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7&rec=226&run=13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进黄蓝经济区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
设, 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000.66亿元,比
上年增长12.1%,超计划0.1个百分点。
(一)工农业生产平稳,服务业发展较快。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实现农林牧渔业
增加值104.34亿元,增长4%。全年粮食产量75.9万吨,减少6.9%,其中夏粮获得丰
收,小麦单产436.6公斤,增长2.3%,创历史最好水平;受汛期雨涝和台风影响,秋
粮单产426.3公斤,下降12.7%。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5%和3.8%。二是工
业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312.6亿元,增长25.9%。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增长12.7%,其中地方增长22.4%。实现利税1898.3亿元、利润1177.6亿元,
分别增长15.4%和18.7%,其中地方分别增长36.7%和35.1%。三是服务业快速发展。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70.3亿元,增长13.1%。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
21.1%和24.3%。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94亿元,比年初增加468.2亿元,
增长24.3%;各项贷款余额1806亿元,比年初增加367.2亿元,增长25.5%。
(二)内需有效扩张,外需稳步增长。一是投资增势强劲。春、夏季和10月份三
次集中开工活动, 共开工项目398个, 总投资1935亿元。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963亿元,增长23.4%,超计划3.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完成投资1686.2亿元,增长
23.5%。 二是消费市场比较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1亿元,增长15%。
三是对外经贸较快增长。实现进出口总值123.7亿美元,增长20.7%,超计划10.7个
百分点。其中,出口49.8亿美元,增长14.3%,超计划4.3个百分点; 进口73.9亿美
元,增长25.5%,超计划15.5个百分点。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62亿美元,增长15.7%,
实现了“较快增长”的目标。
(三)三大收入增长较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71亿
元,增长17.3%,超计划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953元,增长13.2%,
超计划2.2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9元,增长14.6%,超计划2.6个百分点。
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实施了蓝海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新加坡澳亚集团现代牧
场等项目,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和工厂化食用菌等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实施了
神驰石化异戊橡胶丁基橡胶、利华益聚碳酸酯、万兴公司汽车制动系统精密零部件
等优势产业改造、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项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产值比重达32.36%, 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出台了《加快推进服务业跨越发
展若干政策》,开展了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了黄蓝时代国际金融港、万
通海欣液体化工仓储物流、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等项目。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
值比重达到25.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四)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发展支撑显著提升。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典
范城市建设的关键,安排了中心城建设、基础设施、服务业、工业、农业农村、民
生工程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大唐东营电厂,申报材料已报送
国家能源局。黄大铁路,项目核准所需文件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德大铁路,全
线控制性工程东营黄河特大桥已合龙,东营段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东营港2×5
万吨级、2×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已建成并通过验收。东营港防潮堤陆上段基本完
成,海上段已合龙。飞机场至自然保护区一级公路建成通车。胜利电厂三期工程、
寿平铁路、济东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黄河三角洲动物乐园投入运营。大剧院、城市
规划展览馆、黄河文化博物馆、城市道路及沿街立面改造、城市旧区改造等工程进
展顺利。20个重点推进洽谈项目中,科瑞集团天然气处理设备项目已完工,泰国正
大集团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 万达集团9万吨燉年乙丙橡胶、红星美凯龙东营家居
广场和东营联合石化2×500万吨燉年石化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
(五)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造林绿化,11处生态林
场完成造林15.6万亩,环城生态绿化、东青高速公路绿化等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构
筑循环水系,全面启动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完成东城水系内循环工程。加强湿地修
复,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和淡水补给工程完工,东八路湿地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实
施公共环境改善工程,水气污染和城市扬尘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达到0.73吨标准煤; 二氧化硫排放量5.95万吨,下降
2.6%;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86万吨,下降2.3%;氨氮排放量0.42万吨,下降2.5%;氮
氧化物排放量5.08万吨,增长3%,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六)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金融创新。黄河三角洲
产权交易中心运营良好。引进了光大银行和齐商银行,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21
家。 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开发土地2.9万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取得阶段性成效,10家公立医院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县及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全
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
利实现整合,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市立儿童医院建设等按计划实施。高
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扎实推进,顺利通过中期评估。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全面展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得到
加强,华泰、万达和信义集团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全市国家级、省级和市
级创新平台数分别达到3家、110家和116家。
(七)民生保障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全年新增创
业1.35万人, 新增城镇就业4.9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为1.86%, 控制在2.4%以内。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城乡
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补助标准。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6‰, 低于4.6‰的控制目标。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中小学校
舍安全、城乡学校建设、幼儿园和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等项目进展顺利,东
营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稳步推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前一年解决
规划区内剩余11.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稳定物价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居民消费价
格(CPI) 累计上涨2.4%,控制在4%以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乡安居、公共环境改善、便民服务等民生工程和实事进展顺利。
二、2013年经济走势分析及主要发展预期目标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力实施黄蓝国家
战略、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的重要一年。当前,国际经济走势仍然错综复杂、
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
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有所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
矛盾依然突出。我市产业层次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内部
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新的起点上保持经济持续
平稳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同时,我市发展也面临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
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提出的“两个
率先”的奋斗目标,完全符合十八大精神,符合东营实际。我市实施黄蓝国家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重大举措深入推进,全市上下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氛围浓
烈,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各项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发展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
活力进一步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初
步调度, 2013年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842个,总投资4434亿元,当年计
划投资1580亿元。
综合各方面因素,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增长15%, 进出口总值增长12%,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增长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主要约束性
指标: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
氧化物排放量等指标以省核定数为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4‰以内。
