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8&rec=235&run=13

(2014年3月22日)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种种不可控因素,在市委的
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
作总要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的工作
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虽然受大环境影响,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在全省17市中仍居前列,呈现稳中有
进、稳中向好、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
年实现生产总值32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地方2300亿元,增长14%。
(一)农业全面发展,工业、服务业发展较快。农业实现增加值117.2亿
元, 增长3.5%。 粮食总产量72.3万吨,棉花总产量9.54万吨,肉蛋奶总产量
59.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2.1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其中地
方增长18.1%。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71.4亿元、利润929.4亿元,
分别增长17%、18.6%。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74.6亿元,增长10.3%。全市本外
币各项存款余额2848亿元,比年初增加45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61.3亿元,
比年初增加349.9亿元。
(二)内需有效扩张,外需稳定增长。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2332.1亿元,增长20.8%,其中地方完成投资2055.9亿元,增长21.9
%。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6亿元,增长13.5%。
对外经贸稳中有升, 完成进出口总值131.5亿美元, 增长7.2%。其中,进口
73.5亿美元,增长0.8%;出口58亿美元,增长16.5%。实际到账外资2.1亿美元,
增长31.4%。
(三)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发展质量继续提高。认真落实推进服务业跨
越发展若干政策,开展服务业突破年活动,实施了东营港仓储物流园、东营
万达广场等重大项目,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9%,比上年提
高1.24个百分点。实施了胜利石化总厂优化升级、利华益集团碳四综合利用、
科瑞集团液化天然气设备等优势产业改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
目529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3.5%,比年
初提高1.1个百分点。组织实施了工厂化食用菌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等
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发展家庭农场暂行规定,全市建设各类农
业园区163个,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12家,建成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
基地。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3.8亿元,增长15.8%,税收收入占比达
7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四) 重大项目推进顺利, 发展支撑进一步增强。牢牢抓住项目建设
“牛鼻子”,确定154个全市重点建设项目,采取市级领导联系、项目集中开
工、项目观摩等方式加强调度和推进。东营港十大业主码头和公共管廊带建
成投用,南港池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东营至旅顺滚装航线复航。胜利机场
新开通4条航线。德大铁路、寿平铁路建设进展顺利,黄大铁路、东营港疏
港铁路获国家和省核准,淄东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启动。济东高速东营段
开工建设。中心城52个重点城建项目顺利推进,大剧院、体育馆等九大公益
场馆完成主体,东城工业品市场、西城商河路商业街等片区改造基本完成。
(五)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环境稳定改善。金湖银河水系开挖和湿
地建设基本完成,景观绿化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成主体。环城生态绿
化工程启动实施。加强湿地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10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全面
完成。加强水气污染和城市扬尘治理,实施环保重点工程76项、水气污染治
理项目102个。扎实推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7个,实施节能技术项
目116个。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
务。
(六)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构建“一个龙头、
三个增长极”的发展布局,强化推进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强镇、支持利津加
快科学发展等政策的贯彻落实,突出大项目好项目、突出骨干企业培植、突
出园区建设、突出科技创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发展
速度加快,各县区争先进位,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油地军校
团结发展,签署了油地共建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完善了油地联席会议制度,
一批共建项目顺利推进,油地校合作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启动实施。
(七)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出
台了加快推进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齐鲁股权东营管理中心开业,民间
融资规范引导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实施未利用地开发14.2万亩,净增耕地5.8
万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市10家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
销售,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并轨稳定运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
全市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平台数分别达到5家、111家和147家。
(八)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33983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增长13.2%。制定出台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城镇就业4.61万
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7%。提高了城
乡居民医保、市级大额医药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补助标准,社会保障
体系进一步健全。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小班化教育试点启动实施,东营职业
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工作扎实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校舍安
全等工程进展顺利。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1‰,
低于4.74‰的控制目标。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稳定物价
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控制在3.5%以内。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取得较好成绩。黄河南展区搬迁改造等10项民生实事完成年度
计划。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
年,是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十二五”规划、推动东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年。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吸收外
商直接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2.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主要约束性指标:万元
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
物排放量等指标完成省定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7‰以内。实现上
述目标,总的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六个不动摇”,重点做好以
下工作:
(一)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研究出台全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坚
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探索建立重点项目前期手续联审联批服务制度,
推动土地、 资金等建设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突出抓好78个市级重点建设和
14个重点推进项目。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搞好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
信贷投放;鼓励企业采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利用
项目的牵引作用,突出优化投资结构,引导各类投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优势产业改造等领域。落实国家和省
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农村建
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二)着力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制定出台促进全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指导
