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5&rec=40&run=13

【组织工作】 2010年,全市新发展党员2776名,其中女党员830名,少数
民族党员12名;至年底全市共有党员100882名。
基层组织建设。截至2010年底,东营市有基层党组织5349个。全市各级党组
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
设,为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党建。实施“领头羊”培育
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领头羊”队伍建设的意见》(东组发
〔2010〕 9号),建立市、县两级村党组织书记“领头羊”培育对象信息库,分
别确定50名、 256名村党组织书记为市县两级“领头羊”培育对象。在浙江大学
举办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优秀村党支部书记40人;各县区举办专
题班次18期,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760余人次。落实“一定三有”(即在村干部职
责履行上“定权责立规范”,在完善村干部保障上使其“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
望、 退后有所养”)要求,按照不低于所在县区2007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的
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面向村党组织书记公开选拔乡镇
党政班子成员、 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1名村党组织书记考取乡镇党政班
子成员, 9名村党组织书记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强力推进农村
社区建设,制定实施意见和分级建设标准,指导县区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
划。2010年列入规划的农村社区79个,建成并投入使用76个,覆盖664个行政村。
开展社区民警挂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予以推广。
抓好后进村整治工作, 对确定的108个后进村分别派驻工作组,实行台账管理、
跟踪问效,86个后进村实现有效转化。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42个新建场
所全部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河口区、利津县开
展“公推差选”村级后备干部试点,为村“两委”换届发现和培养人才。借鉴推
广“四议两公开”做法,即农村所有村级重大决策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的领导
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
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
实施结果公开,健全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村级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做
好大学生村官选聘管理工作,考选48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组织开展“牢记总
书记嘱托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活动。
以健全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党建。总结“创新体制
机制共建和谐社区”试点经验,推行“党建统领、站居分设”模式,通过在社区
设立工作站、还原居委会职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龙头统领作用,进一步理顺
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建立健全中心城区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实施方案》(东社整
组发〔2010〕 6号)和《关于完善城市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机制的意见》(东组普
发〔2010〕55号),成立共驻共建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事协商会,广泛开展
“单位党建进社区” “党员奉献进社区”活动,全市有121个市直单位与社区结
对共建, 492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党员义工队伍117支,开展活动2318
人次。
以强机构、抓组建、扩覆盖为重点,不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党建。成立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
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的领导和业务指导。落实党建指导员制度,建立党组织工作
台账,重点抓好具备条件的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律师、会计师等行业党组织
组建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重围绕促进发展、增强效益,积极创新载
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不断拓宽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2010年,
选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571名,指导新建党组织32个。
以扩大党内民主和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不断加强机关党建。制定出台《东
营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暂行办法》(东直机党工字〔2010〕
14号),在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积
极开展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窗口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机关
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以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探索
建立城乡统筹党员服务机制的实施意见》(东组普发〔2010〕27号),切实加强
和改进党员服务工作。建立党员发展机制,在广饶县开展居住地党组织和工作地
党组织双重提名、双重培养、双重公示试点,推行发展党员“一推荐、两培养、
三公示、四票决”(从全体村民中推选优秀村民;将优秀村民培养成入党积极分
子,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
转正分别向党员群众公示;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
预备党员转正四个环节全部实行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制度;在河口区实行
公推直选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建立资源配置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农村、机关+
农村”联建模式,在利津县开展“城村联建创五好争红旗”活动,在河口区开展
“一包三派”(区级领导联系村、部门单位包村;向农村选派党支部书记,向企
业选派特派员,向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试点。
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建立农村党员科技示范基地15处,举办各类培训班146
期,培训党员1.5万人次;指导全市139个县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
抓好“东营党建手机报”发送工作;指导垦利县开展“网上流动党员之家”试点
工作。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在“七一”、春节前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
困难党员活动,各级发放慰问款物折合135万余元,向170名生活困难党员发放救
助金20万元。
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
主题,以“双争”(争创黄河三角洲红旗党组织、争当黄河三角洲模范共产党员)、
“三抓三创”(抓示范带动、抓攻坚克难、抓党建创新,创红旗党组织、创党建
示范点、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活动为载体,全方位推进创先争优。①加强
领导,分类指导。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市、县党员领导干部
联系点,分领域制定农村、机关、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教育、卫生等
