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7&rec=170&run=13

【概况】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
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同年
12月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
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平方公里;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
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国内最大的新生湿地,是中国暖
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此
沉积, 使这里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区内鸟类众多,共有鸟类367种,其中候
鸟200余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
类有大天鹅、灰鹤等49种。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
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
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400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盐地碱蓬、柽
柳和罗布麻在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 天然芦苇270平方公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植物野大豆43平方公里。 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
地自然植被区。
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奇、
特、旷、野、新”的美学特征,近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越来越引起国内外
湿地组织和专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2011年被评
为“中国最美湿地”。
2012年,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国家黄蓝战略实施,严格遵循“全面规划、
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方针,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以保护促进利用,
以利用提升保护,突出抓好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建设两大重点,以建设世界级自然
保护区和国家级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力加快自然保护区和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
与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人数25.13万人次,接待有关部门单位569个、9138人次,
其中省部级以上单位56个、 1344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92.32万元;游客接
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8%、25.1%,保护区成为拉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的
龙头景区。
2012年,管委会及保护区先后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环保
科普基地”“全省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首批“省级
生态旅游示范单位”等称号;并被人民日报社和中华文化促进会评为首批“中国文
化旅游新地标”,被人民日报社、国际绿色经济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
生态旅游区”,被省旅游协会评为“2012山东最具人气休闲旅游区”。

【依法保护管理】 ①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按照“先易后难,整体推进”
的原则, 对区内与环境不相协调的设施进行整治,投资1100万元实施南顺河路5.3
公里道路的维修改造,投资1500万元对垦东32产能区块及门景区等项目区输电线路
改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以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
年”活动为载体,突出抓好防火、旅游安全和工程安全,落实责任主体,加大隐患
排查力度,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确保了区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年内无火灾和安全
生产事故发生,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③鸟类栖息地保护成效显著。
建设鸟类补食区5000亩, 建设鸟类繁殖岛6个,为鸟类提供充足食物来源和良好栖
息环境。2012年成功繁殖东方白鹳31巢,孵化幼鸟86只,是全国最大的东方白鹳繁
殖地。④政策争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获得国家正式批准,有了
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的法律依据。自然保护区公益性用海手续被国家海洋局正式批
复,海域边界范围进一步明确,成为依法管理辖区内海域的有力保障。

【重点工程】 生态保护工程全面完成。重点实施了黄河河口湿地淡水补给、刁口
河流路湿地补水、黄河口安全防护等生态保护工程。黄河河口湿地淡水补给工程: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批复立项,总投资2991万元,分二期建设。2012年完成
第一期,投资1840万元,建设补水设施、管护设施,实施植被恢复和鸟类栖息地保
护与生境改善工程。刁口河流路湿地补水项目:投资675万元,建设挡水坝、隔坝、
生态岛、闸门等,有效实现了水系良性循环,湿地质量明显提高。黄河口安全防护
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完成护坡长度1.42公里,动用土方2.5万方,修建道路2.5
公里,建设截止闸2座,确保了黄河现行流路稳定和湿地生态安全。
旅游开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被列入全市30项重点工程的黄河口生态旅
游区建设工程,包括鸟类救护科普中心、门景区、柳林管护木屋项目。鸟类救护科
普中心:投资9200万元,其中科普园部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
为国内首家具备救护、繁育、科普功能的大型开放式观鸟基地。门景区项目:投资
9600万元,建设集票务、候车、换乘、餐饮、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主要
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 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设计, 规划占地面积约
20.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和停车场主道路灰土、雨水管道涵洞全部完成。柳林管护
木屋项目:投资3800万元建设的5000平方米的湿地木屋度假区建成投入使用。投资
3500万元建设的黄河北顺河路工程被列入第二批中心城城市建设项目,完成路基土
方和桥涵闸,计划2013年“五一”全面建成通车。

【科研工作】 ①科研项目顺利完成。全面完成“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湿地保护与修
复技术示范项目”“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项目”“东方白鹳
繁殖种群生态学研究项目” 等3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②合作交流更加密切。
进一步加强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顺利实施,组织完成
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生态评估、湿地补偿调研等工作。11月7日,成功
接待美国政府湿地保护管理考察团,双方就保护区基本情况、管理体系、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依法管区、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建设成效、
今后发展思路等相关工作进行交流座谈。派员到德国、西班牙参加湿地保护与管理
培训。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
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③基础科学研究扎实开展。完成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专项调
查工作,查清保护区内的湿地资源状况,顺利通过国家和省林业厅的验收,调查质
量名列全省前茅。加强鸟类动态监测、生态环境评估,做好本地资源调查,《黄河
三角洲鸟类》编辑完成即将出版。

【在京成功举办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宣传推介会】 2012年9月5日,黄河口生态旅游
区宣传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市长申长友、纪委书记岳德川、副市长王吉能及国家、
省和北京市旅游局的负责人出席推介会。人民日报社、香港文汇报等30多家媒体和
驻京80多家旅行社参加推介会,参会人数近200人。(董希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