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7&rec=117&run=13

【概况】 2012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
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着力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施质量强市和标
准化战略,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科学性、有效性,产品、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得
到有效保障,质检中心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市战略实现历史性突破。

【标准化工作】 黄河三角洲标准技术服务平台和东营市标准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投入运行,东营市石油化工和石油装备专家委员会相继成立;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
限公司创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批复立项。全市有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
单位1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3个,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3家,采用国际
标准3项、 地方标准3项、农业地方规范12项。备案企业产品标准210项,登记企业
产品执行标准1356项,全市企业标准覆盖率98.5%。

【质量监督与打击假冒伪劣】 全年出动执法人员6430人次, 查处质量违法案件
389起, 端掉制(售)假窝点16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1321万元,挽回消费者
经济损失2329万元。 2012年全市质监系统先后对998家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2236批
次产品实施定检,定检合格率97.6%。省监督抽查食品676批次,合格率92.45%。

【计量管理与检定】 2012年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8866台。全市重点用能企业
中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检定率达到95%以上。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检查生产企业253
家, 抽检样品976批次,抽样合格率93%;抽查商场40家,抽检样品480批次,抽样
合格率95%。 胜利油田测井公司、华泰化工集团公司被省质监局表彰为“山东省能
源计量标杆示范单位”。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市妇幼保健
院、河口医院、蓝海国际大酒店等12家单位被省质监局表彰为“山东省诚信计量示
范单位”。

【质检中心建设】 山东省石油助剂产品及轻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批复成立;
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月10日获批筹建; 国家轮胎及橡胶制品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东营分中心8月23日获批筹建; 山东省生态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
心7月27日获批筹建。

【宏观质量管理】 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关于同意争创“全国质量强市
示范城市” 的函》(国质检质函〔2012〕610号),批准包括东营市在内的25个市
(其中14个地级市)作为全国首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城市。胜利石
油管理局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一公司首席技能大师张吉平获得第四届省长质量奖,
万达集团获得第四届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山东省优质铜及铜材产品生产基地获批创
建。(范玉亮)

安全生产管理

【概况】 依据 《关于市安监局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方案的批复》 (东编发
〔2012〕63号),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新增正科级内设机构重大危险源监管监
控中心, 核对科级领导职数1名,担负全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管工作。
同时依据《关于进一步明确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东编办发〔2012〕65
号),市安监局主要负责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三个环节中预防环节的监管,
负责职业卫生监督监察、职业卫生监管管理办法起草、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不含煤矿)颁发等工作。
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以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统领,以“安全生
产基层基础强化年”为主线,强化责任落实和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扎实开展打非治
违、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共
发生各类事故827起, 死亡164人,受伤602人,直接经济损失554.27万元,事故起
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9%、10.38%、0.99%,直接经济损失同比
上升33.57%,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两项指标实现连续12年“双下降”,未发生重特
大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各项指标都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成为全省
唯一连续五年受到省政府表彰的城市。
(一)分行业事故情况
道路交通: 共发生事故567起,死亡161人,受伤602人,直接经济损失227.40
万元, 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08%、8.52%、0.33%,直接
经济损失同比上升106.97%;发生较大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8人。
消防火灾: 共发生事故258起,直接经济损失309.87万元,无人员伤亡,事故
起数同比下降0.77%,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上升87.91%。
工矿商贸:共发生事故2起,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17.00万元,无人员受伤,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50.00%、57.14%、
100.00%、87.87%。
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森林火灾及其他行业
均未发生事故。
(二)分区域事故情况
东营区:共发生事故425起,死亡37人,受伤253人,直接经济损失75.14万元,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0.47%、 5.13%、
18.12%、41.64%。
河口区: 共发生事故85起,死亡17人,受伤74人,直接经济损失17.19万元,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6.59%、15.00%、
20.43%、44.85%。
广饶县:共发生事故103起,死亡60人,受伤89人,直接经济损失25.99万元,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3.45%、9.09%、83.44%,受伤
人数同比上升48.33%;发生较大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4人。
垦利县:共发生事故115起,死亡13人,受伤90人、直接经济损失230.43万元,
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1%、23.53%、3.23%,直接经济损
失同比上升1487.06%。
利津县: 共发生事故54起、死亡19人、受伤46人,直接经济损失39.73万元,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57%、17.39%,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
分别上升15.00%、222.76%;发生较大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4人。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共发生事故29起,死亡8人,受伤24人,直接经济损失
15.39万元,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9.38%、11.11%、
74.29%,受伤人数同比上升100.00%。
其他区域:共发生事故16起,死亡10人,受伤26人,直接经济损失150.40万元,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上升128.57%、11.11%、
2500.00%、1213.54%。
(三)分县区事故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事故死亡人数,各县区同比全部下降。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
津县、 东营经济开发区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总数比率分别为97.37%、
89.47%、98.36%、86.67%、86.36%、100.00%。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各级党委、政府都将安全生产纳入考核科学发展综合指标
体系和部门目标管理体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考核,严明责任奖惩,
做到职责到位、奖罚到位。安全生产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占有重大比重,并严格
实行“一票否决” 。 各县区政府、市直部门签订2012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
管理承诺责任书,将全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和事故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级各部门、
单位,年底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成考核组逐一对各县区政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
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及42个市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和承诺责任完
成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市政府第7-18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确定对考
核优秀的5个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0个市级安全生产监管职能部门进
行表彰,奖励资金55万元。

