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5&A=15&rec=38&run=13

【概况】 2010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东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
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牵动全局,按照“新起点新阶段新
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省统计局对2010年度各市科学发展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东营市综合得分名
列全省第二。
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讲话精神,以此推动开创工作新局
面。市委把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
任务和各项工作的主题,指导工作实践,组织动员全市干部群众按照“新起点新
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牢记使命、不负期望,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乘势奋进、争当典范,凝聚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巨大力量。将胡总书
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各项工
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推进开发建设的丰硕成果,东营各项事
业发展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在胡总书记视察东营一周年之际,市委召
开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回顾总结工作,肯定成绩,
查找不足,对深入贯彻落实作了全面部署,兴起了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
神的新高潮。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报道一年来各条战线贯彻落实胡总书记重要
讲话精神的成果和事迹,东营电视台播出《金秋十月的报告》专题片,《东营日
报》登载系列文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形成向新阶段新目标奋勇进军的生动局面。
全力实施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
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市委把实施国家战略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作为总战略、总目标、总任务,举全市之力向前推进。成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和
推进办公室;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59个专项规划;组织开展12个重大课题研究,
取得重要成果;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到部门和
责任人推进落实; 在市委党校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集中培训县级干部;召开大
规模工作会议,出台贯彻落实国家规划的《实施意见》,就贯彻国家规划推进高
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进一步动员部署;在国内外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开发
建设的品牌效应。推进实践中,确立“面向2020年,重点抓好前三年,全力突破
2010年”的工作思路,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立足当前打好基础,锁定目标快速突
破,在新起点高水平上拉开了开发建设的新格局。①全力推进主体产业区建设。
重点推进总投资2870亿元的124个大项目,开工建设9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把
临港产业区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召开突破发展大会,加快建设中海油、海科、华
泰、华懋、鲁中等产业园区,初步形成突破崛起之势。重点发展高端产业区,生
态工业园、软件园、“生态谷”、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快速推进,高
端产业框架初步形成。生态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黄河口湿地公园建成投用,正
在规划建设汽车营地、湿地休闲度假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二期工程完工,研
发中心、商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快速推进;现代畜牧业基地已完成十大畜
牧养殖园区规划,一批企业已经落户;以东营为核心区域的国家级黄河三角洲高
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被列入省部合作共建。黄河水城建设已投入34亿元,初步
形成水城景观,正在推进水系贯通、水源建设和污染治理,实施深度开发。②突
出抓好生态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构筑“三网”
绿化、湿地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五大生态
系统,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三网”绿化工程年度投资6.68亿元,新增绿化面
积27万亩,累计投资25.6亿元,完成绿化面积74.8万亩,构筑起“三网”绿化主
体框架。 启动实施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 已修复湿地20万亩,刁口河流路补水
3600万立方米。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5万千瓦。
部署实施全面治理水气污染全民开展环保行动,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各项工程陆
续开工。推进中心城区31家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二”即第二产业,“三”
即第三产业) 搬迁改造进展顺利。③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东营港3万吨级二
号码头改造完工投入运营,实现对外轮开放,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已开工,
10~30万吨级深水油码头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广利港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航道整治工程经省发改委核准立项,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东营机场4D级改扩建
工程基本完成,正在积极增开航线航班。黄大铁路、德大铁路、环渤海高等级公
路东营段、飞机场至自然保护区一级公路、济东高速公路正在积极推进。东营港
区10公里防潮堤建设物理模型实验已完成。④集中突破金融、科技、物流三大平
台。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新引进6家股份制银行,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已争
取国家正式批复,设立黄河三角洲银行等工作进展顺利。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构筑一批新的平台载体,引进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
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平台。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扎
实推进土地管理改革试点,市属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发挥实施国家
战略的聚集带动效应,全力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首届黄三角经贸洽谈会、第
三届国际石油装备展等经贸洽谈和国内外招商活动,加快推进与华润、中海油、
广汽、比利时苏威、美国森邦等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推进实施一批重
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居全省前列。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推进新型城
镇化作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任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实施东
扩、西疏、南展、北延、中优,拉开了组团发展的新格局。以黄河水城深度开发
为主线,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片区开发和城中
村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积极发展广饶、利津、河口、东营港城
四个城市次中心,加快中心镇建设和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动
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召开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出台加快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作出全面部署;举行两次转方
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组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工作中,坚持在发展中转变,
在转变中发展,全力打好高端提升、重点带动、一体发展、绿色发展、创新驱动、
增收富民六大转型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实
现生产总值2359.94亿元, 比上年增长13.4%; 地方财政收入104.88亿元,增长
29.7%。 ①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积极
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筑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效益明
显提高, 全年实施过亿元项目198个,完成投资332亿元;主要行业80%以上技术
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25.4%,比上年提高3.2
个百分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现代金融和现代物流业,
加快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黄河水城旅游、孙子文化旅游三大旅游区。服务业增
