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9&rec=224&run=13

【概况】 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加强霍乱、艾滋病、结核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2014年,全市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3092例,死亡4例,发病率148.13/10万,发病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10%。其中,病毒性肝炎1324例,下降11.18%;肺结核594例,下降1.67%;梅毒338例,上升9.88%;细菌性痢疾277例,下降23.71%;猩红热199例,上升42.98%。报告丙类传染病745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357.25/10万,发病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32%。其中,手足口病5046例,上升42.0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797例,上升0.21%;流行性腮腺炎395例,下降81.29%;流行性感冒186例,上升167.2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4例,上升8.17%;风疹9例,上升27.50%。未发生甲类传染病。

【霍乱防治】 指导各县区成立霍乱防治领导小组和霍乱防治机动队,储备应急药械、消毒药品,做到组织、人员、物资三落实,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完成应急预防控制工作。组织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5月1日起全部按照要求进行开诊,实行霍乱周报告和腹泻病例疫源检索工作。为确保能及时发现疫情,市及各县区实行每周一上午霍乱周报告制度。5月1日~10月31日全市开展腹泻病例疫源检索24024人次,快检1862人次,细菌培养164人次,未发现阳性标本。

【手足口病防治】 采取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研判、消毒隔离、宣传教育和督导检查等防控措施,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①安排专人每天浏览手足口病疫情,汇总分析全市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20周至31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进行手足口病周报告,进行手足口病疫情专题分析4期,手足口病风险评估5期,加强分析研判,指导手足口病疫情防控。②开展手足口病病例采样、检测工作,及时掌握病毒型别变化,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2014年全市采集检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420例,阳性360例,阳性率85.71%;采样检测重症病例71例,检测阳性52例,阳性率73.24%;采样检测聚集/暴发疫情起数11起,采样检测病例32例,阳性29例。③加强手足口病疫情调查处理。对采集样本的523例手足口病病例全部进行个案调查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对全市发生的71起聚集/暴发疫情均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并撰写调查报告,对其中2起暴发疫情、9起聚集性疫情的全部病例进行采样检测和疫情处置,有效防止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大的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针对暴发疫情,疾控部门及时采取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疫情监测、疫区消毒和防治知识宣教等防控措施,有效防止疫情蔓延。对在东营市定点医院就诊的71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全部及时进行个案调查、采样检测和现场处置,并将个案调查资料录入数据库。④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举办全市霍乱、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培训班,各县区、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也相继开展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实现全员培训,提高病例早期发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疫情报告等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电台《卫生与健康》栏目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专家讲座。⑤强化检查指导,保证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6月份对全市手足口病等夏季传染病防控和腹泻病门诊运转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共督导检查5家县区疾控中心、3家市级综合医院、5家县区级综合医院和5家乡镇卫生院(街道办卫生服务中心),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县区予以改正,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开展“服务百姓健康”义诊活动(市疾控中心供稿)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①加强流感监测,2014年1~52周,共监测东营区人民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广饶县人民医院三所流感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22563例,门、急诊就诊病人总数604974人次,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3.73%。②开展病原学检测,2014年1~52周病原学分离鉴定标本773份,实验室分离到毒株105株。2014年全市报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5起,对30例病例进行采样检测。开展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调查处置工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③开展流感外环境监测,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禽类养殖、屠宰场所采集环境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监测,共采集环境标本600份,由市疾控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甲型通用引物检测,阳性标本由省疾控中心送至国家疾控中心进行复检分型,经检测阳性72份。2014年11月24~27日承办全省候鸟检测技术培训班,并在培训班上进行人禽流感检测和禽流感病毒环境监测工作经验交流。

【结核病防治】 ①结核病人发现、治疗与管理。2014年全市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35例,占年度预期指标的96.74%。上年同期登记初治涂阳病人94例,疗程结束治愈88例,治愈率为93.61%;上年同期登记复治涂阳病人22例,疗程结束治愈18例,治愈率为81.82%。全市非结防机构共报告肺结核及疑似患者538例,转诊追踪到位335例,总体到位率100%。确定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323人,筛查323人,筛查率100%。以上指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指标要求。②结核病防治新型服务体系建设。五个县区全部完成定点医院设置并顺利进行工作移交,构建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规划协调、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确诊收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的新型防治服务体系。③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胜利医院作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接诊耐多药可疑患者24人,培养10人,阳性6人,接受药敏4人。

