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6&rec=211&run=13

【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是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
专科院校,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和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设有文法、
计算机、 教育、工业工程、经济、农业工程、艺体7个系,1个中专部和1个农业
科学研究所。2011年学院被评为“平安校园”“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
院档案馆晋升为“山东省特级档案馆”。
教学工作。围绕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以及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对高端技能型专
门人才的需求,开设56个专业;新增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生物制药技术和化工
设备维修技术等3个专业。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新增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
品课程6门。有2个专业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
目评审,获得5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有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示范
性专业2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
举办首届学生技能大赛, 参与学生8100余人,占学院总人数的63%。组织学生参
加校外各级各类技能比赛, 获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2011年,有879名学生被本
科院校录取,总录取率20.3%。
招生就业工作。 深入全国400所生源学校进行招生基地的巩固与拓展,新开
辟省内生源学校46所, 外省生源学校6所,建立覆盖全省、辐射全国14省份的招
生工作网络。 用好国家骨干院校单独招生政策,首次单独录取学生400人。2011
年完成普通高职招生计划4100人,录取新生4557人,报到新生4157人,新生报到
率91.22%, 列全省同类院校首位。拓宽就业渠道,开辟就业基地110家,举办大
型供需见面会2次、 小型专场招聘会10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9000余个,就业
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之比超过5∶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实训等专题
讲座, 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素质和能力。2011年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8.5%,正式
就业率93%。
科研工作。2011年,省部级立项课题17项、东营市级立项15项,为建院后课
题立项最多的一年;其中首次立项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2项,填补学院空白,
获得东营市级以上奖励11项。有28项成果入选山东社科专题论坛研讨会,入选量
居全省参会单位第一位。举办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开展“共进讲坛”等中
小型学术报告会30余场次,获东营市2011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继续教育工作。2011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1157人,在籍学员3100余人。开
拓培训市场,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12800余人次,是年初培训计划的256.7%;
为80名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开展免费专业技能培训; 承担新疆疏勒县106名普通高
校毕业生对口培养任务,占全省314名培养人数的34%。全年承担各类社会性考试
25种、2519场次,参考人数72497人次。
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人数418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6%,
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5%。 2011年组织140多名教师到企业顶岗锻
炼、参加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和各类中短期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
力。 加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外聘教师120余名;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
实训建设为平台,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建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国家级教学团
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生工作。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配备专职辅导员54名,各班配备兼
职班主任; 组织31名辅导员参加省高校辅导员培训,2名辅导员被评为省级优秀
辅导员。 构建全方位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新生入学绿色通道”解决466名困难
学生的上学问题, 设立勤工俭学岗位160多个,办理特困补助、奖学金、助学贷
款1730余万元。参加山东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参加东营
市第三届青少年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包揽全部一等奖,获优秀组织奖。学院残疾
学生袁义志在全国第八届残运会上获2枚金牌、 1枚银牌和2枚铜牌,并打破一项
全国纪录。加强学生工作研究,学院《青年导刊》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教育
创新项目,论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整体构建研究》被评为东营市第
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校园基本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实训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综合培训中心等
项目相继开工,全年新开工建设总面积8.44万平方米;校园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完
成设计,校区北部旧楼维修改造、校园绿化提升等工程顺利实施。新建多媒体教
室70间、 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室1间,完成34门精品课程的录制、编辑、上传任
务; 完成网络中心机房建设, 校园网络达到主干千兆,百兆至桌面,信息用户
2300多个。加强资产采购管理,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完成各类设备购置190.6万元。
创建“景观校园” 品牌,绿化覆盖率40.3%,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先进
单位”。
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以“让群众评价工作,让群众评价作风,树
群众满意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两评一树”活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强化群众
意识,倡树清风正气,形成干事业、讲奉献的风尚。加强以党务带校务、以校务
促系务的“三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党务公开。加强理论武装,组织教职工学习
党的政策和专业理论,增强将学院建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引领重要场地的自觉性、
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结对帮扶困难居民,帮助解决实际困
难。 开展教职工送温暖和救助工作,发放慰问补助金4.7万余元。继续在大学生
党员发展中推行“高职大学生党员发展答辩制”,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170人,发
展党员270人。 做好共青团工作,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黄河口国际马拉松、国际
石油装备展等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人次, 有2个志愿服务队被评为省、市优秀志
愿服务集体, 3人获得山东省志愿服务、暑期文化三下乡先进个人。落实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部门、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崔宏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211 工程 ”重点建设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
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教
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00公顷,建筑
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390万册(含电子型图书)。学校建有研究
生院,12个教学学院(部)以及后备军官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筹)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人、研究生4800余
人,留学生300人,函授网络在籍生5.8万人。学校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教
授、 副教授819人,博士生导师138人,硕士生导师744人,工商管理硕士指导教
师42人。 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6人,“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
教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者8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新
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
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分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8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
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 博士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点150
个,另有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和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本科专
业55个,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
国内领先地位。学校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各类教育层次结构合理。毕业生就业率
连续17年保持在90%以上。年到位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
领先水平。学校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4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
究机构。学校骨干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