【政府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六个机
制”建设,推动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①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充实调整市政府安委
会,各专业委员会由原来的14个调整为16个,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各行业领域
专项监管职责得到细化加强,综合治理得以全面落实。②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机
制。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44个市直部门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或承诺书,
并按照“责任签订四个到位”的要求,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逐级分解下达到基层政
府、部门、企业、村庄以及班组、岗位,形成网格化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同
时,探索创新目标责任考核的方式方法,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细化为安全生产控制
指标、重点任务和综合管理目标三部分,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和奖惩,促进各项目标
责任的落实。③强化政府安全生产资金保障机制。以市政府文件明确县区(开发区)
按照不低于上年度GDP万分之0.2的比例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且不低于100万元,
并随G DP增长逐年增加,形成良好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④强化领导干部下基层检
查调研机制。严格执行《东营市领导干部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市、县区领导
干部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定期下基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了解安全生产情
况,促进有关工作部署要求在基层的落实。⑤强化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
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探索建立高速公路应急处置等多个救援联动机制,为实
施科学有效处置提供保障。⑥强化事故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
和责任倒查机制,进一步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结案批复和责任人追究备案程序。对
全年发生的2起一般工矿商贸事故和2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对相
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始终把深化企业安全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作为抓
好安全生产的关键。①深化企业法人安全教育。先后组织12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和高危企业法人,系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文件,强化企业法人安全意识
和责任意识。对全市1016名企业法人进行系统培训,经考核合格颁发执业资格证书。
②深化等级评定管理。 重点实施等级评定A级企业与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企业的
“直通车” 工程,即等级评定为A级的企业直接确定为安全标准化三级企业,全市
共有359家企业确定为三级标准化企业。 同时实行等级评定信息化管理,实现评定
标准电子化和等级评定管理由原来的纸质定期评定向网上动态评定的转变。 有286
家企业上线实现动态管理。③深化班组建设。以班组创建作为深化企业安全生产工
作的突破口,联合团市委等部门下发文件,在重点行业企业持续开展争创“安全生
产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对评选出的50
个优秀班组和班组长进行表彰。④深化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为促进企业落实隐患排
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市安监局与市总工会再次联合部署开展“找出身边的安全生产
事故隐患” 活动,发动企业员工查隐患,排查隐患26985条。同时,探索企业隐患
自查自报工作的信息化,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信息系统,已有
531家企业实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网上查报。