【艾滋病防治】 发挥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作用,开展对无偿献血人员、受血人员、性病就诊者、在押人员、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HIV检测工作,2014年共检测各类人群标本123460份,检出HIV阳性28例。全市在各级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设立自愿咨询检测门诊17个,提供咨询5158人次,其中接受HIV检测5073人,检出并确证HIV抗体阳性12人,同时对4843人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筛查梅毒抗体阳性42例。继续开展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流动人口和长途汽车司乘人员五个国家级哨点的监测工作,检测目标人群1852人,其中梅毒抗体阳性13人,丙肝抗体阳性1人,未检出HIV抗体阳性。开展在押人员HIV抗体检测工作,共检测在押人员1180人,未检出阳性。
  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重点场所等“五进”工作。全市共设置固定宣传栏77个,永久广告牌13个,发放宣传材料72612份,在媒体进行宣传24次。深入大型建筑工地27次,对农民工开展防艾知识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4499份,安全套2990只。市及各县区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开展对大中专学生、流动人口、领导干部及大众的宣传教育,还结合其他卫生宣传日以及对农民健康讲座、学生查体等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
  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在高危人群干预中的作用,通过男同QQ群、举办联谊活动等促进男同干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干预暗娼8357人次,月均干预696人,月均干预率79.0%。干预MSM(男同性恋)人群3664人次,月均干预305人,月均干预率70.9%。
  加强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检测与治疗工作。2014年新报告住址为东营市的HIV感染者和病人38例,每一例都进行了追踪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随访HIV/AIDS116人,送检CD4计116人281人次,随访检测率95.0%。新报告和既往报告的感染者配偶应检测39人,实际检测38人,检测率97.4%。2014年新增治疗31人,累计治疗86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74人。

【布病、埃博拉出血热、疟疾防治】 做好布病防治工作,共印发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40700份,培训3000余人次,同时,对高危人群发放手套300副、口罩400副、消毒药物300瓶。健康干预职业人群1602人。指导利津县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四进”和“六个一”活动,“四进”即进学校、进养殖小区、进企业、进屠宰市场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六个一”即上一堂布病防治宣教课、贴一套宣传海报、发一套宣传防护消毒用品、看一次科普宣教片、建一处固定宣传栏、粉刷一条宣传标语,确保布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高度重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加大宣传、注重培训、加强准备,全力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召开全市疾控机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会议,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开展培训,部署防控工作任务。加强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积极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分析工作,对从疫区返回、来华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与管理工作,截至年底共完成7例疫区返回、来华人员的健康监测与管理工作,均未出现异常情况。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市民防控知识和防范意识。储备N95口罩、护目镜、猴服、“84”消毒液等消杀物资和防护物资,为防控工作做好准备。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工作,监测“三热”病人2421人次,全部为阴性,复检495人次,复检率20.4%。东营区、垦利县通过消除疟疾考核验收。

【地方病防治】 ①居民户碘盐监测工作。全市检测居民户食用盐1500份,碘盐1471份,非碘盐29份,碘盐覆盖率98.1%;合格碘盐1433份,不合格38份,碘盐合格率97.42%,合格碘盐食用率95.5%。②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在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抽取15个乡镇619名8~10岁小学生和195名孕妇、238名哺乳期妇女开展小学生甲状腺大小、尿碘浓度和孕妇、哺乳期妇女尿碘浓度监测工作。触诊619名8~10岁小学生甲状腺大小,发现3名小学生甲状腺Ⅰ度肿大,甲状腺肿大率0.5%;B超检测608名8~10岁小学生甲状腺容积,肿大率0.98%;采集619名8~10岁小学生、195名孕妇、238名哺乳期妇女尿样检测尿碘浓度,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11.7ug/L、113ug/L和106.4ug/L。③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在东营区、河口区抽取104名8~10岁小学生和40名孕妇开展小学生甲状腺大小、尿碘浓度、学生家中食用盐和孕妇尿碘浓度监测工作。104名8~10岁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0.96%。104名8~10岁小学生尿碘中位数213.9ug/L,40名孕妇尿碘中位数129.2ug/L,小学生家中食用盐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为100%。④开展地方病防治宣传。组织卫生、盐务等单位,以“科学补碘,保护智力正常发育”为主题的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悬挂横幅3条,制作活动展板8块,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加碘盐1000余袋,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⑤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全市153个病村,覆盖12.5万余人,监测12个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在0.25mg/L至1.20mg/L之间,巩固了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成果。