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山东省特色专业2个,省级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7部教材
获第二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新增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教学团队1个。
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4个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新
增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
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组建阿拉伯语强化试点班,继续在相关专业开展
国内外联合培养工作。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新增一
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重点开展新增一级博士点和硕士专业学
位综合改革试点领域的立项建设工作。学校成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
校。6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31项国家级创新性
实验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级学科、科技竞
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587项,其中国家级289项。推进研究生创新工程,新立
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1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三大检索论
文248篇, 比上年增加23.3%,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2篇论
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4篇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1名学生
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大学生奖、助、贷、勤资助体系更加完善,累
计为本科生发放奖学金2670余万元,创历年新高。继续加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实施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加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领航工程”助推大
学生成长成才被评为全国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生竞技体
育成绩突出,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实现三连冠,在首届亚洲大学生沙滩排球锦
标赛中获季军,在2011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排球锦标赛中获亚军。留学生招生规模
不断扩大,招生国别增加到28个。留学生的层次、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招收各
类留学生351人次, 学历生比例超过60% 。筹建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学校成为接
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院校。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全年累计招生
2.8万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18个、培训4151人次。新建12个学习中心、教学服
务站, 新增5门山东省成人教育特色课程,“中国能源教育网”投入运行。与地
方政府、企业以及海外高校的合作领域得到拓展,学校成为全国50个“高等学校
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之一。录取普通本科生4807名,全日制博士、硕士
研究生1783人,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继续保持就业品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
17年超过90%,学校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科学研究。全年新开纵向课题607项。获批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
家油气重大专项、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等10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77项, 其中重点项目1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获批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
90项,其中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重点项目2项。全年签订“十二五”国家油气
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合同101项,合同经费额达2.37亿元。文科科研取得突破,
获批2项国家级课题、18项省部级纵向课题。全年到位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科研
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4项,其中一等奖7项,并首次获得
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论文被SCI、EI、ISTP检索872篇,同比增长43.9%。1篇
论文被Nature China选为年度“top10”论文。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163项,
获批授权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和《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全国同类期刊
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分别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高校社
科版学报优秀期刊”。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整改考
核, 10个科研平台、 科研基地等获得上级部门立项建设。 7个中石油集团公司
“十一五”共建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考核。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扎
实推进东营园区、克拉玛依园区建设,完成青岛园区规划,顺利通过教育部、科
技部组织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与复核, 评价等级为“A”,名列全国前十
名。
学科建设。推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共添置40万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31台,其中有多台设备处于本领域国内领先水平或者国内唯一,为高水平实验室
建设打下重要基础。“211工程”三期建设高效推进,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完成
投资2100万元,购置设备51台套,建成多个高水平实验平台,全面提升学科支撑
条件和水平。 国家级、 省部级、校级三级学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增山东省
“十二五”重点学科7个。
人才队伍建设。 新增“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1名,入选山东省引进海外
高层次创新人才2人,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山东省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青岛市拔尖人才2人。
新增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山东省创新团队1个,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验收。
全年招聘专任教师60人, 其中博士57人、教授4人,具有国(境)外学习学术经
历人员14人。
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延长石油集团
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与青岛惠城石化等9家企业签署协议,共建
实验室、研究中心或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友工作,海内外校友会总数52个,联
络点150多个。 成功举办第二届“校友返校庆典大会” 。基金会连续6年被评为
“山东省优秀社会组织基金会”。学校成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
联盟”13所高校之一。与10多所国外大学及科研机构签署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
华人石油学会合作成立中美先进石油技术培训咨询中心,签署中欧工程教育联盟
里斯本行动计划。 全年共聘请150余名长短期境外专家,外聘荣誉教授、客座教
授18名。 全年派出各类因公出国人员近500人次,启动处级干部境外、海外培训
工作。 以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依托,开拓学生交流项目,近200名学生赴境外
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和交流学习。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围绕“入党为什么、‘十二五’干什么”
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开展“学党史,增党性,当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以教育部巡视工作为契机,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制定出
台《教学院(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做好办学结构调整中中层干部和领
导班子的调配工作。以校内“公开选拔”方式确定产生援疆副校级干部人选和教
务处处长。 选派19名管理干部赴香港进行高校管理专题培训、5位处级干部赴澳
大利亚参加培训,6名干部进行校外挂职锻炼。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
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 建立健全基层支部与党员定期考评机制,制定
出台《基层支部考评暂行办法》,开展第12次民主评议党员和首次基层支部考评
活动。完善党建工作质量保障体系,成立基层党建工作督导组。贯彻《关于加强
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围绕学校办学结构调整,推动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建设。着力推
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廉政教育常态化,提高廉政
建设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获批设立“山东省高校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以筹
备召开第二十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六次研究生代表大会为重要机遇,增强共青
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团委连续15年获评山东省“红旗团委”称号。以加
强大学生党建为抓手, 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3项成果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优秀成果奖。大学生兼职实践社获评2011年“全国高校十佳社团”和“全国
高校十佳就业社团”。(李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