【政策法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精神,逐步探索
建立较为健全的支撑安全生产监管有序开展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①提请市政
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2012年度东营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东
政办字〔2012〕34号),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由原来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目标两部分,改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和安
全生产综合管理目标三部分,促进政府监管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进一步
落实。 ②提请市政府下发 《关于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 (东政发
〔2012〕 2号),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实
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指明方向。 ③提请市政府下发
《东营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暂行办法》(东政发办〔2012〕
6号) ,明确重大事故隐患提报、挂牌督办、公布、整改、验收等有关要求。④提
请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通知》(东政发办〔2012〕38号),明确事故隐患自查
自报的范围、方式、职责、时限和保障措施等有关要求。⑤提请市政府下发《东营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危险化
学品企业实行企业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开展重大危险源、危险工艺、消防和应
急管理隐患排查活动,开展自动化控制改造提升工作,实施“一标准四规范”工程,
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等五项重要措施,切实提升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
理水平。⑥重新修订《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并报市政府
法制办审定后在政府网站公布,全面细化行政处罚项目,将处罚依据、处罚方式、
自由裁量数额等进行界定,使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权得到有效约束和规范。

【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按照《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
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
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1〕47号)精神,立足安全生产工作
基础,着眼安全生产工作长远发展,东营市着力实施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战略,提请
市政府印发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 (东政发
〔2012〕2号),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由于率先启动,
推进迅速,东营市被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确定为全国10个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
市试点单位之一, 并在8月22日召开的全国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
作经验介绍。 12月9月,经过前期调研、征求意见、不断修订完善,《东营市安全
发展建设规划》顺利通过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东营市也成为全国10个
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单位中第一个通过《规划》评审的城市。评审专家
一致认为该《规划》对全国其他城市制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规划具有较好的借
鉴和示范作用。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 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
年”活动的具体要求,制定活动总体方案和四次重点行动方案,在全市重点行业领
域梳理出影响基层基础工作的28大项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将其细化量化为93小项,
逐项明确责任县区和责任部门,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实行“一月一调度,半年一督
查,年终总考核,结果有奖惩”的跟踪调度和考核奖惩机制,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
落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①提升基层执法监察能力。在全市组织开展基层执法队
伍标准化建设,从人员数量、执法资格、执法装备、办公场所等方面强化基层执法
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执法水平。市政府投入20万元,为5个大队和13中队新增配执
法装备。②提升“两区”保障能力。突出人员密集的社区和企业密集的园区安全保
障能力提升,开展安全生产示范社区和标准化园区建设。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
成立安全协管员队伍,通过“安全夜校”“安全知识进家庭”、安全演练等形式,
强化社区安全管理, 2012年全市有7个社区完成省级验收。在园区重点抓好园区规
划布局,强化园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安全条件审核把关,园区保障
能力明显提升。全市有1个国家级园区和1个省级园区被授予“省级安全标准化示范
园区”称号。③提升信息科技支撑能力。发挥信息科技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作用,
加大“科技兴安”力度。重点投资建设自查自报及等级评定管理信息系统、“智慧
城市” 信息系统、渔船动态监控综合管理系统等,完成对全市167处重大危险源的
动态实时监控,所有化工园区企业全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全市安全生产
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打非治违】 结合实际制定下发“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定6个工作
牵头部门和22个配合部门,明确“打非治违”工作重点领域、重点内容,成立由分
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建立完善工作例会、
信息周报、有奖举报、联合执法等多项制度措施,推动全市“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按照省政府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
行动“回头看”活动的通知要求,开展“回头看”活动,保持对非法违法、违规违
章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在总结以往“打非治违”工作经验
基础上,创新实行“三查两打一追究”工作法,确保“打非治违”工作成效。“三
查”,即基层全面排查、部门专项检查、政府重点督查。“两打”,即分级执法全
面打、联合执法重点打。“一追究”,即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据统计,
各级各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3600余人次, 取缔非法化工生产储存使用销售窝点
(企业) 1 79处(个),立案查处非法制贩运输烟花爆竹案件8起,取缔“三无”
船舶5艘、 非法营运车辆1150辆,查处非法在建工程项目23个、非法占用消防通道
172处、非法使用特种设备172台,治理纠正各类违规违章行为87219起。