7个实施意见,成立9个督查指导组,对各领域创先争优活动实行分类指导。按照
党组织隶属关系和领导分工,组织各级党组织普遍开展领导点评创先争优工作。
②广泛动员,扎实推进。建立定期调度、亮点观摩、联系督导、考核评议、宣传
通报五项制度,开办“东营市创先争优活动网站”,推动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建
立“五定四评三查一公开”(定责任主体、定争创目标、定承诺事项、定推进措
施、定完成时限,党员互评、群众参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自我检查、组织
督查、上级抽查,向党员群众全程公开)制度,广泛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活
动,推动承诺、践诺、评诺工作深入开展。以“三亮三创三评”(亮身份、亮承
诺、亮形象,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组织考评、
领导点评、群众测评)为主要内容,在全市部署开展“擦亮窗口服务百姓”活动;
扎实推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工青妇的作用,增强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
力。 全市共有5263个基层党组织和96195名党员进行公开承诺, 办理承诺事项
12.3万件;5318个基层党组织开展点评工作,99570名党员被点评。③创新载体,
务求实效。以“双争”“三抓三创”活动为载体,建立目标管理、推进保障、工
作激励、转化推广四项机制,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
本职争优秀。在全市部署开展以“让群众评价工作、让群众评价作风、树群众满
意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两评一树”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
实施“示范带动、攻坚克难、党建创新”三项工程,提升先进、带促中间、转化
后进,集中解决相对后进村整治、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和社会组织党建等一批基层党建工作难题, 列入市委组织部项目化管理的17个
“基层党建书记创新项目”进展顺利。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精心设计
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使活动真正落实到基层、见到实效。
中心城区社区建设管理集中整治活动。 自2010年8月起,以理顺城市社区建
设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社区内部运行机制、开展住宅小区维修改造和环境秩序整
治为重点,开展为期一年的中心城区社区建设管理集中整治活动。①理顺社区管
理体制。做好市区社区建设管理事权划分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理顺市区事权的通知》 (东编发〔2010〕9号),重新梳理界定市直部
门、单位和东营区涉及社区建设管理方面的43项事权。推进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对街道办事处的党政工作机构设置、领导职数配备等进行全
面加强,突出街道在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市区行政管理和公共
服务职能向街道、社区延伸。②完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居站分设”,
中心城区各街道设立社区工作办公室,为党政工作机构;共设置社区工作站30个,
列为街道正股级事业单位;共设置社区居委会79个。提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
待遇,自2011年1月1日起,按每人每月1800元标准执行。建立社区建设管理长效
机制,指导东营区制定《生态文明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生态文明社区建设
管理试行办法》《社区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社区工作站管理办法》《生态
文明街道(社区)考核办法》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指导办法》,初步建立起
较为全面的中心城区社区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共驻共建组织领导体系,在各
街道成立共驻共建联席会, 在社区(小区) 成立69个议事协商会,组织和引导
117个市直部门单位、 54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与东城区域17个社区、
17个小区签署《共驻共建双向服务承诺书》;完善驻社区党员的共管共育机制,
共有167个市直部门单位的3721名党员、 78个区直部门单位的1907名党员、37个
其他驻社区单位或企业的255名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169名离退休党员将组织
关系转入社区,成立离退休党员党支部11个;组织开展“单位党建进社区”“党
员奉献进社区”“部门职能进社区”等活动,组建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党员义
工队伍或志愿者队伍112个,建立帮扶对子312个,开展各类活动3000余人次。③
扎实推进小区维修改造。 道路维修工程: 累计完成混凝土、 花砖等各类铺装
65165平方米,修复路缘石5800米,清运垃圾19683立方米;苗木补植工程:累计
更换各类给水阀门1608处,维修给水管线3579米,换填种植土8670立方米,种植
各类灌木19483平方米、乔木412株;楼本体防水工程:清风小区和辽河小区的屋
面防水全部完成, 其他小区外墙防渗完成38730平方米;公共设施维修工程:累
计清理各类雨污水井、 化粪池6632处,改造污水管线320米,更换及修复各类井
盖、 雨水篦子1263组,加固及维修健身器材280件,更换路灯灯泡1036支,修复
线路130处;楼本体维修工程:累计更换落水管29121米,修复楼宇对讲系统4776
处,更换声控开关1800个、灯泡4154个;水系整治工程:累计清淤6500立方米,
清理水系杂草、 垃圾12460平方米。④深入开展小区环境秩序整治。重点清理小
区内毁绿种菜、乱搭乱建、乱扯乱挂、流动商贩、房屋违规出租经营等行为,对
小区内门头牌匾进行集中整治,拆除小区内违章建筑,整顿影响小区容貌的各类
问题。共组织集中整治行动35次,累计出动人员4000余人次,动用各种车辆1600
余台次, 修剪绿地25万平方米,清运垃圾6000余立方米,清理毁绿种菜3万平方
米, 规范停车位670处、广告灯箱136个,拆除条幅、乱扯乱挂273条、围墙1000
余米、乱搭乱建2470平方米、违规门头123块,清理地下室出租11户。
干部教育工作。以探索开展“命题式”培训为抓手,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
创新。把握好训前、训中、训后三个环节,探索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培训模式。第
一,训前贴紧中心命题。区别不同班次探索“命题”的不同形式。通过市领导点
题,举办学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轮训班、学习党的十七届
五中全会精神暨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大课题研究成果轮训班、领导
干部执行力建设高级研修班。通过组织部门与培训机构联合定题,安排第19期科
级干部进修班、第1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分专题开展学习研究。通过面向单位征
题,在县级干部进修班实行“带题培训”,由派出单位研究提出课题,学员在培
训期间完成;经征求有关企业意见建议,组织有关企业家举办经济创新发展高级
研修班。第二,训中联系实际解题。①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灵活采取专职教师讲
授系统理论、外请专家学者辅导专业性问题、安排部门、单位领导上讲台解读重
大决策与重点工作等形式,拓宽解题视野。各类主体班次共外请国家部委和高校
专家授课28人次。②合理运用培训形式。在提高讲授式教学针对性的同时,运用
学员上讲台、情景模拟、辩论会等形式,提高学员参与程度,丰富解题载体。③
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实施“研究式”教学,重点在长期班按照“班级主课题—小
组分课题—学员子课题” 整体课题架构组织培训。共形成各类课题报告167篇。
第三,训后转化成果破题。①强化对培训成果的评估。组织对各类课题报告进行
评估答辩。对学员参加培训的学习态度、能力表现和课题成果等进行综合考核评
价,反馈派出单位和干部管理机构。②督促学员转化培训成果。实行学员向派出
单位作一次汇报、向有关干部群众作一次讲座等“五个一”制度,促进课题研究
成果进一步转化。年内有11名学员的课题研究成果进入单位决策。③多方面运用
培训成果。对评审通过的课题,视课题成果价值,采取转报市领导、转有关职能
部门等形式加以转化运用。学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轮训班
学员文集《机遇与使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策论》正式出版发行。
以深化创新课题成果为重点,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效益。继续在实践中完