加值比上年增长14.5%,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7%,提高1.2个百分点。加快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渔业、生态畜牧业两大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到49.58%, 现代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74万亩,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300个;
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成40个,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8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
步提高。坚持市属经济和县域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市
属经济快速发展,东营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域经济竞相
发展, 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五个县区经济增长都在17%以上,广饶
县在全国百强县中比上年前移5个位次, 跃居第68位。地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
重提高到70%, 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重大步伐。②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
益。把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134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地方投资
增长29%,民间投资增长36%,农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9.7%、25.4%。千
方百计稳定外需,引导企业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着力调整出口结构,全市实现进
出口总额79.6亿美元,居全省第六位;增长101%,居全省第一位。充分发挥金融
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全年新增贷款248.75亿元,增速居全省前列。举办齐鲁金融
论坛和全市政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757个,签约金额743亿元。加强中小企
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把经济增长的成果体现在企业增效财政增收上,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大财源建
设力度,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③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和中心环节,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平台
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市创新孵化面积达到33.9万平方米,
高新技术企业56家,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9家,新组建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④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硬任务,加大投入
推进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全
市41家重点企业全部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
省控重点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成
2 0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 8个循环经济链条不断完善。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至
0.74吨标准煤, 比2005年下降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
削减38.65%和18%,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社会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
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96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842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7%和15%。①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统筹抓好各类群体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6%,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7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
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到2010年
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比年初增加1.07
万人、3.8万人和2.3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80元提至120
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标准由1260元增至1372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
月330元提至36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420元提至1620元,农村五保老人
集中供养标准由3400元提至36 00元, 最低工资标准由760元提至920元,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建立社会保障与物价联动机制,对全市低收入群
体发放一次性物价补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市新增保障性住房6138套,
建设棚户区安置住房2429套。②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
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实施中小学和幼
儿园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新改造乡镇卫生院2处,建设改造村卫生室352个,新
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个,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认真做好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显著成效。③认真解
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管理,开展中心城区社区集中整治,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
质量。坚决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施的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中心城农贸市场改
造等10件便民实事全部完成。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
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扎实推进平安东营建设。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扎实推进基层单位内部安
全保卫工作,促进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完善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来市到省
进京上访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2.5%、 16.7%、22%。积极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认真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提高社
会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全力做好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
全保障工作,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高度重视加强民主
政治建设,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区域和
谐发展繁荣。①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市有机统一,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
权,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职能。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坚持重大事项通报制度,重大问题定期向民主党
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联系
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深入开展“五五”普法
教育,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着力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
制,扩大城乡基层民主。认真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以争创
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提高双拥共建水平。②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坚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从我
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召开全市文化建设
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
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
建设,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水城雪莲剧院和奥体中心等重大场馆陆续开工。
以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为载体,统筹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
