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7&rec=135&run=13

【概况】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24户,同比增加42户。完成产值
10312.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9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4.3%,历史
性地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1%;实现利税1898.3亿元、利
润1177.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8.7%,利税、利润总额均居全省第1位。地
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029.6亿元,同比增长30.4%,增加值同比增长22.4%;实
现主营业务收入8945.26亿元、利税1091.02亿元、利润784.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8.3%、 36.7%和35.1%。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32.36%, 比年初提高1.4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91.88,比上年提高
37.5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用电量17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4%。其中,地方工
业用电量为107.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3%。

【工业项目投入】 全市地方共实施在建工业项目363个,完成工业投入548.5亿元。
其中, 市属工业完成投入149.8亿元,占全市的27.3%,县区工业完成投入398.7亿
元, 占全市的72.7%。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4个,当年完成投资450.2亿元,分
别占全市的56.2%、82.1%。其中:1~5亿元101个,5~10亿元54个,10亿元以上49
个,分别占全市的27.8%、14.9%、13.5%,完成投资132.1亿元、127.7亿元、190.4
亿元, 分别占全市的24.1%、23.3%、34.7%。已有49个项目完工投产,预计新增销
售收入530.7亿元,利税71.9亿元。

【工业结构调整】 继续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全年实施亿元以上传统优势产业
改造提升项目139个, 完成投入303.5亿元, 分别占全市亿元以上项目的68.1%、
67.4%。 利华益集团丁辛醇、金宇轮胎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等项目达到国际国内先
进水平,化工、轮胎等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投资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
项目65个, 完成投入146.7亿元,分别占全市亿元以上项目的31.9%、32.6%。全市
61户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8.1亿元、利税86.5亿元、
利润70.5亿元, 分别增长42.9%、52.1%、47.7%。扎实推进临港物流园区等现代物
流项目建设, 对30家年营业收入过300万元的骨干仓储物流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全
市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5%。

【企业培育与创新】 ①坚持企业梯次培育发展。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表彰奖励
第二届东营市功勋企业。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四项
计划”,62个项目纳入全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项目库,新建省、市级“一企一技术”
创新企业22家、 研发中心37家。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603家,占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3.1%, 同比增加14家,其中,50~100亿元22户,增加9户;
100~200亿元14户, 200亿元以上5户,各增加1户。共有9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
强、 17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17家企业入围山东省工业百强,入围数量均
居全省第一位。②推进技术创新。新建3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7家企业通过省级技
术中心认定,25家企业通过市级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认定。68个项目列入全省
技术创新计划,6个项目列入山东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发展专项,4家企业
获得山东省中小企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垦利县经济开发区被确认为省级“高端装备
制造产业园区”,利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认为省级“有机化工产业示范基地”,
利津县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③推进管理创新。与高
等院校合作,举办三期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组织开展第二届东营市企业管理奖评
选。9名企业家分别获国家、省优秀企业家称号,5家企业获“山东省品牌建设示范
企业”称号,6家企业获“山东省最具竞争力品牌”,4家中小企业获得省级“精细
化管理样板企业”和“管理提升‘百千万’优秀企业”称号。

【工业信息技术融合】 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开展基于物联网指挥生产综
合集成等10个项目和大王金泰等10家重点企业试点, 新增华泰集团等3家国家级示
范企业,信息技术在石油装备等主导产业的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环节广泛应用,
新建项目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快应用。②信息产业继
续保持平稳增长。 全市纳入行业统计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7亿
元、利税18.1亿元、利润1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151%和155.4%。纳入行
业统计的软件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05亿元、税金3182万元、利润4075万元,同
比分别增长22.1%、 12.0%和-4.4%。③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数字东营城域网管
理进一步规范,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无线城市”试点、农村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建
设稳步推进,对讲机频率清理调整、移动通信台站监测等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
无线电管理进一步加强。④通信行业稳步发展。全市各通信营业公司完成电信业务
总量39.8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3.4%;移动电话
用户数331.4万户, 固定电话用户数54.2万户,互联网用户数50.6万户;移动、固
话交换机总容量482.22万门;光缆长度58.2万芯公里,同比增长32.1%。

【节能降耗】 ①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推进机制。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
工作方案、“十二五”节能调控工作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健全能耗总量控制、能源
交易和季度预考核三项机制,建立突出问题约谈、“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②推
进结构节能。审查备案能评项目293个,拒批高耗能项目3个;淘汰10万吨沥青生产
设备、 10万吨延迟焦化、2.5万吨烧碱生产装置等一大批落后产能,年节能20万吨
标准煤;风电装机容量64.2万千瓦,占地方电厂装机容量的22.73%,全年累计发电
10.9亿千瓦时,相对于火电节约标准煤38.15万吨;万达集团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
节能环保示范企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③实施节能工程。推进国家
和省、 市确定的30个重大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示范工程建设,年节约标准煤28.26
万吨;11家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0个,年可节约标准
煤6.41万吨。④强化节能监管。将69家企业纳入节能信息管理系统,对重点用能企
业能耗数据及时采集分析,预测预警;对17户建材、石油加工企业进行专项监察,
发现淘汰类装置8套、电动机506台,并进行整改;对全市40家宾馆酒店招待所取消
一次性日用品情况进行专项监察。⑤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循环经济“四个
3” 工程(即3个循环经济示范县区、3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
业、30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已完工循环经济重点项目25个,年可节约11万吨标
准煤,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
试点单位,胜机石油装备公司的“HDPE耐磨防腐油管再制造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循
环经济示范项目; 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任务,2家服务机构列
入省公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名单;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全市工业固体废
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优化发展环境】 ①强化政策扶持。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稳增长决策部署,
结合东营市实际,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通知》《关于做好企
业资金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20多项政策性文件,并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题督导,减轻企业负担,优
化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②强化经济运行调度。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国家产业政策。
召开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五个支柱产业发展座谈会,加强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研
究克服困难局面、稳定经济增长的具体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③强化要素保障。
围绕企业最为关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 举办政银企合作洽谈会,达成贷款协议450
个、签约金额493.1亿元。举办第四届油品贸易洽谈会,签订100万吨的成品油供需
协议, 成交金额100亿元;组织企业参加山东产学研展洽会、中博会等大型展会,
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④深度治乱减负。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
意见》,在涉企收费、罚款、摊派、检查、评比、会议等25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禁止。
⑤精简审批事项。 把15个行政审批服务管理事项精简为6个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
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⑥提高工作效能。开展“效能提速工程”,创新企业直通
车服务形式,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外网申报、内网审批,并联运行,帮助企
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地、资金周转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