善和改进培训中考察干部、“组合式”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评估等创新课题
成果。 ①继续坚持“组合式”培训。在党校集中理论培训的基础上,3月,组织
第37期县级干部进修班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展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专题培训。
9月, 组织第38期县级干部进修班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开展转方式调结构专题培
训。10月,组织第1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浙江大学开展创新力建设专题培训。
②继续开展培训实效评估。在市委党校第37、38期县级干部进修班和第18期中青
年干部培训班中,分别对培训机构质量、培训师资水平和培训对象效果等进行全
面评估。强化对评估结果的运用,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单位,并根据评估结果提
出优秀教师、优秀学员人选和改进办学的意见建议。③深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实
效评估问题研究。在市委党校有关主体班次学员及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当中发放
调查问卷480份,组织各类座谈讨论7次,个别走访干部76人次,广泛征求对实效
评估制度的意见建议。深入分析和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评估问题研究》课题报告。
以推进学习网建设和培训项目化运作为契机,丰富干部教育培训载体平台。
第一,推进干部学习网建设。在省网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导下,做好单位架构采集、
网页模块设计等工作, 9月底,省委组织部为东营市开通网站。采取点面结合的
方式, 分别在市科协等5个市直部门和各县区科级以上全体干部中开展在线学习
试点。10月,为4100余名干部设立账号开展试运行。同时,在试点工作基础上,
对参学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分认定、考核监督等进行梳理,起草暂行
办法。第二,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一方面,拓展新的高校培训基地。以
实施全省招标洽谈会推介项目为契机,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建立合作关
系。年内,东营市经济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垦利县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河口
区领导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等全省会议签约推介项目均顺利实施。另一方面,
巩固原有国内外培训基地。 6月,赴清华大学举办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高级研修
班。7月底至8月初,赴新加坡举办生态经济产业布局与要素配置培训班。通过与
原有基地继续合作,为各部门单位外出举办培训牵线搭桥。市直机关工委、市住
建委、广饶县委组织部等部门单位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完成培训项目20余期。
第三,开展“名师送教”活动。积极争取省里来东营市送教。先后邀请省发改委
副巡视员兼省“一体两翼”协调办公室主任段立宏、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兼黄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宇向东到《规划》轮训班作专题报告,
深入解读发展规划。开展市级送教活动。围绕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中心工
作,组织市内优秀教师到各县区开展送教32场次,培训干部5600余人。
以规范常规工作运行为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第一,加强对全
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 3月,召开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重点对
干部在线学习、干部培训项目推介洽谈、名师送教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7~8月,
对县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集中调研督导。12月,召开学习贯彻县(市、区)
委书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训班精神专题会议,研究学习借鉴措施并对2011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第二,统筹抓好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落
实。 ①认真完成上级调训任务。先后选调135名干部参加省以上培训52期次。推
荐16名优秀青年干部报考省委党校脱产研究生班、86名干部报考省委党校在职研
究生班。②重点办好主体班次。先后在市委党校举办轮训班、县级干部进修班、
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3期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200余人次。③
加强行业系统培训指导协调。配合市纪委举办《廉政准则》轮训班,指导市委统
战部、市总工会等部门单位举办行业系统培训班20期。④圆满完成新疆喀什受援
疏勒、岳普湖、麦盖提三县5批450余名干部到东营市培训考察工作。第三,坚持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有关制度。①坚持县级干部理论考试制度。年初对2009年度县
级干部理论考试情况进行通报,评选表彰优秀等次干部60人。年底围绕促进建设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组织开展2010年度县级
干部理论考试。②坚持组工干部跟班学习考察制度。先后选派12名部机关干部参
加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外出培训班次跟班学习和考察。③坚持干部培训档案管理
制度。为18名市级干部、1200余名县级干部、124名科级干部更新培训档案。
远程教育。2010年,全市远程教育工作落实“强化工作基础,拓宽服务功能,
善于管理引导, 重在结合使用” 的工作思路,全市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站点增至
1836个。按站点类型分,农村(农村社区)站点1766个,城市社区(居委会)站
点70个;按行政区划分,东营区248个,河口区170个,广饶县561个,垦利县340
个, 利津县514个, 广北农场3个。全市共有远程教育管理员1886名,其中乡镇
(街道)管理人员40名,村(社区)管理人员1832名,其他类型站点管理员14名。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61.3%,达到中级以上操作水平的占64.4%。
开展“五星级”站点创建活动。制定下发《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
星级”站点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东组普发〔2010〕18号),从组织领导、场所设
施配套、 规章制度建设、设备管理使用等7个方面细化31项指标,在软硬件建设
上明确要求、统一标准,提出3年把全市10%的站点打造成“五星级”站点的工作
任务。 统筹财政、 党费、 下派帮扶等资源,全年共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建成
“五星级” 站点90个,占全市村级站点总数的5.28%,完成任务数的123%,打造
出广饶县刘集后村“红色教育基地”、东营区蓝海职业学校“蓝色培训基地”、
垦利县赵屋村万亩蜜桃园“绿色教育基地”和伟嘉园林农业示范基地、河口区河
安数字化社区等特色鲜明、作用突出、影响力强的示范点。全市远程教育计算机
数量由1900余台增至3800余台。《中国人事报》《大众日报》《经济导报》《山
东商报》《东营日报》等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宣传报道。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赞杰对《中国人事报》关于“五星级”站点创建活动的报道作出批示,予以充
分肯定。
推进远程教育入户工作。 协调市联通公司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实施“光纤
入村”工程,顺利完成互联网传输服务系统建设工作,全市站点接入宽带互联网
率、“齐鲁先锋”客户端安装率均居全省前列。不断拓展延伸远程教育覆盖范围,
5个县区全部开辟了远程教育栏目, 2010年播出节目1000余期(部)。东营区研
究制定镇级远程教育前端平台工作制度,规范群众需求、节目选取、课件播放、
设备维护等环节;河口区开通《康复视窗》电视栏目,设立“康复之窗”“政治
理论” “实用技术”“致富快车”等6个板块;广饶县开通《远程教育在身边》
广播节目,每周播出4次;垦利县实施远程教育“五进”工程,有4个村户户通互
联网, 在3家企业、17个农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5个农村社区建立远
程教育站点,发送“远教手机报”17600余条;利津县探索远程教育“1+2”入户
