成立网络文明传播QQ群。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培训,制作《网络文明传播工作课件》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手册》,下发各志愿者,依托工作平台QQ群举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培训班,采用总群直播、各县区分群转播的方式进行。在东营文明网设有文明东营官方微博、博客、博客圈链接,展示志愿者的优秀博文和微博。③组织开展特色传播活动。根据中国文明网的宣传工作提示,编发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提示,参与“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续写雷锋日记”“四不”文明行动、“中国梦”等重大传播活动。4月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策划组织“雅安,让我们一起担当”特色传播活动,6月份策划“晒晒我的中国梦”特色传播微活动。鼓励各级文明单位充分利用官方微博,推动打造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特色团队。发掘培养博客点击量近400万的博主一名、微博粉丝量超过5万的博主3名,参与网络文明传播工作。④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印发《东营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工作考核办法》,明确队伍建设、考核细则、奖惩办法等,定期统计考评志愿者工作情况,根据志愿者量工作量和完成质量情况,对志愿者实行退出机制。全市录入全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的志愿者共有112人,共发表博文8008篇,微博82502条,其中有10篇博文被评为中国文明网月度好稿一等奖,40余篇评论稿件被中国文明网原创评论采用,发帖量和活跃程度排名全国前列,顺利通过第二季度全国考评。