意见,综合运用规划引领、产业准入、创新驱动等措施加快经济转型。一是
跨越发展服务业。制定落实跨越发展服务业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协调和绩效
考核,加快推进服务业四大载体和集聚区建设,全力实施非主营业务剥离,
扎实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石油化工、橡胶
轮胎等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重点抓好景区总体规划和产品开发,策划实施一批高端文化旅游项目。加快
发展金融服务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重点推动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
华东石油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场建设。改造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
务业,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家政、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二是加
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意见,研究制
定我市实施方案,保持炼油、轮胎行业产能基本稳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利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化
工、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组织实施好“137”计划和“双十”工程,加快培育骨干企业。认真落实
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驻企联络员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渤海粮仓”工程,深化粮棉菜高产创建活动,
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加快发展畜牧、渔业、食用菌、林
果、蔬菜、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
加快推进澳亚万头奶牛牧场等重点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支持东营农业高新
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一个龙头、三个增长极”的发展
布局,突出县域发展定位,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
济集群化。广饶县,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高端产业集聚,建设
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河口区,
坚持港区城一体发展,建设现代生态化工基地、国际物流港,依托仙河镇规
划建设东营港城。东营区和垦利县,着力发展石油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和
新兴产业,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利津县,抢抓机遇,加
快赶超步伐,整体提升发展水平。加强油地军校协同共建,深入推进工作结
合、资源整合,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等合作载体,启动实施一批合作共建
项目。扎实做好第八批援疆和扶贫协作酉阳工作。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
续发展试点。
(四)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科学编制全市新型
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各类城市规划,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实施科技
馆、青少年宫等重点项目。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智慧城市建
设,推进实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市政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城乡
一体化,强化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市级试点强镇、省级示范镇和国家级
改革试点镇加快发展,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推进黄河南展区和
城中村、乡镇驻地村拆迁改造。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营港北
防波堤及2个突堤,尽快启动广利港建设;推动黄大铁路建设,争取东营港
疏港铁路尽快开工,加快淄东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争取德大铁路、寿平
铁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济东高速、胜利电厂三期工程建设,做好大唐东营
电厂、沿海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
(五)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重点进出口企业联系制度、重点进出口
产品监测制度,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外经贸发展各项政策,适时调整
发展策略,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坚持抓大扶小,积极扶持中小外贸企业健康
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突出对重点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招商,组织开展一
系列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加快中美新能源合作产业园建设,推进设立东营综
合保税区。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揽境外工程和境外投资设厂,搞好境外资源合
作开发、优势产能转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六)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自然生态建设,实施好沿黄
生态绿化、沿海基干林带提升等绿化工程。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搞好自然保
护区湿地修复,建设5处省级湿地公园。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认真落实
能耗总量控制、能源交易等机制,推进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积极发
展循环经济,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深入开展生态环
境整治提升年行动,扎实推进水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源头管控,严禁新上
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遏制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小清河、东营河等省
控、市控重点河流整治力度,综合采取污染防治设施改造、超标企业限产限
排、车用燃油升级等措施,严控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
(七)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积极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扎实推进高校毕业
生就业,抓好农民工服务保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失业
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社会救
助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组织实施市一中、二中、中专学校
迁建,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设施
建设,构筑城乡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各项政策,稳
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发展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深入
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和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年
行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平安东营建设,扎实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提
升年行动,加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做好人才、
双拥、气象、老龄、档案、禁毒、人民防空、社区建设、孤儿保障、综合治
税、防震和减灾救灾等工作。组织实施好提升城乡养老服务能力等民生实事。
(八)着力推动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积极有序
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家庭经营、
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扎实做好各类农村产权的确权登
记和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金融改革,研究制定
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
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瓶颈障碍;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
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
政放权,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未利用地开发,做好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
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
院改革,完善社会办医政策,逐步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战略,重点推动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建设,围
绕主导优势产业,抓好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
创新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