模式,拓宽了远程教育入户渠道。
加强课件资源建设。制定下发《2010年度全市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建设的实施
意见》(东远教发〔2010〕2号) 和《关于组织各县区实施课件资源建设“十百千
工程”的通知》(东远教发〔2010〕3号) ,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年共制作课
件123部,首次突破100部,比上年增长167%。近80部课件入选省级课件资源库,
12部被全国远程办采用。其中,5期《组织部长访谈》在“七一”期间集中展播;
6集系列片《崛起的黄河三角洲》 在山东卫星专用频道播出;《东营市选任干部
实行全过程信息公开》 在6月16日的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基层党员干部“十个怎么办”》第四集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
表彰为“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好新闻” 特别奖。4月份,组织2009
年度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课件观摩评比活动,共收到各县区和市直部
门单位报送的参评作品51部。制定下发《关于表彰“2009年度全市党员干部现代
远程教育优秀课件观摩评比活动”获奖课件和单位的通报》 (东组普发〔2010〕
17号) 。其中,《填海书记王孟梅》等4部课件获一等奖,《生态治蝗》等7部课
件获二等奖,《一个人的邮政所》等10部课件获三等奖,《小笨鸡闯出大市场》
等26部课件获优秀奖。 授予东营区委组织部等5个单位“集体组织奖”称号。对
《榜样的力量》 等8部作品分别授予最佳策划奖、最佳编导奖、最佳摄像奖和最
佳撰稿奖。
积极培树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扎实推进远程教育“证书教育”工作。各站点
结合自身特色, 组织50人以上培训1100余次,培训25000余人。继续开展远程教
育“六进家庭”(政策理论进家庭、先进文化进家庭、文明新风进家庭、普法教
育进家庭、实用技术进家庭、信息服务进家庭)活动,使远程教育平台成为各部
门、单位服务基层的重要阵地。联合市残联开展“康复知识进万家”活动试点,
12月18日,在河口区正式启动。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学用典型培养工程,即在
全市培树12个示范乡镇(街道) 、200个学用示范村(社区)、3630名学用带头
人、 10020个学用示范户;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后东营市作为主战场的新形势,各级确定创新课题54项,探索出河口区远程教育
“345” (即管理方式三贴近:贴近农村工作实际,贴近产业发展需求,贴近农
民实际需要;学用导向四个模式:“远程教育+支部”学用模式,“远程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学用模式,“远程教育+合作社”学用模式,“远程教育+基地
实践”学用模式;学习方式“五个结合”:远程教育学习与工作会议相结合、远
程教育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远程教育与产业党支部运行相结合、远程教育与
党员干部培训相结合、远程教育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管理模式、陈
庄镇网络互动点播应用系统、丁庄镇远程教育服务中心、永安镇远程教育网站、
史口镇“五卡”管理(即对设备维护实行“体检卡”管理、对教育培训实行“登
记卡”管理、对责任人员实行“责任卡”管理、对终端站点运行实行“星级卡”
管理、对技术学用实行“项目卡”管理)制度等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印发
市远程教育简报13期, 推广学用典型22个。按照省远程教育中心统一部署,从3
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活动。6月2
日,在市电视台举办以“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电视知识竞赛, 来自三县两区及市广北农场共6支代表队参加比
赛。获得第一名的河口区代表队参加全省复赛并获三等奖。全市各级共组织竞赛
活动260余场次,参与的党员干部群众达2万余人。
健全完善远程教育工作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印发《中共东营市委关于调整
市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东委
〔2010〕 6号),成立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赞杰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徐梅清任副组长,市纪委等26个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委农村党员
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市远程教育中心
主任苏保乾兼任办公室主任。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下发《关于转发中共
山东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和使用工作
的通知〉的通知》(东组普发〔2010〕20号),在新建农村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
设远程教育站点。探索站点管理员队伍建设管理和培养机制。根据部分县区行政
区划调整的实际,对全市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全年举办
培训活动280余场次, 培训管理员3600余人次。转发省远程教育中心《关于印发
〈关于在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以“五比五争”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
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东组普发〔2010〕47号),在全市远程教育系统深
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好2009年度远程教育考核表彰工作,下发《中共东营市
委组织部关于表彰2009年度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
(东组普发〔2010〕4号),授予河口区、垦利县“2009年度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
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东营区“2009年度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入户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广饶县“2009年度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
学资源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利津县“2009年度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东营区东城街道、龙居镇,河口区仙
河镇、太平乡,广饶县广饶街道、丁庄镇,垦利县胜坨镇、永安镇,利津县利津
镇、北宋镇等10个乡镇(街道)“2009年度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进
乡镇(街道)”称号;授予市人口计生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经济和信
息化委、 市民政局、市残联等5个单位“2009年度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综合使
用先进单位” 称号;授予市教育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等4
个单位“2009年度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先进单位”称号。另外,开发
建成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网站,制定网站管理考核办法;拍摄制作《把话语权交给
群众——东营市“四提两推三比选”工作法的探索实践》专题片,有效展示了全
市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高标准完成市委组织部视频会议室建设工作。
人才工作。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①规范各类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工作。
印发《关于规范各类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对各类市级人才奖项进行
规范。②开展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形成《关于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③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配套出台《东营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黄河口杰出人才奖评选管理办