2014年,东营市创城工作继续保持温度不降、力度不减,坚持常态长效,扎实深入推进,城市面貌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一)坚持高点定位,激发全员参与创建热情。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全市“十件大事”之一,按照“高起点、高境界、高标准、大作为”的总体工作思路,全民发动、人人参与。责任全覆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13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把中心城区划分为28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位市领导和几个承包单位,市级领导多次深入网格现场解决重大问题,带头参加义务劳动70多次。各级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各区、街道(社区)招募志愿者、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组建宣传小分队,分片包干逐户宣传创城,深化“同在一个城市,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增强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和荣誉感。任务具体化,深入实施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社区管理、社会文化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等十个方面的提升工程,把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任务细化分解,明确标准要求,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明明白白、一目了然。监督全方位,市县、油田主要新闻媒体和社会媒介大密度、多角度宣传市委、市政府创城部署、为民举措和进展情况,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创城;不定期组织开展民意调查,设立创城监督电话,在各类媒体开设曝光台,开展“网眼热评文明东营”系列活动,拓展监督渠道,充分保障市民建言献策的话语权。
(二)直面群众关切,提高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坚持创建为民、坚持问题导向,把精细、精致、精美的要求体现在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打造宜居城市,统筹推进东城提升和西城改造,圆满完成省第五届城市园林博览会和园区建设工作。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建设改造城市公园7处,新增绿地115万平方米。巩固扩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创建活动成果,联创联动,提升城市形象。2014年实施总投资266亿元的47个建设项目,生态新城、金湖银河等生态片区开发工程加快推进,水城雪莲剧院、科技馆等公益场馆建成投用。实施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年行动,集中抓好总投资33.04亿元的119项治污工程,整治20个重点污染区域,坚决查处环境污染行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组织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突击月、“同在一个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市容环境集中治理活动,清理“牛皮癣”等城市环境卫生顽疾,每日清运生活垃圾200多吨,日产日清率100%。建成投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城市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分批实施550个居民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便民服务进社区试点工程,积极创建星级小区和社区服务品牌。抓好26处农贸市场、4处商贸园区集中整治。完善限时办结制、投诉处理制等规章制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设“网上虚拟大厅”,推行重大项目全程代办,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加大对服务窗口、服务行业的检查频次,“庸懒散”、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正。安装新式公交候车厅80处,投用燃气空调车120台,调整优化公交线路5条,市民出行更加舒适便捷。建设平安东营,实施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实施安全提升项目98个,清理整治油气管网隐患、公共场所火灾安全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取得重大进展。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计划”,集中开展六项交通集中整治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83万余起。专项治理交通运输市场,对客运车违法行为、“黑出租”非法营运等进行重点整治。开展社会治安环境集中整治百日行动,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和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推动文化惠民,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300万元,扶持基层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施“千人培训工程”,依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对基层文化骨干进行专业培训和轮训。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阵地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一批如常乐、青松等民间艺术团队和“百团千场进万家”“村村唱戏村村舞”等活动品牌。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优化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网吧、校园周边、网络环境和荧屏声频,消除一切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隐患;利用重要节日开展“童心向党”“网上祭英烈”等主题活动,依托学校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提升未成年人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
(三)城乡统筹推进,构筑城乡一体创建模式。乡风文明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特质之一。确定2014年为“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年”,把全市1781个村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力推进。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脏治乱专项治理,先后出动人力35.6万人次、车辆3.9万台次,清理“三堆”28万余处80万吨。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8月底全部农村都纳入县区城市管理部门统管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在山东省组织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电话调查中,东营市综合成绩位居全省第2位。狠抓“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策划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制定“文明生活跟我学”培训管理办法,建设女性素质提升服务云平台,已举办培训班6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4万余人次。实行集中连片创建。把广饶县确定为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每个县区选择2个经济强镇,整建制创建示范乡镇,使每个县区、乡镇、村都能从中找到条件相近、比学赶超的样板和标杆。
(四)突出道德内涵,打造好人倍出的道德高地。牢牢把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头兵”的基本定位,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职工熟记24字基本内容,入心入脑。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宣讲活动30场次,举办“践行群众路线,共筑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文艺晚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60余场次。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凡人善举”等评选表彰活动,评选东营市道德模范25名、“最美人物”11名,8人获“山东好人之星”,15人当选“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工人”吴吉林、身残不忘助人“全国自强模范”高伯良、“捐献熊猫血团队”发起人牛联中、坚守荒原19载油田女工薛梅等成为城市的文明符号。以这些模范人物为原型,推出《奋飞》《守望》等一批微电影、视频公益广告、文学作品,学习崇尚模范人物蔚成风气。发挥新媒体作用,建立“文明东营”官方微信平台,策划“道德模范风采”“我的孝道”“诚信力量”等一批特色微话题、微刊、微活动,放大道德力量。策划的“寻找东营最美女孩”微话题活动,《人民日报》《京华日报》、中国之声及央视媒体官方微博纷纷报道,新浪、腾讯微博等点击阅读量过500万,在网络产生巨大反响。深入抓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成投用东营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开展“诚信之星”“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诚信示范店”等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褒奖守信和惩戒失信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文明养成,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发挥志愿服务的感召作用,以社区、公共场所为主阵地,以项目化为手段,策划推出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按照项目运作征集、评估、发布、实施、考核、表彰“六步走”,首批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34项。引入“多支队伍”,党员带头开展“共驻共建、建设美丽家园”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卫生医疗、消防安全、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司法援助等专业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新闻媒体深度参与,《东营日报》的“志愿服务进社区”、《黄三角早报》的“社区文化汇”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建设市、社区两级培训网络,成立市志愿者培训学校,建立2所社区志愿服务培训学校,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如辛店街道明珠社区“阳光小木屋”、河口街道河宁社区“微笑驿站”、胜利街道胜宏社区“一米阳光”、东营供电公司“海蓬”、东营义工、油城义工等品牌项目和团队。注重抓好文明出境游全过程教育,开发文明出境游网上答题系统,成绩不合格不予办理护照。指导有关部门,在中心城区主要交通路口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在公共场所、景点景区和服务窗口设立公共文明引导员,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
多年文明城市创建成效逐步凸显,改善了城乡面貌,显现出“大水面、大绿地、大湿地、大空间”的城市特色;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讲文明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促进了社会持续和谐稳定,人心思稳思上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全市上下表现出的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大局精神,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不仅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014年1至9月份,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08.37亿元,同比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1759.51亿元,增长16.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9.71亿元,增长12.2%。

胜利广场宣传展板(市创城办供稿)


2015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东营市以优异成绩当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代表东营市上台领奖,并同与会人员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荆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