三、完成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措施
201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的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
以黄蓝国家战略统领发展全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一)着力保持投资快速增长。论证、筛选并组织实施一批城建、基础设施、工
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方面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一个项目、
一个市级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对东营联合石化大型混合芳烃
等续建项目加强跟踪调度,帮助项目单位克服困难,切实提高当年投资工作量,对
中海石油东营石化500万吨炼化改扩建等合资合作项目, 加快各项前期工作,争取
早日开工。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搞好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鼓励
企业采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认
真研究国家和省资金扶持领域和重点,围绕投向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和申报工作,
争取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
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优势产业改造等领域倾斜,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落实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
等领域,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二)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入实施市民增收工程,落实创业富民政策,千方百
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认真落实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宽带普及提
速等鼓励消费政策,巩固扩大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家政服
务、医疗保健等消费。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
建设,着力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认真落实国家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
各项政策,完善价格调控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着力推动对外经贸稳步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对重点国家(地区)
和城市的招商。建立完善重点进出口企业联系制度、重点进出口产品监测制度,引
导企业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搭建对外经贸平台,办好国际
石油石化装备展等大型展会。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立
生产基地、合作开发资源、承揽工程。
(四)着力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密切关注国家、省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加强对
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引导各类市场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对重点行业
和亏困企业, 加强调度分析, 引导企业搞好营销管理,努力降本增效。继续实施
“效能提升”工程,优化审批机制和方式,规范和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
改善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五)着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筑
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
生态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
加快实施农业主导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着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大力发展渔业、畜牧业、蔬菜、工厂化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泰
国正大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澳亚万头奶牛牧场、中科荣丰生物科技产业园区、蓝
海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认真落实工
业调整振兴意见和六大产业规划,稳步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加快改造提升石
化、纺织、造纸、轮胎等现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推进科瑞集团年产800台套系
列油田特种设备、广汽吉奥新车型技术改造等项目。三是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深
入开展“服务业突破年”活动,认真落实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
强“四大载体”培育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优先发展文化旅
游业,加快推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龙悦湖旅游度假区、揽翠湖旅游度假区、孙子
文化旅游度假区、垦利蓝湖度假区等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依托东
营港、广利港、飞机场和火车站建设物流园区,加快实施中海油物流园、黄河三角
洲国际物流港等大项目。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构建便民利民社区商业网络,
加快推进东营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
(六)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油地军校合作,整合区域科技、人才等
资源,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支持油地军校企业合资合作,相互融合,优
势互补,共同发展。以中心城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三个板
块为重点,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改善发展环境,
推动市属经济快速膨胀。着力强化推动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强镇、支持利津加快科
学发展等政策的贯彻落实,突出县域特色,着力抓好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培育、
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增强县域经
济综合实力。
(七)着力推进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加大
推进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城市建设,重点加快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等
续建项目建设,开工实施湿地公园、城市道路改造、城市绿化和景观提升等一批新
项目。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万佳集团4×1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万通集团2×1万吨
级客滚码头建设。加快德大铁路和寿平铁路广饶段建设进度,推动环渤海高等级公
路、黄大铁路、疏港铁路、大唐东营电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东营港防
潮堤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滨海新城防潮堤。
(八)着力加强生态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重点推进环城生态
工程、生态林场、金湖银河等项目,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
清的美丽东营。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搞好自然保护区10万亩湿地修复,加快东八路
湿地绿化改造和配套设施完善。认真落实能耗总量控制、能源交易等机制,严格新、
改、扩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50户重点用能企业监管,扎实推进实施一批重大节能
示范工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石油化工、造纸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一批
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扎实推进水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小清河、东
营河等省控、市控重点河流整治力度,严控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西城北、东城南等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厂发电
二期等项目。
(九)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
措施,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
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自然增长机制继续提高城
乡低保、城乡居民医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中
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校舍安全等工程,继续抓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启动教育现
代化工程。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各类公共文化设施
建设,办好孙子国际文化节、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节庆赛事。加强和创新社
会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加强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力度,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做好人才、人口
计划生育、对口支援、人民防空、双拥、气象、老龄、档案、孤儿保障、综合治税、
防震和减灾救灾等工作。组织实施中心城农贸市场改造及环卫工作站建设等10方面
民生实事,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十)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进金融创新,支持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和蓝色
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做大做强,探索科技创投、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融
合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扎实推进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抓好东营
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运营管理,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推动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创建国家农高区。深化投资体制
改革,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营,提高投融资能力。扎实推进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
学科技园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体制机制创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高端人
才平台建设和科技金融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