文化产业,打造黄河口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实施大平台、大活
动、大集团带动战略,建设一批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举办首届黄
河口文化艺术节、2010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第六届孙子国际文化节等重大节庆
活动,提升东营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市艺术团改制成为股份制
演艺公司,黄河影院改制成为惠众电影公司,扎实推进广播电视局台分设、报社
发行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③促进油地军校
团结发展。 坚持油地军校联席会议制度,召开2次油地军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
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积极支持胜利油田增储上产和存续企业改
制,支持石油大学转化科技成果推进校企合作,支持济军基地创新发展模式培植
主导产业;油军校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支持地方建设和发展,推进资
源整合、力量融合、工作结合,形成推动区域发展的合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深入贯彻党的十
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
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
设,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①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
精心组织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个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
明,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和开发建设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的思想成
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组织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区建设”大讨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思想境界,创新发展理念,促
进工作指导转变,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②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
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
建工作,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
组织90%以上建立了党组织。 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
改进监督检查和考核评议办法,健全基层党建责任落实体系。实施“领头羊”培
养工程,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
深入开展以“争创黄河三角洲红旗党组织,争当黄河三角洲模范共产党员”为主
要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力求贴近实际、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增强基层党组织
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③突出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
部署开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
作,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
780期次,培训干部4万余人次。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凭实绩用干部,注重用扩大民主的办法选拔干部,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对市直部门和县区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配备,优化班子结构,
增强整体功能,社会反映良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以“两公开四
差额”(公开空缺职位及职位要求,公开选任程序及选任方法;差额推荐,差额
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初始提名、差额选任干部工作,
探索实行“四提两推三比选”(由市分管领导、市委组织部、单位主要负责人、
干部群众四类主题提名;到单位召开两轮民主推荐会议推荐;采取陈述演讲、细
化考察和民意评价三种方式,比业务素质、比工作实绩、比群众公认)方式选任
单位副职,探索实行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干部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和公
信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规范市直部门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实
行群众评委制度,量化绩效考核,确保选人质量。实施“双优”工程,把优秀干
部放到开发建设一线培养锻炼,在开发建设一线选用优秀干部,选拔了31名优秀
年轻干部到县区、企业、重点项目工程、信访部门挂职锻炼。扎实开展“科学规
范和有效监督市、县(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认真实施“从严管理干部计划”,
健全干部监督预警机制。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县区、市直部门分别实
行千分制考核和分类考核,加大日常考核力度,突出群众在评价考核中的作用,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有效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圆满完成市直机关第15批干
部下派帮扶任务,实施重点帮扶项目321个,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
锻炼了干部队伍。④高度重视做好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编制中长
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作出部署。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
建设,扎实推进“黄河口学者”工程、“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千名优秀企业家
培养工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带动各类人才
队伍发展。特别是引进一批高层次创业人才,以他们带团队、带项目,带动高端
产业发展。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升人
才工作水平。⑤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建立重大项目领导负责、重要工作通报、重点工作督办、责任追究、效能查处五
项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第一责任、第
一形象、第一保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加强廉政教育,在党员
领导干部中开展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警示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廉
政准则》 颁布后,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对在职县级干部进行轮训,增强贯彻执行
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修订出台十余项具体制度,完善惩治和
预防腐败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岗位、重点部位的监督,
加强对中央和省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深入开展“小金库”、违规多占住房等专
项治理,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源头治理,取得新的进展。把科技防腐摆上重要位置,
投入350多万元建成市级电子监察系统, 对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程监督。加
大案件查办力度, 依法依纪严惩腐败分子,全年全市立案198件,给予党纪政纪
处分181人,其中县级干部8人。
认真抓好市委常委班子自身建设。市委常委会高度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努
力提高驾驭能力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
额度资金使用、干部任免等事项都由市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完善和规范议事
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征求意见、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促
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注重做好上级指示与东营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坚持尊重规
律创造性开展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不
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不做表面文章,使各项工作真正经得住历史、群众和实
践的检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解决常委会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常
委班子精诚团结、真诚合作、坦诚相待,成为团结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理
论学习制度,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和多次专题报告会,带动各级干部
形成学习讨论的良好风气。常委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带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带
头抓项目建设,带头联系乡镇、村、社区和企业,带头解决具体问题,带动各级
干部抓落实促发展。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带头践行廉政承诺,
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监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市委办综合
一科)