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1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2户,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实
现主营业务收入8222.7亿元、 利税1653.2亿元、利润99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1.6%、47.6%和44.2%。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6911.6亿元、利税806.1亿元、利润58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3%、
45.0%和49.1%。 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 利润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达84.1%、
48.8%和58.9%。 地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588户,同比增加23户。其中
100亿元以上16户,同比增加4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0.7%,
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1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其中,
地方工业用电量102.5亿千瓦时,增长19.9%。
【工业结构优化】 ①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
驱动”战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
项目264个,完成投入345.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地方工业的比
重12.7%,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0.7%,
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广汽吉奥SUV、
科瑞9000米钻机、科达功率半导体、华锐风电产业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
利实施,引领了全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②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突出石
油装备产业集成创新发展,稳步推进石油科技馆、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科技研
发中心、创业中心、质检中心“一馆五中心”建设,打造石油装备产业集合创新
平台。筹划组建石油装备产业基金,建立规模为10亿元的产业投融资平台,支持
石油装备产业发展。③发展现代物流业,出台《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
意见》,扎实推进万通集团20 0万方油品储备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30家物流
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成功举办山东·东营第三届油
品贸易洽谈会,石化产业与物流业协调联动,有机发展。
【工业项目投入】 ①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 上半年实施500兆瓦太阳能硅片等总投
资362.7亿元的2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下半年又筛选论证1.2吉瓦太阳能硅片等
2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予以重点推进。 组织实施项目攻坚年“810”工程,在先
进制造业、节能降耗、信息产业、两化融合、技术创新、现代物流、中小企业成
长、 淘汰落后等8个方面分别确定10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推进实施。②完善项
目推进机制。健全分级管理、定期调度和项目领导等推进机制,及时研究项目建
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逐项提出解决办法,强化跟踪督查,加快项目建设
进度。③深化融资保障。针对2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专门召开项目融资推介会
议, 达成贷款协议金额120亿元,努力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年内,全市地方工业
共有在建项目404个, 完成投入518.2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结转续建项
目112个,新开工项目292个;累计完工项目226个。在建工业项目中,投资1亿元
以上项目249个, 同比增加51个。 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40.5亿元,同比增长
35.8%。
【自主研发创新】 ①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种专题产学研活动,
在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上签订合作项目8项, 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种产品获
铜奖,9种产品获创新奖,8家企业被省政府授予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称
号。 ②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20家;新增省
级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5家,市级37家;2家工业设计中心通过省级
认定,实现全市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零突破,认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1家,以企
业技术中心为载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③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落实自主创
新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66个项
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个产品列入全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 其中,科瑞公司快速移运钻机被认
定为省重点领域10大首台(套) 技术装备;6个产品列入山东省高端技术装备新
产品推广目录。
【节能降耗】 ①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及时将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区、部门和
重点企业, 加强调度管理,科学预警调控,累计对15个行业77家企业启动C级节
能预警。②推进结构节能。审查备案能评项目307个,拒批高耗能项目9个。淘汰
15万吨常规蜡油催化装置等一批落后产能。 培育节能环保产业,5家企业被认定
为“山东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③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炭黑尾气综合利用
等22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已完工10个, 年实现节能量14.28万吨标准煤。完成合
同能源管理项目20个。④强化节能监管。深入开展能效对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活动,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管理,节能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加
大。⑤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实施循环经济“四个3”(重点培育3个循环经济
示范县区、 3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0个循环经济示范
项目)工程,完善10大循环经济链条,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60家企业清洁生产
审核任务。⑥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开展“节能宣传周”、节能志愿者进社区等活
动,收到良好效果。
【完善企业组织体系】 ①深入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落实省、市关于支持重点
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华泰集团等首届东营市功勋企业进行表彰奖励,营造争
当功勋企业、重奖功勋企业的发展氛围。全年,地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
业增至588户,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75.3%,其中100~200亿元企业13户,同比
增加1户;200亿元以上3户,增加3户。②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培育。成立市中小企
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中小企业“四项
计划”(小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产业集
群提升计划),有90个项目纳入全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项目库。及时召开全市中
小微企业座谈会,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③加强企业管
理创新。深化“企业管理创新年”活动成果,开展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信誉评价
等活动, 总结表彰东营市企业管理奖10家获奖企业和8项获奖成果,加大示范推
广力度,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利华益集团、万达控股集团获得第二届“山东
省企业管理奖”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1项创新成果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文化优秀
成果, 2项被评为省级企业文化优秀成果。④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
企业管理人员参加集中培训,建设省级企业实训基地54个。
【信息化建设】 ①大力发展信息软件产业。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软件园,加
快发展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管控一体化、嵌入式操作系统
等软件服务业。 全市纳入行业统计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5亿
元、利税28.3亿元、利润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12.4%和9.4%。纳入行
业统计的软件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14亿元、税金3867万元、利润总额1.03亿
元, 同比分别增长3.6%、11.2%和1.2%。全市各通信运营公司完成电信业务总量
37.3亿元,同比增加8.6%。②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定《两化融合示范企
业认定办法》,建立企业两化融合指标考核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和研发设计、生
产加工等关键环节,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2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
亿元。全市有12个中心被纳入全省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四个一百”(“十二五”
期间,全省培育、认定100个“信息技术推广中心”、100个“数字化装备制造中
心”、100个“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中心”、100个“能源监测自动化控制中心”)
工程扶持范围,海科集团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入围省两化融合技术装备重点推广
目录。树立华泰集团等10家企业为全市首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以定向服务
和专项指导为主的“3+X” 帮扶计划,总结推广智能精准生产等两化融合模式。
③农村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深入开展。农业信息化实现市县乡三级联动,举办
“无线信息村” 现场观摩活动, 总结推广王道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模式。全国
“数字粮食”现场会在东营召开,计生、空间地理等系统资源共享水平全省领先,
人社系统是全省唯一试点,科技防腐工程有序推进。④加强信息安全。完善信息
安全管理体系,在全省首批成立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加强网络运行安全监管。⑤
强化无线电管理。做好频率监测保护,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及时查处违规台站,
完成全国两会、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通讯保障工作。
【优化发展环境】 ①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强化预测预警,指导企业规避市场风
险。建立“一门受理,各方联动”的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在市经信委网站开设
“企业直通车”平台,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一门受理”,集中解决企业生产
经营中的122个突出困难和问题。 ②破解融资困难。银企合作洽谈会达成协议贷
款金额660.7亿元,至年底,已到位401.5亿元。协调33个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
业提供担保贷款223.5亿元,中小企业互助启动资金提供融资服务128笔,业务总
额5.48亿元,推进中小企业与股份制银行合作,首批中小企业区域集优集合票据
发行工作有序进行,联合民生银行对煤炭企业实行“商圈授信”模式,争取授信
额度1亿元。③开展政策宣讲服务。组织有关部门到全市1200多家企业,就税收、
技术改造、节能、进出口、土地等涉企优惠政策进行宣讲和现场答疑。④强化煤
电油运保障。积极推动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严格电力执法监察,强化煤电运调
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全市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严格成品油市场整治,规范成品
油市场秩序。⑤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全委25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市行政审批
大厅统一办理并实行网上审批, 20项实现外网申报,通过触摸屏查询机、LED公
开屏,经信委网站等媒介,加大政务公开力度。⑥推进信用东营建设。举办“信
用宣传月”和文明诚信经营创建活动,3家企业获中国诚信企业称号,3家企业获
全省诚信企业称号。(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