法》 等8个文件,构建起东营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东营市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
制定贯彻实施分工方案,建立健全东营市人才政策体系。④建立人才工作定期研
究制度。调整充实由18个部门、单位组成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各
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不同层次会议,研究人才工作。⑤召开全市人才工
作会议。 传达学习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工作经验,拿出510余万
元重奖各类优秀人才,引起强烈反响。
抓好人才载体建设。 ①加强人才信息化建设。 建立全市人才信息库。截至
2010年6月,全市人才信息库共录入各类人才149761人、信息450余万条。建立高
层次人才评荐委员会专家库。为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奠定基础。②搭建人才工作
平台。截至2010年底,全市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园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
个、 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9个、海内外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6个。 ③着力打造“人才特区”。制定出台《关于设立东营市“人才特区”的
暂行办法》,在资金投入、科研扶持、工作待遇等方面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专
项支持,实行特殊政策。规划建设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黄河三角洲可持续
发展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等7人担任特聘专家。
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①抓好“泰山学者”岗位建设。对万达集团、
科瑞集团、 信义集团等5个科研实力较强、材料准备齐全、内容比较规范的岗位
进行推荐上报。 ②筹备召开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新闻发布会。9月和11月,先
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引进海
内外高层次人才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海
内外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了发布会有关情况,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
4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咨询来东营创新创业事宜。③做好省“万人计划”一、二、
三层次人选申报、 管理、服务工作。分三批遴选推荐6名高层次人才参评省“万
人计划” 第一层次人选, 其中许键、 杨道永2名海外博士入选,被省政府授予
“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④继续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宣传工作。在中组部《组工信息》发表综合信息1篇,《山东组工信息》
发表单条信息2篇,《山东人才》发表稿件2篇,《人才重要信息》发表信息2篇。
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发表稿件
10篇,在《文汇报》《大众日报》和山东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发表稿件5篇。
干部下派工作。第十五批下派帮扶工作圆满结束。①严格落实工作队长例会
等制度,不定期到下派点督导调研,着力加强日常督导管理。先后组织召开工作
队长例会4次、下派干部座谈会7次、集中查岗3次、到点项目督导6次。2010年政
府机构改革后,适时调整帮扶布局,对12个单位的帮扶工作组进行调整和交接,
对23个帮扶单位的人员重新确认,保证机构改革后各单位下派帮扶工作的连续性。
②积极开展下派干部主题教育活动。 4月,举办第十五批下派干部高效生态经济
专题培训班。11月,组织举办市直机关第十五批下派干部篮球比赛。12月初,组
织市县下派干部、 到村任职干部、 大学生村官等观看反映沈浩先进事迹的电影
《第一书记》。12月中旬,组织开展第十五批下派干部“创先争优”主题论坛交
流活动。 ③加大下派帮扶工作宣传力度。8月份,在各帮扶工作组中开展以“撰
写一篇通讯报道、制作一条电视(广播)新闻、拍摄一幅(组)纪事图片”为主
要内容的下派帮扶“三个一”宣传评比活动,共评选出三类157个奖次。9月底,
邀请《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团行程2000多公
里,分赴帮扶工作组实地采访,从11月份开始,在《东营日报》开辟“下派干部
在基层”专栏,对下派帮扶工作进行系列报道。从12月10日开始,协调东营电视
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下派帮扶在基层”专栏,对在“三个一”(即撰写一
篇通讯报道、制作一条电视〈广播〉新闻、拍摄一幅〈组〉纪事图片)宣传评比
活动中获奖的48部电视新闻进行连续播出。先后在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发表
领导署名文章1篇、在省委组织部《山东组工信息》发表工作信息1篇,在《经济
日报》《科技日报》《大众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十余篇。④扎实做好
帮扶考核工作。修订完善《市直机关第十五批下派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将下派
帮扶工作纳入2010年度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专项督查内容,制定《下派帮扶工
作专项督查考核办法》 和评分细则。12月下旬,组成五个考核组,集中利用3天
时间,到5个县区15个乡镇(街道)的113个村,对下派帮扶工作进行批次综合考
核和年度专项督查考核。据统计,两年来,各帮扶单位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91
件,建设5万元以上重点帮扶项目327个,累计投入资金、物资折合1.47亿元,争
取国家和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
机关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工作。 ①高标准选派市县直机关到村任职干部。7月
份,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采取单位推荐、组织审查、逐层审批等严格程序,从
市、 县区直机关各选派20名(共计40名)干部到村任职,分别安排到5个县区的
20个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第二书记或副书记。7月12日,召开全市选派干部到
村任职工作会议,对任职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后,在市委党校举办为期一周的
任职干部岗前培训班。②规范建立到村任职工作管理制度。共建立健全任职干部
工作守则、 督导检查制度、学习调研制度、考勤制度和廉政制度等9项工作管理
制度。③组织到村任职干部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全市40名到村任职干部共确定调
研课题116项。 在综合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全市20个到村任职工作组共制定各项
发展规划82项。
干部上挂工作。①第四批干部上挂工作成效显著。年初,会同市直各派出单
位分管领导、组织(人事)科长到24个上级挂职机关进行走访考核。据统计,干
部挂职一年半时间, 共独立起草或参与起草省级以上各类重要文件270多份,参
与全省范围内的各类检查、 验收、审计、调研等活动150多人次,协助东营市争
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5500多万元。依据挂职干部考核结果,经部长办公会议研究
决定, 对3名符合条件,且表现特别突出的挂职干部列为县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
培养。②第五批上挂干部选派工作准备就绪。研究拟定《市直机关第五批上挂干
部选派工作方案》,研究确定上挂干部选派单位44个。拍摄制作市直机关第四批
干部上挂工作电视专题片《足迹》。完成市直机关第四批干部上挂工作总结表彰
暨第五批干部上挂选派工作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
外来干部挂职工作。 先后承担天津市宝坻区、陕西省咸阳市两地8名干部的
挂职服务工作。工作中,努力使外来干部能够挂任有实职、学习有岗位、后勤有
保障,受到挂职干部派出地组织部门和挂职干部的一致好评。
“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大讨论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打好转方式调
结构这场硬仗,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经市委决定,集中利