【精神疾病防治】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加强重性精神病人管理随访工作,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5725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2.8‰,检出患者管理率93.6%。围绕“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宣传主题,开展一系列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在东营电视台、东营日报、齐鲁晚报报道东营市精神疾病发病现状及诊治成效,在东营广播电台“卫生与健康”栏目播放防治精神疾病、处理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知识,在丽景国际小区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利用社区电子屏,向30个社区滚动播放“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宣传主题,活动期间制作横幅4条、板报4块,出动宣传车1辆,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设立咨询台6处,义诊及测血压500余人,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按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疗项目方案要求,为115例贫困病人提供价值约11万元药品,开展门诊免费服药治疗及每年4次相关化验检查,并由专科医生每半年进行1次服药后免费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调整,对600例已登记病人的家属开展家庭护理和管理教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开展死因及慢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全市共报告死亡病例10445例,粗死亡率5.63/‰,其中,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粗死亡率分别为6.43‰、7.08‰、6.42‰。报告肿瘤病例5534例,报告发病率298.40/10万,各县区发病率均达到200/10万目标要求。报告脑卒中病例4944例,发病率为368.79/10万,各监测点脑卒中发病率均超过300/10万。报告冠心病病例923例,发病率68.85/10万。东营区发病率较低,为56.58/10万。全市建档1745256人,建档率85.05%。管理高血压111425人,管理率为89.30%。管理糖尿病31785人,管理率为92.61%。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为63.88%、60.79%。

【计划免疫】 ①基础免疫,组织接种50.54万人次,接种率99.94%。②组织15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16866人次,外来人员938人次,应急接种2119人次。③疫苗针对性疾病监测,报告AFP13例,15岁以下乙肝6例。④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全市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294例,为全年估算数313例的93.93%,其中异常反应4例,偶合症1例,未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突发事件。⑤做好接种证查验和接种门诊管理工作,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33900人,补种后各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全市共建设预防接种门诊81个,预防接种人员476人,预防接种门诊资质认证率、接种人员预防接种资质证和考核合格证持有率均达到100%。

2014年东营市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市疾控中心供稿)

【卫生应急】 2014年,市、县疾控中心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方面均有提高,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补充物资装备、开展应急演练。市疾控中心首次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风险月度评估工作。结合卫生应急工作需要,编制《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工作指导手册》,完成23种传染病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调查等表格,编写《疾控机构传染病及应急岗位技能培训题库》。配备个体基本防护装备20余套和相关的消杀药械,价值20万余元,提升卫生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专业技术应急队伍进行调整,成立综合应急队和专业技术应急队,对县区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起指挥统一、反应敏捷、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处理体系。

【公共卫生工作】 2014年,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共计9368人,发现内科检查异常22人,陈旧性结核患者15人,皮肤病1人。落实市政府重点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查体免费政策,共减免1730人次。全年食品风险监测区域覆盖全部县区,覆盖率100%,达到国家覆盖80%的要求。监测的食品种类包括:粮食、面粉、蔬菜,乳制品、肉及肉制品、坚果及其籽类、冷饮、蛋及蛋制品,熟肉制品、水产品、饮用水等。监测项目包括金属元素、农药、真菌毒素、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源性致病菌等。全年共监测食品753个。其中化学污染物监测样品530个,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样品145个,本地专项监测78个。检测结果,全市监测食品总合格率为91.35%,合格率比2013年提高6.24个百分点。较为突出的问题为食品重金属超标、添加剂滥用、食品微生物污染等。开展医院和托幼机构消毒监测50家565份,空调监测10家,生活饮用水监测22份。(市疾控中心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