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8&rec=222&run=13

【劳动就业】 2013年,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结构性问题突出、求职人群叠
加等多重困难,积极落实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依靠政策推动、产业拉动、创
业带动和服务促动等多种举措,扩大就业容量。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1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6%,帮扶困难群
体就业28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年度控制目
标。
健全政策体系,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重视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激活作用,
围绕资金扶持、园区建设、创业培训、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市政府专门制
定出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者创业
难题。加大创业资金扶持,为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者,发放各项创业带动就
业补贴114.2万元;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由5000万元扩大至1.95亿元,累
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617笔、5.4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扶持创业带动就
业2.52万人。加强创业载体建设,确立建设“一中心四园区”(东营市就业
创业服务中心、胜利大学生创业园、东营软件园、“生态谷”大学生科技创
业园和市农业高新区现代农业创业园)的创业服务格局,其中,东营市就业
创业服务中心主体全面开工,东营胜利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东营软
件园作为全省首家大学生创业专业实训平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实施“就业创业培训五年规划”,利用社会资源,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
制,保障各类培训项目实施。全年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4.52万人,支付职业
培训补贴1008.27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32.35万元。
拓展就业领域,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
连续多年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计划和“三支一扶”等服务项目,以市政
府名义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系列政策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
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实施“基层服务项目计划”,全市共招募“三支一扶”
大学生123人、“社区服务计划”大学生47人,帮助96名未就业特困生全部实
现就业。推进就业见习工作,金岭集团被表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
级示范单位”,全年开展就业见习1932人。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通过
“东营市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用人单位办理网上开户1450家,提供就业岗
位1.56万个,鉴证就业协议6300份。2013年,全市共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1.41
万人,实现就业1.33万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完善农民工
公共服务措施,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从
扶持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劳动环境、加强权益维
护等各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开展“农民工恳谈日”活动,协调农民工联席会
议成员单位集中解决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
业援助力度,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政策,以财政补贴形式鼓励机关事业
单位设岗,重点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
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
会429场次,达成就业意向8.34万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013年,坚持“统筹城乡、整体推进、全面覆盖、
创新发展”的思路,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参保人群全覆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
待遇水平。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建立与工商、税务等部门间的信息比对机制以
及征缴与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工作联动机制,全市各险种参
保人数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全市城镇职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
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6.16万人、6.24万人、76.60
万人、60.33万人、129.87万人、55.27万人、41.05万人、19.75万人,分别征缴
基金17.53亿元、7.22亿元、1.49亿元、20.63亿元、5.79亿元、2.46亿元、1.4亿
元、0.97亿元。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 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1746元增至
1915元,实现“九连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财政补贴提高到120
元后,为22.91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3.08亿元。调整实施新医疗
保险待遇政策,将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的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60元提高到
320元,城乡居民大额医疗市财政补助资金提高至1000万元,各县区财政按每
人每年5元进行配套;城镇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至85%,城乡居
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5%。城镇职工门诊慢性病病种由23种
增加到48种,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由8种调整为31种,全市共有25357人享
受门诊慢性病待遇,其中城镇职工9920人、城乡居民15437人。失业保险金发
放标准由每人每月730元提高至830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档次,共为4851人发
放失业保险金1815万元。开展劳动能力鉴定724人次,为3406名工伤职工及其
供养亲属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76亿元。
社保基金管理规范。在全省首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
理办法,为加强基金监管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在全市全面启用基金非现场监
督系统,建立联网监控平台,进行实时预警监督。主要通过委托社会化财务
审计机构,有重点地开展基金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定
点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违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和处理。对全市离退休人员实
行养老金领取资格一体认证,有效防范欺诈冒领待遇现象。依法开展工伤认
定,全市共受理工伤案件906起,做出工伤认定642起,受理工伤认定行政复
议案件6件,行政诉讼6件。2013年以来,全市社保基金始终保持安全平稳运
营,累计结余79亿元,人均结余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组织实施“名校英才进东营”
和“百名博士进东营”计划,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等知名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引进硕士以上高学历层次人才41人。依托省黄蓝
经济区发展人才资助项目,争取补助资金355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20人次。
