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9&rec=181&run=13

【概况】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同年12月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平方公里;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使这里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区内鸟类众多,共有鸟类36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51种。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盐地碱蓬、柽柳和罗布麻在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自然保护区总体工作坚持“保护为本、保护为先、保护为重”原则,本着“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理念,突出保护管理、科技支撑和生态旅游重点,全面提升保护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促进保护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4年保护区共接待游客26.02万人,门票收入2002.95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2768.0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1%、24.01%、17.71%。

湿地风光(刘月良摄)

【依法保护管理】 ①顶层设计实现突破。《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市政府第185号令颁布,于2014年6月1日起实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已列入省政府年度立法计划。稳步推进综合执法,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对涉及部门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形成综合行政执法报告,已经市政府7-65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按程序上报省政府审批。本着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委托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等单位,编制完成《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创国内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编制先例。②保护管理扎实推进。编制完成《巡护监测技术规程》和《巡护监测方案》,全面实施“日常野外巡护监测”和“重点区域巡护监测”工作,巡护监测逐步规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抓好防火、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程建设等安全生产工作,2014年无火灾和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态势平稳。信息建设顺利推进,编制完成《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局内大屏服务系统、局站两级视频会议系统、数字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中心主中心以及综合管理与指挥调度平台。③项目争取实现突破。成功申请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争取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4000万元,成为全省唯一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申请山东省区域发展项目《黄河三角洲湿地关键物种栖息地营造、优化工程》,获省发改委批复立项,获省财政拨付项目资金770万元。申报2014年度《黄河三角洲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项目》,争取省矿产资源专项资金1800万元。

【重点工程】 生态保护工程。①实施湿地补水工程。投资260万元,建设扬水站、移动泵站等补水设施,实现补水约1000万立方米。②完成黄河险工防护工程。投资980万元,实施黄河清加6断面及远望楼下游右岸黄河防护工程,确保黄河流路稳定及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③生态公益林抚育工程达标验收。根据生态公益林抚育要求,对黄河口管理站刺槐纯林进行人工抚育,抚育面积1980亩,林木生长环境、森林生态功能明显改善,已经省林业厅达标验收。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效明显。对区内废旧设施及影响生态环境的设施进行全面整治,全年共拆除线杆137根,清理废旧房屋13间,平整井场13处,架空通信线路2700米,更换老式变压器14台,治理外漏管线1350余米。
  生态旅游工程。①游客服务中心装修工程及“黄河口·大湿地”艺术中心布展全部完成,并通过初步验收。②生态停车场、水系绿化、景观工程全部竣工,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③投资1095万元实施东八路供水工程,铺设PE管道16公里,工程已基本完成,达到初步供水条件。④投资480万元,对天然柳林景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⑤投资110万元,对远望楼、游船码头进行全面修整改造,景区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鸟类天堂(丁洪安 摄)

【科研工作】 ①科技攻关与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与滨州学院、中科院生态中心等合作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模式与示范”于2014年2月24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完成“中国与德国政府技术合作项目——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德国宇航局遥感数据中心合作开展“三角洲地理环境变化综合探测与模拟研究”项目;与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合作共建全国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观测示范基地;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教学单位合作开展教学科研活动。②加强珍稀鸟类科研监测。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韩国国立教育大学合作开展中日韩黄河三角洲黑嘴鸥联合调查,发现黑嘴鸥成鸟3500多只,繁殖巢1574个,繁育幼鸟4300只左右,自然保护区内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和繁殖巢数量均为建区以来最高纪录,黄河三角洲成为全球第二大黑嘴鸥繁殖地。开展繁殖期东方白鹳调查监测工作,年内有60巢参与繁殖,其中有40巢繁殖成功,繁殖雏鸟109只,保护区成为中国东方白鹳重要繁殖地。(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 董希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