用7、8两个月时间,在全市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院)、
农村、规模以上企业中组织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建设”大讨论活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坚持以加快建设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
区为目标,以服务和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为主题,以推进思想观念和工作指导方式
转变为重点,深入推进大讨论活动开展。①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成立活动领导小
组及办公室, 派出9个指导检查组,加强政策指导、宣传引导和检查督导,确保
活动扎实有序开展。②深入学习讨论,各级各部门单位紧紧围绕“为什么转为什
么调”“往哪转往哪调”“由谁来转谁来调”“怎么转得快调得好”等专题,深
入学理论、学政策、学典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讨论活动,增强对转方
式调结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市委先后召开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
暨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及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邀请国
家信息中心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拓展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举措。③广泛查找
问题, 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企业、专家学者、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等4个
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建议。各级各部门、
单位按照“四个对照”的要求,采取网络调查、调研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查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推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组织部)

【宣传工作】 理论武装工作。积极服务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围绕转方式调结
构、 实施国家战略等主题,邀请高层次领导和专家,举办6场市委中心组专题辅
导报告, 利用5天时间举办市委中心组读书会。 着力抓好干部理论学习,组织
《七个“怎么看”》等3本书的学习,举办4届“黄河口论坛”和“社科普及周”
等活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市、县两级分别成立宣讲团到基层进行面对面
宣讲,年底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县级、科级干部理论考试。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
党组织活动,按照突出“一个重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打造“两个讲坛”
(党委中心组学习高端讲坛和黄河口论坛)、开展“三项活动”(主题学习教育
活动、学习调研活动和学习实践活动)、完善“四个阵地”(党校、基层文化阵
地、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阵地)的总体思路,构建起覆盖广泛、重点突出、载体
丰富、特色鲜明的学习体系。着力深化理论研究,采取重点课题公开招标、社科
评奖等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东营市中
心组理论学习得到省委督查组的高度评价。
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一周年、国务院批复《规划》
一周年等专题,在市内充分利用媒体、户外广告、宣传册等阵地渠道,精心策划
组织了系列集中宣传;在市外通过邀请媒体来东营集中采访、积极供稿、组织专
版专题等方式,开展大规模、高密度宣传。全年在中央及省级媒体刊发头条40多
个、 重头稿件120余篇,在市外媒体刊发稿件5500多篇(条);在涉外海外媒体
刊发专版36个,发稿2000余条次;策划组织中央和省级媒体、涉外媒体、香港媒
体、台湾媒体到东营集中采访活动20余次;在中央电视台四套、北京首都机场投
放形象广告;编辑出版《沧海桑田话东营》《岁月如歌》《中国·东营》等宣传
品并广泛陈列发放出售,营造促进开发建设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强新闻舆论宏观
管理,进一步完善新闻调度机制,全年制定宣传方案、意见30多件,召开新闻例
会12次;继续实施舆情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舆
论引导, 正确处理外来舆论监督150余起;组织开展东营新闻奖评选和全市宣传
农业好新闻评选;全面完成2011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任务;进一步规范新闻发
布,组织市内外新闻发布会20余次,营造积极健康、安全稳定的舆论环境。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推进“从我做起,走向文明”
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文明在我环境中”“文明在我行进中”“文明在我微笑中”
“文明在我话语中”“文明在我感恩中”等五项行动,综合运用宣传教育、典型
带动、 专项整治、 舆论监督等手段,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万人评窗口”
“集中活动月”等活动,从市民看得见的具体事、身边事抓起,促进全市文明程
度的提高。 抓好全市5个农村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着力“建设新面貌、培育新
农民、发展新文化、树立新风尚”,组织开展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创评
活动,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文明乡风逐渐形成。
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评
选表彰全市“十佳文明示范窗口、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全市新增省级文明单位
23个、省级文明机关7个、省级文明社区9个。做好迎接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两项测评均进入全国前40名。
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实施“四德工程”(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组织开展全市“十佳文明市民、十大孝星、十佳少年”等评选表彰
活动,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群众性节庆活动,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
人”活动,多名市民的先进事迹在中国文明网上刊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优秀童谣传唱
活动,深入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积极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全市已建成
20处乡村少年宫。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全市企
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举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论坛, 在全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佳”及“五优”评选中,东营市共有9家
单位企业、 10名个人、5项研究成果受到表彰,在“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成
果奖” 评选中,东营市有2家企业受到表彰。进一步完善典型挖掘、培育、推荐
和宣传机制, 在山东公民道德教育优先案例评选中,有4个案例入选。扎实做好
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志
愿服务进社区”“文明东营、志愿先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关
爱帮扶农村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了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志愿精神。
文化建设。召开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修订完善《2010—2020年东营市文
