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7&rec=108&run=13

【概况】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省委、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区域
科技创新重点平台,先后列入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研究院建设现
场视察, 就研究院建设做出批示。2011年6月,省编办批准研究院及管理中心机构
建制方案。 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院建设,2012年,先后4次召开市委常
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市长专题办公会议等,研究加快研究院建设的重要事项。
总体发展目标:贯彻落实“黄蓝”两大国家战略,面向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
需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广泛借鉴国内外同类机构在争取政
府政策、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技术资本融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技术产业化为
核心,产学研用结合为保障,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建设集信息交流、人才服务、技
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育、投融资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科技创新联合体,争取
建设成为高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平台和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
主要职能:根据省编办批复意见和东营市委五届13次常委会议及市政府6-66、
7-6次常务会议精神,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实行省市共管、
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院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
运营和管理工作;负责引进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院、站、所等)的管理与服务,
组织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协调院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研究东营市及黄
河三角洲建设和发展重大技术、经济、社会问题,为党委、政府及有关方面提供参
谋咨询服务;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承办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
事项。
近期建设任务: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总目标,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信
息资讯服务平台、技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投融资服
务平台等四个平台,围绕制约区域发展、制约产业发展、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选择一批难点问题、集聚一批创新人才、凝练一批示范项目,争取“两年打基础、
三年上水平、五年大发展”,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体制建设】 ①完善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组织体制。按照鲁编〔2011〕16号和东编
发〔2012〕 86号文件精神,2012年7月成立研究院管理中心,内设综合管理处、人
才资源处、技术创新处和资产运营处。配备一正三副的领导班子,通过“百名博士
进东营”和高学历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引进3名博士和1名硕士,从市直部门和县区考
察和选调6名人员。聘任9名专家担任“黄河三角洲学者”和“研究院特聘专家”。
提报聘任中科院原副院长杨柏龄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已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同意。②理顺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体制。市领导重视研究院及管理中心的工作,
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就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
心的职能定位、发展平台和体制机制作出决策部署。市长专题办公会议进一步明确
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及管理中心在省编办批复的工作职能和机构性质的基础上,承担
以下重要职责:一是负责研究院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工作;
二是负责引进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院、站、所等)的管理与服务,组织开展产学
研协同创新;三是负责组织协调院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研究市及黄河三角洲建设
发展重大技术、经济、社会问题,为党委、政府及有关方面提供参谋咨询服务;负
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同时,将已经引进的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
中国农科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试验站纳入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的协调
管理范围。

【规划建设】 2012年,研究院分赴北京、杭州、苏州、上海、天津、合肥、济南、
嘉兴等地,重点学习上海杨浦区、苏州独墅湖科教示范区和浙江大学、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嘉兴技术中心等加强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分析
东营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按照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工作重大部署,
结合全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关于加快东营市科技创新重点
工程建设》的建议。一是借鉴先进地区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生态文
明典范城市建设,提出布局建设新型科技园区——东营中央创新区,并作为全市创
建国家高新区的核心启动区,同时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的建议;二是提出启动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推进工程的对策建议,明确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和
近期建设任务。

【运营平台建设】 ①加快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市政府第55次专
题会议精神,研究院首期建设工程位于生态谷西北方,占地约75亩,由黄河三角洲
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中心两部分组成, 规划总面积5.5
万平方米,基建投资约1.8亿元。至2012年底,面积3.2万平方米的可持续发展国际
交流中心已完成建筑主体, 2013年可部分投入使用。设计面积2.3万平方米的黄河
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发大厦2013年开工建设。②设立市场化管理运营
平台。组建东营创新广场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作为研究院和其他引进科技机构基础
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市场主体,并立足东营市,面向三角洲,凝聚金融、企业、
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建设新型的、一流的科技创新载体,探索协同创新有效途
径。

【院所合作】 研究院着力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山
东大学、天津大学、青岛大学、聊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
校院所的合作,确定重点合作建设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中国农
科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野外环境观测站、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天津大学东营研
究院、青岛大学东营研究院、聊城大学协同创新东营中心、山东建筑大学东营研究
院等实体平台。市政府与山东大学、天津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聊城大
学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院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共建两座科学试验站,
划拨土地800多亩。其中,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建设方案获中科院批复,
划拨科研用地430亩、建设用地20亩,建成一期试验用房400平方米,完成基建和实
验仪器等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实验区和盐生植物选育区,
先后有科研人员100余人次入站工作,实施科研课题2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中
国农科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试验站已开工建设。此外,研究院与地方政府展
开合作,拟与利津县政府合作共建研究院利津工作站。

【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
示范”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中期验收。“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暗管改碱技术集成与粮棉
丰收工程示范”“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植被退化机制及恢复技术”项目分别在
省市科技部门立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发展项目《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
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验收。(董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