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9&rec=241&run=13

(2015年3月31日)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2550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2亿元,增长12.2%,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7.9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00.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0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52.1亿元和438.7亿元。
  (一)三次产业健康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实现增加值124亿元,增长4%,粮食产量93.6万吨,增长29.5%,棉花产量11.6万吨,肉蛋奶产量59.4万吨,水产品产量55.2万吨。工业平稳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其中地方增长1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16.3亿元,增长12%,利润1254.9亿元,增长1.2%,利税1972.5亿元,增长0.8%,其中地方分别增长14.4%、7.1%和6%。服务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961.4亿元,增长9.2%,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稳定增长。投资拉动作用较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8.2亿元,增长16.1%,其中地方2430.8亿元,增长17.1%。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1亿元,增长12.6%。外经外贸平稳增长,完成进出口总值132.56亿美元,增长4.1%,实际到账外资2.15亿美元,增长11.2%。
  (三)转型发展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农业主导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707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502家。认真落实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198个、先进制造业项目9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3个,累计淘汰炼油产能40万吨、轮胎产能1180万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4.6%,比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积极推进服务业四大载体建设,扎实开展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全市431家剥离新设企业完成登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9项,新增科技型企业92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平台分别达到5家、149家和191家。
  (四)重大事项和项目扎实推进。谋划实施十件大事,东营港北防波堤和三个突堤加快建设,东营港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广利港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市一中、二中、中专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和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综合病房楼完成主体,“137”计划、“双十工程”深入实施,东营综合保税区申报、东营农高区创建国家级农高区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筛选确定92个市级重点建设和推进项目集中攻坚,德大铁路全线贯通,黄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环渤海高等级公路顺利推进,胜利机场调整优化了航线航班,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建设全面开工,大唐东营电厂项目50个支持性文件完成45个。扎实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实施安全工程项目95个,环保工程119项,集中开展了村庄清脏治乱活动,城市公共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明显改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五)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推行工商注册便利化制度改革,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新增私营企业6360家,增长91%。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休斯敦石油装备交易中心、华东石油交易中心开业运营;出台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深入开展民间融资规范引导试点,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启动实施未利用地开发项目50个,总规模19.2万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40元,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6元,增长11.2%。制定出台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民生实事完成年度计划。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连续第十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人均养老金每月达到2118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由每年320元提高到360元;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由每人每月830元提高到900元。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7.7‰。稳定物价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4%,控制在3.5%以内。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进出口总值、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左右、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实现上述目标,总的要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驱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着力释放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一是增强消费基础作用。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执行好带薪休假制度,提升即期消费能力。认真落实鼓励消费各项政策,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培育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等消费热点,扩大旅游、养老、健康等消费,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参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增强投资关键作用。把握好“投向、投量、投速、投效”的关系,组织实施好92个重点建设、推进项目和216个政府投资项目,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社会民生、农林水利、能源交通、生态环保等领域,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准确把握国家定向精准支持领域和方向,搞好项目论证储备和跟踪衔接。三是增强重大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作用。加快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东营港北防波堤、胜利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大唐东营电厂、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广利港防波挡沙堤前期工作,结合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建设,启动跑道延长和飞行区配套升级改造工程。做好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二)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实施“渤海粮仓”工程,深化粮棉菜高产创建活动,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支持东营农高区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灌区续建配套、河道治理等重点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产品高端化、装备高端化、市场高端化为重点,鼓励和引导石化、轮胎、石油装备等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向价值链、财税链的高端提升;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重点领域,引进实施一批新项目,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严控轮胎、炼油、水泥等行业产能规模,优化存量结构,引导产能利用回归合理区间。三是提升服务业规模水平。全面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坚持高端、融合、集约的思路,坚持总部经济与服务业紧密结合,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四大载体。继续做好工业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工作,加强对已剥离企业的培育扶持,促其健康成长。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训计划,着力增强科技研发能力,围绕主导优势产业,重点抓好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黄河三角洲学者”、“金蓝领”培训等重点人才工程,吸引高端人才聚集。
  (三)转变外经外贸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支持外经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安排好2015年“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规避贸易摩擦,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二是鼓励企业创建出口名牌,建设一批技术研发、试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橡胶轮胎、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出口农产品等外贸出口基地建设水平。三是提高招商引资引智水平,重点引进专业集群骨干项目、核心配套项目、高新技术项目、高精尖人才技术。推进设立东营综合保税区,加快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四是加快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揽境外工程和投资设厂,推动橡胶轮胎等优势产业向境外转移,拓展发展空间。五是全面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四)加强城市和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一是突出抓好中心城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西城重点抓旧片区开发改造,东城重点抓城市功能和形象完善提升,加快推进生态新城、金湖银河片区等续建工程,启动实施一批新建项目。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理顺中心城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成效。二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油地军校协同共建,大力培育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支持市级试点强镇、省级示范镇和国家级改革试点镇加快发展,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黄河南展区旧村拆迁改造。推进实施好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三是扎实推进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水污染治理重点抓好老广蒲沟、五干排等市控以上河流治理,完善雨污管网和截污管网;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推进燃煤电厂脱硝设施建设、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等治理,抓好城市扬尘、黄标车等专项治理。加强自然生态建设,加快造林绿化和湿地修复,启动实施中心城北防护林工程。四是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认真落实能耗总量控制、能源交易等机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培育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五)完善托底政策,着力加强社会建设。一是积极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二是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三是加大教育投入,抓好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做好市一中、二中、中专学校迁建工作,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筑城乡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认真落实人口计生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发展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东营建设,推进实施好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行动,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做好人才、双拥、气象、老龄、档案、禁毒、人民防空、社区建设、孤儿保障、综合治税、防震和减灾救灾等工作。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适时公布政府部门责任清单、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促进全市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债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瓶颈障碍。加强信用东营建设,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探索建立市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加快未利用地开发,做好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社会办医政策,逐步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按期完成公车改革。

东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