化发展总体规划》,全市文化建设步入快车道,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次受到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表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城雪莲”大剧院、“水
城之窗”开工建设,市图书馆新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和奥体中心即将开工建设,
东营区文体活动中心、河口区黄河口文体艺术中心、广饶县文体会展中心、垦利
县文化大厦、 利津县博物馆等县区文化设施相继建成, 全市有线电视通村率达
93.8%、 入户率达56.5%, 40个乡镇(街道)都建成文化站,1781个行政村中有
1638个建有文化大院, 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9个,建成农家书屋715个,全年
到农村放映电影1.7万余场, 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活动更加丰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策划推出黄河口之春系列文
化活动、黄河口文化艺术节、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等十大文化旅游节会活动,举
办20多场广场文艺演出, 组织了疏勒县文工团来东营7场慰问演出, 深入开展
“三下乡”活动,支持常乐、青松等群众业余艺术团体常年在各社区开展活动,
形成文化活动遍地开花、亮点突出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首届黄河口文化艺术节,
为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共有18项单项活动,包括6场文艺晚会
及体育舞蹈大赛、 动漫节、风光摄影大赛、空竹文化节等,邀请国内外100余家
知名艺术团体参加,吸引市内外观众40余万人次参与;元宵灯会及系列文化活动
已连续举办2年,20 10年以“黄河口之春”为主题组织了音乐会、话剧演出、军
民联欢晚会、民间戏曲展演、元宵灯会等系列活动,参与观众达到80多万人次。
文艺精品生产亮点频现,与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联合拍摄电视连续剧《宣言》,
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2011年“七一”前后播出;与省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的电影
《天上的伙伴》已经开机,拍摄工作进展顺利;组织全市第八届文艺精品工程评
选,推出一批优秀作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黄河口文化产业基地、孙子文化主
题公园、黄河水城河海风情街等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实施;加快组建旅游集团、文
化传媒公司等文化企业集团,重点扶持齐笔、黑陶、民间纺织、草编等特色文化
产品生产企业;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和第三届省文博会,签
订意向销售协议8项, 成交额2720万元。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组建市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挂牌成立东营市演艺公司、东营惠众电影公司,开办《东营网》,
东营日报由每周5期增为每周6期,并探索实行“党报进商超”“网格化铺送报纸”
等发行方式。积极推行文化单位干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全市文化事业
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网络宣传管理。市和各县区全部组建网络宣传管理办公室,基本实现机构、
人员、资金、工作“四到位”。做好网上舆情信息服务和监管工作,坚持24小时
值班制度, 全面掌握网上舆情动态,汇总网络舆情156期,编报《舆情信息》44
期,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开展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
色情信息专项行动和违规登载新闻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净化网络空间。做好网上
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组织市内网站开展20多个
专题报道,组织全国网络媒体东营采访考察活动,在新华网、新浪网等重点新闻
网站和商业网站发布东营市重要信息9000余条;在各大论坛、贴吧设置议题21个,
组织全市网络评论员发表正面引导言论、文章7000余条(篇)次,营造良好的网
络舆论氛围。积极探索网上接受举报求助、网下推进问题处置的工作机制,及时
整理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或利益诉求,向各县区通报情况82期、向市直部门下发
《网络舆情协调处置督办单》39期,督促相关单位解决问题80多个,促进网上舆
论和实际工作互动。
信息调研。编发《东营宣传信息》45期,上报宣传信息被《山东宣传信息》
《舆情信息工作通讯》采用62条,上报舆情5000余条,综合成绩继续名列全省前
列。在全省舆情信息工作会议上,东营市作了典型发言。组织完成重点调研课题
18项, 撰写1篇领导署名文章在《山东宣传工作》刊发。不断探索社会化办刊的
新机制,《思想》杂志质量进一步提高。(陈涛)

【统战工作】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 转发中央统战部
《关于协助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见》 和省委统战部
《关于协助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的意见》;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训班
和全市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读书班,组织民主党派负责人和
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集中研讨和培训。组织民主党派成员收看电视剧《建国大业》
《民主之澜》《黄炎培》,召开座谈交流会,开展征文活动。组织全市民主党派
负责人收看中央统战部举办的《身边的好榜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先进事迹报告会》。民主党派组织采取多种形式,以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核
心价值体系。民盟市委会搜集整理民盟中央原主席费孝通视察东营、为黄河三角
洲开发建设呕心沥血、勤奋工作的先进事迹,制成光盘下发给每个盟员;民建市
委会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型参政党”“先进基层组织”创建活动;农工党东营支
部以建党8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民革东营支
部开展学习东营文化、历史活动;民进总支举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专题辅导报告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开展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①政治协商日趋规范。召开民主协商、通报、
座谈会6个120人次,市党政主要领导主持或出席3次,参加市纪委的通报会议2次,
对全市重要人事安排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进行充分协商。②特约
人员工作稳步推进。向有关部门推荐特约监督员等,参与行风监督检查等工作,
通过积极协调安排, 全市特约人员增至190多名。③对口联系不断完善。协助九
三学社市委会与广饶县第二人民医院、市科协开展对口联系活动,并建立长期联
系制度。④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举办第二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
做好民革市委会成立的人选推荐和筹备工作,协助农工党成立总支部委员会。⑤
民主党派机关建设得到改善。为各民主党派协调安排新的办公场所,增加调研经
费和基层组织活动经费。协助民主党派建立考核评议制度,完善议事、会议、教
育培训等制度。⑥建言献策成果显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紧紧围
绕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
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全国、省、市两会期间,东营
市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议案、提案300多件,其中10件被列为重点议案、
提案,受到中央、省、市媒体的跟踪关注。在全市统一战线开展“我为转方式调
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献一策”活动,收集整理建议46条,
其中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的11篇文章在《东营日报》刊登。邀请民盟中
央、省委专家就海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发展海洋牧场和生态畜牧业养殖等到