【隐患排查治理】 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时刻不放松对事故隐患的排查
整改,逐步健全完善“企业自查自纠、专家现场诊断、政府挂牌督办、执法督促整
改”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①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自查自纠。全
面实行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排查隐患的主动性,拓宽自查自
报工作的覆盖面,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②发挥专家查隐患作用,开
展专家“会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家组成安全生产专家检查组深
入基层企业“会诊”,帮助企业查找隐患的同时,为企业科学整改隐患,加强安全
管理出谋划策。 全年聘请专家523人次,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128家次,排查消
除事故隐患3830余处。③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实行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抓住重
大事故隐患整改不放松,实行市、县层层挂牌督办,做到整治措施、资金、责任、
时限和预案“五落实”。2012年,市政府对全市40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实行
跟踪治理,整改后由专家现场验收,验收通过后给予销号。40处重大事故隐患全部
整改到位。④坚持跟踪落实,执法促整改。对企业自查、专家“会诊”和执法检查
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以及市、县政府挂牌的重大事故隐患,市、县安全执法监察队伍
都进行跟踪落实,没有整改落实的及时下达执法文书,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到位
的,依法严厉处罚。

【宣传教育和培训】 ①实施全员培训工程。重点突出企业员工和中小企业负责人
的教育,采取集训的方式,通过专家授课、播放警示教育片进行安全培训。推广东
营区实行全员安全培训“绿卡”工程的经验,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形式,对
企业员工实施系统教育培训,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发放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绿卡”。
全市累计培训员工12万人次以上。②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围绕“科学发展,安全
发展”的活动主题,组织开展第十一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安全生产月”
专题文艺演出、企业“零事故”安全竞赛总结评比等11项重点活动。各级各相关部
门、企业、社区还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安全理念、安
全文化的深入宣传和广泛普及。③加强持证人员培训考核。对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全部由有资质的培训学校进行培训,实行微机考试,严
把培训考核关,共培训6478人。严格执行依法取得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开展企业
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执法监察。

【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监管】 ①严抓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和设立(备案)程序。按照
发改、经信、工商、住建、商务等部门联合下发的《东营市建立工业建设项目安全
设施“三同时”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理顺全市工业建设项目工作程
序, 形成安全设施“三同时”齐抓共管的合力。为山东贝特尔车轮有限公司500万
套/年旋压车轮等11个机械轻工项目进行设立或备案和验收。 ②严把烟花爆竹批发
企业审批关。 在引导2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退出生产领域的基础上,严把批发企业
审批关, 13家批发企业整改消除安全隐患112处。做好烟花爆竹产品流向登记信息
系统和规范合同文本的使用工作,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培训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管理
人员53名, 指导县区建立常年零售业户巡查联络员制度,118家烟花爆竹常年零售
业户全部落实联络员。③强化烟花爆竹打非安全专项整治,排查出租房屋1760余家,
闲置场所17处,收缴烟花爆竹220余箱。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管】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危化品从业单位1105家。
其中, 生产企业235家,经营企业650家,运输企业135家,使用企业85家。①加强
对建设项目的审查。在进行安全条件等各环节审查的同时,特别加强对试生产环节
的把关,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制定周密的试生产方案,组织专家对试生产过
程进行技术指导,有效防范试生产环节事故发生。2012年,共受理危化品设立审查
项目55个,设施设计审查项目44个,试生产方案备案65个,竣工验收项目59个。②
组织开展重要时期、重点环节的安全检查。开展危化品生产企业春节后复产开工的
监督检查,对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76家企业和停产的154家企业分别提出防范要求,
督促企业对生产装置进行系统的检查; 开展全市石油库安全检查,对全市4个一级
库, 8个二级库全面检查,共排查隐患47条,落实隐患整改资金21.7万元;对全市
涉及易爆炸化学品的52家企业进行全面检查, 查处隐患159条,下发整改指令书17
份;开展对63家停产(半停产)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巡查、
监控、管理长效机制以及停产、复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石油炼化企业的安全检查,
排查整改隐患527条; 对氯碱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督促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
排生产,避免超量生产储存;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整治,发现和整改隐患17处。
③加强危化品登记工作。解决登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危化品登记工作
进展较快,登记比例从年初的61%上升到年底的98%。④加强对企业等级评定和安全
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共有10家企业通过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
12家企业完成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74家企业通过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
收, 21家企业完成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截至2012年底,有522家危化品企业
开展等级评定, 其中A级174家,B级327家,C级21家。⑤开展“九·五”安全技能
建设活动。 在完成标牌摆放的同时,督促236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完成标牌摆放
和全员培训。 ⑥启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工作。制定下发方案,与中国
安科院协商签订服务协议,举办2期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培训班,邀请中
国安科院5名专家对47家企业的253人进行培训。⑦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工作。
通过辨识分级, 确定167处全市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其中一级27处、二级13处、三
级44处、四级83处。