坚持按需引进,全年引进急需的经济技术类外国专家19人次,争取国家和省
引进外国专家和引智示范推广项目6个,1家单位被新命名为省级引智示范
基地(总数增至7处),1位外国专家获省“齐鲁友谊奖”,实施出国(境)
培训项目2项38人。
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市政府令形式修订出台有突出贡献的中
青年专家选拔管理办法,提高专家待遇。2013年,全市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新评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人。稳步扩大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规模,新增3家单位被人社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全市建站总数增至9家。升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全市34000多
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公需科目培训。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共
有2 0692名中小学教师完成人员过渡,5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出台《东营市
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新建山东省技师工
作站1所、东营市首席技师工作站5所。实施“金蓝领”培训项目,开展省市
级培训360人,同比增加60人。扩大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企业范围,增加至
20家。开展第三届“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共组织全市规模职业竞赛10余
项,涉及11个行业(系统),参赛选手10万余人。全市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
试2176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计5607人,其中高级技师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高技能人才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7人、省首席技师5人、省技术
能手5人、市技术能手20人。
加强人事管理服务。坚持“阳光操作”,全市共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
员289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494名。推进事业岗位设置和人员竞聘工作,
指导核准500多个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100多个事业单位新开展竞聘上岗。
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在7个单位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加强公务员作
风和能力建设,组织市直机关公务员培训3000余人次。做好军转安置工作,
安置正团职及以下军转干部36人、随调家属3人。按照省政府文件规定,完成
市直职工津贴调整规范工作。坚持以考促学,组织各类人事考试报名62次,
组织各类考试19次,参考人数53393人。

【劳动关系调整和权益保障】 发挥在工资收入分配监管、劳动人事争议调
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
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化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按照省一
类标准上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
人每月1240元上调至138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3元上调至14.5元。完善工
资指导制度,及时发布东营市2013年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人工
成本信息,涉及161个常年工作岗位(工种),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
置和工资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全市已建工会的企业
全部签订集体合同或工资专项合同;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普遍签订行业性工
资专项合同,覆盖率达到85%。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全市共有180家企业
参与调查,涉及职工6万余人,采集有效信息60余万条。
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
工商联三方四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日趋完善,协商细化东营市“和谐企业”
评选标准。完成全市劳务派遣企业调查摸底,为14家劳务派遣公司颁发劳务
派遣行政许可证。为1926家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用工网上备案,涉及职工120358
人,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合同备案率达100%。
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全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991件,案
前调解651起, 立案1340起, 调撤率76%, 按期结案率100%,挽回经济损失
5700余万元。开展兼职仲裁员聘用工作,从符合条件的律师中聘用兼职仲裁
员87名,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开展免费法律援助工作,为符合条件的
劳动者提供5次法律援助,追回损失286万元,有效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改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制定出台社会保险费征缴劳动监察处理办
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联动工作办法和2013年度全市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执法工作计划,建立监察、仲裁和社保经办机构联动工
作机制。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劳动保障年度监督审查、
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专项检查。全市共检查人力资源
服务机构96户、各类用人单位1401户、定点医疗服务机构35户、劳务派遣机
构34户,涉及职工4.7万人,补签劳动合同2225人,追发工资待遇753万元,督
促缴纳社会保险费247万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 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全面完成镇街、社区基层平台实体化、信息化建设,共建成40个镇街
人社所、777个社区(村)服务站,聘请1800多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全市
基本建成市、县、乡、社区(村)四级机构相对健全、网络上下联通、工作
衔接有序的人社服务体系。新审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1家(市属4家),全市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75家。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发卡范围
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卡载功能从职工医保逐步拓展至其他险种,全
市发卡101.5万张,新增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参保人员医疗待遇纳入社会保
障卡管理。推广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系统,全市有498家规模以上企业开通社会
保险网上申报系统。建立网上便民服务大厅,实现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灵活
就业人员社保网上缴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信息查询、社会保障
卡信息申报和制卡进度查询等功能。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异地联网结算范
围,结算范围由上年的21家医疗机构扩大到90家。创新办公平台应用模式,
建立移动办公平台系统,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和机关服务效能。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建设学习型、规范型、效率型、廉洁型、和谐型
和节约型“六型机关”为载体,以创建“阳光人社365”服务品牌为重点,严
格落实“八项规定”,制定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
从简政、勤政、廉政3个方面细致规定了20条纪律,规范完善各级人社服务大
厅的便民服务措施,全面实行挂牌上岗、亮证服务,统一服务标准,严格督
导考核,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赵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