东营市考察调研,提出对策、建议。⑦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教育、公益活动。组织
民主党派中的医疗、书画专家开展了3次送医疗、文化下乡活动。义诊群众800人
次,捐赠常用药品价值6000余元。
党外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①积极推进党外干部工作。在2010年干部调
整中,市直有9名党外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其中1名担任市直部门正职,实现东营
市党外县级干部正职“零突破”。2011年底,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外
干部配备比例达29%, 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②加强统战培训工作。制定年度教
育培训计划,举办第三期党外科级干部进修班,全市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培训班,
全市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读书班和县区工商联负责人培训班。
与市政协联合对270名市政协委员进行专题培训。 ③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对全
市“无党派人士”进行身份确认,向省委统战部推荐报送15名无党派代表人士。
在全市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活动,召开动员大会,制定下
发实施方案,征集调研文章20多篇。对全市归国留学人员进行摸底统计,建立全
市归国留学人员工作台账和花名册。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海外联谊工作。①积极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配合省
“转方式调结构” 调研组对东营市7家民营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免费为会员企业
提供法律培训2次、法律咨询100余次。充分发挥统战社团作用,积极为中小民营
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全年担保融资近2亿元。在民营企业中开展“为实施国家战
略建功勋献一策”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2000多条,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积极
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组织“光彩”和公益项目35个,累计投资
2800万元。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回报社会感恩行动”,前期结对帮
扶“三老” (老革命、老党员、老模范)120人(户)。着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
组织党建典型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宣传和推广,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被
推荐为全国统战宣传典型人物。支持市非公有制经济联合会投资拍摄了第一部反
映黄河口人文的电影《黄河口儿女》。做好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者”评选表彰活动。②加强海外联谊工作。完成市海外联谊会换届工作,建立健
全基础工作制度,加大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举办“港澳台侨胞中秋
联谊会”,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与东营市举办的各类经贸洽谈活动。
民族宗教工作。①与市委宣传部、市民宗局共同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月活动,并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②指导督促各县区设立少数民族发
展资金, 市、县两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已达100万元;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企业和
少数民族群众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已发展到3家。③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
团结的问题。 配合市公安局、市民宗局调处涉及民族纠纷6起,向市委、市政府
呈报《关于对近期处置涉及少数民族纠纷的几点启示》。④组织开展“和谐宗教
活动场所” 创建活动。全市有4个宗教活动场所被评为省级和谐宗教活动场所。
⑤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在全国、省“两会”“圣母月”、上海“世博会”、
春节期间牵头组织市民宗局、公安局、国家安全局等部门,对全市民族宗教领域
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调处。⑥指导帮助宗教团体
加强自身建设,筹备成立市佛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筹备组;联合举办全市宗
教界人士培训班, 培训160多人。⑦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切实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
教进行渗透的工作,确保全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统战调研宣传信息工作。①着力探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统战工作的职
能发挥、难题破解问题,形成调研文章10篇。②继续实施统战调研宣传“四新工
程”(调查掌握新情况、研究探讨新问题、总结一批新经验、推出一批新成果),
形成一批优秀调研成果,部分获全省“四新工程”组织奖和宣传刊物工作二等奖。
③加大典型挖掘和推广力度,推荐上报广饶县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争先创优”
和“双基”(基层基础建设)建设活动中的经验,分别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④加大信息收集、整理、编报力度,实行统战信息员制度,编报信息百余条,印
制简报25期。
基层统战基础建设。市委高度重视基层统战基础建设工作,市委书记张秋波
对做好全市基层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四届市委第119次常委会议听取统战工
作情况汇报,确定重点事项,并全部纳入《关于加强全市(县、区)统一战线工
作的意见》。召开全市基层统战基础建设工作现场会,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五
有”和“三统一”工作标准,即有专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规章制度、有工作
档案、有必要经费;在基层统战工作制度建设上,在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
是工作制度内容涉及面要广,工作职责规定要具体可行;二是统战制度展板要清
晰醒目,质量档次高;三是档案健全准确,底子清、情况明,配备档案橱。全市
基层统战工作基本实现“四个纳入”(统战理论政策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
习内容,统战理论教育纳入党校教学内容,统战方针政策纳入宣传工作计划,统
战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基层统战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各县区专职党委统战委员配备和少数民族资金设立等工作都落到实处,顺利通过
省检查验收。广饶县、垦利县被省委统战部评为“全省基层统战工作基础建设先
进县”;河口区义和镇党委、东营区胜利街道党工委被评为“全省基层统战工作
基础建设先进乡镇” ;垦利县、利津县有2人被评为“全省基层统战工作基础建
设先进个人”。
联系村帮扶工作。帮助广饶县蒋官村健全完善村务制度,改善村基础设施建
设, 成立粮食合作组织,开展“党建帮扶”。两年来,共帮扶蒋官村上5万元以
上项目10个, 筹集各类物资、资金共计130多万元。蒋官村被评为“广饶县小康
文明村”。
东营海外联谊会召开第二届理事大会。 1月13日,东营海外联谊会第二届理
事大会召开。大会审议并通过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东营海外联谊
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
波致贺信。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崔巍到会致辞。市委副书记刘曙光出席大会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
部长王秀华主持会议并向大会作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王秀华当选为东营海外
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张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