【职业卫生监管】 ①按照市编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
的通知》(东编办〔2012〕65号)要求,健全完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体系。②按照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职业卫生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
要求, 推进全市300多家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员队伍。③投资12万元,配备便携
式多种气体报警仪、直读式防爆式粉尘检测仪、数字声级计、个人防护用品、调查
取证设备等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装备。④利用“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
培训班等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提高用人单位守法观念、管理水
平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意识。⑤开展木制家具制造、人造板生产、危化品生产、
非煤矿山、IT行业、热电、水泥制造、机械制造、冶金等重点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摸
底工作,完成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1975家。在木质家具制造、热电、水泥制造、机
械制造、冶金等行业中进行专项治理,推动全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开展。

【执法监察】 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以扎实开展“执法队伍标准化
建设”和“执法质量提高年”两项载体活动为抓手,狠抓执法队伍建设、执法质量
提高、执法工作落实、执法机制完善等措施落实,取得新的成效,连续四年获得全
省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考评第一名,连续七年获得全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质量考
核优秀等次。①抓好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执法队
伍标准化建设活动,制订实施方案,下发大队及中队达标标准,明确各级执法队伍
装备配备要求。争取20万元财政资金为县区大队及部分中队采购部分执法装备。②
扎实开展“执法质量提高年”活动。以开展“执法质量提高年”活动为载体,组织
全市执法案卷评比活动。抽调县区业务骨干与支队共同集中点评县区案卷31个,对
点评问题现场交流;组织5个县区开展互查交流;组织2次集中学习活动,执法业务
骨干制作学习课件,轮流讲解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促进执法业务水平提高。③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在突出开展好日常执法检查的同时,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
安全,先后开展劳动防护用品、职业卫生、汛期重点领域、加油站安全、烟花爆竹
等10个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全年组织执法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416家(次),下达整
改指令书3446份,督促整改各类事故隐患10730余条,办理各类违法案件156起,行
政处罚384.5万元。同时,发挥“12350”举报电话作用,对20起省局转办和市民举
报的案件进行核查,对举报属实的依法进行查处,并及时向举报当事人反馈情况。

【事故应急处理】 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安监部门、市政府
安委会成员单位均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机构,加强重点领域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
备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建设,全市应急监管力量和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完善安全生
产预警处置机制,安监、气象、海洋、水利、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建立协同应对
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应急联络通讯方式,定期
评估工作情况和及时沟通信息,通过安全生产预警信息系统向各级各相关部门负责
安全生产人员和重点监控企业负责人发布预警信息97余条,成功处置海上事故险情
1次, 有效防范了灾害性天气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体系,市、县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对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重点生产经营单位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对企业应
急预案进行修订,加强高危行业项目预案的报备、审查工作,开展应急演练,推进
预案常态化管理,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应急实
战能力。全市各级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及8000余家企业均建立各自的《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12年,政府层面组织大型应急演练22次,各类生产经营单
位组织演练1100余次,参加观摩人员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